世界骨質疏鬆日! 醫籲注意「駝背、變矮、下背痛」3大警訊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 10月20日是世界骨質疏鬆日,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主任梁哲翰表示,抽菸、飲酒過量、鈣質攝取不足、不曬太陽、提早停經、長期臥床或少動、曾經骨折過或肌肉量不足的人,皆易罹患骨質疏鬆症,提醒民眾若出現「駝背、變矮、不明原因下背痛」3大警訊,即代表可能開始產生骨質疏鬆症,發現身高比年輕時身高矮4公分以上,或背部貼牆站立,頭枕部無法碰到牆面超過3公分,應及早就醫確認是否為骨質疏鬆。
童綜合醫院骨質疏鬆中心主任梁哲翰表示,骨質疏鬆症就是骨質流失,骨頭變空洞了,空空的骨質讓骨骼變得脆弱、容易斷裂,也可能出現駝背或因為走路跌倒而骨折。
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威脅健康的常見慢性疾病,特別容易發生在中老年人身上,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骨質疏鬆症是全球僅次於心臟病的重要健康問題,這種疾病會讓骨頭變得脆弱,一旦跌倒或輕微碰撞,就可能導致骨折。骨折不僅會帶來疼痛和行動不便,還可能需要住院、手術,甚至長期臥床,不僅影響個人生活品質,也增加家庭與社會的照顧負擔。
梁哲翰指出,台灣骨質疏鬆症人口眾多,當發生骨鬆性骨折就會造成生活無法自理、難以行動與無法獨立自主行為等情況,尤其髖部骨折者一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24%,死亡比率與乳癌相當,因此需要及早預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梁哲翰說,平常可透過飮食、運動和日常好習慣來預防骨質疏鬆,例如適時曬曬太陽,攝取維生素D、促進鈣質吸收,增加骨細胞活性;飲食部分可以選擇乳製品類、高鈣豆製品、黑芝麻及深綠色蔬菜等高鈣的食物,補充足夠的鈣質,以維持骨骼健康;平常也應進行慢跑、登山、騎腳踏車、瑜珈等運動,身體有足夠的肌肉量就可以幫助平衡,減少跌倒和骨折的風險。
童綜合醫院副院長童詠偉表示, 骨質疏鬆是高齡化社會常見疾病,但隨著現代年輕人生活方式改變,骨質疏鬆已不再是老年人才會發生,不論幾歲,皆應留意骨骼的健康狀態,不要讓骨質疏鬆影響日常生活。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健康網》骨鬆藥2大策略 藥師剖析保骨關鍵
健康網》納豆是日本長壽秘密食物! 醫籲4類人謹慎食用
健康網》百歲健美先生都做了什麼? 聽他分享長壽健康秘訣
台灣挺邦交國爆買67億!巴拉圭牛肉出口狂飆逾3成樂翻
其他人也在看

睡多久不如睡得準!研究:固定睡眠時間 降五成死亡風險
現在的生活 現代社會來講,因為生活壓力啊,工作上面的壓力啊,以及說生活的步態都太快的關係,所以越來越多人都會有一些睡眠上面的困擾。那其實從早期講究睡眠要有睡滿8個小時。在目前比較新的研究告訴我們,睡眠的規律性,有時候甚至比睡眠的長度來得重要的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骨頭顧得好 老翁也能當鏟子超人!顧不好 長期背痛還骨折!專家教顧骨本三要訣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花蓮災後的「鏟子超人」行動感動全台。來自彰化的78歲楊阿公,為了協助災區重建,從家鄉騎著鐵馬啟程,輾轉抵達花蓮投入清淤;另一位90歲老翁帶著鏟子,在火車站月台等車準備前往災區支援的畫面,也在社群瘋傳。兩位長者穩健的骨力與持久的行動力令人敬佩,靠的其實不只是精神力量,更是健康穩固的骨骼支撐。 長期背痛又嚴重骨質疏鬆 經微創骨水泥灌注手術明顯改善 但72歲林女士(化名)長期背痛,特別在做家事時更感不適,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為多節脊椎壓迫性骨折,且過去因未治療導致癒合不良。進一步接受DXA骨質密度儀的檢查發現,她的骨密度已達嚴重骨質疏鬆程度。在恩主公醫院骨科黃昶昱醫師建議下接受微創骨水泥灌注手術(Vertebroplasty)後,當天即可下床行走、恢復食慾,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骨質疏鬆往往到了骨折才被發現 年長女性更是高危險群 黃昶昱醫師指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質流失、骨頭變脆的慢性病,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它在無聲中偷走骨本,直到發生骨折才被發現。據研究骨鬆造成的失能,危害健康餘命的程度僅次於肺癌,甚至高於乳癌與大腸癌。而據醫界統計,我國髖部骨折發生率為亞洲最高、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骨鬆藥放寬給付 治療免等骨折後
超高齡社會將來臨,不少長者有骨質疏鬆症,可能造成多部位骨折,並以髖部骨折發生率50%最高,導致長期臥床、失能,一年內死亡率更高達2成。健保署今年放寬骨鬆藥物給付,首度納入未發生骨折的高風險族群,並擴大手腕、上臂骨折給付,有助提早預防骨鬆性骨折。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雲林農機展 估吸80萬人次
全台最大、一年一度的雲林國際農業機械暨資材展,25日起至27日在雲林縣虎尾高鐵特定區登場,今年多達400家廠商、1000多個攤位展出最新產品,日本、韓國、美國、新加坡、印度、越南廠商也共襄盛舉,預估吸引80萬人次參觀。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涼了! 東北風接力11/1再來 局部低溫「1字頭」
東北季風增強,台灣氣溫明顯下降!氣象專家指出,周一至周二清晨,北部地區局部低溫可能降至20度,降雨現象將持續至周三。11月1日又有新一波東北風南下,低溫恐進一步降至18至19度。專家提醒,北部高溫將只剩25度左右,秋老虎現象已不易再現,民眾應適應這波明顯的降溫。
TVBS新聞網 ・ 13 小時前
從花生到烤肉!WHO點名6種生活致癌物 醫師揭最毒1物:我自己也不碰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也在社群上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確定致癌物,提醒民眾提高警覺,「雖然無法百分百避開,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做起,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以下為他歸納的6種致癌物來源,以及對應的預防重點:1. 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玉米與堅果,是...
CTWANT ・ 9 小時前
癌王胰臟癌唯一早期警訊!醫示警:年過50罹「1病」要小心
胰臟癌被認為是難以對付的「癌王」,早期大多沒有症狀,患者很難有所警覺,且胰臟位於後腹腔,長了壞東西相較其他器官的癌症更不容易被發現,預後不佳且復發率高,是名副其實的「9死1生」,包括資深體育主播傅達仁、名嘴劉駿耀、法國名廚侯布雄、聲樂家帕華洛帝、資深藝人巴戈等名人皆因胰臟癌過世。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5歲個案,提醒高血糖是胰臟癌的警訊,「糖尿病可能是早期診斷胰臟癌的唯一機會」,要特別注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豆類都是高蛋白?專家:多吃「這3種豆」有助增肌減脂
紅豆、綠豆、黃豆、黑豆等名稱雖都稱為豆,但營養比例大不同。營養師李婉萍表示,豆類可分為蛋白質豆、澱粉豆、油脂豆與蔬菜豆類。其中,蛋白質豆類包括黃豆、黑豆、毛豆,適合想增肌減脂的人;紅豆、綠豆、皇帝豆、鷹嘴豆,雖是澱粉豆,卻比白飯多出3倍蛋白質量、30倍的纖維量,適合糖尿病友食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上完廁所記得檢查!大便出現2症狀小心 營養師點7警訊:恐罹癌
大腸癌前期症狀與痔瘡類似,導致不少人難發現,錯過前期的黃金治療時機。營養師李婉萍就曾就提醒,大家上完廁所後可以回頭好好觀察自己的大便狀況,如果出現7大狀況,就建議早點就醫檢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輸薑黃!醫大讚「這甜湯」抗老化、控血糖還減重:要每天喝
提到澱粉、甜湯,難免讓人擔心肥胖等問題,但醫師蕭捷健表示,屬於高蛋白、低脂、高纖的紅豆雖然是澱粉,但卻是優質澱粉,升糖指數(GI)僅35,是地瓜的一半、麵包的1/3,能穩定血糖,還能抗氧化、抗老化、幫助減重。他並強調,紅豆最強大的是其紅豆皮,富含超級抗氧化的花青素,可有效抗發炎、對抗自由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不是蔬果汁!研究證實:每天喝「這飲料」 肝癌風險明顯降低
每天喝黑咖啡對身體有益!國際健康媒體《Medical News Today》報導,一項發表在《Biochemical Pharmacology》期刊的新研究指出,經常喝咖啡與降低多種肝病風險有關,甚至可能幫助修復受損的肝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一堆人中!吃飽就睏恐「1重病」警訊 醫嘆:健檢也難發現
許多人有「飯後嗜睡」的現象,不以為意,但醫師張家銘表示,其實這是常被輕忽的糖尿病早期警訊,一篇今年新發表的文章指出,糖尿病,其實從細胞能量,也就是粒線體,當「粒線體功能失調、活性氧暴增、血糖代謝異常」這三大核心,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人體表現出來的「容易累、容易脹、容易煩」,因此飯後睏倦,早就是一種警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女子陰道滲尿!5次手術皆無效 醫解「骨灰級難題」獲國際肯定
一名女性在婦科手術後罹患罕見併發症「膀胱陰道廔管」,導致尿液從陰道口不斷滲漏,身上散發尿騷味,嚴重影響生活。經歷5次失敗手術後,她被醫師宣告「無法治癒」,需終身包尿布。所幸轉診至高雄四季台安醫院後,成功接受修復手術,術後追蹤一年已完全康復,相關手術案例更登上國際醫學會並獲選為最佳手術影片。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研究揭「3生活習慣」加速老化!第一種害人老7歲
抗老化是現代重要議題。醫師劉博仁表示,最新研究發現,人在 30、40 歲時,身體老化速度就已開始出現明顯差異,3種生活習慣會讓身體「加速變老」,包括抽菸、肥胖、運動量少都會加速老化,尤其抽菸是最可怕的因子,會使生物年齡較不抽菸者老了7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狂嗑堅果杏仁小魚「她腸胃全失調」! 中醫師推「這些飲料」消脹氣、解便秘
小美趁休假大啖最愛的調味堅果、杏仁小魚,每天一大把一大把的抓來吃,幾天下來出現口乾舌燥、嘴破、便秘、脹氣等症狀,至傳統醫學科看診,經醫師問、望、聞診及把脈評估,診斷小美一下子食用大量燥熱油膩的食物,導致脾胃失調上火,以香砂六君子湯為主調劑治療,並衛教可適度按摩手腕第一條橫紋往手臂三指幅處的內關穴,消除脹氣不適感,在一周後回診,不適情況已大幅改善。 中醫治療腸胃不適 這樣調理效果佳 臺中榮總嘉義分院傳統醫學科主任醫師吳宗益表示,中醫在腸胃不適方面一直有良好的療效,中醫師通常以疏肝健脾的逍遙散、柴胡疏肝湯幫助患者通達肝氣,補強胃部功能,或用香砂六君子湯、補中益氣湯甘溫除熱增進腸胃消化功能,若有胃食道逆流症狀可用旋覆代赭石湯、半夏瀉心湯等來降逆和胃。 依下肚食物看解方 穴道按摩也有幫助 吳宗益說到,若吃了過多燥熱食物如油炸物、堅果,造成口破、口渴、胃脹氣,可適度喝茶葉或大麥茶緩解症狀;如果因吃了過量肉類造成便秘,可以泡具有疏理肝氣效果的牛蒡茶改善,也能降低血壓血糖;若因起居不慎,造成腸胃型感冒可選擇用薑、蔥煮水喝,並選擇按摩通條百病的足三里(位於小腿外側,膝蓋往下約四指幅寬處)、內關穴(手腕
常春月刊 ・ 1 天前
豬有3部位是地雷食物?名醫、營養師建議這樣選豬肉 吃得健康少負擔
豬五花是很多人的心頭好,有大陸醫師透過視頻指出豬有3部位是地雷食物,其中就包括豬五花,其他還有豬頸肉和腰子,最誇梅花肉、後腿肉和里肌是好肉。這番說法在台灣專家聽來,卻不這麼認為。只要把握黃金3原則,吃
健康2.0 ・ 23 小時前
國二女罹糖尿病 母自責曝「三餐飲食」:害了她一輩子
糖尿病患者年齡層持續下降,一名14歲國二少女因長期攝取過量精緻糖,導致血糖飆高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此案例時表示,少女的母親在得知診斷結果後激動痛哭,自責害了女兒一輩子。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喝冰咖啡還是熱巧克力?研究:飲品溫度差可能左右情緒和消化
福斯新聞24日報導,根據美國聖地牙哥州立大學(UCSD)的一項新研究,無論是喝熱巧克力還是冰咖啡,飲品的溫度與飲用時機都...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腦腫瘤「生長位置」差很大!陽光男「1處」想救無能為力 2年後夢中去世
腦神經內科醫師林志豪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2個門診案例,同樣是腦瘤病人,一老一少,因為生長位置差異,一位仍然健在,另一位已不在人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