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有徵兆 口訣辨識把握黃金3小時救援時間
〔記者張協昇/南投報導〕腦中風係國人10大死因第4位,秋冬季節易引發中風,世界中風組織將每年10月29日訂為「世界中風日」。南投縣衛生局提醒民眾,腦中風可透過良好的飲食習慣、規律運動及定期健康檢查預防,並牢記「微笑、舉手、說你好,記下時間快送醫」的中風徵兆辨識與處理口訣,把握黃金3小時救援時間。
南投縣衛生局指出,了解中風徵兆很重要,時間流逝就是大腦的浪費,今年「世界中風日」的重點口號即為「#ActFAST」(迅速行動),一旦發現症狀就立即尋求緊急護理,不僅可以挽救生命,還能幫助患者接受治療,提高完全康復機會。
家住草屯鎮的張先生,今年58歲,平時忙於事業,三高控制不佳,早晨起床時,太太發現他嘴角歪斜、講話含糊、右手無法抬起,立即想起衛生局宣導的「微笑、舉手、說你好」中風辨識口訣,毫不猶豫撥打119。經送醫診斷為腦中風,幸虧就醫迅速,醫師在3小時內完成血栓溶解治療,張先生在復健後順利恢復語言與行動能力。
衛生局強調,這起案例再次印證「時間就是腦細胞」,只要能在黃金3小時內送醫,治療成效可望大幅提升,減少後續失能風險,也提醒民眾平時定期接受健康檢查,定期測量血壓、血糖和血脂肪,做好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三高等慢性病管理,並建立良好生活型態,包括戒菸、節酒、健康吃、規律動、控體重、好睡眠,遠離腦中風威脅。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健康網》減重別瘦了肌肉 醫:5招讓增肌減脂
台中再等等!Costco今年底前將連開7家新分店 地點揭曉了
別再誤會!勞退月領不是年金 錢領完就沒了
健康網》研究指出:每天少坐半小時 就能改善能量代謝
其他人也在看

【氣候變遷下的新挑戰】兩日氣溫驟變與中風風險提升的關聯性──台灣20年資料大數據分析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最新研究揭示氣候變遷下的健康警訊——短期氣溫劇烈變化大幅提升中風風險。國衛院與災防科技中心分析20年超過110萬名中風患者資料發現,兩日內氣溫驟升或驟降皆顯著增加缺血性與出血性中風風險。極端高溫與低溫同樣具危險性,提醒高風險族群須加強防護。在全球氣候變遷加劇的背景下,極端氣候與人類健康之間的連結逐漸浮現。近期一項由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聯合主導的研究,揭示了「短期氣溫劇烈變化」對中風風險的關鍵影響,並於2025年4月刊登於國際醫學權威期刊《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 – Western Pacific》。這項研究整合2001年至2020年橫跨20年的健保資料庫與氣象數據,分析超過110萬名首次因中風至急診的患者紀錄,是目前亞洲少見的大規模氣候與健康交叉分析研究,首度將「兩日內氣溫變化」作為主要風險因子進行量化探討,並納入空氣污染等環境變數進行控制。氣溫劇烈變化為新興中風風險因子研究結果指出,兩日內氣溫驟升或驟降,皆顯著增加不同類型中風的風險:當兩日內氣溫驟升超過6°C時,缺血性中風風險提高逾2倍;若升幅達1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搶救中風病患分秒必爭 彰基醫院啟動「黃金救命線」
秋冬季節,是罹患「中風」的高危險期;因此,彰化基督教醫院,在「世界中風日(World Stroke Day)」過後,從11月份起,將結合各醫療院所與各消防救護單位,特別以「認識徵兆、立即行動」為主題,
中廣新聞網 ・ 9 小時前

集保推動新世代跨國交流與合作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為推動亞太地區證券保管結算機構的深度合作,集保結算所10月29日至30日在臺北萬怡酒店舉辦「2025聯合業務研討會」,邀請日本集保公司(JASDEC)、南韓集保公司(KSD)與印...
自立晚報 ・ 19 小時前「懲獨」恐跨境協緝 陸委會:注意友好國家
(中央社記者李雅雯台北30日電)陸委會表示,發布「懲獨」名單、制裁措施等,推估未來恐透過通報國際刑警組織發動全球協緝。陸委會副主委梁文傑提醒,尤其必須注意友好國家。
中央社 ・ 1 天前
譚敦慈曝親戚20多歲就大腸癌「愛吃1食物」她絕不碰 醫:1級致癌物很多人天天吃!
大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台灣每年新增1.7萬名患者,年齡層更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有「無毒教母」之稱的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自己一位表妹婿,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他的日常飲食除了重油重鹹,
健康2.0 ・ 14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年死2.3萬人!「護理系女神」謝侑芯心臟病驟逝「3大症狀」快就醫
網紅謝侑芯曾任護理師,因外貌亮眼被封「護理系女神」,近日她在海外工作期間,因健康因素驟逝,得年31歲。而據悉,她的死因為心臟病發作,「當下好像是未有急救的可能性」。醫師表示,心衰竭是常見的住院原因,因常與其他疾病有共病症狀,較難診斷,嚴重時恐有死亡危機。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就要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14 小時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1 天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頭痛像被雷劈」49歲六月以為中風送醫!醫揭關鍵原因 中年女性最要小心
49歲藝人六月年初突然頭痛欲裂,她形容像被鐵鎚重擊,血壓飆到180緊急送醫,一度以為中風,檢查後確診「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這個陌生疾病其實是許多高壓族群的隱形威脅。六月確診前兼顧工作、學業和家庭,一年內兩度劇烈頭痛,還出現氣喘、心律不整等症狀,加上家族有心血管病史,讓她驚覺不能再硬撐。 60秒內痛到極點 醫揭「雷擊性頭痛」是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警訊 輔大醫院神經科張哲誠醫師解釋,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是腦血管突然緊縮造成的疾病,最典型症狀是短期內反覆發作的雷擊性頭痛,在60秒內達到最痛。這種頭痛常在排便、運動、洗澡或情緒激動時突襲,也可能是藥物引發。每次持續數小時,兩三週內反覆發作。而中年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好幾倍,好發於40到50多歲。超過三成患者頭痛時血壓會飆高,常被誤以為中風。張哲誠醫師建議,診斷需靠腦血管攝影,而電腦斷層或磁振造影準確度也有8成。早期檢查可能看不出異常,因為血管收縮從小血管開始向中心蔓延,需要醫師仔細評估症狀。 中年女性注意! 長期壓力、荷爾蒙變化恐誘發可逆性腦血管收縮症候群 中年女性為何特別危險?張哲誠醫師認為腦血管張力失調是主因,加上內皮功能障礙和交感
常春月刊 ・ 6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天前
麵包「先冷凍再烤」比較健康?專家給答案 這1種吃法照樣血糖飆、還會變胖
很少有食物能像麵包一樣讓人如此喜愛、甚至渴望——這個令人安心的主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伸手去拿。可能你常看到有人聲稱,只要把麵包冷凍、烘烤,或先冷凍再烘烤,就能讓普通的一片麵包升級成「超健康版本」。對此,「delish」網站上一名營養師(也是一位看過不少飲食流行趨勢的麵包愛好者),用事實來澄清,幫大家切開這些鬆散的謠言。先來看看冷凍或烘烤麵包時,實際上會發生什麼事。這些方法真有傳說中的效果,還是只是一半真一半假呢? 冷凍麵包的祕密 其實,當你把麵包放進冰箱冷凍時,背後有一些有趣的科學原理。研究發現,冷凍麵包確實有點科學依據。當麵包被冷凍時,裡面的澱粉會發生一種稱為回凝作用(retrogradation)的化學過程。回凝作用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就是麵包烘焙完成、冷卻後,澱粉分子會自然重新排列。而在冷凍時,這種排列過程會加速,使部分可消化的澱粉「結晶化」,轉變成身體無法完全消化的形態,也就是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什麼是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簡單來說就是「人體不易消化的澱粉」。它不像一般澱粉那樣被分解成糖並吸收,而是更像膳食纖維,能相對完整地通過腸道,並成為腸道好菌的食物
常春月刊 ・ 13 小時前
女性健康殺手紅斑性狼瘡 妳該懂「千面」自體免疫疾病
資深女歌手坣娜今年十月病逝,她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疾病,而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特別的是它幾乎專找女性下手全球9成患者都是女性,特別集中在15到44歲的階段。
NOW健康 ・ 1 天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2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