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腎臟早衰才35歲被當成60歲阿公!醫曝6種回春食物吃半年有感逆齡
要怎麼知道你有「文明病」?其實外表提早老化、尿液異常,都可能是身體在敲警鐘!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在節目《健康好生活》分享,一名年僅35歲的男子因「泡泡尿」就醫,結果竟被檢出腎功能只剩同齡人的三分之二。不只如此,他還出現禿頭、臉上布滿老人斑、皮膚鬆弛皺摺多,看起來活脫脫像個60歲的老先生!
診斷後發現,這位男子的生活習慣堪稱「三高製造機」,抽菸、熬夜、嗜炸物又愛甜食,不僅讓腎功能亮紅燈,血糖、血壓、血脂全線飆高,讓他罹患代謝症候群「裡外都糙老」。所幸他痛定思痛,戒掉壞習慣、配合治療後,腎功能逐漸回升。洪永祥醫師也強調,只要改變生活方式、攝取抗氧化食物,半年內身體就能明顯「逆齡回春」。
醫揭6大回春食物與營養素,抗氧化幫助身體逆齡!
想讓身體從裡到外重拾年輕有妙招,洪永祥醫師指出,抗老化關鍵在於「抗氧化力」。他推薦6大「回春食物」,能協助清除自由基、修復受損細胞,讓你的腎臟、血管、肌膚同步年輕!
1.十字花科蔬菜
十字花科蔬菜(如花椰菜、青江菜、蔥、蒜、韭菜)富含天然硫化物,是人體最強的抗氧化來源之一,能啟動肝臟的「解毒酵素系統」,幫助代謝自由基與環境毒素,穩定血管與腎臟微循環。
十字花科蔬菜的「秘密武器」就在於蘿蔔硫素!營養師薛曉晶曾在臉書貼文介紹,它能降低慢性發炎、減少氧化壓力。不過要吃得巧,因為水煮超過5分鐘就會破壞這營養,建議「快炒」或「短時間蒸煮」最能保留精華。此外,蘿蔔硫素只有在「切碎、細嚼」時才會被釋放出來,想吃進抗老營養,記得多咬幾下!
2.堅果與海鮮補硒
年紀越大,自由基也越多,血管與腎臟就會被「氧化鏽蝕」。洪永祥醫師建議,平時可多吃含「硒」的食物,如堅果、海鮮與肉類,能啟動抗氧化酵素、減少細胞損傷,讓腎臟慢慢恢復元氣。不過,營養師陳怡潔也提醒,硒不是多多益善,長期過量可能造成腸胃不適、掉髮或指甲脆裂,建議以天然食材為主,不要亂補高劑量錠劑。
3.茄紅素(番茄、紅椒等)
紅色蔬果的「茄紅素」是抗老化關鍵!番茄、木瓜、紅椒等富含這種強效植化素,能中和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守護血管與腎臟健康。洪永祥醫師指出,「這類紅色食材富含的茄紅素與維生素A、C、E並行作用,能提升整體抗氧化力。」要注意,茄紅素是「脂溶性」營養,建議搭配橄欖油或用油烹調,才能讓吸收率翻倍、抗老效果加倍!
4.維生素A(橘黃色蔬果、蛋)
維生素A不只是能維持上皮組織完整、提升免疫力!洪永祥醫師指出,維生素A的食材,例如胡蘿蔔、南瓜、木瓜、牛番茄、雞蛋與奶製品,這些橘黃色食物能幫助細胞維持正常分化、促進修復,對於延緩腎臟與皮膚老化都有幫助。營養師簡鈺樺說明,對長期處於疲勞或代謝壓力狀態的族群來說,足夠的維生素A能減少自由基引發的發炎反應,保護腎臟與黏膜細胞。
5.維生素C(芭樂、奇異果、柑橘)
血管年輕,腎臟才不老!洪永祥醫師指出,現代人壓力大、愛吃油炸甜食,體內自由基容易爆表,讓血管提早老化。想讓身體逆齡,維生素C是關鍵角色之一。它能幫助血管維持彈性、促進膠原蛋白生成,同時減少自由基攻擊,延緩肌膚與器官退化。簡鈺樺營養師曾分享,補充維生素C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每天來一份芭樂、奇異果或柳橙,既清爽又有助於中和體內氧化壓力,間接減少慢性病風險,對腎功能負擔較大的人超讚!
6.維生素E(蛋黃、堅果、植物油)
洪永祥醫師指出,人體在老化與代謝過程中會產生大量自由基,若缺乏足夠的抗氧化保護,就容易導致細胞膜受損、器官功能退化。維生素E能穩定細胞膜結構、減少脂質氧化,是維持「內臟年輕」的重要防線。營養師簡鈺樺指出,日常可以透過堅果與植物油中取得,如酪梨、蛋黃、堅果天然食物補足,就能能幫助穩定荷爾蒙、延緩疲勞與發炎。
半年逆齡不是奇蹟,戒壞習慣+飲食雙管齊下
洪永祥強調,抗老化不能只靠食物補充,更要戒掉三大壞習慣:熬夜、菸酒與久坐。當身體自由基下降、代謝恢復正常,細胞修復力自然會提升。他建議日常養成以下習慣:
每餐至少半碗十字花科蔬菜
每週兩次堅果與海鮮
每天一份色彩蔬果
少糖、少油炸、規律運動、睡眠充足
「健康老化不是靠補品,而是讓身體不再被自由基鏽蝕。」只要生活習慣改變、營養均衡,腎臟與全身都能逐步回春!
更多早安健康報導
泡麵這樣吃,腎臟求救中!名醫示警「10大傷腎吃法」腎臟減壽好幾年Gmail收到這封信快刪掉!網銀、信用卡恐被盜,4招設定避免帳密遭竊
其他人也在看

不捨女兒淋雨、開車送上學!暖父返程病發身亡...最後一通電話打給愛女
昨(22日)上午,北市萬華一名57歲石姓男子,因捨不得女兒近日淋雨上學,遂開車接送女兒,未料卻在返程途中,行經新北板橋區館前西路時,石男疑在車內突發疾病,失去意識前,他撥打了最後一通電話給愛女,之後就昏迷暈倒在車內。路過民眾見狀驚覺不對勁,隨即報警處理,石男被緊急送往亞東醫院搶救,但最終仍不治,警方透過手機聯繫上石男女兒,她接獲噩耗趕到醫院,一度情緒崩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她逛UNIQLO見超驚人摺衣技巧 店員揭小巧思:還有比賽
原PO在Threads上貼出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到,不僅衣服整齊堆疊,且每一件露出的摺痕位置都不同,全部衣服疊放在一起後,可以顯現出衣服的花樣,這也讓她好奇地詢問:「UNIQLO是有規定摺衣服一定要這樣排嗎?好厲害!」貼文曝光後,迅速吸引逾112萬網友點閱,紛紛留言表示驚...
CTWANT ・ 5 天前
冷凍蔬菜保留95%營養!專家:比市場菜更「新鮮」
冷凍蔬菜的營養價值可能遠高於一般民眾認知,根據多項研究顯示,經過適當處理的冷凍蔬菜不僅能保留大部分營養素,專家指出,關鍵在於冷凍前的「殺青汆燙」處理技術,能有效鎖住蔬菜中的營養成分。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有片/爆紅3天出事!大園「璟都好夜市」竟是違法開張 恐重罰10萬網怒:雷到不行
現場像跨年!桃園市大園區「璟都好夜市」11日盛大開幕,打出「每週二、六營業」的口號,吸引超過百攤進駐,主打美食、遊戲、親子娛樂,一度被稱為「桃園最夯新夜市」;不過好景不長——夜市才營運短短3天(11、14、18日),就引發交通、違停滿街、居民抱怨連連的災情,甚至傳出該夜市是「違法開張」。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LINE推會員制月費165元「進階功能」曝 網嫌太盤
LINE台灣於2025年10月22日舉行的年度記者會上,宣布將於2026年上半年推出全新的「LINE Premium」會員計畫,月費為165元。此計劃將提供五項通訊軟體的進階功能及四項LINE家族服務的會員專屬權益。然而,這一價格卻引發了網友的廣泛討論,許多人認為這樣的收費方式將台灣用戶視為「盤子」。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84歲老婦家中跌倒 警帥氣公主抱上樓
高雄新興區民生一路巷內一處透天住宅,21日傳出有84歲老婦在家中跌倒,員警獲報緊急前往關心,但受傷的盧姓老婦堅持不願就醫,但也無力從1樓爬回位於3樓的房間,員警當場將老婦以公主抱方式爬樓梯抱上3樓,讓老婦感動不已! 據了解,盧婦原本與兒子、媳婦和幼孫同住,兒子近期剛過世不久,家中僅剩老弱婦孺相依為命
自由時報 ・ 20 小時前
兼代課「月收僅2.9萬」! 全教會批:全職付出底薪待遇
2026年起,台灣基本工資將調升至每月29,500元,原本象徵勞工權益的進步,卻在教育業出現令人難以接受的荒謬現象!全國教育產業總工會副理事長何耿旭指出,國小兼代課教師在幾乎全天待校、負擔完整教學任務的情況下,月薪僅約29,568元,與基本工資幾乎相同,形同「全職付出、底薪待遇」,嚴重貶抑教育專業價值。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對抗HER2陽性乳癌 不中斷術後標靶治療是關鍵
HER2陽性乳癌與其他亞型不同,腫瘤細胞分裂速度快、侵略性強,即使影像上看似清除乾淨,體內仍可能潛藏肉眼看不見的殘餘癌細胞。新竹台大分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郭宇如醫師指出,HER2陽性乳癌患者若能完整且不中斷地完成術後標靶治療,不僅能顯著降低復發與轉移風險,更能穩固整體治療成效。隨著健保給付政策鬆綁,越來越多病友得以無負擔地完成療程,讓「不中斷」成為守住療效、重拾健康生活的關鍵。郭醫師表示,在二十年前沒有標靶治療的年代,對於HER2陽性且腋下淋巴結癌細胞陽性的患者來說,光靠手術與放化療,五年內復發率仍然超過三成,也就是每三人就有一人會復發,比例相當驚人。然而隨著標靶藥物進步,若患者術後再加上雙標靶治療,五年復發率可降至不到一成,治療成果大幅提升。臨床上HER2陽性乳癌常見的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80歲翁「主動脈弓部瘤」險猝死! 北榮「客製化支架」免開胸、繞道拆彈
心血管疾病發作往往在轉瞬間,兇猛又急。常見的「主動脈瘤」與「主動脈剝離」,雖然不是癌症,但死亡率卻相當高,因初期沒有明顯症狀,常被稱之為「不定時的體內炸彈」。其中,又以「主動脈弓部瘤」最為複雜,不僅有破裂危險,還會增加中風風險。醫師建議,可以客製化支架徹底根治,並依據每位患者量身訂做,適合高齡、曾接受相關手術和風險較高者。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你天天在吃?醫點名「5類食物」以為健康卻害血糖爆衝 全麥吐司、三明治都中招
隨著現代生活步步加速,糖尿病年輕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大家對血糖的管理也日益重視。然而,許多你以為的健康選擇,實際上可能是讓血糖直線飆升的「隱藏版殺手」!你是不是也曾被那些一直打著「健康」旗號的食物,給迷惑了呢?你知不知道,很多的食物是健康的,人為之後,卻已經不是你想象的健康了,你們知道嗎? 1、「無糖」的陷阱無糖果茶/果咖/果味奶等,許多人以為,只要飲料標榜「無糖」,就能安心大口喝。你或許會想,水果打成果汁,不就是從固態變成了液態嗎?成分應該沒變吧?重症醫師黃軒指出,當水果被榨成果汁,尤其是濾掉了果渣的純果汁,大量的膳食纖維就被移除了,而果糖和葡萄糖等天然糖分卻被濃縮。這讓果汁在進入身體後,消化吸收的速度遠遠快於直接吃完整的水果,血糖自然就會瞬間飆升。簡而言之,一份去渣的果汁,就像是一份帶著點維生素的「糖水」、準備好使你身邊內的血糖、快速上升! ▲科學研究這麼說多項國際研究,都對比了完整水果與其果汁對血糖反應的差異,結果一致表示,完整水果(一顆水果),由於保留了豐富的膳食纖維,能夠有效減緩糖分的吸收,使血糖波動更加平穩。相反,果汁則會導致更快速、更劇烈的血糖升高。 所以,下次點飲料時,
常春月刊 ・ 2 天前
國二少女得糖尿病!「3餐吃這些」營養師愣了 母淚喊:是我害了她
台灣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率呈近年關注焦點,引發健康隱憂。營養師高敏敏指出,曾有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而罹患第二型糖尿病,凸顯家長忽視飲食管理的問題。她提醒,日常飲食中添加糖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下,並建議家長選擇低糖、天然的點心,幫助孩子遠離肥胖與慢性病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超商就買得到!醫揭「3飲品」防大腸癌:每天1杯降低近20%風險
台灣大腸癌患者每年新增1.7萬人,且確診年齡明顯下降,過去多為50歲以上者,現在卻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患大腸癌,那除了定期檢查外,還能怎樣預防大腸癌?對此,高雄馨語診所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直言,答案其實就在你我身邊的超商裡,只要持續飲用3種飲品,就能有效降低罹患大腸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每天吃藥血壓也不降?營養師曝關鍵原因 這「3食物」要多吃
你是否也有每天按時吃藥,血壓卻依然降不下來的問題?營養師薛曉晶表示,高血壓的關鍵原因不是因為藥物沒效果,而是出於「鉀」攝取不足。對此,她表示多吃一些高鉀食物,例如香蕉、菠菜、地瓜等,可以讓血壓更穩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只生活習慣!日吃「1維生素」發炎指標狂降 逆轉脂肪肝
肝臟過多的脂肪堆積,會導致肝臟慢性發炎,造成肝臟細胞受損,最終演變成慢性肝病、肝硬化,甚至是肝癌;根據衛福部指出,台灣的脂肪肝盛行率約為33.3%,在亞洲,每1千名脂肪肝個案,1年就約有5.3名個案會死亡。由於目前沒有直接治療脂肪肝的藥物,醫生多建議以良好生活習慣、飲食改善,不過一項研究發現「每日補充300毫克維生素E」能顯著改善代謝功能障礙相關脂肪性肝炎(MASH),對肝臟健康可能有正面影響。
鏡報 ・ 18 小時前
老公明明沒吃多少肚子卻很大?專家揭「真正元兇」:不是年紀 晚餐必吃這1蔬菜
「他根本沒吃多少,怎麼肚子還是越來越大?」這句話可能是很多媽媽們的心聲,每天只有一餐可以聚在一起吃飯,當然要豐盛的款待家中的支柱。可是看著老公越來越大的肚子,自責煮得太豐盛的同時,卻往往忽略了背後真正的元兇——壓力與生活型態!根據《Przegla̜d Gastroenterologiczny》2025年研究指出,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失調會讓皮質醇長期升高,促進腹部脂肪堆積與代謝症候群發展。當壓力沒有出口,身體會用「囤積脂肪」來自保,這也正是很多爸爸們不知不覺中肚子變大的原因。很多女性以為:「叫他少吃一點就好」,但實情是——壓力大、睡不好、沒有動,才是導致中廣身材與代謝症候群的真兇! 壓力型肥胖 根本不是「年紀大了」而已 當老公抱怨說「最近比較累」、「一吃就胖」、「晚上睡不好」嗎?這些不是單純年齡在作怪,而是壓力正在「悄悄改寫」他的身體代謝!根據《Obesity Reviews》在2019年的研究顯示,高壓男性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比一般人高出45%。這種風險不是突然冒出來,而是長期慢性壓力影響內分泌系統,導致皮質醇過高、胰島素阻抗、三酸甘油脂升高與高血壓發生。更令人擔憂的是,《Meta
常春月刊 ・ 21 小時前
【下班經濟學】「新抗發炎冠軍」比薑黃還猛!名醫曝早餐這樣吃年輕10歲!
早餐吃這些,抗發炎還超減脂!今天邀請到預防醫學洛桑加參醫師來告訴大家,八種超級食物不僅天然,更可以抗發炎、預防癌症,醫師天天都在吃!加碼教你「5招抗發炎養生術」,一起來看看。吃對食物預防癌症!名醫曝8類天然食物抗發炎!洛桑加參醫師表示,全球每年有將近 4,000萬人死於慢性疾病,其中包括糖尿病、心臟病、癌症等…而根據世界頂級科學期刊《Cell細胞》的研究......
風傳媒 ・ 11 小時前
毛豆輸了!這食物蛋白質高2倍 吃蔬食也能補蛋白質
花蓮縣秀林鄉近年推廣蔬食,把台灣原住民原生種植物,如紅藜、樹豆、馬告,融合在地食材製作成吐司、餅乾,不但風味特殊,還能補充蛋白質。 補充蛋白質新選擇 花蓮縣秀林鄉鄉政首席顧問蕭采君指出,紅藜、
健康2.0 ・ 23 小時前
預防「肌少症」注意「衰弱」4警訊 醫建議從日常飲食、運動調整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台灣高齡社會的多數長輩因營養攝取不足或運動量不夠,導致骨質流失與肌力下降,增加跌倒與骨折風險。台中慈濟醫院復健醫學部主任蔡森蔚指出,常感覺疲憊、體能與體重下降、行走變慢、肌力不足,都是「衰弱」的警訊。男性握力低於28公斤、女性低於18公斤,可視為肌力不足;若符合以上三項,即表示身體已出現衰弱現象,並可能伴隨「肌少症」發生。 肌肉質量隨年齡減少 每日應攝取蛋白質並曬太陽、運動 蔡森蔚醫師提醒,肌肉質量會隨年齡逐年減少,蛋白質合成能力也會下降,建議每日應攝取每公斤體重1至1.5克蛋白質,多曬太陽補充維生素D,同時進行阻力訓練,搭配健走或騎單車等的有氧運動,才能預防甚至逆轉肌少症。他強調:「防止跌倒要從肌力做起」,較衰弱的長輩,可從「站立運動」開始訓練,若能搭配機器人輔助步態訓練,成效更明顯。 物理治療師推深蹲運動 一張椅子就能訓練下肢肌群 物理治療師陳義豪醫師指出,深蹲可強化股四頭肌,幫助穩定下肢與維持身體平衡。「不用複雜器材,只要一張椅子就能訓練下肢肌群,搭配彈力帶還能啟動背部與手臂等上半身肌群。」陳義豪醫師提醒,運動時應注意呼吸與姿勢,每天可進行兩次,若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每3人就有1人有脂肪肝 研究:維生素E可有效改善
台灣每3人就有1人罹患脂肪肝,嚴重者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一項最新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每天補充300毫克維生素E,能在肝脂肪堆積、肝臟發炎與纖維化等指標上顯著改善,顯示維生素E具有護肝的潛力。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