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環保交通工具事故頻傳 消基會憂執法陷入灰色地帶
【NOW健康 楊芷晴/台北報導】近年來,台灣的道路上多了許多新型態交通工具,包括自行車、電動輔助自行車、微型電動二輪車,以及日益受到年輕族群歡迎的電動滑板車,甚至連寵物電動車都上了道路。這些交通工具輕巧、便利、低碳環保,符合綠色運輸趨勢,然而伴隨而來的卻是日益嚴重的交通事故與責任糾紛。
真實事故案例 悲劇一再重演
根據媒體公開資訊顯示,相關事故已逐年增加,許多案件凸顯出台灣法規落後、配套不足與執法真空的問題。事故一旦發生,責任往往由駕駛人自行承擔,民眾安全淪為「個人風險」,而非「公共保障」。
▸案例1:台北市松山區(2024年)
一名上班族騎乘電動滑板車趕上班,選擇在人行道上與行人爭道。由於車輛缺乏穩定性與警示設備,最終失控撞上一位長者,導致骨折住院。警方僅能依「慢車不得上路」條文開罰 1200 元,卻無法協助釐清責任。受害家屬質疑:「既然禁止上路,為什麼商店可以隨意販售?」此案暴露了銷售與管理規範嚴重脫節的現象。
▸案例2:新北市新莊(2023年)
兩名國中生在放學後騎乘一輛「未掛牌」的微型電動二輪車,雙載並闖紅燈,與一輛機車發生碰撞,造成3人受傷。由於該車並未投保強制責任險,導致醫療與後續賠償完全由家長負擔。這起事件凸顯:雖然《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明訂微電車應掛牌並納入強制險,但實務上宣導不足、執法鬆散,許多家長誤以為「這只是電動腳踏車,不需要掛牌」,以致扛負了理賠與肇事的責任,一旦出事就面臨沈重的財務風險。
▸案例3:台中市(2022年)
一名夜間打工的學生騎自行車返家,由於自行車沒有裝設燈光與反光設備,在昏暗路口遭汽車撞擊身亡。警方表示,依《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 119 條,自行車「應裝設鈴、燈與反光器」,但缺乏強制檢查與稽核機制,導致多數民眾並未確實遵守。該案凸顯出台灣的自行車安全規範仍停留在「文字規範」,未能落實於日常執行。
▸案例4:高雄市(2022年)
一名大學生購買電動滑板車作為通勤工具,騎乘於一般車道時遭公車擦撞,幸未釀死亡。然而,由於高雄市並未公告開放滑板車合法行駛路段,警方僅能依「慢車不得上路」規定開罰 1200 元。肇事責任難以釐清,學生無法順利向保險公司或對方求償。該案例凸顯出台灣在「法條已修、卻未訂實施日期」的落差,使事故處理陷入困境。
這些案 例共同揭示,台灣的法規空白與管理遲滯,已經讓行人和新型交通工具使用者成為馬路上的「弱中之弱」。
修法通過後 主管機關未能即時公布正式實施日期
台灣在2022年4月雖已三讀通過修法,將「個人行動器具」如電動滑板車納入《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69條,正式定位為「慢車」的一類。然而,至今法條仍停留在「原則禁止、例外開放」的架構,各縣市政府幾乎沒有公告合法行駛路段,導致電動滑板車實質上仍「全面禁止」。
更嚴重的是,修法通過後,主管機關未能即時公布正式實施日期,讓民眾與業者陷入「有法無期」的僵局。商店與電商平台仍大肆銷售電動滑板車、寵物電動車等,卻未明確提醒「不得上路」;消費者誤以為購買即可使用,實際上卻成為潛在違法者。一旦發生事故,不僅法律責任歸屬模糊,消費者更可能陷入求償無門的困境。
相較之下,日本在 2022 年亦同步修法,並於一年內完成制度落地。除了明確規範速限、燈光、安全帽與使用範圍外,還結合民間「Micromobility 推進協議會」,在購買與租賃平台上強制標註法律規範,並設置過渡期讓民眾逐步適應。如今,日本各大城市已能見到共享電動滑板車,制度配套齊全,事故風險相對降低。
警方「敢不敢抓」? 問題在執法力道不足
除了法規落後,更大的問題在於執法力道不足,結果形成「宣導代替執法」的現象。因此,即便常見的違規行為包括:
▸自行車與電動車邊聊天邊騎行,併排行駛於車道。
▸夜間未開燈、未配戴安全帽。
▸微電車闖紅燈或高速騎行。
警方大多僅口頭勸導,鮮少實際開單。這讓違規成為「習慣」,事故風險大幅上升。當事故發生,卻又以「民眾自行負責」結案,等於讓弱勢用路人背負不對等的風險。
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 完善法規、落實執法、教育宣導
為此混沌不明、危機重重的狀態,消基會呼籲主管機關,應正視以下改革方向:
1.明確納管電動滑板車:訂定速限、設備規格(燈光、剎車)、合法行駛路段,並設定確切實施日期。
2.強化微型電動二輪車掛牌與保險稽查:透過監理站與警方聯合稽查,杜絕無牌無險車輛上路。
3.借鏡日本:建立「過渡期+民間合作」模式,結合共享租賃平台與推廣團體,普及守法觀念。
4.提升自行車安全規範:立法強制配戴安全帽、夜間燈光檢查,並建立定期設備抽驗機制。
5.全面檢討標誌標線:建置連續性自行車道,避免「斷頭路」或「與機車爭道」現象。
6.落實執法責任:制定「執法指引」,要求警方針對自行車與電動車違規確實取締。
7.推動教育宣導:結合民間透過各式媒體全面宣導,將交通安全教育納入校園必修,並要求租賃平台於使用前強制教育。
8.建立數據透明機制:定期公布事故統計與責任分析,讓社會檢視政策成效。
9.跨部會合作:由交通部、教育部、警政署、消保機構共同推動,避免「各管各的」的漏洞。
全民交通安全新死角 完成法規落實與執法規範不容拖延
台灣正全力推動低碳運輸與綠色交通,然而若法規停留在紙上,執法形同虛設,新興交通工具將淪為道路安全的新死角。從北到南,一再重演的事故案例證明:民眾需要的不是口號,而是明確可執行的制度。
消基會嚴正呼籲,主管機關交通部應以最快速度完成法規落實與執法規範,並借鏡國際經驗,結合民間推動與全民教育。唯有如此,台灣才能真正邁向安全、低碳與永續的交通新時代。
# 首圖來源/消基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預防骨折勝於治療!老人跌倒死亡風險增 存骨本要趁早
▸1129講座》心悸胸痛別大意 當心瓣膜疾病與主動脈剝離
其他人也在看
降低濁水溪揚塵 劉建國出海口視察拚1個月內提解方
(中央社記者姜宜菁雲林縣27日電)根據水利署四河分署統計,雲林今年發生揚塵有9天,民進立委劉建國今天率相關單位到濁水溪出海口視察,要求1個月內彙集各方意見提出解方,降低揚塵危害。
中央社 ・ 13 小時前
老翁「天天喝蔬菜湯」血糖竟狂飆 營養師:南瓜不是蔬菜
營養師高敏敏分享案例,一位爺爺表示每天都喝菜湯,為何血糖仍很高,原因在於他的蔬菜湯是熬煮一整顆南瓜且還一個人喝光。高敏敏提醒,「南瓜其實是澱粉不是蔬菜喔」。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李玉璽除魚鱗崩潰 安心亞、偉晉氣喊:他根本裝不會!
《星廚之戰》開播即掀熱潮,由鍾欣凌率領十位頂尖主廚與十位明星廚助展開華麗廚藝對決。首集播出表現亮眼,在35至54歲觀眾族群中收視搶眼,李玉璽上菜片段更讓瞬間收視衝上0.86,成為討論焦點。
裴璐|Yahoo名人娛樂特派記者 ・ 14 小時前
少子化衝擊台北 議員促參考更多國家生育政策
柳采葳昨質詢表示,人口對策委員會去年開會時,主題為協助年輕人鼓勵生育,積極研議各國相關政策措施,但只以東京為例,當時出席委員提到範圍太狹隘,應該要有其他國家,當下市長蔣萬安裁示解除列管,但解除列管後就沒有在其他會議紀錄看到市府討論其他國家的生育政策。柳采...
CTWANT ・ 1 小時前
女社畜長期輪大夜班作息亂 乳房小腫塊拖半年確診乳癌第四期
一位來自北部的林小姐,長期輪大夜班、作息不規律,直至2023年5月在自我檢查時發現乳房有硬塊,起初未立即就醫,直到腫塊逐漸變大,才前往醫院檢查。確診時,已罹患乳癌第四期,且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骼、肺部與腹部,甚至造成雙側肺積水和呼吸困難,病情比她想像中更為嚴重。光田綜合醫院乳房外科廖志斌醫師指出,林小姐罹患的是最常見的「管腔型乳癌」,因此,醫療團隊評估屬於內臟轉移急症,先給於化學治療,之後再採用口服標靶合併荷爾蒙藥物治療。經過一段時間,林小姐的症狀逐漸獲得控制,生活品質明顯改善。不過在2025年3月,癌症再次復發,甚至已經出現腹積水。且醫療團隊進一步檢查後發現,林小姐的癌細胞特徵有所變化,從原本的HER2陰性轉為HER2低表現(由0分變為2+,代表介於陰性與陽性之間),使其需接受新一代標靶治療。廖志斌醫師表示,這顯示乳癌是一種會隨著時間與治療而改變的疾病,並非一成不變,患者若出現復發或轉移,應再次接受檢測,以便調整治療方向。目前林小姐已完成四次新型標靶合併荷爾蒙治療,不僅原有的呼吸困難症狀大幅改善,也能恢復正常日常活動。她分享心情說:「還好有醫師幫忙,我現在過得比想像中更好。」她也提醒其他
台灣好新聞 ・ 19 小時前
多囊腎「腫20倍」重達6公斤壓迫內臟!靠妹妹捐腎救命
一名47歲補教業陳姓老師陳老師因多囊腎導致腎臟腫大至正常的20倍,進行多囊腎切除及活體腎臟移植手術,經由妹妹捐贈腎臟及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已於今年9月順利重返講台,恢復正常生活。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台南登革熱「食品工廠群聚」再添一例!足跡橫跨三區
台南市於114年10月26日新增1例登革熱本土病例,為南區食品工廠群聚事件的第三名確診者。衛生單位調查顯示,該名患者雖於10月21日擴大篩檢時檢驗為陰性,但在監測期間主動通報症狀,成功及早確診,降低社區傳播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9 小時前

台中市啟動「人對桶、人對場」廚餘蒸煮視訊監管
【記者陳世長台中報導】為強化廚餘再利用管理效能與防疫安全,台中市政府環保局自即日起啟動「人對桶、人對場」視訊監管機制,落實廚餘蒸煮作業稽核。環保局指出,今年截至9月底已完成107場次畜牧場稽查,並持續...
自立晚報 ・ 4 小時前美國|政府關門致航空大亂 逾八千個航班延誤
美國聯邦政府停擺進入第四周,由於航空交通管制員持續缺勤,導致航班大亂,美國26日共計逾8,000個飛機航班延誤。美國交通部長達菲(Sean Duffy)表示,聯邦航空總署(FAA)25日在22個地點出現航空交通管制人手短缺,預計接下來人力依舊吃緊,將導致更多航班延誤和取消。
中時財經即時 ・ 5 小時前
5旬貨車運將開長途突「吸不到空氣」 肺栓塞差點丟命
長途航程、久坐、缺乏活動,加上肥胖、抽菸、服用避孕藥等習慣,都是血液循環不良與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險因子。台南市立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吳柏青表示,當血栓或其他栓子進入肺部血管,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肺部血流受阻、氣體交換受限,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引發急性缺氧、心肺衰竭,嚴重者甚至喪命,肺動脈栓塞因此有「沉默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專家研究橙皮素可減輕「小紅莓」心臟毒性 救命免傷心
俗稱「小紅莓」的癌症化療藥Doxorubicin是治療乳癌、淋巴癌、血癌、卵巢癌的常見用藥,臨床已使用超過五十年,但其心臟毒性卻也是無法完全解決的難題,讓病人對抗癌症時卻得承受心臟功能衰竭的風險。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7 小時前俄羅斯|試射核動力巡弋飛彈「海燕」
俄羅斯總統普丁宣布成功試射核動力巡弋飛彈「海燕」(Burevestnik),該武器具核能力、射程幾乎無限,能突破任何防禦系統。俄軍總參謀長表示,飛彈於10月21日試射時飛行約1.5萬公里、歷時15小時。普丁強調,這是全球獨一無二的武器,象徵俄羅斯不會向西方勢力低頭。
中時財經即時 ・ 5 小時前胃繞道手術減重後20年食慾下降 達文西微創重建改善
70歲方姓母親和40歲女兒在20年前因病態性肥胖合併代謝症候群的併發症接受減重手術,當時效果相當理想,體重獲得良好控制,代謝疾病也有改善。隨著時間推移與年齡增長,兩人逐漸出現食慾下降、體力不支和精神虛弱情況,甚至因營養不足而感到持續性疲倦及生活品質下降。母女倆到仁愛長庚合作聯盟醫院(大里仁愛醫院)消化外科黃挺碩副院長的門診求診,由黃副院長率領蔡雄威醫師專業團隊運用達文西微創手術,為母女倆完成減重手術後的複雜重建治療,不僅改善長年困擾的營養不良與貧血,且恢復正常的飲食與生活品質。這對母女來門診時的體重大約只有4、50多公斤,接受詳細的血球分布、內分泌狀況、營養與微量元素檢查,結果顯示兩人皆有嚴重營養缺失及貧血問題,根據影像學檢查推測以前可能接受過迷你胃繞道手術。醫療團隊首先 ...
台灣新生報 ・ 10 小時前

萬聖節「7類人」別亂扮鬼!專家示警:小心卡到陰 孕婦也上榜
萬聖節就快到了,不少人已經準備好扮成巫婆、怪物或是卡通人物等搞怪造型參加活動,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提醒,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裝扮,有7種人不要在萬聖節扮骷髏人或魔鬼,否則容易被陰邪靈體干擾而「卡陰」,造成運勢或身體的不好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