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例!美國出現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死亡個案 衛福部回應了
美國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死亡病例,患者家中飼養的鳥禽曾接觸野鳥,可能為潛在感染來源。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23)表示,根據美國衛生單位評估,目前無人傳人風險,但正逢候鳥遷徙季節,呼籲國人出外旅遊應避免接觸禽鳥。
美國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個案。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華盛頓一名年長者因感染H5N5型禽流感病毒株死亡,患者本身有多項慢性疾病,家中飼養的家禽曾接觸野鳥,11月初出現高燒、意識不清與呼吸困難等症狀。
石崇良今天出席「第七屆臺灣藥學聯合學術研討會」受訪表示,根據疾管署了解,全球首例H5N5禽傳人發生在美國,其他國家還沒有新的病例報告,這是新的重組後的變種病毒。
石崇良指出,根據美國疾管中心評估,目前還沒有人傳人的風險,還是鎖定在禽傳人,疾管署會持續密切注意後續變化進展。但他也提醒,現在進入冬天的候鳥遷徙季節,呼籲國人如果有出外旅遊,應盡量避免接觸禽鳥。
疾管署目前評估,H5N5人傳人的風險相對低,因此針對美國華盛頓的旅遊疫情建議等級仍維持「第一級:注意(Watch)」,提醒遵守當地的一般預防措施。
其他人也在看

首例人類H5N5禽流感死亡!衛福部示警:冬天外出注意一事
美國華盛頓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型禽流感身亡個案,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3)日表示,目前評估並沒有人傳人的風險,疾管署會繼續監測疫情,並提醒適逢候鳥遷徙的季節,呼籲國人外出旅遊時盡量避免接觸禽鳥。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全球首例人染H5N5死 石崇良:無人傳人風險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台北23日電)美國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型」禽流感喪生個案,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今天表示,研判其並無人傳人風險,但提醒民眾若近期有出國行程,務必避免接觸禽鳥類,降低感染風險。
中央社 ・ 22 小時前
會不會人傳人?美國驚爆「全球首例染H5N5死亡」 衛福部回應了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美國華盛頓近日驚傳世界首樁「人類感染H5N5禽流感身亡」案例,引發全球衛生單位密切關注。我國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3)日對此強調,目前評估H5N5仍未出現人傳人的能力,但同時亦提醒,如今恰為大量候鳥遷徙的季節,故國人出外旅遊時,應仍得特別避免接觸禽類。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9 小時前
美國爆首例H5N5禽傳人死亡個案 石崇良:密切注意中
美國華盛頓州近期出現首起H5N5型禽流感人類死亡案例,引起外界關注。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目前H5N5尚未有人傳人能力,傳播途徑僅限於禽傳人,疾管署會密切注意後續發展,但也提醒民眾在外應避免接觸禽鳥。疾管署指出,新型A型流感指季節性H1N1與H3N2以外,偶爾會出現人類透過動物感染的流感病毒,主要來源
自由時報 ・ 23 小時前
全球首例人類染H5N5型禽流感死亡 石崇良:無人傳人風險 出國勿接觸禽鳥
美國出現全球首例人類感染「H5N5型」禽流感喪生個案,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今天(23日)表示,這是一株新的重組病毒,研判其並無人傳人風險,但提醒民眾若近期有出國行程,務必避免接觸禽鳥類,降低感染風險。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22 小時前
金馬62/台語歌后李竺芯表演「獲網友盛讚」 大螢幕追憶「大S、坣娜、鄒森現身」
第62屆金馬獎今(22日)晚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盛大舉行,典禮沒有主持人,而是以表演節目和頒獎串聯「過去、現在、未來」三個篇章。今年的金曲台語歌后李竺芯帶來「In Memoriam」表演環節。
鏡報 ・ 1 天前青少年偏頭痛被誤以為是課業壓力 醫揪2大誘發殺手
15歲的林姓女學生一直飽受偏頭痛困擾,家人誤認是課業壓力大所致,奇美醫學中心以藥物雙軌治療,透過追蹤,了解她最愛巧克力、起司,也常長時間空腹,進行調整後,再搭配規律運動、固定睡眠,已有改善,院方強調,高熱量美食與秋冬低溫是誘發的2大殺手,值得注意。
自由時報 ・ 22 小時前
林依晨產後解放「深V透視」!這5人勇奪金馬「紅毯5美」
娛樂中心/于士宸報導第62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於週六(22日)於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舉行頒獎盛會,本屆金馬獎主持由楊千霈、徐鈞浩、彭千祐攜手合作,影壇大咖眾星雲集來到現場,其中紅毯上的星光更是璀璨奪目,本屆金馬獎星光大道由楊千霈領軍,帶領徐鈞浩、彭千祐共同主持,眾多女星以風格迥異的華麗造型,在紅毯上優雅亮相,成為鎂光燈焦點。特別是「這5位女星」,無論是她們散發出的獨特氣質、大膽的造型選擇,或是其代表性的影視作品,都迅速成為網路熱議話題。這5位備受矚目的紅毯焦點,也已成為本屆公認的「紅毯5美」!
民視 ・ 1 天前15歲女學生常偏頭痛 「頭痛日誌」揪甜食、空腹地雷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23日電)台南一名15歲女學生長期受偏頭痛困擾,家長原以為課業壓力導致,醫師協助建立「頭痛日誌」後發現,巧克力等甜食與長時間空腹是重要誘發因子,經調整飲食等多重治療成功改善。
中央社 ・ 21 小時前
護理師潮水逆轉!台東醫院人力「不減反增」 院長揭關鍵留人術
衛生福利部台東醫院歡慶130週年,今(23)在南京路市民廣場舉辦院慶,展示在醫療、社區健康、長照與防疫等領域的成果。院長王蘭福今(23)日強調,這所從1896年走到今天的醫院,始終肩負照顧偏鄉、推動公共衛生與守護弱勢的責任,如今推動硬體及智慧系統全面更新,期盼讓醫護「把時間還給病人」。
中時新聞網 ・ 22 小時前
罹罕病靠「輸液續命」嚴重骨鬆 25歲女申請安樂死:讓我走吧
《紐約郵報》(New York Post)報導,荷蘭自童年起便反覆進出醫院,長期受慢性疼痛、噁心及持續嘔吐困擾。醫師多年來無法確診,使她的病情在青少年時期急速惡化。她最終被診斷為「自體免疫性交感神經節病變」,這是一種罕見疾病,患者的免疫系統會攻擊控制呼吸、心跳、腸胃等...
CTWANT ・ 12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3 天前
別再誤會海鮮了!醫揭「慢性蕁麻疹」兇手:3招讓人不再癢
很多人曾有蕁麻疹而爆癢的經驗,為了找出兇手,開始戒吃海鮮、牛奶等,但過敏原檢測仍找不出元兇。皮膚科醫師烏惟新表示,若蕁麻疹已持續超過6週,就非食物的錯誤,應尋求皮膚科或風濕免疫科醫師的協助,將之視為一種需要耐心調養的體質問題。只要配合醫囑規律用藥,絕大多數的患者都能回歸平靜無癢的生活。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母胎中長腫瘤10週長四倍 女嬰竟帶著16公分「大球」出生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王志成/台中報導 圖::女嬰出生臀部長了尾骶骨畸胎瘤,經手術後已恢復正常/澄清醫院提供 女嬰出生時,臀部宛如帶著一個直徑16公分「大球」,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小兒外科主
好醫師新聞網 ・ 2 小時前
他「肩膀痛半年」確診肺癌末期!醫示警:2種人最要小心 早期不會咳、喘
60歲的退休水電師傅右肩疼痛半年,以為是職業病造成的五十肩,自行貼痠痛貼布、做復健都沒改善。直到右手臂明顯無力、連拿水杯都困難,加上開始咳嗽,才到大醫院檢查。結果發現肺部頂端有腫瘤,已侵犯神經和肋骨,確診肺癌第四期,若能早半年發現,治療效果會好很多。 肺尖腫瘤 最愛偽裝成五十肩 很多人不知道肺癌會引起肩膀痛。國泰醫院胸腔外科劉祖豪醫師解釋,肺臟頂端緊鄰控制手臂的神經、血管和肋骨,當腫瘤長在這裡會壓迫神經,引發劇烈的肩膀和手臂疼痛。這種肺尖腫瘤雖然只占所有肺癌的3%至5%,但最大問題是早期沒有咳嗽、喘不過氣等明顯肺部症狀,很容易被當成五十肩或肌腱炎治療,因此延誤病情。劉祖豪醫師提醒,如果肩膀痛超過一個月沒改善,特別是長期吸菸者、菸齡超過20年的人要特別注意。若疼痛在休息時也不會緩解,或合併手臂無力、肌肉萎縮、持續咳嗽、體重減輕等症狀,應主動要求胸部X光檢查,千萬別因為害怕而逃避。 相關警訊出現 需要馬上就醫 一般骨科問題的疼痛在休息後會改善,但如果肩膀痛持續加重、痛到睡不著,或發現手掌無力、肌肉變瘦、感覺遲鈍,甚至出現單側眼皮下垂、瞳孔大小不一等這些都是腫瘤壓迫神經的表現,務必盡快就醫。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南韓高中生昏迷遭多家醫院急診拒收致死 議員揭露:14家醫院「沒一間願意收他」
綜合韓媒報導,南韓國會「公共管理安全委員會」的民主議員楊富南(音譯)22日從119急救中心和釜山消防局獲得的資料顯示,當日上午6時17分,釜山某高中教師發現當事學生倒地抽搐、意識模糊但仍有呼吸,立即撥打119求援。報導指出,救護人員在6時33分到場,隨即展開初步處置...
CTWANT ・ 1 天前
大腸癌發生率持續攀升!醫:很多人以為只是「腸胃不好」
大腸癌發生率持續攀升,忽視預防可能造成嚴重後果。黃士維醫師分享大腸癌預防的五大正確觀念,強調飲食習慣、運動強度、篩檢標準、生活習慣及腸道症狀警訊的重要性。
中天新聞網 ・ 27 分鐘前
民國75年前出生看過來 全台220萬人免費肝炎篩檢一次到位
【記者黃泓哲/台北報導】國健署宣布重大政策調整,凡民國75年(含)以前出生、年齡至79歲的民眾,即日起都能享有「終身一次免費B、C型肝炎篩檢」。國健署施預估可讓全台約220萬人受惠,協助更多國人提早掌握肝臟健康,降低肝病與肝癌帶來的威脅。
壹蘋新聞網 ・ 18 小時前
術前偷吃一口也不行?醫示警「禁食原因」:可能救不回來 連一口水都有危險
手術前醫師總是千交代萬交代要禁食,若是輕忽可能會造成嚴重後果,尤其是老人家與小朋友不耐飢餓,容易違反規定。對此,秀傳醫療體系中區總院長黃士維醫師分享術前禁食的5大重要觀念,幫助大家建立正確的手術安全知識! 1、預防麻醉嘔吐不是小事 這可能是術前禁食最重要也最容易被誤解的核心概念!術前禁食的作用是「預防」麻醉併發症,不是醫師「故意刁難」患者。很多人一開始只覺得禁食幾小時沒什麼大不了,但仔細了解會發現,全身麻醉會抑制正常的吞嚥反射和咳嗽反射,這種保護機制失效通常持續到完全清醒,不像清醒狀態那樣能自主控制嘔吐。患者可能會發現手術前幾小時不吃不喝確實很難受,但這是「預防致命併發症」而不是「無謂的折磨」! 2、誤吸風險差異很大 為什麼不同手術禁食時間不同?因為麻醉深度和手術時間完全不同!我觀察到很多患者一開始以為所有手術都一樣,但實際上全身麻醉的誤吸風險遠高於局部麻醉,危險程度當然差很多。 ・全身麻醉手術:需要禁食8-12小時,因為完全失去意識和反射能力 ・半身麻醉手術:禁食6-8小時,雖然意識清楚但下半身無感覺 ・局部麻醉手術:禁食4-6小時,主要預防緊急轉全麻的風險 3、胃排空時間有科學根據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