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加沙停火特朗普角色至為關鍵,但和平協議仍然渺茫
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川普)雖然短暫造訪了以色列與埃及,但這無疑是他所渴望的勝利巡禮。
任何觀看他在耶路撒冷與沙姆沙伊赫(Sharm el-Sheikh)那場演講的人,都能看見一位陶醉於權力之中的男人——在以色列國會中享受掌聲,在埃及則沐浴於眾多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親臨的榮耀中。
一位資深外交官在現場低語,這場面彷彿特朗普視這些世界領袖為其電影布景中的臨時演員。
特朗普在沙姆沙伊赫的訊息,實則宣稱自己已締造了歷史轉折點:「我一生所為,盡在締造交易。偉大的交易往往水到渠成……這就是這裡所發生的事。或許,這將成為其中最偉大的一樁,」他這樣說到。
但是,我們這些旁觀者或許會從這些演說中產生錯覺,以為任務已圓滿落幕。
實則不然。
毫無疑問,特朗普可自誇促成停火與人質交換協議。卡塔爾、土耳其與埃及運用其對哈馬斯的影響力,迫使該組織接受條件。
這是一場共同努力,但特朗普的角色至關重要。原因是若無他強力敦促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接受先前所拒絕的條款,這個協議難以簽署。
認清此協議的本質——及其侷限——至關重要。
該協議僅為停火併以人質交換戰俘,並非和平協議,甚至連和平進程的開端都不是。
再者,特朗普「20點計劃」的下一階段,需填補框架空白,宣告加沙地帶將去軍事化、確保安全,並由包括巴勒斯坦人的委員會治理。此委員會將向由特朗普主持的和平委員會報告。要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在細節上做大量的工作。
加沙協議並非通往中東和平的路線圖,中東和平是迄今遙不可及的終極目標。
同樣嚴峻的是,目前還缺乏雙方締造真正和平所需要的政治意願。這是因為,多數戰爭以交戰方筋疲力盡而達成某種協議告終。若如特朗普所宣告,加沙戰爭果真結束,那它已淪為此類戰爭之一。另一結束戰爭的方式就是「徹底勝利」,讓戰勝者獨斷未來。最佳的例證莫過於1945年納粹德國宣佈無條件投降。
9月9日前,內塔尼亞胡下令導彈襲擊卡塔爾時,似乎仍執意徹底粉碎以色列的敵人,讓以色列主宰加沙的未來。
此舉激怒了特朗普。
卡塔爾是美國在中東的關鍵盟邦,駐有該地區最大的美軍基地,亦是特朗普家人從事獲利豐厚的生意之地。特朗普駁斥內塔尼亞胡辯稱目標為哈馬斯領導層而非卡塔爾的說法——儘管襲擊失準。
對特朗普而言,美國的利益高於以色列的利益。他不像前任總統喬·拜登(Joe Biden)那樣,願為支持以色列而犧牲美國在中東的地位。
目前,特朗普已返回華盛頓。美國外交官們表示,美國人意識到細節協調至關重要,目標也不會速成。
但現在問題在於,他們或許時不我與。
停火初期總難免遭違反。能夠持續的停火,通常是基於交戰雙方達成的嚴密協議,並且雙方都認為讓協議奏效是最好的選擇。
危險在於,加沙的停火缺乏這些基礎。僅僅24小時後,我們看到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人——出於截然不同的理由——共享人質、囚犯與被拘者返家之喜悅與釋懷,但停火協議已開始出現裂痕。
哈馬斯迄今僅歸還28名在押期間喪生人質中的8具屍體。其解釋是,在以色列在加沙製造的廢墟中,要找到他們的墳墓非常困難。
不過,以色列的耐性正在耗盡。
如果這些遺體無法被送回,以色列國內對人質遺骸的命運將成為愈發棘手的問題。
作為初步回應,以色列表示,在哈馬斯履行義務之前,將把進入加沙的援助物資減半,並且不會重新開放加沙與埃及的邊境口岸——拉法口岸。
反對加沙協議的以色列極端民族主義財政部長貝扎萊爾·斯莫特里奇(Bezalel Smotrich)在社交媒體上發文表示:「唯有軍事壓力,方能迎回人質。」
以色列國防軍(IDF)仍佔領加沙地帶55%。今晨,其士兵槍殺數名巴勒斯坦人,稱其逼近部隊。
加沙巴勒斯坦民防部門向BBC表示,兩起事件共造成七人喪生。
或許以色列國防軍仍遵循停火前的交戰規則:他們命令部隊監視周邊的兩條虛擬界線。若有人越過界線,士兵會鳴槍示警;若巴勒斯坦人持續逼近並越過第二條線,則可射殺。
這套系統的一大問題是:巴勒斯坦人根本不知道這些假想線在哪裡。這就像是用實彈進行人群管控。
至於哈馬斯,則正在重新鞏固其權力。
其武装蒙面成員重返街頭。它襲擊競爭對手——那些武裝的氏族戰士,其中部分獲得以色列國防軍保護。影片流傳哈馬斯處決跪地蒙眼男子,指控其與以色列勾結。
街頭法外處決的駭人影片向任何欲挑戰哈馬斯的巴勒斯坦人傳遞訊息:勿輕舉妄動;並向外界宣告:哈馬斯在以色列的猛攻中倖存下來。
此外,特朗普加沙計劃第15點表示,美國「將與阿拉伯及國際夥伴合作,發展臨時國際穩定部隊(ISF),立即部署加沙」。若停火不穩固,籌組與部署此部隊將不可能。潛在貢獻國也不會派兵動武解除哈馬斯武裝。
哈馬斯還暗示或許讓渡部分重武器,但拒絕全面解除武裝。
它秉持對以色列的伊斯蘭抵抗理念,且深知無武器將招致巴勒斯坦內的敵手復仇。內塔尼亞胡威脅若無人代勞以色列將完成任務。他強調哈馬斯去武器化勢在必行:「不管困難或容易」。
特朗普宣稱他的加沙協議——如同現狀一樣——將終結阿拉伯與猶太人對約旦河與地中海間土地數個世代衝突。他還堅稱協議將引領中東更廣範的和平。
但是,特朗普若真確信和平任務已完結,純屬自欺。這是因為,即便只是嘗試達到和平的任務就需要持續專注、艱辛的外交工作,以及交戰雙方決意做出痛苦犧牲與妥協的種種抉擇。
為了和平,其他夢想也要捨棄。
歷任美國總統也曾深信自己能締造中東和平。如今,特朗普將發現,和平並非僅憑一位總統——無論其權勢多大——一聲令下便能成真。
其他人也在看

鄭麗文當選主席!議員吐露基層焦慮 曝一票人「氣到想退」
國民主席選舉結果塵埃落定,由前立法委員鄭麗文爆冷擊敗被視為組織動員代表的郝龍斌,成為國民新任主席,後續政壇變化,備受各界討論。就有議員爆料已有不少人對此結果「氣到想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郝龍斌有藍縣市長力挺為何輸給鄭麗文?沈富雄揭關鍵原因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主席,政治效應才剛開始發酵。外界原先預期國民縣市長紛紛表態力挺下,郝龍斌在國民主席改選有明顯優勢,但最終卻讓鄭麗文異軍突起、成功翻盤。對此,前立委沈富雄也分析關鍵原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

郝龍斌崩盤真相曝光!一個月掉15%支持 媒體人羅友志揭「四關鍵敗因」
(記者蔡函錚/綜合報導)國民主席改選落幕,前立委鄭麗文以黑馬之姿擊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意外掀起內震盪。這場 […]
引新聞 ・ 1 天前
陳嘉宏專欄:盧秀燕將為鄭麗文當選付出政治代價
包括國民人自己在內,許多人都將新任的國民主席定位為「過渡主席」,任務是帶領國民撐過這兩年,於2027年中提名下任國民總統候選人(極可能是盧秀燕);如果一切順利,過渡主席甚至可能提早辭卸主席職務「大政奉還」,讓總統被提名人完成「政合一」帶領國民完成政輪替。只是,這說法忽略最大在野主席本身所具備的高度政治性,這項職務不僅擁有極高的政治話語權可以形塑自己的政治風格,也可以制定提名規則左右總統提名人選──此刻鄭麗文的出線就徹底打破這種所謂「過渡主席」的認知。
鏡報 ・ 18 小時前
批趙少康「配角搶戲會害死主角」 蔡正元提1事:郝龍斌敗選是無妄之災
國民主席選舉在日前進行投開票,最終由前立委鄭麗文以6萬5122票、得票率50.15%,贏過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4萬6,551票、得票率35.85%,當選國民主席。對此,前立委蔡正元於《中天新聞》表示,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的助選害慘了郝龍斌。蔡正元指出,趙少康於競選期間做出境外勢力介選指控,甚至延伸至紅統、反共。郝龍斌可能基於和趙少康之交情,並未做很明確的切......
風傳媒 ・ 1 天前
鄭麗文願赴陸見習近平 矢板明夫揭介選 國共第三次合作恐成真
國民主席鄭麗文當選後表態願赴陸談判。矢板明夫警告,這可能促成「國共第三次合作」,衝擊力將遠超九二共識,對台灣國際地位與內部政局造成巨大紛化。並解析為何放棄「沒落貴族」郝龍斌,以及歷史上前兩次國共合作的教訓。
風向台灣 ・ 6 小時前
不滿鄭麗文當選?趙少康發表千字文:得票數最低、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退
前國民立委鄭麗文當選新任國民主席,政治效應才剛開始發酵,力挺前台北市長郝龍斌的戰鬥藍發起人趙少康對於鄭當選似乎仍不接受,他今(19)天表示,這屆的國民主席的主要任務是只要穩住當前局勢就好,平穩過渡到2026、2028。千萬不要出花樣扯後退。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民進為何無法破4成?張景森嘆「富二代每天搶家產」:這是台灣的風險
台灣藍綠白政格局大致都落在穩定區間,其中執政民進長期占約4成左右,對此,前政務委員張景森於臉書發文指出「民進的極限是台灣的風險」,分析民進缺乏開拓新支持者的能量,僅為了這3、4成家產,在內部殺得見刀見骨,在外部不斷製造敵人,「這種極限不僅是涉及民進選舉上的政治天花板,實則涉及的更是台灣存亡的風險。」張景森表示,台灣政局呈現一種危險的「恆溫」狀態......
風傳媒 ・ 1 天前

鄭麗文當主席 她:縣市首長幾乎沒人支持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新任主席將由前立委鄭麗文接任。對此,台北市議員王欣儀今(19)日直呼「呈現一個弔詭的現象」,因為內經過民意大選洗禮勝選的現任縣市首長、挺過大罷免的立法委員,幾乎沒有...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鄭麗文當選「令不出中央」?她曝真正問題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舉結果,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選前不斷質疑鄭麗文的戰鬥藍領袖趙少康,在選後千字文示警,須降低親中力量,否則可能令不出中央。國民台北市議員游淑慧留言回應,強調真正...
今日新聞NOWNEWS ・ 14 小時前
國民鄭麗文主席出線 一場北京政治清洗的起手式
[FTNN新聞網]文/楊晶晶(資深記者、政論節目主持人、台大法學博士)一個只拿到6.5萬國民員票支持的國民新主席,鄭麗文的出線從讓內中華民國派跌破眼鏡...
FTNN新聞網 ・ 18 小時前
趙少康籲消除親中力量 鄭麗文:希望選舉激情早一天結束
即時中心/潘柏廷、謝宛錚報導前藍委鄭麗文日前獲得6萬5122名員支持,成功當選新任國民主席,她也是繼洪秀柱後第二任女性主席,受到外界高度關注;不過,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昨(19)日在臉書向她喊話,如要帶領、協調縣市長及立院團,要非常努力加大改革力道,降低消除親中力量,「否則會令不出中央」。對此,鄭麗文今(20)日受訪僅表示,「希望選舉的激情能早一天結束」。
民視 ・ 15 小時前
「國民紅統化」民進大選躺贏?鄭麗文上位 他示警綠營1件事
國民主席選舉結果出爐,前立委鄭麗文以壓倒性差距,擊敗前台北市長郝龍斌,成為國民新任主席,後續政壇變化,備受各界討論。國民中央於昨(19日)午間收到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發來賀電,鄭麗文主席當選人亦回覆電文致謝。許多人嘲諷國民「紅統化」,以後綠營大選很好打了,不過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就提醒,民進不能再用「中國人/台灣人」這種簡單的二分法,否則只會增加對立,限縮了的民進的政治空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批趙少康紅統標籤「綁手綁腳」 鄭麗文:國民慫、孬,選民怎有信心?
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今(20日)接受中廣「千秋萬事」節目專訪表示,不解中廣前董事長趙少康疑慮,批「紅統」標籤是廉價政治操作,被台灣社會和選民反感,何必因為這樣綁手綁腳?若因民進「扣帽子」就退縮,國民就慫(驚懼)了、孬了,選民怎麼會對你有信心?
太報 ・ 14 小時前
自民與維新會明簽協議 日媒:高市早苗成首位女首相「幾成定局」
日本《共同社》報導,日本自民與日本維新會已初步達成聯合執政協議,雙方將於20日正式簽署協議,報導認為,高市成為日本史上首位女性首相,幾乎「已成定局」。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親中」鄭麗文當選魁 藍議員:怕被貼紅統標籤
政治中心/林彥君 宋弘麟 台北報導鄭麗文勝出,成為百年大第二位女性魁,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2026地方選舉,以及2028總統大選,被視為藍營2028共主的盧秀燕今天終於打破沉默,喊話團結,不過國民地方民代直言,鄭麗文兩岸政策激進、親中,怕被貼上紅統標籤。
民視 ・ 1 天前
鄭任汶專欄:滿盡是阿斗 出手拿下這場「國共內戰」
壟罩著中國共扮演背後靈的陰影,鄭麗文當選中國國民主席,得票數過半,票數還勝過郝龍斌、羅智強、張亞中、卓伯源、蔡志弘等5位候選人的總和。毛澤東有個著名的鬥爭戰略:「我們要消滅敵人,必須有兩種戰爭,一種是公開的戰爭,一種是隱蔽的戰爭。」這次隔空操盤出手拿下這場「國共內戰」,在確定當選取得令旗後,鄭麗文迫不及待的下達軍令:「我任內一定完成2028年政輪替」。從此不必再扭捏作態,就等著坐收統戰勝利的戰果。
鏡報 ・ 1 天前
季連成嘆「中央做鄉長的工作」 救災指揮官徐榛蔚甩鍋
由中央計畫並執行的花蓮縣光復鄉防颱演練落幕,本來是要「示範一次給花蓮看」,花蓮縣長徐榛蔚卻說光復鄉長林清水是指揮官,光準備4千份撤離民眾的便當已無法承受,未來需以中央專案處理。總協調官季連成說,「真正要做(撤離計畫)的是鄉長」,但也可看出選出專業人士的重要性,至於光復若要再演習,中央會主動協助。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