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也出現本土登革熱!疾管署提醒防蚊、醫療院所提高警覺
疾病管制署於114年10月20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本土登革熱確定病例,其中臺南市南區2例、桃園市桃園區1例。值得注意的是,臺北市士林區一名80多歲男性於10月2日確診,個案潛伏期內無國外旅遊史,也未曾前往桃園市,主要活動範圍僅居住地及鄰近公園,研判為本土感染。專家指出,顯示登革熱疫情已不再侷限於中南部地區,北部民眾亦需提高警覺。
疾管署統計,截至10月19日,今年國內累計本土登革熱病例24例,分布於高雄市(13例)、桃園市(7例)、台南市(2例)、宜蘭縣及台北市(各1例),尚無重症及死亡病例。另累計境外移入210例,為近6年同期次高,以東南亞國家移入為主(占90%),其中印尼58例、越南53例、菲律賓27例及泰國21例。疾管署提醒,由於國人旅遊及商務往返頻繁,醫療院所應留意詢問旅遊史,以利及早診斷與防治。
近期受颱風與降雨影響,全臺多處環境潮濕、積水容器增多,為病媒蚊孳生提供條件。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感染科主任張雅媛提醒民眾,把握雨後空檔主動巡檢環境,落實「巡、倒、清、刷」,清除積水容器;外出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使用含敵避(DEET)、派卡瑞丁(Picaridin)或伊默克(IR-3535)等有效成分的防蚊藥劑,以減少被叮咬機會。她也提醒,曾感染登革熱者若再次感染不同型病毒,較易出現重症,應特別注意防蚊措施。
登革熱的主要症狀包括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關節痛及出疹等。張雅媛表示,若出現疑似症狀,民眾應儘早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前兩週的旅遊、職業、接觸與群聚史(TOCC)。臨床上若發現病人肝功能異常且血小板偏低,醫師應考慮登革熱可能性,進行NS1快篩與法定傳染病通報。
專家強調,登革熱防治需社區共同參與,民眾只要從日常生活著手,減少積水環境,即可有效阻斷病媒蚊孳生,守護自身與家人健康。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郊外踏青被蜜蜂螫傷怎麼辦? 急診醫教「緊急處理SOP」
·都是蚊子叮咬感染!屈公病、登革熱哪裡不同? 防疫醫師揭「關鍵差異」
其他人也在看

山上區公所巡檢移工宿舍及市場 辦理容器減量兌換活動強化登革熱防治
近日高屏地區新增本土登革熱案例,均有市場周邊活動史,為加強登革熱防治措施,臺南市山上區公所將市場納入重點防制區域,除偕同轄區衛生所及清潔隊及動員各里防疫志工及環保志義工進行移工宿舍、公有零售市場巡檢,另也舉辦容器減量兌換活動,期透過各項作為降低病媒蚊孳生,守護民眾健康。臺南市114年10月新增登革熱本土病例,山上區公所隨即召開登革熱防治區級指揮中心會議,與區公所、衛生所、清潔隊組成聯合巡檢小組,針對轄內21間移工宿舍內外環境巡檢,並加強向業者宣導定期進行宿舍環境自我檢查、員工登革熱危害及預防,呼籲落實巡倒清刷,注意員工健康狀況及落實通報,若有發燒、肌肉痠痛、腹瀉等不適症狀,應主動通報衛生機關,並協助就醫。市長黃偉哲表示,根據疾管署「登革熱防治工作指引」,南市本土登革熱疫情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馬偕醫大啟動海外學生獎助方案 打造港澳境外生安心留學環境
[FTNN新聞網]生活中心/綜合報導馬偕醫學大學升格以來成立國際事務處,整合境外招生、跨文化教育與國際合作等工作,致力境外招生,馬偕醫大國際事務處表示,...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海軍拒付大陸製地毯工程款 包商二審逆轉勝討回136萬
新北市凱創土木包工業負責人林姓民眾,2023年10月底承包海軍基隆後勤支援指揮部營區工場無縫PVC地毯施作修繕工程,契約金額136萬5520元。林男完工後,軍方第一次驗收合格,但第二次驗收時,以林男提供的法國品牌PVC地毯為中國製,不符投標須知供應標的原產地須屬我國的規定,拒絕給付工程款並解除契約。林男不服提告索討工程款,一審敗訴,二審台灣高等法院逆轉改判海軍基隆後勤支援指揮部須給付136萬5520元工程款確定。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廠商承包地毯赫見「Made in China」海軍不給錢今逆轉!判決理由曝光
海軍基隆後勤指揮部2023年間公開招標無縫PVC地毯施作工程,並由凱創土木包工業得標承攬,並於同年12完工,軍方共進行2次驗收作業,第1次驗收通過後,第2次軍方發現到地毯材料「Made in China」後,認為不符合採購契約規定而解約,拒絕給付工程款,承包商一審敗訴不服上訴後,高院今逆轉判決軍方應照實給付136萬元工程款,全案定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美要台投資13.5兆?許宇甄轟赤裸裸掠奪、賴政府黑箱喪權辱國
[FTNN新聞網]記者方炳超/台北報導台美關稅談判仍未結束,美官員表示,美國與台灣之間「已取得許多進展」,今年底前有望達成更多貿易協議,有美媒報導,美方...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南市北勢國小受邀教學演示 展現臺南數位教育創新實力與成果
臺南市北勢國小以「在地深耕、創新共榮」為實踐精神,14日受邀登上「臺灣教育科技展」智慧教室專區進行現場教學演示,教師以真實課堂情境呈現課程設計,靈活運用數位學習平臺與多文本閱讀策略,引導學生思考、比較與表達,展現北勢團隊數位教育領域深耕能量與教學特色,也代表臺南市向全國展現教育創新的實力與成果。市長黃偉哲表示,面對全球教育數位轉型浪潮,數位學習深化推動已是教育現場重要課題,南市長期將智慧教育列為施政重點,從硬體設備完善到軟體應用創新,從教師專業扎根到課程設計革新,皆秉持「以學生為核心、以科技為助力」理念,全方位推動數位教育藍圖,並落實「生生用平板、班班有網路」等政策,逐步建構完善數位學習環境,讓城鄉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平等而優質的學習機會,縮短數位落差。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南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台灣人注意!醫勸「市場超夯3種魚」別吃了 曝1關鍵:恐加速失智、罹癌
台灣四面環海,海鮮「尚青」又肥美好吃,成為不少家庭和外食族的心頭好。不過小心別亂吃太多,尤其不少飲食含有重金屬,會讓身體受損。有醫師警告,台灣人喜歡的3種魚「鮪魚、鯊魚肉、旗魚」等深海魚類因為重金屬成分含量高,需要盡量避免,否則可能會加速失智,還會增加罹癌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11 小時前
走路姿勢錯害全身!醫示警:步態變慢恐是「這疾病」前兆 勿輕忽!
近年的研究發現,步態不穩或步速變慢,不僅是肌力退化的表現,也可能是失智症的早期警訊。大型追蹤研究顯示,步速減慢、步伐變得不規律,與日後失智風險上升有關。特別是在「邊走路邊做事」的情況,如一邊走一邊聊天或心算時,如果容易出現步態混亂或明顯變慢,代表大腦在處理雙重任務時負荷變大,可能反映額葉或是基底核功能的提早衰退。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網紅醫師蒼藍鴿告別眼鏡!不是近視雷射手術 用這招雙眼視力變1.5
網紅醫師蒼藍鴿近日接受新式植入式隱形眼鏡手術,他分享,從原本近視約400度、散光50度,術後隔天視力就恢復到1.2、雙眼1.5,可以如常上診工作,終於告別眼鏡人生。 蒼藍鴿戴眼鏡拍片困擾多 蒼
健康2.0 ・ 19 小時前
醫師沒標小數點!佛州2歲童遭注射「10倍磷酸鉀」心臟驟停 搶救15天無效身亡
綜合外媒報導,根據男童德馬庫斯‧佩奇(De'Markus Page)的母親多明尼克‧佩奇 (Dominique Page)透過律師提交的訴訟文件指出,德馬庫斯在2024年3月因為被懷疑患有自閉症及厭食症,在佛羅里達州奧卡拉復臨健康醫療中心(AdventHealth Ocala)救治。但由於被檢查出感染了病毒...
CTWANT ・ 9 小時前
「40歲以下暴增25%」!糖尿病年輕化 營養師曝「4類人」最該警覺
年輕族群小心「糖化」加劇!「世界糖尿病日」剛過,現代人隨著工作繁忙、生活型態改變、外食比例攀升,血糖失衡成為現代人日常中潛藏的健康警訊;營養師表示,有效的血糖控制並非一味節食,而是建立在科學均衡的飲食策略上,若能做好均衡飲食、規律用餐、監測觀察等三雃則,不僅可以穩定血糖波動,更提升個人整體健康,遠離糖尿病威脅。(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瘦瘦針暗藏陷阱「啟動身體飢荒模式」 名醫:2條底線要守住
近期各式各樣的「瘦瘦針」在台灣非常流行,不管是醫院、一般診所、醫美,甚至於路邊的藥局,都能買到瘦瘦針,讓許多人趨之若鶩。有民眾就問醫生,只要打瘦瘦針就能減肥成功,為什麼還要做飲食控制?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瘦瘦針的陷阱是「啟動了身體的饑荒模式」,最後反而壓不住食慾,而且有2條底線一定要守住,否則的話,施打瘦瘦針只會產生「溜溜球效應」而已。
鏡報 ・ 11 小時前
每天慢跑還是胖!女子「早餐戒麵包」 竟瘦下7公斤
減脂不一定要靠嚴格節食或高強度運動,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表示,長期維持健康體態的關鍵在於生活中的微調,例如早餐增加蔬菜、改變調味方式,就能逐漸建立健康飲食習慣。
中天新聞網 ・ 3 天前
【下班經濟學】不吃藥快速搞定自律神經!名醫曝:吃一物快速緩解!
不吃藥又能改善自律神經失調的方法是什麼呢?今天邀請到自律神經失調的臨床專家郭育祥來告訴大家,高血壓、睡不好、疲倦、焦慮、失眠、胃痛,但去醫院檢查又沒事,小心你可能是自律神經失調喔!哪些補品吃了會讓自律神經更越補越糟?一次告訴你!不吃藥改善自律神經失調!名醫提醒用藥非讓患者長期依賴!近年越來越多人飽受自律神經失調困擾,包括失眠、心悸、頭暈、胸悶、容易緊張等症狀......
風傳媒 ・ 1 天前
不只蛋白質!運動後「必吃1物」 否則肌肉流失、慘復胖
增肌減脂蔚為風潮,許多減重者非常害怕碳水化合物(醣類),但營養師游承逸表示,減重者若不吃醣類,搭配長時間有氧運動,一段時間後,體重確實會下降,但也發生「肌肉流失」的悲劇,且很快遇到減重停滯期,甚至接著復胖。因此,不只減重者,正進行健身的人都應補充足夠的碳水化合物(醣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覺得自己每天都有喝水?營養師揭「4警訊」:身體缺水了
為了維持身體健康,每天都應攝取足夠的飲水量,營養師羅晞蕾提到,很多人會誤以為自己有喝水,但實際上都沒補夠,當水分不足時,身體會出現很多小警訊,呼籲民眾不要等到覺得口渴才喝水,雖然咖啡、茶、湯都能算一部分水分,但絕對無法取代白開水。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1 天前
女導遊「喘到走不動」竟心衰竭,憂46歲洗腎人生變黑白…腹膜透析重拾自由:「睡得更香」出國也OK
台灣末期腎病與洗腎率雙雙位居世界第1,且情況隨人口老化更顯嚴峻。目前國內洗腎患者多採「血液透析」,通常每週須到醫院3次,每次持續4小時,民眾往往抗拒。醫師建議,若希望保有全職工作或彈性的行程安排、喜歡攝取蔬果、希望水分限制較少、不想頻繁進出醫院或診所、害怕打針、合併有心血管疾病、或希望保留排尿能力與殘餘腎功能,「腹膜透析」是一個更好的選擇。
幸福熟齡 ・ 1 天前
50歲男查出腫瘤卻更健康!只因決心做「這改變」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健檢查出的一點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健檢。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胰臟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0歲男子因為家族史前往接受胰臟癌篩檢,透過胰臟內視鏡超音波被診斷了早期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雖然只是0.5公分的低惡性度腫瘤,但因為這顆腫瘤,改變了這名男子所有的人生觀。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