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流社論】百年老的新生與挑戰:鄭麗文時代的國民
CNEWS匯流新聞網/主筆室
中國國民第十二任主席選舉塵埃落定,前立法委員鄭麗文以超過半數的得票率當選,這不僅是繼洪秀柱之後,國民歷史上第二位女性主席,更標誌著這個百年老在「員自主」的浪潮下,選擇了一位相對年輕、且具備「非典型」經歷的領航者。
從野百合學運發跡,曾加入民進,後轉投藍營的鄭麗文,其政治生涯充滿爭議與話題性,也正是這段獨特的歷程,讓她在這次選舉中以「戰將形象」突圍,獲得內多數求新求變、厭倦舊有政治生態的自主員期待。
員將期待與重振的重責交付給她,期盼鄭麗文能徹底改革國民、創造兩岸和平契機,讓國民有機會再次壯大,真正發揮作用,而非淪為一個「令不出中央」的魁儡。然而,擺在她面前的,是一條充滿荊棘與巨大挑戰的道路。
一、 鄭麗文所面對的「機會」:非典型革新者的破局力量
鄭麗文的當選,核心機會點在於其「非典型」身份所賦予的破舊立新的潛能。
1. 世代與路線的翻轉:
首先,她的當選代表了國民內部對「世代交替」的強烈渴望。在藍營多數年輕員眼中,鄭麗文的敢衝、敢言,以及她提出的改革主張,符合他們對的新氣象、新戰鬥力的期待。她不再是傳統、權貴或地方派系所能完全掌控的樣板,而是透過員直選機制,逆勢而上的結果。這股自主力量的展現,為她推動務改革提供了難得的民意基礎,讓她能夠更有底氣地挑戰內積弊已深的老舊思維與盤根錯節的組織結構。
2. 跨派背景帶來的論述優勢:
鄭麗文曾是民進籍的國大代表,甚至在學運時期主張「台灣建國」,後因理念不合,對「台獨是騙局」幡然醒悟而退出綠營。這段「由綠轉藍」的特殊經歷,雖然在內引發部分質疑,但同時也賦予她對綠營政治語言與操作模式的深刻理解。這使她成為一位能夠「精準打擊」綠營論述的戰將,有助於國民重新奪回社會議題與國家定位的論述主導權。
她強調國民要強化文化與認同論述,讓全台灣人都能自信說出「我是中國人」,這也是在為國民尋求更清晰、更堅定的意識形態定位,以對抗民進的「抗中保台」論述。
3. 兩岸和平的積極推動者:
在兩岸議題上,鄭麗文主張國民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重新大力推動兩岸交流對話,開創兩岸和平的百年基業。
在當前兩岸關係緊張,民間「和戰」焦慮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國民作為兩岸對話的「二軌」角色被賦予更高的期望。鄭麗文若能以務實、彈性的態度,重啟對的交流,為兩岸創造穩定與和平,將是國民重新獲得中間選民支持的關鍵機會,也能藉此凸顯國民在國家安全上的「保台」價值,而非僅是「傾中」標籤。
4. 整合在野力量的契機:
面對2026地方選舉及2028大選,鄭麗文已承諾將用最大誠意與決心,完成在野的團結。在野最大領袖的身份,加上她非傳統藍營的包袱,使她在與民眾主席黃國昌等人的合作上,擁有較大的彈性與說服力。若能成功整合在野力量,將對民進的長期執政構成實質威脅,為國民重返執政創造前提。
二、 鄭麗文必須面對的「問題」:百年老的內外困境
然而,鄭麗文的道路絕非坦途,她面臨的問題,既有來自國民內部的結構性矛盾,也有外部政治環境的嚴峻挑戰。
1. 內派系的整合與「令不出中央」的挑戰:
國民長久以來被詬病為「地方派系盤根錯節」、「山頭林立」。儘管鄭麗文贏得了員的自主支持,但中央對地方勢力的影響力、與內傳統派系(如朱立倫等政治家族的影響力)、縣市首長的協調與整合,仍是巨大難題。若無法有效整頓務,建立「令出中央」的威權與效率,她很可能重蹈歷任主席的覆轍,成為一個看似強勢、實則被地方或老舊勢力架空的「魁儡」。她的「非典型」反而可能成為部分傳統派系不服從、不配合的藉口。
2. 兩岸路線的路線爭議與「同溫層」困境:
儘管她提出要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但在國民內部,兩岸路線的爭議從未止歇。張亞中等深藍路線的支持者,對她的「綠營」出身及其論述仍存有疑慮。鄭麗文必須在「親美友日和陸」與「堅守原則」之間找到平衡點,既要對抗民進的「抹紅」,又要爭取台灣主流民意的認同,同時維繫與大陸的交流。
如何在不犧牲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真正做到「兩岸和平」,是她最核心的路線挑戰。過於「戰鬥化」的論述,若無法轉化為具體可行的政策,恐將使國民持續在「同溫層」中打轉,難以贏得年輕人與中間選民的認同。
3. 產問題與務改革的資金缺口:
產問題始終是籠罩在國民頭上的烏雲。在產條例的限制下,國民的財政困難已嚴重影響其基層組織運作與年輕人才培育。鄭麗文若要推動「徹底改革」,就必須解決務運作的資金缺口,同時對歷史遺留的產問題給予更清晰、更符合社會期待的交代。這需要極大的政治魄力,並可能觸動內既得利益者的反彈。
4. 缺乏行政經驗的挑戰與2028的「造王」重責:
鄭麗文雖具備立委、發言人等歷練,但在面對台灣複雜的行政體系與地方治理方面,其經驗仍有不足。更關鍵的是,她當選主席的首要任務是為2028「造王、造后」,推動國民重返執政。
如何在任內整合優秀人才,確保內各路人馬都能為共同的目標奮戰,並推出具備大選競爭力的總統候選人,將是考驗她領導能力與整合手腕的終極試煉。若無法在2026與2028取得關鍵戰役的勝利,其「非典型」的優勢恐將轉為內攻擊的矛頭。
三、 總結:一個戰鬥型主席的使命與孤獨
鄭麗文的當選,是國民員在長期受挫後,期望「改變」的集體投票。他們選擇了一位戰鬥型、非傳統的主席,期望她能以快刀斬亂麻的魄力,衝破國民的沉痼。
鄭麗文的使命,是讓國民擺脫「百年老店」的暮氣,蛻變為一個有論述、有戰力、有組織的現代政。她手中的最大武器是員自主賦予的改革授權,最大的挑戰則是國民錯綜複雜的歷史包袱與現實困境。
她必須展現出堅定不移的意志與高超的政治智慧,既要勇敢地對內部痼疾開刀,也要在兩岸與國際間展現靈活的溝通能力。如果鄭麗文能夠成功整合內力量,確立清晰的論述,並為台灣社會開創出一條「和平與繁榮」的道路,她將不僅是國民的救世主,更是台灣政壇不可忽視的關鍵力量。
然而,在百年老的巨輪面前,一個孤注一擲的「非典型」主席,註定要經歷更多的孤獨與爭議。她的成功,繫於她能否將員的「期待」轉化為「實質的變革」,讓國民真正成為一個值得台灣人民再次託付的政。這場百年老的「新生」戲碼,才剛剛拉開序幕。
照片來源:翻攝自鄭麗文臉書
《更多CNEWS匯流新聞網報導》
盧秀燕恭喜鄭麗文「任重道遠」 藍委盼速修復關係2026一定要贏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他人也在看

三芝往診醫病醫心 鼓勵法親堅持復健
北區慈濟人醫會每個月第二周,到新北市三芝石門義診,關懷長者時發現,有些長者,只要每天抽個空到家門外走走、晒晒太陽,對健康就有幫助。這次往診,還關懷一位中風臥床的慈濟志工,看著他很有意志要復健,志工...
大愛電視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絕美藍」危機 監測仍危險設法降挖
花蓮縣 / 綜合報導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生成後,水位不斷往上升。顏色牛奶藍色的湖水掀起討論,有民眾表示,看起來好漂亮,但監測單位示警,目前水患危機還沒解除,目前除了嚴密監測水位,也進行堤防加高等防範措施,至於源頭,正開闢施工便道,想從山頂從壩頂降挖,再讓水分流出去。湖水與灰白色岩壁,相互呼應,襯托出夢幻的牛奶藍色,平靜水面倒映出,岸邊的岩層與流動的光影層次清晰,湖光水色美得令人屏息,不 過 對於下游居民來說,這座堰塞湖的存在,時時刻刻威脅。行政院顧問李孟諺說:「雖然堰塞湖目前沒有立即性危險,但受到颱風外圍環流影響,大雨可能就要來襲,相關單位不敢大意,除了嚴密監測水位外,也進行堤防加高河道疏濬等防範措施,至於源頭隱憂,也得設法排除。」行政院顧問李孟諺說:「林道開闢施工便道,從河岸或樹林開闢,三個方案同步並進,便道到山頂,從壩頂降挖從壩頂溢流出去。」根據觀測,這回堰塞湖的崩塌處,恰好是舊的靳珩隧道口,雖然旁邊有舊路,但因為水位上漲,路已經不通,只好另闢新徑。林保署花蓮分署長黃群策說:「而對於防災,還是不能掉以輕心,除了中橫公路台8線天祥到太魯閣,道路封閉外,附近的星級酒店,及下游的社區居民及台電機組人員,都預防性撤離。」堰塞湖威脅持續警戒中,不過也有網友讚嘆,這溪水的夢幻色彩,溪水中的微酸會溶解,沿岸大理岩中的碳酸鈣成分,所以湖水顏色飽滿呈現藍綠色,但監測單位不斷提醒,別因美景掉以輕心,堰塞湖的危險性不容忽視。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嘉義美白圖鑑」空間留白 11月呈現興中街特色店家魅力
嘉義市為了讓民眾感受街區老屋店家魅力,將於11月舉辦「嘉義美白圖鑑」,活動串聯興中街21間特色店家呈現「空間的留白」,並以時間、空間、生活的三大「美白」為主題,展現城市光與生活交錯的魅力。市府工商策進會總幹事宋侑玲表示,前兩年推出的「嘉義美街圖鑑」及「嘉義美物圖鑑」分別得到台灣景觀大獎「溝通傳播類」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北市關渡田園之美攝影展 即起圓山花博展出
(中央社記者黃麗芸台北19日電)台北市產發局舉辦「關渡田園之美」攝影比賽,共計有1159件作品踴躍參賽,獲選金獎作品為「關渡平原之美」,今天起於圓山花博展出。
中央社 ・ 1 天前
2025嘉義光織影舞圓滿落幕 16天展期人潮破百萬創新高
「2025嘉義市光織影舞」昨(19日)圓滿落幕,16天展期吸引超過105.8萬人次參觀,創下歷年新高,尤其活動試燈期間即吸引超過38萬人次搶先入園觀賞,顯示光織影舞已成為全台秋季最受矚目的城市節慶,嘉義市長黃敏惠表示,光織影舞不斷創新突破,已成嘉義市最具代表性的城市活動與觀光品牌,其價值不僅在於人潮破百萬,更在於它已經走進人心,成為屬於嘉義市、跨世代的中秋記憶。
中時新聞網 ・ 12 小時前
「排休、見紅休」哪個好?過來人分析:看你是哪種人!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一名網友近日於Dcard發文表示,最近在找工作,發現大多數上班族都是根據政府機關辦公行事曆休假的「見紅休」,但也有不少是「排休制」,可根據自己時間安排休假,想徵集網友意見,看看網友們更偏向放哪種假,此文發出後引發網友廣泛討論。
民視 ・ 1 天前
習近平給鄭麗文的賀電有玄機?學者曝他態度變了:異常親近
國民主席改選落幕,前立委鄭麗文當選,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今(19)日發出賀電,祝賀鄭當選。成大教授李忠憲分析,相較朱立倫時期的警示語氣,此次鄭麗文所收到的賀電,顯得習近平更積極親切,鄭的回覆也未設防線、更為親中。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選前早知道會當選」 鄭麗文指賴清德不屑遞橄欖枝:何必呢
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今(20日)接受中廣「千秋萬事」節目專訪表示,選前就知道會當選了,指總統兼民進主席賴清德選後僅送花,未恭賀也不屑遞橄欖枝,可見政鬥爭氛圍,何必呢?
太報 ・ 14 小時前

見習近平?鄭麗文:盼能代表全台灣民意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今(20)日接受廣播《千秋萬事》專訪,被問到是否會到中國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鄭麗文說,如果能化解兩岸間的矛盾與歧見,帶來兩岸共榮和平,當然會去,不過...
今日新聞NOWNEWS ・ 14 小時前
恭賀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花籃 黃國昌期許「任重道遠」、賴清德稱「高票當選」
國民主席選舉昨結束,由前立委鄭麗文獲過半選票支持當選。做為在野友,民眾主席黃國昌昨晚鄭發表當選感言後1小時,恭賀花籃即送至國民中央部。而今稍早,兼民進主席的總統賴清德恭賀花籃也送達國民。
太報 ・ 1 天前
鄭麗文高票勝選!他示警「國民2026年選情」:產生不利的衝擊
歷經路線爭議、網軍介選等激烈攻防,中國國民主席選舉於18日投票結果揭曉,由前立法委員鄭麗文以壓倒性票數勝出,得票率超過五成,確定成為國民的新任掌舵者,先前受多名內多名重量級人士公開支持的郝龍斌也確定落馬。對此,前民眾中央委員張益贍也示警國民,可能為2026年選情產生不利的衝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鄭麗文當選主席 國民全慌了?他揭穿藍營超怕「這件事」
國民主席改選落幕,鄭麗文當選新任魁,基層急忙出來對外喊話,試圖幫鄭淡化紅統標籤。前高雄市文化局長尹立說,一個主席才剛上任,內就急著提醒「別太紅」,這不是祝賀而是恐懼,恐懼真正的樣子會被看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海軍高官「違法蒐集軍事機密」 顧立雄:毋枉毋縱
海軍「大氣海洋局」局長林倉玉遭週刊爆料,違法蒐集漢光演習作戰資料。對此,國防部長顧立雄今(20)日受訪表示,已經請海軍進行相關行政調查,本於毋枉毋縱精神儘速調查,「在這之前我無法評論,先等他們調查完再跟各位說明」。
中天新聞網 ・ 13 小時前
風評:「天選之女」的誕生?
國民主席選舉,鄭麗文毫無懸念地以過半得票率當選,百年大迎來第二位女性主席,她的特別不在於性別,而在於她的政治經歷、政治性格迥然有別於「傳統國民」,對鄭麗文而言,帶不帶得動這個老舊的機器,不無疑問;對國民而言,如何適應這個風火輪一般的主席,同樣也是考驗。第一位女性主席洪秀柱是「國民的阿信」,資深立委立下戰馬功勞,國民聲勢最危急之際,扛起總統大選......
風傳媒 ・ 15 小時前
選前被黃健豪批「沒贏過任何選舉」 鄭麗文今「相抱泯恩仇」
台中市長盧秀燕子弟兵、國民立委黃健豪,選前曾評論鄭麗文「履歷蒼白無力、沒贏過任何選舉」,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今日中午拜會立法院國民團,鄭、黃相見時,鄭主動在鏡頭前抱黃,並指著黃的頭髮說,頭髮有點白,化解尷尬。鄭麗文事後受訪表示,大家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選舉語言大家不用看得那麼嚴重;黃健豪也說,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
逾半網攻與敲詐勒索有關 台列全球10大目標
[NOWnews今日新聞]根據微軟公布的最新《Microsoft數位防禦報告》指出,已知動機的網路攻擊中,有52%出於牟利,並透過敲詐或勒索軟體等方式進行;單純以間諜活動為目的的攻擊僅占4%,2025...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推動師生對生命健康議題關注 高空大邀專家到校專題演講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舉辦「神經肌肉疾病的診斷、保健與治療:從疾病認識到健康促進」專題演講,特別邀請前高雄醫學大學校長、現任神經學領域專家鐘育志講座教授主講。 高雄空大校長陳月端致詞表示,該校新成立的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3 小時前

痰液堆積不是小問題!醫:新一代祛痰藥物成治療新選擇
【健康醫療網/記者趙正瑋報導】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表現上各有差異,但都屬於呼吸道病毒,常伴隨喉嚨痛、流鼻水與咳嗽等症狀。其中,持續分泌與堆積的痰液更是患者共同面臨的難題。 國立台灣陽明大學臨床醫學博士、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表示,痰液原本具有保護呼吸道的作用,但在病毒感染與發炎刺激下,卻可能轉為黏稠、難以清除,進一步影響呼吸道功能與康復速度。正因如此,痰液處理與治療不僅是緩解不適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呼吸道疾病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步驟。 為何咳嗽痰液會持續 長尾症狀+呼吸道黏膜受損 蘇一峰醫師指出,COVID-19、流感與呼吸道融合病毒(RSV)雖然在臨床上各具特色,例如COVID-19可能引發長新冠後遺症、流感常伴隨高燒與全身痠痛,而RSV對兒童與長者則特別容易造成下呼吸道發炎與久咳不癒,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難題:痰液堆積。 此外,臨床觀察顯示,呼吸道病毒的另一個特徵是可能留下「長尾症狀」,後遺症持續時間或長或短,且不容易根治。蘇一峰醫師解釋,即使病毒本身已經清除,患者仍可能持續數週甚至數月咳嗽。 原因在於呼吸道黏膜在感染後受損,如同皮膚被刮傷,底層組織暴
健康醫療網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