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特朗普集會席捲美國,「不要國王」示威吸引大批民群
美國多個城市出現大規模示威,抗議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的政策,紐約、華盛頓特區、芝加哥、邁阿密及洛杉磯均有集會。
紐約市地標時代廣場的集會在週六(10月18日)上午開始後不久,便吸引數千人參與。
街道及地鐵入口擠滿手持標語的示威者,標語寫有「民主不是君主制」(Democracy not Monarchy)及「憲法不是可選項」(The Constitution is not optional)等口號。
在示威前,特朗普的盟友指責抗議者與極左翼「安提法」(Antifa)運動有關,並譴責這場活動是「仇恨美國集會」。
主辦方及週六出席的示威者表示,活動和平進行。
「不要國王」(No Kings,另譯「無王者」)團體在其網站上表示,非暴力是活動的核心原則,並呼籲所有參與者克制,避免衝突。
在紐約,群眾在不時高喊「這就是民主的樣子」(this is what democracy looks like),背景中伴隨著持續的鼓聲,以及牛鈴和噪音器的聲響。
頭頂可見直升機與無人機盤旋,警方則在一旁戒備。
紐約市警察局表示,全市五個行政區共有逾10萬人和平示威,未發生與抗議相關的逮捕事件。
在時代廣場,一名警員估計有超過2萬人沿第七大道遊行。
自由撰稿人兼編輯貝絲·扎斯洛夫(Beth Zasloff)表示,她參加紐約的抗議活動,因為對特朗普政府下「走向法西斯與威權政府」的趨勢感到憤怒與不安。
「我非常關心紐約市。」她說,「能與這麼多的人一起站出來,讓我看見希望。」
自今年一月重返白宮以來,特朗普擴大總統權力範圍,透過行政命令拆解聯邦政府部分機構,並在州長反對下向美國城市部署國民警衛隊。
他還要求政府高層執法官員起訴其認定的敵人。
特朗普表示,這些行動是重建陷入危機的國家所必需,並將外界指控其為獨裁者或法西斯的說法斥為歇斯底里。
但批評者警告,政府部分舉措違憲,並威脅美國民主。
68歲、來自新澤西州的退休電子工程師馬西莫·馬斯科利(Massimo Mascoli)表示,他參加抗議是因擔心美國正走上與其故鄉意大利上世紀相同的道路。
「我是那位脫離墨索里尼軍隊並加入抵抗運動的意大利英雄的外甥。」馬斯科利說,「他遭法西斯拷打並被殺害,80年後,我沒想到會在美國再次見到法西斯。」
馬斯科利特別擔心特朗普政府對移民的打擊,以及削減數百萬美國人的醫療保障。
他告訴BBC:「我們不能依靠最高法院,不能依靠政府,也不能依靠國會。現在立法、行政和司法機構全都與美國人民對立,所以我們必須抗爭。」
美國參議院少數領袖、紐約州民主人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也參加了抗議。
他在社交平台X上發布自己手持「解決醫療危機」標語的照片,並寫道「美國沒有獨裁者,我們不會讓特朗普繼續侵蝕民主。」
在華盛頓特區,佛蒙特州參議員桑德斯(Bernie Sanders)發表主題演講。
他對數千名群眾表示:「我們不是因為憎恨美國而來,我們是因為熱愛美國而來。」
BBC在華府遊行現場看到一名戴著印有特朗普「讓美國再次偉大」口號帽子的男子。
他表示自己只是來訪,決定看看抗議活動。該男子拒絕透露姓名,並稱雖然「不太理解」,但現場氣氛一直保持文明。不久後,一名女子對他喊出貶損言語。
抗議活動並不限於美國。
歐洲多地,包括柏林、馬德里和羅馬,也舉行示威聲援美國抗議者。在倫敦,數百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國大使館外。
多倫多場景類似,示威者在美國領事館附近揮舞標語,其中包括「別碰加拿大(Hands off Canada)」。
在周六接受福斯新聞(Fox News)訪問時,特朗普似乎回應即將舉行的集會。
該訪問預計週日播出,週六已率先透露相關內容。
特朗普在預告片中說:「國王!這不是演戲。你知道——他們稱我為國王。我不是國王。」
據CNN報導,堪薩斯州參議員羅傑·馬歇爾(Roger Marshall)在集會前表示:「我們必須出動國民警衛隊。希望能和平,但我懷疑。」
多個州的共和籍州長在抗議前已讓國民警衛隊待命。
德州州長格雷格·阿博特(Greg Abbott)週四啟動州國民警衛隊,稱因奧斯汀有「與安提法相關的示威計劃」而需要部署。
此舉遭民主人譴責,包括該州民主領袖吳元之(Gene Wu),他批評:「派武裝士兵鎮壓和平抗議,這是國王和獨裁者的做法——阿博特剛證明他就是其中之一。」
維吉尼亞州共和籍州長格倫·楊金(Glenn Youngkin)也下令啟動州國民警衛隊,但當地報導稱抗議期間未見部隊出現。
在華盛頓特區,國民警衛隊自八月起依特朗普要求部署,但抗議現場未見部隊,僅有當地警方在場。
一名示威者舉著「我是安提法」的標語。
76歲的查克·伊普斯(Chuck Epes)表示,這是一個「敏感」詞彙,只代表他支持「和平、托兒服務、可維持生活的工資、醫療保障」,以及移民和有色人種。
「他在對所有人進行心理操控——或者試圖這麼做,但沒奏效,」伊普斯說。
美國人對特朗普的看法嚴重分歧。
路透社/益普索(Ipsos)最新民調顯示,僅40%的人認可他作為總統的表現,58%不認可。
這與他第一任期的平均支持率相近,但低於他今年一月第二次上任時的47%。
總統在任期內支持率下降並不罕見。根據路透社/益普索數據,前任總統拜登在2021年1月的支持率為55%,同年10月降至46%。
安娜·法吉(Ana Faguy)對該報道有貢獻
其他人也在看

有片/中國拒買!美國黃豆堆到爆「穀倉爆裂崩塌瞬間曝光」 濃煙四散超驚悚
穀倉瞬間爆裂!美國是全球主要黃豆生產國,而中國則是最大買家。然而今年(2025)中國拒絕採購美國黃豆,不僅引發美中貿易緊張,也讓美國農民首當其衝。美國總統川普日前痛批中國此舉是「經濟上的敵對行為」,並揚言可能採取報復措施。如今,農民的困境已經具體浮現,伊利諾州一處穀倉因黃豆堆積過滿而爆裂,驚險場面全被拍下。
鏡週刊Mirror Media ・ 51 分鐘前
中美學術開放合作或面臨改變
建立強大的學術研究環境耗時耗力,竊取研究成果卻可能輕而易舉。如何防止中國政府利用開放研究合作機制不正當地追趕甚至超過美國的軍事技術?過度限制是否適得其反?
德國之聲 ・ 53 分鐘前
大馬母女慘死租屋處! 母「頭部幾乎被斬斷」11歲女倒臥血泊中
根據《星洲網》、《中國報》等媒體報導,18日晚間7時30分許,女子丈夫返家後,發現妻子倒在樓下廚房,頭部幾乎被斬斷,其女兒則陳屍於樓上的房間內,現場血跡斑斑。女子丈夫見狀後立即報警,警方獲報趕抵現場,與鑑證人員封鎖現場進行調查。據鄰居透露,這對夫妻最近才搬到該...
CTWANT ・ 2 小時前

通話川普!普丁要求烏克蘭交出頓內茨克 願放棄部分已占領地區
根據《華盛頓郵報》報導,普丁在過去11年間多次試圖掌控頓內茨克地區,但烏克蘭軍隊多次成功防守,阻止其完全控制該地。直到2022年2月,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全面入侵,目前俄方實際控制的烏克蘭土地約佔總面積的五分之一,戰線在過去一年幾乎陷入膠著,雙方均未取得明顯戰略優...
CTWANT ・ 4 小時前
鄭麗文當選符合中國心意!胡錫進:期待她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主席選舉結果18日出爐,由前立委鄭麗文當選,選舉期間中國介選風波引發關注,中國官媒在結果出爐後第一時間發聲大讚鄭麗文符合台灣主流民意,環球時報前總編胡錫進更直呼期待她且...
今日新聞NOWNEWS ・ 52 分鐘前
今年德國書業和平獎獲得者:是時候恢復義務兵役制了
將於周日被授予今年的德國書業和平獎的知名俄羅斯問題專家、歷史學家施勒格爾表示:「現在是以某種形式恢復義務兵役制的時候了。」他年輕時曾經拒絕服兵役。
德國之聲 ・ 58 分鐘前川普邀台日韓企業領袖球敘 台積電因美中關係婉拒
(中央社華盛頓18日綜合外電報導)在美韓兩國持續就關稅問題討論之際,數名頂尖的韓國商界領袖今天在美國總統川普位於海湖俱樂部的私人宅邸,與他進行高爾夫球敘。
中央社 ・ 1 小時前
美啟用42網攻武器意圖竊密! 大陸國家安全機關:全力守護「北京時間」
國之重器不容有失大陸國家授時中心位於陝西省西安市,承擔「北京時間」的產生、保持和發播任務,為國家通信、金融、電力、交通、測繪、國防等行業領域提供高精度授時服務,還為測算國際標準時間提供重要數據支撐。大陸國家授時中心自主研發了世界領先的時間自主測量系統,還...
CTWANT ・ 4 小時前
曼哈頓千人遊行喊「不要國王」華人也現身抗議捍衛民主
橫跨全美的示威「不要國王」(No Kings)18日登場,上午時分便有超過千人集合曼哈頓時報廣場,沿著第七大道一路向南步...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小時前




韓OL來台出差抱怨被「男生汗味」臭到 釣出一票苦主:搭捷運快被熏死
昨(18)日有一名男子在網路論壇《批踢踢實業坊》(PTT)以「韓國同事:台灣男生超臭」為題發文,他的公司近日有一群南韓同事來台出差,與其中一名女同事聊天時,好奇問對方「覺得台灣爛到印象深刻的是什麼?」;意外的是,南韓女同事突然激動抱怨,「台灣公共場所全部都是男...
CTWANT ・ 55 分鐘前配備450警 市警設全國最大「家暴調查組」
紐約市警局長蒂池(Jessica S. Tisch)和市長亞當斯(Eric Adams)16日宣布,為配合「全國家庭暴力...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2 小時前
美軍再打擊毒品恐怖分子 哥倫比亞總統斥侵犯主權
(中央社波哥大18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證實美軍在其針對「毒品恐怖分子」的軍事行動中再次發動襲擊之後,哥倫比亞總統裴卓(Gustavo Petro)今天指控華盛頓侵犯其國家主權並殺害一名漁民。
中央社 ・ 1 小時前
國民主席選舉落幕 牛煦庭點出建制派焦慮根源
國民主席選舉落幕,前立委鄭麗文正式當選主席。國民立委牛煦庭表示,現在「建制派」的焦慮源於準備不足,這場選舉最終呈現「由下而上」的基層行動,影響力反超「由上而下」的表態。若全能體認由下而上才是選戰硬道理,並提前準備,對2026與2028不需過度焦慮。
中時新聞網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