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130萬人口廚餘埋霧峰 民怒:大里垃圾山、霧峰廚餘坑
首次上稿 12:03更新時間 19:43(新增環保局回應)
〔記者陳建志/台中報導〕台中過去清潔隊所收的熟廚餘,標給養豬業者餵豬,不過從爆發非洲豬瘟禁用熟廚餘養豬後,每天約200噸的廚餘無處去化,環保局緊急在原縣區后里、沙鹿、霧峰等地設置11處的廚餘緊急貯留堆肥地點,採挖坑掩埋堆肥方式處理,民進台中市議員張芬郁今天痛批,台中缺乏完整的環保政策,垃圾要掩埋,就連廚餘也要挖洞掩埋,並質疑霧峰象鼻坑是合法的掩埋場嗎?
廚餘禁養豬後,台中每天200噸的廚餘無處去化,為解決此問題,台中市環保局緊急在原縣區設置了11處的熟廚餘緊急貯留堆肥地點,包括后里、沙鹿、霧峰、神岡、烏日、清水、龍井、大肚、大甲、外埔、大安等11處的清潔隊掩埋場或資源回收場。
這11處地點,23日已經開始傾倒各區清潔隊回收的熟廚餘,目前處理的方法則是採「挖坑掩埋」堆肥,不過因熟廚餘含水量高,不像生廚餘容易做成堆肥,民眾憂心恐非長久之計,也擔心是否造成環境污染。
台中市議員張芬郁今天表示,60年前,台灣去考察日本的焚化爐政策,已經了解掩埋是落後的行為,沒想到台中現在還面臨這樣的問題,現在連廚餘也必須掩埋。
張芬郁痛批,「大里垃圾山、霧峰廚餘坑」,居民難以接受。質疑霧峰象鼻坑掩埋場是合法的掩埋場嗎?強調近年被拿來堆置焚化爐飛灰已經很無奈,現在卻規劃將北屯、北區、中區、西區、東南區、大里、太平還有霧峰約台中市一半130多萬人口的廚餘都往霧峰挖洞掩埋,霧峰居民無法接受,請環保局說清楚到底要埋多久?會不會成為永久掩埋場?痛批盧市長缺乏長遠的環保政策。
張芬郁表示,廚餘竟要挖洞掩埋,再次凸顯盧秀燕市長沒有能力治理城市,導致遇到突發事件捉襟見肘。她要求盧市長如果沒有能力處理,趕緊向中央或外縣市求援,協助解決處理廚餘問題。
台中市政府環保局指出,這是緊急應變的短期措施,市府依照中央法令規定的堆肥處置方法,透過瀝乾拌合木屑等副資材、定期原料翻堆通風及半成品靜置熟化,讓廚餘加速發酵,最終製成有機肥循環再利用。強調這些堆肥區設置在掩埋場內,場區鋪設不透水布,將加強消毒與除臭,確保公共衛生。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芬園養豬場驚現死豬!彰化動防所證實:該場化製車曾到梧棲案場
有新發展? 非洲豬瘟中央應變中心下午3:30記者會 陳時中說明
彰化芬園養豬場豬隻暴斃 檢體採驗結果出爐
議員質疑台中廚餘就地掩埋曝曬 網批:有如偷倒廢棄物集團
其他人也在看

台中「廚餘山」重演?百噸剩食無處去 議員怒:市府垃圾政策失敗
即時中心/黃于庭報導台中某養豬場驚傳非洲豬瘟陽性案例,目前剩餘195頭豬隻皆已預防性撲殺,且全國豬隻自22日起禁運、禁宰5天,同時全面暫停廚餘養豬。行政院長卓榮泰昨(23)日前往台中視察也說道,廚餘過剩才會被拿來餵豬,恐怕也讓非洲豬瘟在台中找到「破口」。對此,台中市議員江肇國指出,市府必須立即提出廚餘處理應變方案,若情況持續惡化,恐怕會重演「大甲1200噸廚餘山」。
民視 ・ 1 天前
禁止廚餘養豬 台中恐變廚餘山?環保局回應了
立法委員何欣純今天指出,非洲豬瘟在台中發現案例,大家最關心的廚餘問題,因現階段禁止廚餘養豬,台中每天200噸的廚餘去了哪裡?如何去化?台中市府指定掩埋場受理養豬廚餘,「廚餘大峽谷,會不會變成廚餘山?」引發市民對環境與健康的擔憂,許多市議員已經提出質疑,希望市長盧秀燕盡速向市民說明清楚減少恐慌。
中時新聞網 ・ 11 小時前
鹿港家暴里長重拳殺妻!收押至今稱「處理母遺產」求交保…法官不准
彰化縣鹿港鎮一名52歲吳姓里長,去年冬至前為了煮湯圓分送里民的備餐分工問題,與妻子爆發口角,暴怒下重拳毆打妻子頭部,導致妻子頭部受傷昏迷,經送醫搶救42天後不治。案件曝光震驚地方,可惡的是吳男為了掩蓋真相,不但隱匿監視器畫面,還威脅目擊志工封口,被檢方依涉犯家暴殺人等罪嫌起訴,並遭法院裁定羈押。近日吳男以處理母親遺產為由聲請交保,但法官認為無必要性,駁回聲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中市府被爆用宅急便「寄送非洲豬瘟檢體」 陳駿季回應了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台中市梧棲區一處養豬場疑似檢出非洲豬瘟陽性,消息一出,震驚全台。不過,明明本(10)月10日該場就有豬隻異常死亡,甚至到14日已累計死亡20頭豬隻,但市府到場視察未送驗,一直到20日累計死亡117頭豬才送驗,不僅遭質疑怠慢,昨(23)天議員周永鴻更踢爆市府人員20日下午4時10分才將檢體送出,更離譜的是,竟用黑貓宅急便寄送至位於淡水的中央檢驗單位。對此,農業部長陳駿季今(24)日下午回應了!
民視 ・ 1 天前

廚餘危機 地方籲中央統整去化
非洲豬瘟爆發,各縣市廚餘去化壓力提高,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23日出席行政院會時點出,全國每天產生2115噸廚餘,其中1324噸當養豬飼料,中央宣布廚餘禁養豬後,許多縣市處理量能都趨飽和,不得不進焚化場,但多水高鹽的廚餘會傷害爐體、增加空汙,建議中央精準盤點廚餘產生量及處理量,並做好跨縣市支援合作的前期協調與資源配置。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台中廚餘量年達3萬噸!再急設11處挖坑掩埋 地點曝光
台中原有37場用廚餘餵豬場,每年約3萬多噸,全國暫時禁止廚餘餵豬後,環保局採取挖坑掩埋堆肥方式處理廚餘,除了原先山海屯及市區共4處掩埋外,並另規畫包括大安、外埔、后里等11處掩埋,以利去化廚餘,目前持續進行中。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設「台灣光復紀念日」! 王婉諭:又來吃台灣豆腐
即時中心/温芸萱報導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昨(24)日宣布將10月25日設立為「台灣光復紀念日」,並舉行80周年活動,試圖爭奪台灣光復話語權。對此,時代力量主席王婉諭批評搶話語權「又來吃台灣豆腐」,強調1945年光復與中國無關。她指出,國民過去由本土化又回到「再中國化」,放棄主體性;而台灣人已用選票光復自己國家,透過多次選舉證明主權在民。
民視 ・ 11 小時前廚餘風波 為何禁宰豬擬延至15天?謝寒冰爆:台灣最可怕的一件事
台中市梧棲區爆發非洲豬瘟,農業部22日宣布全國豬隻連續5天禁止運輸與屠宰,同時禁止餵食廚餘15天。農業部長陳駿季在立法院備詢時指出,15天為最大管制時間,若15天病毒潛伏期後疫情沒有擴散,有機會解除禁令。媒體人謝寒冰認為,5天禁宰殺豬隻,後來延至15天,他質疑,這表示我們根本不知道是不是廚餘造成的,也就是根本不知道什麼原因,所以只好全面性禁止。到現在還找不出根源,這才是台灣最可怕的一件事。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防非洲豬瘟 中市廚餘改堆肥處理 累積246噸
[NOWnews今日新聞]因應非洲豬瘟防疫,台中市政府環保局啟動廚餘堆肥去化措施,截至(24)日中午止,已累積進場111車次、收受246.55公噸廚餘。環保局呼籲市民及業者共同響應「惜食減廚餘」,從源...
今日新聞NOWNEWS ・ 15 小時前
新店錦秀路擋土牆崩落 提前撤離無傷亡 (圖)
新北市新店區錦秀路49巷,25日上午發生擋土牆土石滑落災情,新店區長黃秀川表示,已經全部撤離99人,無傷亡。圖為市府團隊前往現場勘災。
中央社 ・ 13 小時前4年1度世界劇場設計展頒獎 台灣囊括5座首獎
4年1度的全球劇場盛事「世界劇場設計展 」( World Stage Design,WSD 2025),於 10 月 18 日至 25 日在阿聯酋文化古都沙迦舉辦,並於當地時間24日舉辦頒獎典禮,今年台灣共有 10 位獲獎,其中包括5座首獎。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
南投是台中的?76年前信封「郵資8千元」全網嚇傻
生活中心/吳宜庭報導南投縣文化資產學會理事長及文物收藏家梁志忠,近日在在臉書社團「草屯人」上分享一張民國38年(1949年)寄出的老舊信封,該信封收件地址寫著「台中縣南投區」,並貼著四張郵票,令人震驚的是,總郵資竟高達8000元。這一高額郵資引發網友的熱烈討論。
民視 ・ 12 小時前6位藝術家共譜獻給台東工藝的12首情詩
台東縣政府推動「2025台東工藝與國際交流駐村行銷計畫」,以「藝息山海:獻給台東工藝的12首情詩」為主題,在台東故事館1樓展廳舉辦成果展,展出6位工藝家跨越地域與文化的深刻交流成果,縣府歡迎喜愛工藝與藝術的民眾前來共賞。即日起至11月2日在台東故事館1樓展廳除了靜態展示外,還規劃數位媒體區與互動體驗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巧手做永續!陳怡君以植物纖維攜手「巧婦」編出自信
成功重新復育學甲在地特產「黃麻」的陳怡君,進而招募再度就業的媽媽們培訓第二專長,以在地植物纖維發展編織工藝。這群巧婦們向大地取材,投入循環經濟與地方創生,也在彼此織成的互助網絡裡找回自信。黃麻在日治時期到戰後曾是重要經濟作物,農產品如米、糖包裝運輸都少不了麻袋和麻繩。學甲原為南部黃麻重要產地,但塑膠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
基隆正信路增設「視覺化減速標線」 提升學童通學安全
基隆市信義區正信路東信國小前道路上下坡九彎十八拐,車速又快,市議員韓世昱爭取部分路段劃設「視覺化減速標線」,以利駕駛減速保障學童通行安全,市府交通處已在東信國小前後兩側上下坡畫設完成,提升學童通學安全。韓世昱說,日前會勘基隆市立田徑場對面,正信路181號便利商店前,舊有通學步道坡道障礙排除案,目前使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
冷空氣要來了!這天起「低溫探1字頭」 中南部也明顯有感
今(25)日東北季風稍減弱,但水氣仍偏多,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宜蘭地區有陣雨,仍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桃竹苗、花東及恆春半島也有短暫陣雨,南部地區及中部山區則有局部短暫陣雨,其他地區為多雲。對此,氣象粉專也示警,這天將會有冷空氣南下,且中南部地區也會明顯有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下週又有冷空氣殺到!2地區低溫「跌剩1字頭」中南部也有感
生活中心/周希雯報導台灣近期氣溫大幅下降、明顯變冷,其中北台灣受颱風外圍環流與東北季風共伴效應影響,雨彈不停歇狂炸近1週,遲遲看不到太陽露臉。氣象署指出,今(25)北部、東北部依舊偏涼,降雨機率仍高,尤其基隆北海岸、大臺北及東北部地區,容易有廣泛且持續性降雨,中南部則是白天明顯回暖,白天可達30度以上。不過還沒等到北部放晴,氣象專家就示警,下週將有冷空氣南下,北部及東北部溫度將跌到「1字頭」,而且這波降溫連中南部也有感。
民視 ・ 14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