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病非病 是改革起點
《經濟學人》近日以「台灣病」為題,指出台灣在高速成長表象下所面臨的結構性失衡。文中強調所謂「台灣病」並非衰退,而是一種在亮眼數據背後逐漸加深的脆弱結構。台灣長期依賴出口與半導體,使經濟重心過度集中於單一產業及市場;為維持出口競爭力,央行壓抑新台幣升值並維持低利率,引導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並推升資產價格。高房價不僅造成沉重社會壓力,也壓縮內需與薪資成長,形成典型的「外熱內冷」。
《經濟學人》並提醒台灣表面繁榮背後隱含低利率的資金配置偏差,產業集中度過高,以及政策空間受限等脆弱性,若不及時調整,恐使風險累積更加嚴重。
把台灣經濟現象定錨於「台灣病」實在過於沉重,將台灣經濟結構問題主要歸因於匯率亦過於片面,但此也點出台灣經濟問題的挑戰。出口強、外需旺,但內需不足;穩匯率政策維持競爭力,卻推升資產價格偏差;半導體全球領先,但其他產業無法共享成長紅利。真正問題不是缺乏動能,而是經濟體質已到必須重新調整的轉折點。
台灣首先要重新設定經濟優先順序。過去維持出口競爭力為主要政策考量,如今面對美國關稅、科技管制、產地查核與供應鏈重組等外部壓力,台灣已無法僅靠「保出口」來維持成長,而必須轉向「強體質」,全面強化供應鏈韌性、產業多元化與本土創新能量。
更重要的是,台灣需扭轉過度依賴半導體的結構。半導體固然具有世界級的競爭力,但其風險高度集中。一旦外需減弱或政治風險升高,整體經濟皆受影響。因此,台灣亟需打造AI、精準製造、生技、資安、綠能、國防供應鏈等新興產業,建立多元成長支點,使經濟能從單一高峰轉為多峰支撐。
政府也應該打造完善的創新生態系統,透過研發投入、跨域人才流動、創新誘因與市場示範,加速新興產業的集聚與擴張,使台灣在未來從全球技術供應鏈的重要環節,進一步升級為創新鏈與價值鏈核心,從而改善「科技業強、其他產業弱」的結構性落差。
台灣在金融面的問題不是資金不足,而是資金配置失衡。長期低利率使資金沉澱於房地產與短期金融商品,無法支撐新興產業成長。要化解這些矛盾,關鍵在於提升資金配置效率,讓金融體系從「避險主導」轉向「支持產業轉型」,透過改善授信機制與強化多元資本市場工具,使資金流向具成長潛力的領域。
總結而言,「台灣病」並非衰退,而是繁榮本身產生的張力:出口熱、資金旺、科技強,但內需弱、房價高,以及外部壓力又不斷加劇。唯有藉由多元改革,才能將目前矛盾式繁榮轉化為可持續的成長動能。
最後,不論是推動升級、改革或是體質調整,最根本的前提仍是兩岸關係的穩定。維持兩岸和平、降低衝突風險,是台灣經濟得以運轉的先決條件。唯有在和平環境下,台灣才能進行結構調整,打造更平衡、更具韌性的經濟未來。(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其他人也在看
台灣病不是病?李淳反擊:是驕傲的勳章
前駐歐盟代表李淳今接受民進直播節目訪問,對於《經濟學人》文章談到「台灣病」指出,台灣今天所有的經濟表現是因為科技競爭力,但是當然也凸顯了一個問題就是,整個經濟太過於集中半導體,這個確實是一個問題。「但是是不是代表是病呢?我不覺得是病」,反而是一個很驕傲的勳章。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駁斥雜誌指「台灣病」!李淳分析和荷蘭病不同處:台灣無明顯競爭者、經濟表現佳是「驕傲勳章」
李淳直言,台灣過去40年來經濟表現皆名列前茅,維持競爭力與人才是關鍵,在野唱衰台灣將不利競爭力發展。
放言 Fount Media ・ 1 天前

日產受晶片荒衝擊 九州工廠下周再減產
《路透》周二 (18 日) 獨家報導指出,由於安世半導體 (Nexperia) 供應鏈持續受阻,日本汽車大廠日產汽車 (Nissan) 將在下周再次削減九州工廠的產量,影響規模約 1,400 輛,顯示晶片短缺問題仍未完全緩解。知情人士透露
鉅亨網 ・ 1 天前再談「台灣病」!國發會:產業升級轉型 更勝台幣貶值
「台灣病」成為國際媒體對台灣經濟繁榮的挑釁,國發會19日晚間發出正式說法,強調我國產業升級轉型,全球AI與數位轉型趨勢推升晶片需求,帶動我國資通訊與電子出口成長強勁,亦是我國經常帳順差擴大、國際競爭力日益提升的主要原因。
中時財經即時 ・ 9 小時前
淨零科技方案展現減碳階段性成果 啟動下一階段跨域科技布局
自2023年行政院核定「淨零科技方案(2023-2026年)」後,跨部會持續投入永續及前瞻能源、低(減)碳、負碳、循環、人文社會科學等領域之前瞻淨零科研,協助達成2030年國家自定貢獻(NDCs)目標。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國科會主任委員吳誠文表示,淨零科技是邁向永續未來的關鍵基石,未來政府將持續透過跨部門協作,結合「科技創新」與「社區驅動」,發展淨零普惠科技,建構國家氣候韌性。國科會19日舉辦第18次委員會議,聚焦永續淨零科技、無人機產業發展與政府智慧治理。淨零科技方案展現減碳階段性成果,階段性亮點成果包括:鈣鈦礦/矽光電電池轉換效率突破30%、電解水產氫(AEM)電解器能量效率達75%、有機金屬骨架(MOFs)為碳捕捉劑提升碳捕獲性能達2.5倍等科研突破;鏈結產業進行場域驗 ...
台灣新生報 ・ 12 小時前
相親女爭搶1男「比例達1:43」!一線城市女性「不婚原因」曝
少子化問題正在席捲全球,不婚不生已成為年輕世代的趨勢。在中國大陸,結婚率創下新低,主要原因是男女對結婚意願低落,或是找不到合適對象。根據調查,在大陸相親市場上,女性數量遠超過男性,如成都地區男女比例達1:43,杭州為1:40,南昌為1:36,廈門為1:33,上海為1:30,顯示出嚴重的「供過於求」現象!專家分析指出,大城市女性經濟獨立,結婚意願較低;而二線城市或鄉村地區,男性則因經濟負擔重而卻步,形成婚戀市場的結構性矛盾。
TVBS新聞網 ・ 6 小時前經濟學人揭「台灣病」問題在匯率 張景森曝解方:先提高勞工薪資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最新封面故事聚焦台灣,並點出台灣隱藏著結構性的矛盾現象,包括台幣長期被低估等問題,被稱為「台灣病」,引起各界討論。對此,前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則以過往經驗並認為,經濟改革的第一順位,應是提高薪資;他也倡議,《經濟學人》選擇從匯率說故事,他則認為先把「利潤回到勞工」的管道打通,其他包括匯率、房市、金融風險的調整,才有現實基礎與政治正當性。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Semrush盤前股價暴漲近70%!傳Adobe斥資19億美元收購
《華爾街日報》(WSJ)周三 (19 日) 獨家報導,Adobe(ADBE-US)正接近以約 19 億美元收購搜尋行銷軟體平台 Semrush(SEMR-US),雙方最早可能於當天敲定協議,但談判仍有破局可能。知情人士透露,Adob
鉅亨網 ・ 8 小時前
「臺灣病」不是病,而是改革起點
《經濟學人》近日以「臺灣病」為題,指出臺灣在高速成長表象下所面臨的結構性失衡。文中強調所謂「臺灣病」並非衰退,而是一種在亮眼數據背後逐漸加深的脆弱結構。臺灣長期依賴出口與半導體,使經濟重心過度集中於單一產業及市場;為維持出口競爭力,央行壓抑新臺幣升值並維持低利率,引導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並推升資產價格。高房價不僅造成沉重社會壓力,也壓縮內需與薪資成長,形成典型的「外熱內冷」。
奔騰思潮 ・ 1 天前孫正華爆婚變 富尪14年前沾按摩店小三「10次」遭控:毀了我沒關係
名模孫正華和聯華神通集團少東苗華斌這樁豪門婚姻維持多年,今(19日)週刊報導,兩人疑似已經低調離婚,而兩人婚姻最轟動的是14年前男方出軌按摩店小三,還生下一女,男方在庭上承認兩人過從甚密10次,而小三劉韋欣則在庭上控訴苗華斌毀了她沒關係,但至少要對自己孩子負起責任。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北台灣出現不下雨結界?鄭明典揭雨區中「一塊無雨量的洞」
東北季風增強,為北台灣迎風面帶來濕涼天氣,不過前氣象局長鄭明典今(18)天在臉書點出,穩定的東北季風雨區中間竟出現一塊「幾乎不下雨的洞」,位置在石牌到士林一帶,有網友笑稱這個「不下雨的洞」就像一圈結界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北市「不下雨的洞」 鄭明典揭原因 還有龜神傳說
東北季風報到,挾帶豐沛水氣,北部轉濕涼。前氣象局長鄭明典分享累積雨量圖,指出台北市「那個不下雨的洞」,並解釋為何北台灣發布豪雨特報,唯獨有些地區就是不會下雨,主要原因和地形有關。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國發會談「台灣病」 出口強是產業轉型非台幣貶值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19日電)「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撰文論述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並以「台灣病」形容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台灣經濟金融產生多項問題。國發會今天晚間表示,台灣出口強勁是因產業升級轉型,半導體產業附加價值高,貶值並非主因。
中央社 ・ 9 小時前
不忍了!龔明鑫痛擊《經濟學人》:台灣沒有病、是模範生,與其批評台灣不如幫中國解決問題
《經濟學人》雜誌上周以封面專題報導分析,台灣因長期壓低匯率,造就出口經濟繁榮,但內需疲弱,民眾卻感受不到「富起來」的好處,這是「台灣病」。經濟部長龔明鑫今(19)日重砲回擊,一下子說台灣因為新台幣匯率升值,所以人均GDP將超過4萬美元、快要超過韓國;一下子又說新台幣匯率貶值才造就出口榮景,所以他反問,對台灣而言,匯率到底是升得多、還是漲得少?
太報 ・ 11 小時前《光電股》元太前3季獲利超越去年全年 兩岸擬續擴廠衝營運
【時報記者葉時安台北報導】元太(8069)周三召開線上法說會,元太今年第三季EPS升至3.67元,創下歷史次高,僅次於2022年第三季;前三季營收與獲利創新高,獲利更超越去年全年。因應全球電子紙需求攀升及未來大尺寸產品的成長趨勢,元太已啟動桃園觀音廠的建廠與擴產計畫,為中長期業務成長提前部署。在目前廠區基礎上持續擴建,新廠建設規畫於台灣與中國大陸廠區共預留近八萬坪基地面積,為現有生產面積的兩倍以上,為未來營運成長作準備。公司亦於美國加州聖荷西購置新研發基地,強化灣區的長期研發投資及人才培育,聚焦彩色電子紙技術的前瞻創新。 元太2025年第3季單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04.15億元,季增加13%;歸屬於母公司之淨利為新台幣42.38億元,單季稅後每股盈餘(EPS)新台幣3.67元,創下歷史次高,僅次於2022年第三季。 元太2025前三季合併營收新台幣291億元,年增29%,營業利益為新台幣99.9億元,淨利新台幣94億元。前三季營收、營業利益及淨利均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營業利益及淨利皆已超越去年全年,累計稅後每股盈餘(EPS)8.17元。 元太受惠於本業獲利穩健成長與良好的資金運用,公司資
時報資訊 ・ 14 小時前

國民對中態度全球獨有!陳柏惟酸"這行徑"!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揚言對民進立委沈伯洋展開全球抓捕,立院民進團14日提案建請立法院會作成決議,譴責的跨境鎮壓惡行,總統賴清德也再度喊話韓院長,面對境外敵對勢力的威脅,應該要一致對外,不應該替侵略者找藉口。
民視 ・ 1 天前
永遠的白娘子!趙雅芝71歲了 辣穿露肩禮服露面「凍齡美貌」網看呆
女星趙雅芝縱橫演藝圈多年,更因為出演《新白娘子傳奇》中的「白蛇」一角,掀起眾人的關注,至今仍是觀眾心中的經典,近日,趙雅芝迎來71歲生日,她曬出多張慶生的美照,保養有佳的外貌也受人稱讚。蔡佩伶報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