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迎戰「世界消除子宮頸癌日」 篩檢下修至25歲+3措施升級防護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今年的11月17日,是全球首次「世界消除子宮頸癌日」(World Cervical Cancer Elimination Day),在世界衛生組織(WHO)呼籲各國重視子宮頸癌防治之餘,台灣宣布全面升級子宮頸癌防治政策,也就是將子宮頸癌篩檢年齡,下修至 25 歲、並新增 35、45、65 歲 HPV 檢測,希望藉由更高敏感度的檢查工具,強化早期發現機制,打造從校園到高齡的「全齡防護網」。而此舉被視為台灣邁向「消除子宮頸癌世代」的重要里程碑,同時呼應 WHO 的全球倡議。
「疫苗+篩檢」雙軌並進 台灣子宮頸癌率降逾7成
台灣自1995年推動免費抹片檢查服務以來,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與死亡率已大幅下降,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自每十萬人 25.2 人降至 2022 年的 7.6 人,死亡率亦從 11 人降至 2.5 人,整體下降逾7成,整體降幅顯著。
專家指出,台灣的子宮頸癌防治之所以有這斐然的成果,主要來自「疫苗+篩檢」雙軌並進的防治策略。國民健康署自 2018 年推動國中女生 HPV 疫苗接種政策,完整接種率已達 90%,今年更擴大提供給國中男生,讓預防網更完整。
高齡族群成被忽略風險 65歲以上發生率為全齡2.4倍
儘管台灣防治成效亮眼,仍有高風險族群被忽略。根據調查發現,國內65 歲以上女性的子宮頸癌發生率為全齡的2.4倍,但篩檢率卻偏低。不少長者認為「年紀大就不會得癌症」或「沒有症狀不必檢查」,導致錯失早期治療的最佳時機。專家提醒,無論是否有性經驗、是否已停經,只要滿 25 歲就應定期篩檢;若有異常出血、分泌物增加或下腹痛,就該立即就醫。
全民提醒+社會支持 台灣邁向無癌未來
除了醫療政策配合,國民健康署也強調社會支持重要性。包括家人或朋友一句提醒、一同前往檢查,都有機會幫助女性遠離癌症威脅。每一次篩檢都是一層保護,每一位願意行動的人,都是邁向無癌未來的關鍵力量。
在首屆「世界消除子宮頸癌日」這天,台灣以制度升級、疫苗普及與全民意識提升,向「消除子宮頸癌」目標更邁進一步,國健署並呼籲全民關心身邊女性,共同打造安全的健康環境。
【延伸閱讀】
羅氏診斷女性健檢週活動開跑 HPV疫苗空窗世代別大意!定期子宮頸癌篩檢,守住健康防線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8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午餐後總是昏昏欲睡?五大方法提升下午工作效率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許多人在吃完午餐後會感到明顯的疲倦與想睡,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只單是「吃太飽」所造成的,其實也與人體的晝夜節律有關。根據生理時鐘的自然變化,人體在下午1點至3點之間,無論是否進食,都會出現一段短暫的清醒度下降期。此外,午餐內容若高油、高碳水化合物,消化過程會促進副交感神經活性,使人進入一種放鬆、想休息的狀態。對於本身有睡眠不足的人來說,這段時間的疲憊感更為明顯,進一步影響下午的工作效率與專注力。那麼,有哪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在下午恢復精神、提升工作表現呢?方法一、規劃10至30分鐘的短暫午睡短暫午睡是目前最有效的提神方式之一。午後小睡約10到30分鐘,不但能降低睡意,還能顯著提升認知彈性與注意力表現,特別是對前一晚睡眠不足或有午睡習慣者更為有效。需要注意的是,午睡時間不宜過長。若超過30分鐘,可能進入深層睡眠階段,醒來時反而會出現短暫的「睡眠惰性」,使人更加疲倦。理想的午睡時間為中午12:30至下午2點之間,並盡量安排在安靜、光線柔和的空間中。方法二、無法小睡?嘗試光照療法若工作環境或時間限制無法小睡,另一種有效方式是接觸高強度自然光或藍光。研究指出,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4 小時前
名模二億斷豪門2/夫妻最後同框已是3年前 孫正華投身時尚產業籌資露了餡
14年前,昔日名模孫正華當庭聽著「神通集團」少東老公苗華斌描述偷情史,她不原諒中國大陸籍「小三」劉韋欣,繼續維持婚姻。沒想到近日投資圈人士們口中最熱烈的八卦,是懷疑孫正華約2年前離婚,至少拿了2億元恢單;如今50歲的她積極與政府單位合作,埋首工作的姿態引來業界討論。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0 小時前
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只剩12萬劑 「三類人」再不打恐落空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正式轉冷,疾管署預估最快12月上旬就會再有一波流感疫情上升,打疫苗手腳可得快!台北市衛生局今(18)日公布,截至11月17日止,台北市公費流感疫苗僅剩餘約12.3萬劑,呼籲長者、幼兒及慢性病患者等符合公費疫苗接種資格者應儘速接種。 台北市衛生局表示,統計10月1日至11月16日,台北市流感併發重症病例總計有30例...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64歲婦誤當胃痛拖延就醫 檢查才知是致命心血管阻塞
文: 潘姿菁(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專科護理師)、簡韶甫(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 一名64歲女性,本身無特殊疾病史,近期主訴上腹部疼痛。先前於消化內科接受相關檢查,但未發現肝膽腸胃方面的異常,因此建議轉介心臟科進一步評估。經核子醫學檢查顯示有心肌缺血情形,隨後安排心導管檢查,發現左冠狀動脈存在嚴重阻塞。經施行血管支架置放術後,患者病情穩定並已順利出院。出院後建議規則服藥,並持續回門診追蹤治療。 當我們談到「心臟病」時,許多人腦中浮現的畫面通常是男性:中年男子突發胸痛、大量冒汗、倒地不起。但事實上,心臟病早已不是男性專屬的疾病。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心血管疾病是全球女性的頭號殺手,致死率甚至高於乳癌與子宮頸癌。然而,因為女性的心臟病表現常與男性不同,導致許多女性延誤就醫,錯失治療黃金時間。 女性心肌梗塞:症狀更「隱晦」也更危險典型的心肌梗塞症狀,大家都耳熟能詳:突然的胸口壓迫感、像大石頭壓著胸口一樣、劇烈胸痛可能伴隨冒冷汗、呼吸困難。然而,臨床研究發現,女性常出現所謂的「非典型症狀」,導致她們常誤以為只是小毛病。 常見的女性非典型症狀包括:1.上腹痛或消化不良感:以為是胃食道逆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嘴巴長皰疹不只是免疫差!醫揭「大腦未來風險」 曝5建議:讓身體語言變保護行動
嘴角的小水泡,與大腦退化暗藏祕密連結?基因醫師張家銘近日表示,在門診裡,他常聽到這樣的話,「張醫師,我嘴巴最近又長皰疹了,是不是太累了?」大家對唇皰疹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壓力太大、熬夜太多、免疫差等表層原因,但其實小小的皰疹,背後可能是在提醒「大腦未來的風險」。
鏡報 ・ 2 小時前
他上班突頭暈、右手無力確診腦中風 部桃護理師曝6招預防風險
46歲的林先生(化名)長期抽菸二十年,又有兩年糖尿病史,因工作忙碌經常外食、作息不規律。日前上班途中突然感到頭暈,右手也使不上力,同事見狀立即攙扶送至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急診。到院後步態不穩,經神經內科團隊評估後確診為急性腦中風。突如其來的病變令家屬相當震驚,也再次提醒中壯年族群,中風早已不是長者專屬
桃園電子報 ・ 2 小時前
楊宗緯爭議事件簿/偽造證件謊報年齡、演唱會遲到 還曾發文諷刺劉宇寧與青峰
歌手楊宗緯在林口置產當上主委,卻引發鄰居不滿,有住戶批評楊宗緯一家都是惡鄰居,除了占用公共空間,主委任期還沒到就撤換保全,而且越換越爛,家人更隨地便溺,批評楊宗緯種種行徑「很缺德」。而楊宗緯自《超級星光大道》出道,當時更因謊報年齡退賽並被緩起訴。之後也曾因發表歧視女性的言論遭到炎上。
鏡報 ・ 9 小時前
國民營養普查4歲後鈣嚴重不足 營養師:每天早晚1杯奶
國民健康署調查2017年到2020年我國國民營養健康狀況,發現國人鈣質攝取普遍不足,僅1-3歲幼兒族群達到建議量;其他年齡層攝取量約為需要量的一半。成大醫院營養師指歷年調查可知鈣質是國人攝取嚴重不足的必需營養素之一,因鈣攝取不足、問題多,建議民眾每天早晚可各喝1杯牛奶(1杯約240C.C.)。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快訊/警報解除!普發現金網站恢復正常運作 數發部:民眾可安心申領
因應民眾關注的普發現金網路申請服務,數位發展部於114年11月19日發出聲明,針對昨(18)日晚間發生的連線異常事件進行說明。該事件源於全球CDN服務商Cloudflare發生大規模系統異常,造成普發現金網站(10000.gov.tw)自當晚7時28分起出現間歇性連線不穩,所幸在數發部與Cloudflare官方第一時間的緊急處置下,網站於晚間10時42分全面恢復正常運作,整體障礙歷時約三小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45歲女星二度罹癌傳病危!飽受化療副作用折磨 才崩潰吐心聲
45歲日本女星希良梨當年因為演出《麻辣教師GTO》中的「水樹奈奈子」一角走紅,但在事業上升期卻因罹患子宮頸癌而中斷演藝活動,沒想到2024年又證實二度得到癌症,如今積極接受治療的希良梨,昨(18日)IG無預警發文寫下病危,讓許多粉絲憂心不已。蔡佩伶報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法務部不贊成用「鞭刑」打詐 洪孟楷:以暴制暴若有效應探討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李映儒/台北報導 我國詐騙案件居高不下,「是否採行新加坡式鞭刑」近日引發社會熱議。法務部今(19)日於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專題報告中,詳細剖析新加坡 2025 年修法內容與鞭刑適用對象,並指出台灣若引入鞭刑,將面臨憲政、人權與國際公約高度爭議,現階段並無採行可能。不過,國民立委洪孟楷則認為,以暴制暴若能有效遏阻詐騙,就應深入研究,...
匯流新聞網 ・ 1 小時前
孫正華忍尪偷吃14年 「不尋常動作露餡」斷開豪門尪
名模孫正華和資產超過5500億「神通集團」董事長苗豐強的長子苗華斌14年前挺過婚變風波,今(19日)被週刊報導兩人已經低調斷了婚姻關係,還傳拿了2億元贍養費,而消息會曝光,是孫正華近年積極與政府單位合作,沒找夫家神通,被質疑是兩人關係生變。但當事人目前暫無回應,不知真偽。
中時新聞網 ・ 6 小時前
醫美新制恐重擊「直美醫師」 石崇良:病人安全不妥協
近年醫美爭議層出不窮,甚至發生多起死亡事件,衛福部決定從嚴管理,近日預告「醫美特管辦法」。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認為落日條款缺少轉圜空間,希望衛福部提出實證數據,並訂定妥善的配套措施。衛福部長石崇良今(19
中廣新聞網 ・ 3 小時前
女性心臟病症狀不典型!醫提醒:上腹痛、肩頸痠恐是警訊
心血管疾病已成為全球女性的頭號殺手,致死率甚至高於乳癌與子宮頸癌。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簡韶甫與專科護理師潘姿菁指出,女性心臟病的症狀常與男性不同,導致許多女性延誤就醫,錯失治療黃金時間。
中天新聞網 ・ 4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空腹血糖210!54歲男靠3招不吃藥降血糖 連血壓血脂也變正常
54歲男上班族員工健檢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10mg/dL,因為自己的爸爸就是因糖尿病引發心肌梗塞過世,決心不靠藥物、力行飲食控制和生活型態改變逆轉三高。他早睡早起、每日散步、控制碳水化合物與油脂攝取等方
健康2.0 ・ 8 小時前

天冷別喝熱薑茶、咖啡!醫揭「1飲品」最暖身又養生
近來氣溫驟降,許多人會喝熱薑茶等熱飲取暖,但醫師黃軒表示,喝溫開水最能有效保暖,因為溫開水能避免身體熱量散失、促進血液循環、舒適地溫暖內臟。相較之下,熱薑茶、熱可可等雖能提升體溫,但過高溫度可能刺激咽喉或胃壁,且身體還需耗費額外能量還冷卻過熱的飲品。他並提醒,過熱的水會傷害口腔、咽喉、食道,甚至導致食道癌。「飲用水的最佳溫度為50°~60°C。」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