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普發一萬」後,美國準備「普發六萬」!川普要當散財總統,向全民發放2000美元「關稅紅利」支票—這真的可行嗎
在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對總統關稅權力進行歷史性審判的前夕,川普宣布將動用數千億美元的關稅收入,向大多數美國人發放每人至少2000美元的「紅利支票」。這個想法究竟是一場安撫選民的政治大秀,抑或是一項即將動搖美國財政根基、甚至引發憲政危機的經濟冒險?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9日在社交平台「Truth Social」宣稱:「那些反對關稅的人都是傻瓜!(FOOLS!)」、「我們正在賺取數兆美元,並將很快開始償還我們37兆美元的巨額債務……至少2000美元的紅利(不包括高收入人群!)將會支付給每一個人。」
不過幾天之前,美國聯邦最高法院才剛聽取了針對川普關稅合法性的言詞辯論,大法官們對總統是否有權動用《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單方面大規模徵收關稅,普遍表示懷疑。不過川普非但沒有因此收斂,反而加倍下注,將關稅從貿易再平衡的政策工具,升級為全民共享的「金雞母」。在「懲罰外國」、「重建工業」、「償還國債」、「全民發錢」這幾個看似相互矛盾的目標之間,川普顯然選擇了「我全都要」。
財政部的「冷水」與多重宇宙
就在川普的「紅利支票」承諾讓支持者歡欣鼓舞之際,他的內閣要員卻給出了更為謹慎,甚至可以說是模糊其詞的回應。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在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本週」(This Week)節目專訪時,坦言他尚未與總統討論過退稅的具體細節,而且坦言這不一定就是一張直接存入你戶頭的現金支票:「2000美元的紅利可透過多種方式實現,也可能是川普政府正在推動的減稅方案。」
貝森特的說法,無疑為川普的承諾先架好了下台階,為其無法完全兌現預留空間。尤其在聯邦最高法院的法律戰背景下,財政部對關稅的說帖始終是「主要目的不是為了增加財政收入,而是為了重新平衡貿易」,等到製造業工作回流美國後,政府真正的稅收紅利將來自於國內的經濟活動。但是當川普急著要發錢給全國老百姓,兩人的說辭似乎也不太對的起來。
錢從哪來?一場收支不符的數學難題
如果來算一算這筆帳:川普的「關稅紅利」在數學上是否可行?根據美國財政部的數據,截至2025年9月,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已為國庫帶來了約1950億美元的收入,與2024財年同期相比,暴增了250%,增加了1180億美元。另有數據顯示,到10月底,總關稅收入已接近2200億至3092億美元。財政部更預測,未來十年,關稅總收入可能高達3兆美元。
聽起來是一筆巨款,但分攤到每個人身上還剩多少錢呢?
根據美國國稅局(IRS)的資料,2024年約有1.63億美國人提交了納稅申報單。即使我們採納川普「不包括高收入人群」的說法,以年收入10萬美元為界線(這是一個相對寬鬆的標準),據稅務基金會(Tax Foundation)副總裁艾莉卡·約克(Erica York)的估算,仍有約1.5億成年人符合資格。
若將「1.5億人」乘上「2000」美元,那就是3000億美元,這個數字已經超過川普政府2025年迄今徵收的全部關稅收入。若像疫情期間的紓困法案一樣,將兒童也納入發放對象,總成本更可能飆升至6000億美元。但據川普表示,發放完2000美元紅利後,「所有剩餘的錢」將被用來「大幅償還國債」。考慮到美國國債已突破38兆美元,等發完關稅紅利後,顯然已沒有餘錢來填補國債缺口。
朝三暮四的經濟學?關稅成本誰來扛
這場關於「關稅紅利」的討論,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被巧妙地忽略了:關稅的錢,到底是從哪裡來的?經濟學的基本常識告訴我們,關稅(Tariff)是對進口商品徵收的稅。雖然這筆稅是由美國的進口商支付給政府,但這些公司極少會自行吸收全部成本。絕大多數情況下,他們會通過提高商品售價,將成本轉嫁給下游的批發商、零售商,並最終由美國消費者買單。
換句話說,美國家庭在沃爾瑪、亞馬遜上購買的許多商品,價格已經悄悄上漲。耶魯大學預算實驗室(Budget Lab at Yale)在2025年10月的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現行的關稅政策,預計將在2025年給每個美國家庭平均帶來1800美元的額外開銷。如果這個估算準確,那麼川普承諾的2000美元支票,扣除家庭已經多付的1800美元成本,實際的淨收益可能只有200美元左右。
大法官的凝視:川普關稅政策的憲法危機
這場「紅利」大戲最關鍵的變數,繫於美國聯邦最高法院的九位大法官之手。最高法院目前正在審理的,是一起由中小企業提起的訴訟,核心在於挑戰美國總統是否能援引1977年的《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IEEPA)來單方面、大規模地實施關稅。
原告方認為,IEEPA旨在應對「不尋常和非凡的威脅」,例如恐怖主義或敵國的金融活動,而非用於解決貿易逆差這種長期性的經濟問題。他們主張,川普的關稅實質上是一種繞過國會的徵稅行為,違背了憲法賦予國會的「錢袋權」(Power of the Purse)。
從已經舉行的言詞辯論程序來看,不少大法官對政府的論點抱持懷疑態度,他們擔憂這會給予總統過於寬泛、不受約束的權力。如果聯邦最高法院最終裁定川普的關稅違憲,美國政府可能被迫向支付了關稅的進口商退還數百億甚至上千億美元的稅款。在這種情況下,川普的「關稅紅利」更將無以為繼,整個政策構想將不攻自破。
哥倫比亞商學院的經濟學教授布雷特·豪斯(Brett House)直言:「如果最高法院做出不利於關稅的裁決,那麼所有用於資助這項回饋的資金,都將不復存在。」
國會山莊的權力遊戲:總統能獨斷嗎?
即便川普贏了官司,他也無法像在「誰是接班人」節目中那樣,大手一揮就決定一切。因為發放現金支票本質上也是一種政府支出,當然必須得到國會的批准。無論是川普第一任期末期,還是拜登政府時期發放的疫情紓困支票,都經過了國會兩院的立法程序。
事實上,共和參議員喬什·霍利(Josh Hawley)在2025年稍早就提出過類似的《美國工人回饋法案》(American Worker Rebate Act of 2025),計畫用關稅收入發放支票,但該法案在參議院財政委員會被擱置,未能取得任何進展。
在目前兩分歧嚴重的政治氛圍下,這樣一項大規模的支出法案要通過國會,將面臨重重阻力。財政保守派的共和人會擔憂其對國債的影響,而民主人則可能批評這根本是「用美國消費者自己的錢來收買人心」的政治把戲。
撒錢救市還是飲鴆止渴?經濟學家的警鐘
即便克服了所有法律和政治障礙,這項政策在經濟學家看來,恐怕也是一帖毒藥。因為向市場一次注入數千億美元的流動性,幾乎肯定將重新點燃通膨的火焰。聖路易斯聯邦儲備銀行的研究表明,疫情期間的財政刺激措施,為美國的通膨率貢獻了約2.6個百分點。Bankrate的金融分析師史蒂芬·凱茨(Stephen Kates)警告說:「當更多的錢追逐數量保持不變的商品和服務時,結果就是通膨。」
在聯準會仍在努力將通膨率壓回2%目標的當下,任何可能導致物價再次飆升的政策,都可能迫使聯準會採取更激進的升息措施。這將推高抵押貸款、汽車貸款和信用卡利率,最終反噬那些本應從「紅利支票」中受益的家庭。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于北辰道歉「對不起,不會有下次」 原因與韓國瑜有關!
中國重慶公安局日前以涉「分裂國家罪」對民進立委沈伯洋展開立案調查,還發出通緝令,總統賴清德籲立法院長韓國瑜應聲援沈,但韓卻稱這是自己生病卻要別人吃藥。桃園市議員于北辰看到韓國瑜的相關言行,覺得很後悔曾投票給韓,「對不起,不會有下次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2026誰當新北市長最看好? 近6萬人網路投票結果驚人
朝野各積極備戰2026新北市長選舉。入口網站「Yahoo奇摩」10日起至14日針對「2026新北市長選戰,你最看好誰當選?」進行網路投票,46%的網友最看好國民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當選新北市長。
中天新聞網 ・ 4 小時前
把他留在立法院才是糟蹋!曹興誠:投沈伯洋一票就是投民主自由一票
民進立委沈伯洋遭中國以涉「分裂國家罪」立案調查,更揚言全球抓捕,聯電創辦人曹興誠建議,民進應徵召沈伯洋參選台北市長,話題不斷。曹興誠今(16)天再進一步說明,為什麼沈伯洋應該代表民進競選台北市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快訊/中日衝突升溫!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今(14)日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這項緊急通告援引了日本社會治安持續惡化以及政治言論衝擊兩大理由,形同對日本發出非比尋常的旅遊警示,恐將對兩國間的人員交流和觀光產業投下震撼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要中國人「暫勿前往日本」!原因曝光 他酸爆:這麼危險我們去就好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昨(14)日晚間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公告中的原因竟是「中國公民在日本安全環境持續惡化」。旅日達人林氏璧就狠酸,「這麼危險的地方,我們去就好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花蓮陸籍配偶村長遭解職提訴願成功 縣府撤銷原機關處分
花蓮縣富里鄉學田村長鄧萬華為在台陸籍配偶,2022年首度參選並當選,但在8月1日遭鄉公所解職,成為全國首名因中國國籍問題遭解職的村長。鄧萬華提起訴願,經花蓮縣府訴願審議委員會決議撤銷原處分,認為富里鄉公所違反行政程序法,並要求鄉公所另為適法處理。鄧萬華得知後,僅簡單回應,還沒收到正式公文,不便多說。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天前
獨家/高嘉瑜真的要來了?傳拍板代表綠營參選港湖議員 內人士曝真相
即時中心/潘柏廷報導民進前立委高嘉瑜,先前表態2026年地方選舉「原則上應該會選」,讓外界好奇是否會披綠袍參選南港內湖議員,甚至是地方縣市首長;不過,現傳出高嘉瑜已被拍板定案會代表綠營角逐港湖議員。對此,內人士也向《民視》透露真相,相關內容也曝光了!
民視 ・ 6 小時前
「台灣有事」言論發酵? 中國外交部突發「暫勿前往日本」通告
日本高市早苗日前發表「台灣有事」相關言論,引起中國不滿,兩國因此議題關係緊繃,中國外交部領事司今(14日)突然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這項緊急通告援引日本社會治安持續惡化以及政治言論衝擊兩大理由,形同對日本發出非比尋常的旅遊警示,可能將影響兩國的人員交流和觀光產業。
鏡新聞 ・ 1 天前
「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高市早苗發言引發中日外交風波,北京將如何反制
日本高市早苗首相的涉台發言引發一連串的中日外交風波,中國以強勢的戰狼外交風格回應讓中日關係的脆弱本質立即曝光。中國強勢批評高市言論干涉內政,將造成嚴重後果。
BBC NEWS 中文 ・ 1 天前
民進又有「黑馬」了 2026台北市長最「夢幻」人選是陳建仁!
外界關注綠營2026推誰挑戰台北市長蔣萬安。繼壯闊台灣聯盟創辦人吳怡農爭取提名,包括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民進立委王世堅、沈伯洋、吳思瑤、莊瑞雄、秘書長徐國勇、前立委高嘉瑜,甚至台北市議員苗博雅都曾被點名。不過,最新爆料,綠營在北市最夢幻的人選,就是前副總統陳建仁。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內政部將再行文解職中配村長 陸委會:沒有模糊曖昧空間
花蓮縣中配村長鄧萬華因國籍問題遭解職,鄧向花蓮縣政府提出訴願,縣府訴願審議委員會上月決議撤銷原處分。內政部表示,解職處分於法有據,將再行文富里鄉公所應依國籍法及中央主管機關的解釋辦理解職。對此,陸委會表示,行政機關應依法行政,沒有模糊曖昧的空間,充分尊重並支持內政部的立場。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論」惹禍!北京勸阻人民赴日 觀光業恐受衝擊
據《NHK》報導,高市早苗7日表示,如果「台灣有事」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例如以戰艦進行海上封鎖,就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不過仍要看實際發生的個別具體情況。由於前日相安倍晉三在2021年12月1日提出「台灣有事即日本有...
CTWANT ・ 1 天前

衝高市而來?陸發航行警告 黃海11/17起實彈射擊3天
日相高市早苗日前發表「台灣有事」論,致中日衝突加劇。除提醒大陸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大陸海事局網站發布航行警告,黃海中部17日起實彈射擊演習3天。
中天新聞網 ・ 22 小時前
馬批高市早苗攪動台海 王定宇:馬前卒沒資格代表台灣人
政治中心/林靜、鍾能銘 台北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來發表"台灣有事"言論引發中國不滿,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怒嗆日本"膽敢介入台海、必將迎頭痛擊",但不只中方,國民前後任主席洪秀柱、馬英九也相繼發文附和,馬英九更批高市"躁進"言行、攪動台海情勢,讓王定宇怒批"竟然有個甘願當喉舌馬前卒的前總統"。統派人士:「高市早苗胡言亂語非常可惡,干涉我國內政,我應該要好好地教訓他們。」高舉"統一義勇軍"旗幟、統派人士衝到日台交流協會前、怒丟雞蛋殼抗議。全因為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日前提到"台灣有事,可構成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的言論,引發中國不滿,國台辦主任宋濤怒嗆日方、干涉內政。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11.14):「高市早苗就涉台問題,公然發出挑釁的言論,我們是絕不容忍,如果日本當局敢於介入,膽敢介入台海事務,我們必將迎頭痛擊,徹底粉碎他們。」馬批高市早苗攪動台海 王定宇:馬前卒沒資格代表台灣人(圖/民視新聞)宋濤企圖把台灣問題內政化,國民前主席洪秀柱,卻跟著發文怒批"台海的事,關妳日本人什麼事?;前總統馬英九更轟,高市的躁進言行,是錯誤引用集體自衛權、攪動臺海情勢讓他深感憂心,還說兩岸問題不能假手外國介入,必須由兩岸中國人自己談。前總統蔡英文赴歐演講(圖/民視新聞)立委(民)王定宇:「中國國民已經出了,會去追思頭號匪諜的主席,現在又了出一個,甘願擔任喉舌馬前卒的前主席,站在北京的坐標處理事情,不是站在台灣人民的利益看待事情,馬英九你沒有資格,代表台灣人民說話。」立委(民)陳冠廷:「馬前總統是台灣,中華民國的前總統,不要以北京的視角來去評論,必須要以台灣利益作為優先的考量。」高市早苗聲援台灣讓中國跳腳,馬英九卻敵我不分,讓不少網友感嘆,一樣是前總統,蔡英文赴歐發表演說、將台灣帶向世界,馬英九卻不斷向中國靠攏,還譴責民主盟友,哪條路線對台灣有利?外界自有公斷。原文出處:馬批高市早苗攪動台海 王定宇:馬前卒沒資格代表台灣人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喊話「別去日本」失效!民眾湧上海機場飛大阪與中國同調!馬英九批高市「躁進」 綠委嗆:馬前卒無權代表台灣馬英九、洪秀柱齊聲批高市早苗!周軒:絕非巧合
民視影音 ・ 21 小時前
第9選區安坑人口增 3搶攻
新北市議員第9選區向來是藍軍鐵票倉,現任5位議員席次藍3綠2,民進陳永福有意讓兒子陳韋任接棒,民眾傳聞將推年輕新人何青瑜參選。地方人士分析,第9選區幅員遼闊,藍營票源多來自新店地區,綠在山區占優勢,安坑地區近年人口遷入多,已是兵家必爭之地,3均部署重兵,積極搶票。
中時新聞網 ・ 11 小時前
《財劃法》再次修正三讀!中央砍地方636億補助款全補回 明定未來規模只能更高
立法院上一會期三讀通過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但因分配母數寫錯成全國,導致離島縣市分配稅款不增反減,立法院今(14)日再度通過修正版本,明定「中央政府114年度補助各地方政府一般性補助款金額,不得少於113年8月30日核列114年度一般性補助款的金額」。另外,「計畫型補助款補助比率不得低於過去10年同財力級次縣市、同類型計畫的平均值」。立法院去年通過《財劃法......
風傳媒 ・ 1 天前
陳建仁被點名參選台北市!綠委這樣看
[NOWnews今日新聞]民進積極備戰2026年選舉,台北市部分,目前只有壯闊台灣創辦人吳怡農表達意願,另外包含前副總統陳建仁、行政院長卓榮泰、副院長鄭麗君、立委王世堅、沈伯洋、社民議員苗博雅等人...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台灣有事論」的弦外之音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11)月7日在眾議院接受質詢時表示,如果「台灣有事」,伴隨對方使用武力的情況,有可能構成安全保障法制中,日本能夠行使集體自衛權的「存亡危機事態」。她還列舉了可能控制台灣的手段,如海上航道封鎖、使用武力,或是網路宣傳等。
美麗島電子報 ・ 19 小時前
大陸勸阻赴日旅遊 上海機場赴日旅客仍多
大陸外交部近日公開提醒民眾避免赴日旅遊,中日關係因此陷入緊張狀態。儘管如此,上海機場飛往大阪的航班仍有許多旅客排隊辦理登機手續。大陸對日本的不滿已從觀光層面擴展至軍事與外交領域,包括在黃海進行實彈演習、派遣海警編隊巡航釣魚台,以及以罕見的「奉示」形式召見日本大使,顯示中日關係急速惡化至冰點。
TVBS新聞網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