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高血壓!「晚上1現象」害猝死:增2倍心梗、中風機率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一名女子睡前量血壓時,發現比白天低10~20毫米汞柱,擔心「血壓太低」有健康風險。醫師林軒任表示,這是好事,反而晚上血壓降幅小於10%的人,清晨發生腦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率,高出一般人2.2倍。另一項研究發現,一個人就算白天血壓「完全正常」,光是「晚上血壓沒有降」,心血管死亡率的風險就暴增 2.35 倍!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室主任林軒任在其臉書表示,一般人以為,血壓就該像一條平穩的直線,從早到晚都恆定。事實上,人的血壓在晚間會適度地休息,意味著心血管彈性十足、運作良好。真正需要恐懼的是「全天無休」的心血管系統。因此,「夜間血壓未降」是嚴重警訊,甚至是未來中風、心肌梗塞的警訊。
林軒任表示,醫學上,「晚間血壓比白天平均值顯著降低」的現象,叫作「夜間血壓下降」,且夜間血壓比白天低10~20%的人為「正常下降型」。若夜間血壓有下降但降幅小於 10%,我們稱之為「未下降型」。
他表示,研究發現,這群未下降型的人,不但心血管系統整晚未放鬆,其交感神經還特別容易在清晨、剛睡醒前的那一刻過度活躍,這會導致血壓在幾分鐘內快速飆高,形成極度危險的「清晨高血壓」。
研究也指,相較於血壓正常下降者,夜間血壓未下降型的族群,未來發生中風或心梗的風險高出2.22倍,且就算白天血壓正常,夜間血壓未下降型的人,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也增加2.35倍。
晚上血壓不降=高血壓!害心臟衰竭、腎衰竭
林軒任表示,「晚上血壓不降」對健康的傷害,幾乎等於高血壓。因為當血壓日夜無休,心臟等於在做24小時的重訓,很快就會導致「心室肥厚」,大增心臟衰竭的風險。此外,腎臟在持續的高壓衝擊下,腎絲球會被「衝破」,導致蛋白尿出現,逐步走向腎功能惡化。
至於「夜間高血壓」的原因,林軒任表示,往往是「睡眠呼吸中止症」 ,呼吸中止症患者會因為睡覺中由於堵塞或是其他原因,導致缺氧,身體以為快要窒息,而瘋狂刺激交感神經,此狀況會在睡夢中不斷發生,導致血壓在睡夢中一路狂飆。
其次,慢性病患者也要小心。他表示,腎臟病患因腎臟受損,影響排水、排鈉、調控血壓荷爾蒙的能力。此外,糖尿病患者若血糖控制不佳,神經系統恐已受損,導致自律神經調節異常。
林軒任並提醒,重鹹飲食、壓力過大、長期失眠,也是夜間高血壓不可忽視的元凶。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她起身「眼前一片黑」險摔! 醫揭「2原因」釀禍:不是中風
新研究曝「1類澱粉」穩血糖、降血脂、減重!讓人更聰明
體脂低竟危害健康!專業醫揭「最佳區間」:超乎大家想像
比藥物還有效!研究揭「1蔬菜汁」讓人生髮:2週就見效
其他人也在看

頭痛要小心了!4部位「出現症狀不能拖」:恐是腦中風、癌症前兆
身體出現疼痛時,很多人習慣忍一忍就過了,但要小心這些「看似小毛病」的痛,其實可能是癌症、腦中風等嚴重疾病的警訊!越南健康媒體《SOHA》就指出,如果你常在以下4個位置出現持續的疼痛,務必要提高警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0 小時前


老翁自行車「鬼切」橫越馬路 機車「凍袂條」攔腰撞2人雙亡
新北市新店區昨(15日)下午發生嚴重車禍,造成2人死亡。34歲徐姓機車騎士直行時,遇到86歲劉姓老翁騎乘自行車由路邊騎出橫越馬路,徐男閃避不及直接撞上,徐男一度自行就醫,但在治療過程中陷入昏迷,並於晚間6點多宣告不治,劉翁頭部亦有受傷,送醫急救後,進入加護病房觀察,但在晚間8點病況急轉直下,也不治死亡,雙方均為酒駕,相關肇責仍待釐清。
鏡報 ・ 1 天前
「國光女神」梁云菲輕生送醫 獲救後曬照吐心聲
前「國光女神」梁云菲(Nana)透露罹患「非典型憂鬱症:鬱期」,導致精神能量容易耗盡,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昨晚(15日)還在社群PO出躺在擔架上,被送往醫院的影片,不過未詳細說明始末,稍早,她坦承是因為輕生送醫,獲救後仍在醫院觀察中,但已經暫無大礙。
中時新聞網 ・ 1 小時前
44歲與60歲的身體關鍵轉折點:史丹佛最新研究揭示生理衰退模式與影響因素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史丹佛大學最新研究揭示人體老化有兩大關鍵轉折點:44 歲與 60 歲!44 歲起代謝機能與肌肉開始下滑,心血管風險升高;60 歲則進入免疫力與代謝全面衰退期,慢性病風險激增。研究指出,基因、人種、飲食與生活習慣都會影響老化速度。想延緩身體退化,關鍵在於均衡飲食、規律運動與提前預防。近期,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針對108位年齡介於25至75歲的成人,進行一項跨越數年的縱向追蹤研究,透過高解析度分析體內高達13.5萬個生理特徵,包含血液成分、蛋白質表現、脂肪組織與皮膚細胞等,揭示出身體兩個明顯的生理衰退高峰:44歲與60歲。研究指出,44歲左右人體代謝機能出現首波下滑,酒精、脂肪、咖啡因的代謝能力逐漸下降,心血管風險增加,且肌肉開始出現老化現象。到了60歲,肌肉老化加劇,同時碳水化合物代謝能力與免疫力顯著降低,這些變化帶動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風險激增。人種差異是否會影響生理衰退時程?身體代謝與免疫功能受基因調控,而不同人種基因組成存在差異,可能導致生理老化軌跡有所不同。例如,東亞人與歐洲人在脂質代謝及心血管疾病風險表現上有一定差異;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2026馬年「4生肖犯太歲」!小人出現、衰運纏身…1生肖當心大破財
2025年進入最後倒數,再過1個多月就要進入2026年。命理專家小孟老師提醒,2026是丙午年、馬年,有4生肖犯太歲,整體運勢受影響,日常生活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最好能點個光明燈、安太歲,祈求整年平安順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風不是突然發生!「5大前兆」身體早就警告你 醫:這些症狀出現1分鐘都不能等
很多人以為中風是「說來就來」的事,但其實身體早就偷偷發出警告。只要你懂得觀察,就能提早預防、避免遺憾。 中風常見5大前兆 1、臉歪嘴斜:表情忽然不對稱,一邊臉垮下來2、單側無力:一隻手或腳沒力、舉不起來或感覺怪怪的3、說話含糊:講話變慢、咬字不清楚、甚至講不出話4、視力模糊:一邊眼睛看不清楚,或突然出現視線黑影5、頭暈嘔吐:突如其來的劇烈頭痛、暈眩或噁心感 ▲如果你或家人出現這些症狀,不要再等!馬上送醫才是關鍵。 日常這樣做 中風風險自然降 中醫體系醫療長周宗翰醫師指出,中醫預防中風,重點在「養氣活血、穩定血流」。這幾點,記下來照做最實在: 1、早睡早起、避開熬夜:睡不好=血管壓力大,容易血液黏稠2、定時喝水,不要等口渴:尤其是早上起床與睡前2小時,要補充水分幫助血液流動3、多按太陽穴、風池穴、合谷穴:放鬆頭頸壓力、幫助循環穩定 4、煮湯放點天麻+山藥:天麻可助腦部循環,山藥養脾胃、護血管彈性5、壓力大就用拳頭按摩耳上方筋膜:筋膜放鬆,腦壓就不會一直處在臨界點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延伸閱讀: ·醫警告:「起床後這4個動作」恐害你中風與心梗! 排便最好
常春月刊 ・ 1 天前高市談台灣有事引中反彈 日本派外務省官員赴北京
(中央社東京17日綜合外電報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有關「台灣有事」的發言引發中國強烈反彈,而中國外交官的斬首言論也被日本抗議。雙方關係變得緊張之際,日本派外務省亞洲大洋洲局長金井正彰今起訪問北京。
中央社 ・ 1 小時前
恆春海鮮餐廳「招牌河豚皮」惹禍?9人就醫疑食物中毒
台南某公司140人南下恆春員工旅遊,卻有9人在食用當地海鮮餐廳的合菜後陸續出現嘔吐、腹瀉症狀,緊急送往恆春基督教醫院就醫。屏東縣衛生局已接獲通報,將針對疑似導致食物中毒的「招牌河豚皮」進行調查。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台灣陷糖胖症健康危機 「瘦瘦筆」腸泌素掀減肥風潮
台灣糖尿病人口突破250萬人、每年仍以2.5萬人的速率增加,成為台灣腎臟病與洗腎全球第一的元凶;更可怕的是,高達8成患者同時肥胖,形成致命「糖胖症」,死亡風險直接翻倍。由於此一疾病正快速年輕化、健保一年就要燒掉近千億,台灣正面臨前所未有的代謝崩壞危機。
鏡報 ・ 5 小時前日本流感暴衝!醫曝「落地後48小時最危險」:9成旅客早有徵兆
日本近期流感病例大增,讓不少準備赴日旅遊的民眾相當緊張。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在海外染上流感時,旅客往往因語言、醫療制度不熟悉而更難及時就醫,尤其是長者、幼童、孕婦及慢性病族群,更可能因延誤處置而提高重症風險。他強調,若抵達當地的前兩天就出現不適,切勿硬撐行程,應立刻就醫。
聯合新聞網 ・ 13 小時前
黑米、白米、糙米、泰國米哪個好?「它」吃完血糖破220 比白米還恐怖
不吃白飯,改吃別的米對身體血糖有比較好嗎?醫師分享網路影片,由糖尿病患者實測白米、糙米、黑米、紅米、泰國米、壽司米等對血糖影響,結果超驚人,壽司米吃完血糖直接破220 mg/dL,比白米還可怕。
健康2.0 ・ 1 天前
神經為何會失調?這1件事是關鍵!學會2技巧,不怕自律神經失調
嚴格來說,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神經系統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因而誘發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臨床心理師李偉康指出,簡言之,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像一座蹺蹺板,一旦其中一端的交感神經過於發達,另一端的副交感神經沒被活化,就會出現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李偉康解釋,當我們早上醒來開始活動或工作,就是交感神經活化的時間,讓身體處於戰鬥的狀態,準備把最大的能量,拿來應付白天的各種活動。這時,心跳和呼吸會變快、腸胃蠕動就會減慢、肌肉會比較緊繃,膀胱也會跟著收縮,為的就是讓身體處在一個活動的狀態下。 反之,當晚上休息時,就該換副交感神經上場,身體會進入一種休息放鬆的模式,讓腸胃開始消化蠕動、心跳呼吸變緩、肌肉和膀胱隨之放鬆。「問題是,現在的生活節奏與各種壓力,可能已經不分白天和黑夜,尤其是得加班、熬夜工作的人,或是因為科技發達,讓看不見的工作緊箍咒以及社群人際壓力,可能24小時都如影隨形的情況下,造成許多人連在晚上的休息時間,都處於高焦慮、高緊繃的交感神經亢奮狀態中,長期下來,自然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李偉康解釋。 失調現象年輕化, 誘發多種病症許多有
常春月刊 ・ 1 天前
台南助行銷虱目魚 攜手飯店合推特色料理
(中央社記者楊思瑞台南16日電)台南市政府今天在北門區舉辦虱目魚產業文化主題活動,規劃市集展售、體驗教學等項目,與多家飯店合作推動的「虱目魚入菜」也於今天展開,民眾可前往合作飯店品嚐特色料理。
中央社 ・ 17 小時前
12歲女童腦幹腫瘤復發!「精準醫學」成功控制、提升存活率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12歲的小語被診斷出腦幹低惡性度膠質瘤,手術部分切除後原本採追蹤觀察,但一年後復發,放射與化療效果有限,腦幹功能也逐漸惡化。由於腦幹手術風險極高,醫療團隊改以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分析腫瘤基因,發現帶有BRAF基因突變,隨即使用口服標靶藥物治療。幾個月後,影像顯示腫瘤縮小,症狀明顯改善。如今16歲的小語仍在口服藥物控制下穩定追蹤,生活品質良好。 基因定序助攻 開啟腦瘤治療新紀元 NGS是一種高效率的基因分析技術,能在短時間內同時檢測數百個與癌症相關的基因。林口長庚兒童血液腫瘤科張從彥說,透過NGS可找出腫瘤的突變點,幫助醫師選擇最合適的藥物,避免使用無效或副作用大的治療。這不僅提升療效,也讓兒童能以更低負擔的方式長期控制病情。 以BRAF、NTRK、NF1等基因突變為例,目前已有多種針對性的標靶藥物可用,包括dabrafenib/trametinib、tovorafenib、larotrectinib、entrectinib、selumetinib等,甚至搭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pembrolizumab,讓過
健康醫療網 ・ 21 小時前
解放軍報:若開戰日本全國淪戰場!他驚「前所未有的警告」 預言下一步
中日關係在「台灣有事」議題上持續緊繃之際,中國外交部領事司於14日晚間突發布一則措辭罕見的通告,提醒中國公民「近期暫勿前往日本」。現在中國又有新動作,中央軍委機關報《解放軍報》昨(16)日放話,「若武力介入台海,日本全國都有淪為戰場的風險」,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就指出,這是「前所未有的警告」,並表示高市早苗若一意孤行,拒絕撤回錯誤言論,他相信中方還有進一步的施壓措施可以選擇,包括「實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台南180人墾丁員旅⋯吃「招牌河豚皮」9人疑中毒!海鮮餐廳回應了
台南某公司180人南下員工旅遊,一行人於15日中午,在恆春鎮某海鮮餐廳用餐,合菜中包括「招牌河豚皮」,後續9人陸續出現嘔吐、腹瀉,疑似食物中毒情形,前往恆春基督教醫院急診。屏東縣衛生局獲報後於今(16)日登門稽查,業者否認與該團疑似食物中讀有關,店內提供的是無毒河豚,衛生局只是「來看看」尚未確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不演了?公審台客義批薩店遭一星負評灌爆 老闆才道歉又爆粗口回嗆
近日有16位台灣觀光客到義大利一家披薩店pizza dal pazzo用餐,16人只點5份披薩、3杯啤酒,遭披薩店老闆用義大利語拍片公審, 台灣遊客不知情地遭羞辱,還一起比讚合照。影片曝光立刻引起台灣網友出征撻伐,老闆還被抓包道歉後在Google評論區爆粗口回應,和道歉的態度差很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