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齡女罹直腸癌 首例「子宮轉置手術」保住生育希望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邊建元/新北報導
圖說:亞東醫院婦產部蕭聖謀主任完成全台首例「子宮轉置手術」,開創癌症治療新契機/亞東醫院提供
年僅23歲、剛大學畢業的程同學,本該迎接人生新階段,卻因連續數月肛門異常出血就醫,意外發現自己罹患第三期低位直腸癌。傳統骨盆放射治療雖能控制腫瘤,卻可能對卵巢與子宮造成不可逆損傷,使年輕患者失去自然生育能力。為守護程同學未來生育希望,亞東醫院婦產部與直腸癌團隊突破傳統治療框架,成功完成全台首例、亞洲第二例「子宮轉置手術」,完整保留她的子宮及卵巢功能,為年輕女性癌症患者帶來全新希望,並於今(2025)年榮登國際期刊發表。
女性直腸癌治療困境 傳統手術恐失自然生育能力
直腸癌是台灣女性常見癌症之一,且有年輕化趨勢。治療多仰賴手術、化學治療及放射治療,但骨盆放療可能損傷卵巢與子宮,使自然排卵與懷孕能力受到威脅。以往,女性患者若想保留生育能力,僅能透過「卵巢轉置手術」將卵巢移出骨盆腔,雖可保留卵巢功能,卻無法完全避免子宮受輻射波及,仍可能造成不可逆損傷,失去自然懷孕的可能。
全球罕見技術 亞東醫院率先突破
在世界婦癌年度研討會上,婦產部主任蕭聖謀教授注意到,國際間僅有少數成功案例的罕見技術「子宮轉置手術」。這項微創手術能將子宮暫時移出骨盆腔,待放射治療完成後再復位,不僅可保留卵巢功能,更維持子宮完整性,讓患者保有未來自然懷孕的希望。蕭聖謀主任指出,凡需接受骨盆放射治療的癌症患者(甚至包括早期子宮頸癌與陰道癌),皆有機會透過子宮轉置手術保留子宮功能。經與程同學及家屬充分討論後,她決定接受這項突破性治療。
2023年4月,蕭聖謀主任率領婦產部團隊完成全台首例、亞洲第二例子宮轉置手術。手術中,團隊運用靜脈注射循血綠(ICG)螢光顯影,即時確認子宮血流灌注,確保移位後子宮健康無虞。術後程同學順利完成直腸腫瘤切除,追蹤顯示子宮與卵巢功能良好,完整保留生育希望,為年輕女性癌症患者開啟新的生育曙光。
獲國際期刊肯定 刊登《Fertility and Sterility》
蕭聖謀主任將「子宮轉置手術」的突破性技術與成功案例撰寫成論文,於2025年6月獲國際頂尖生殖醫學期刊《Fertility and Sterility》正式刊登。不僅象徵台灣婦癌治療技術已達國際水準,也讓亞東醫院成為全球少數能執行此手術的醫療團隊之一。文獻統計顯示,全球僅約25名患者接受過此手術,成功案例更是寥寥可數。亞東醫院的成功不僅創下台灣里程碑,也推動亞洲婦癌治療邁向新里程。
其他人也在看
蘇丹內戰平民死亡數10月創新高 全球最嚴重人道危機
(中央社巴黎4日綜合外電報導)法新社根據非政府組織ACLED的數據分析,自2023年4月蘇丹軍方與準軍事部隊爆發內戰以來,今年10月已是鎖定平民暴力事件喪生人數最多的一個月。
中央社 ・ 4 小時前整合AI跨足長照 馬偕遠距智慧醫療落實長者照護
為因應超高齡化時代來臨,長期照護的品質已逐漸精進,馬偕紀念醫院宣布,為提高長照機構住民更完整的醫療照護,正式結合鴻海科技的高端技術的AI穿戴裝置,將遠距智慧醫療概念,落實於長者照護與安全監測,選定祥寶住宿型長照機構約二五○位住民率先使用,提供AI穿戴監測裝置,持續記錄血壓、脈搏波、心率變異度與血管彈性等指標,量測資料並即時上傳雲端,透過AI模型自動分析生理趨勢,建立健康管理的基礎與就醫數據的參考。馬偕紀念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表示,遠距醫療整合平台已經可以將院內外健康資料即時互通,透過鴻海的領先技術,開發長照機構每日自動上傳健康數據與照護紀錄,再由馬偕遠距醫療中心專責團隊即時分析與回饋,這將是長照模式的進階版,可說是劃時代的創新服務模式。張文瀚總院長表示,拜智慧醫療的發展,醫療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早期大腸癌總無聲無息?醫:腸鏡檢查時,沒問「這3句話」成漏網之魚
大腸癌免費篩檢推行超過20年,為什麼死亡率仍未明顯下降?除了部分民眾仍對大腸鏡心存畏懼、篩檢率不足,更大的問題在於,太多人以為「做完檢查就沒事」。醫師提醒,少問這3句話,等於白做。究竟是哪3句話,可能決定你的生命安危? 大腸癌是國人最常見的癌症之一。根據2022年最新癌症登記資料,診斷為大腸癌的個案達17,643人,位居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第二名,比前一年增加1,405人,標準化發生率也上升2.7。 雖然大腸癌已退居第二,但台灣的大腸癌發生率在全球仍屬前段班,在亞洲更是名列前茅。更令人憂心的是,大腸癌有年輕化的趨勢,45~49歲族群的發生率持續上升。為此,國健署今年起將糞便潛血篩檢年齡下修至45歲,希望能更早揪出癌前病灶與早期癌,進一步降低死亡率。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外科部主任柯道維指出,大腸癌多數不是突然發生,而是從小瘜肉一點一點長大、變壞。根據統計,超過9成的大腸癌都與瘜肉有關。瘜肉主要分為「腺瘤性」與「增生性」2大類,其中以腺瘤性瘜肉最具癌變風險,若未及時處理,約在5~10年內可能演變成癌症。 公費篩檢20年,死亡率卻降不下來? 有鑑於大腸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國健署自2004年起,
康健雜誌 ・ 1 天前
上市僅40天!手遊《女神秘令》閃電宣布停止更新,玩家超傻眼
由 Kakao Games 負責營運,並在上市前投入大量行銷資源,甚至與知名 VTuber 團體 hololive 聯動宣傳的手機遊戲《女神秘令》(Goddess Order),在 2025 年 9 月 24 日推出後,僅短短 40 天,便於 11 月 3 日震撼宣布停止所有後續內容更新。此消息一出,讓許多玩家都錯愕不已,也為這款曾經受討論作品短暫的生命週期劃下句點。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1 天前
沒豬肉可賣攤販怎辦?老闆改行賣「這個」 畫面曝光笑翻:有肉味
台中爆發非洲豬瘟,導致全台豬肉禁宰禁運,至今已長達半個月,行政院將在今天(5日)由院長卓榮泰宣布7日是否解禁,此次禁運也讓不少商家受牽連,包括主打豬肉的餐飲店直接宣布休息,豬肉攤販則「跳槽」改賣衣服,讓網友笑翻有肉味。
中時新聞網 ・ 11 小時前

周五「立冬」 冬天正式來了 馬偕醫院長張文瀚憂「這件事」引爆急診
本周五就是「立冬」,代表冬季正式來臨,醫院急診也恐慢慢會感受患者增加的壓力。馬偕醫院總院長張文瀚表示,目前氣溫尚未降低,...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5歲童染A流併發腦炎意識不清 中西醫合治四週奇蹟康復
五歲女童罹患A型流感併發急性壞死性腦病(ANEC),雖然生命徵象穩定,但意識不清、右側無力且無法說話進食。經家屬轉送台中慈濟醫院後,由中西醫療團隊與家屬共同努力四週,女童順利康復出院。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台灣人最愛開什麼車?2025車市榜單出爐「這台」賣爆3萬輛穩坐神車寶座
買車不只是交通工具,更是一種生活選擇。2025年前三季台灣新車掛牌數達29萬6137輛,雖因關稅戰與貨物稅變動影響,整體銷量年減約13.9%,但民眾購車熱度依舊不減。根據統計,前十名車款總銷量高達11萬7450輛,占整體市場近四成,其中Toyota一口氣拿下五席,展現驚人市占力。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查扣太子集團在台詐騙45億!首腦陳志親信辜淑雯遭聲押
從事跨國洗錢及詐欺、博弈犯罪的太子控股集團在台成立多家公司,還將不法所得匯來台灣隱藏。我國與美合作剷除太子集團的跨國性犯罪危害,追查該集團在台資產。檢警調昨日兵分多路搜索,查扣45億不法所得,更拘提集團在台最高幹部王昱棠及陳志親信辜淑雯。台北地檢署認為辜女有羈押的事實及必要性,今向法院聲請羈押禁見。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網球》球后莎巴蓮卡單挑基里奧斯 12月底杜拜上演「性別大戰」
當今世界球后莎巴蓮卡(Aryna Sabalenka)證實,12月底將與澳洲「壞小子」基里奧斯(Nick Kyrgios)上演現代網壇的「性別大戰」。「我非常尊重金恩夫人(Billie Jean King)以及她為女子網球所做的一切。」莎巴蓮卡透過大會聲明表示,很榮幸能代表女網界,參與這場別具意義的
自由時報 ・ 5 小時前
感謝國軍救災辛苦 總統大讚「黑暗騎士、重生的光」
花蓮光復的救災行動暫時告一個段落,總統賴清德4日勉勵北部地區救災部隊,感謝國軍們協助救災,官兵們也向賴總統分享,到花蓮清淤救災時的心得,賴總統也大讚國軍們是「黑暗騎士」在光復鄉照亮黑暗,也帶給災民們希望可以說是救命英雄。
鏡新聞 ・ 3 小時前
媳婦就該顧公婆?夫甩鍋照護、連紙尿褲都要她自費買…6成照顧者最痛「這件事」:長照4包錢減負擔
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國人失能率約16.5%,也就是每10人當中有近2人需要被照顧、或甚至臥床。家總承接衛福部委託的「家庭照顧者關懷專線」,揭露有近2成照顧者來電傾訴「心理壓力」,其中有60.5%「傾訴照顧壓力」,尤其是沒有照顧替手、沒有分擔照顧責任、甚至冷言冷語,與家人產生衝突。其實當照顧者遇到困難,可以善用「長照4包錢」減輕負擔。
幸福熟齡 ・ 3 小時前
乳房外科女醫35歲罹三陰性乳癌!她點名「這習慣」是最大元凶
鄭伃書身為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卻在35歲正值事業高峰時,在一次例行檢查中,意外發現自己罹患有「最惡乳癌」之稱的三陰性乳癌。抗癌成功後,她深刻反思每天熬夜趕報告、長期睡眠不足,可能就是
健康2.0 ・ 1 天前
46歲運將突發高燒不退!就醫驚覺「肝功能受損」 竟是養鸚鵡釀禍
綜合陸媒報導,林男半月前飼養了一隻鸚鵡,因駕車工作無法照料,便將鸚鵡放入口袋隨身攜帶。不料數日後,他突發高燒至38.7℃,伴隨畏寒、乾咳與全身乏力,自行服用感冒藥後仍反覆發熱,並出現頭暈、反應遲鈍與精神萎靡等症狀。家人發現林男情況不對,趕緊將他送醫。檢查結果顯...
CTWANT ・ 14 小時前
男星罹鼻咽癌如「數千螞蟻爬臉」!名醫籲1飲食要節制
男星陳振華回顧與鼻咽癌搏鬥1年的歷程,形容神經痛有如「數千隻螞蟻在臉部爬」,苦不堪言,還好第3次化療後面部神經痛感全消。國內頭頸癌權威醫師指出,鼻咽癌的成因研究顯示與基因遺傳、飲食習慣及1種病毒關係密
健康2.0 ・ 4 小時前
醫院說是小手術!12歲男童撞肚動手術 醒來6器官竟全沒了
中國山東傳出駭人醫療事故,一名12歲男童兩年前因腹部撞傷就醫,本以為只是小手術,卻在手術後被切除了包括十二指腸、胰腺、大部分胃與小腸等6個器官,導致他終身無法進食,必須靠注射營養液維持生命。事件曝光後引起輿論譁然,家屬痛批醫院毫無交代,網友也怒問「這是救人還是害人?」。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最帥展昭」驚傳猝逝!醫揭運動後心臟不適奪命2大元兇,冒冷汗是警訊
曾在《碧血青天楊家將》中飾演「展昭」一角、被封為「最帥展昭」的59歲前亞視小生甄志強,驚傳於上海猝逝,消息震驚演藝圈。據悉,他是在打球後突感心臟不適後離世。醫師警告,運動後出現的胸悶、冒冷汗,絕非只是
健康2.0 ・ 4 小時前
山東10歲男童腹痛就醫 6器官無故遭切除!母崩潰:兒無法正常進食
綜合陸媒報導,2023年10月26日就讀山東菏澤一間小學五年級的10歲男童小燁,與同學玩耍時撞到腹部,放學回家後持續腹痛,他的母親岳女立刻帶他前往當地醫院檢查。檢查初步判斷為腹部血塊,醫師建議住院觀察;沒想到進一步做CT後,發現小燁的胃與胰腺間有「佔位性病變」,必須...
CTWANT ・ 1 天前
只是「血糖高」而已?追蹤45萬人研究:「糖尿病前期」讓失智風險多54%…控血糖最簡單的3方法
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截至2022年全台糖尿病患者已超過256萬人,並以每年新增2.5萬人的速度持續增加,其中18歲以上成人盛行率達12%,男女患病比率分別為11.4%及8.9%;且每4人就1人處於糖尿病前期。許多人以為,僅是「血糖偏高」,又還沒被診斷為糖尿病,就不必太在意?其實這想法大錯特錯,「血糖過高,就像器官長期泡在糖水裡!」不僅可能造成心血管疾病、慢性腎病變、視網膜病變,現在更有研究顯示,即使血糖只是略高,都可能增加罹患失智症的風險!
幸福熟齡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