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凡觀點:麻省理工學院(MIT)學術造假如何發生的?
一名 27 歲的博士新生,如何在世界頂尖學府麻省理工學院(MIT)上演一場「整組造假的論文秀」,還一度騙過諾貝爾獎得主、登上《華爾街日報》與美國國會文件?這個故事乍聽像影集劇本,但它真實發生,而且發生在我們一般認為最嚴謹的學術殿堂裡。理解這個案例,不只是看八卦,而是重新思考:在高壓競爭、AI 熱潮、與高度信任交織的環境裡,制度是怎麼被人利用的。
《華爾街日報》報導:Will AI Help or Hurt Workers? One 26-Year-Old Found an Unexpected Answer.
說明:他曾在《華爾街日報》的專題報導中被塑造成 AI 新星,相關研究還被引用在美國國會聽證會的證詞裡。
季凡特別節譯與整理《華爾街日報》 2025 年 11 月 21 日的一篇最新專文,試著拆解這起學術造假事件背後的制度結構,並思考其對臺灣學界與投資人可能帶來的啟示。
《華爾街日報》報導:An MIT Student Awed Top Economists With His AI Study—Then It All Fell Apart
主角 Aidan Toner-Rodgers 出身加州葡萄酒鄉的小鎮,家庭背景很普通,父親是小學老師、母親開音樂學校。他在小型文理學院 Macalester 念書、打籃球,成績優秀,還和教授合寫論文,後來到紐約聯準銀行做研究,文章登上學術期刊與央行部落格。一路看起來,就是那種「不是含金湯匙出生,但憑實力往上爬」的勵志故事。
2023 年,他申請上 MIT 經濟系博士班。這裡是 Ben Bernanke、Robert Shiller 這類經濟學大咖的搖籃,每年有將近八百人申請,最後只有二十多人入學。到了這樣的地方,一般人會預期:每一篇論文、每一筆資料,都會被放大鏡檢視。也正因為如此,後面的發展才格外令人錯愕。
事情的轉折,從一個「超吸睛的研究題目」開始。Toner-Rodgers 告訴同學與老師,他透過一位舊同學,接觸到一家大型美國材料科學公司,對方在實驗室導入了一套 AI 工具,讓一千多位科學家用它來設計新材料。AI 可以根據科學家輸入的目標性質,自動產生材料配方候選,科學家再挑選、測試。聽起來非常前沿,也完全符合這個時代對 AI 的想像。
更重要的是,他宣稱自己分析這批「公司內部實驗數據」後發現:導入 AI 之後,新材料的發現變多了,專利申請增加,原型產品也更多,生產力的確提升了;但好處並不是平均分配,而是集中在原本就最頂尖的那群科學家,底部三分之一幾乎沒受惠,甚至被大量 AI 產生的「假好點子」拖累。這個結論既不是 AI 愛好者口中的大解放,也不是 AI 悲觀論者宣稱的災難,而是介於兩者之間的一種「殘酷現實版」:AI 放大菁英優勢。
這個故事有幾個「完美元素」:神祕的大公司、大規模的內部實驗、完全貼合時代的 AI 議題,再加上一個年輕、看起來有點矽谷氣質的博士新生,背後站著像 Autor、Acemoglu 這樣的名師。於是,他很快在系上的午餐報告中登場,接著在全國經濟研究局(NBER)報告,論文被引用進國會聽證,連《Nature》都寫專文介紹。他一度被視為 AI 經濟學的新星。
轉折點出現在一位局外人身上。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電腦科學家 Charles Elkan 看完論文後,直覺覺得不對勁:以他在高盛與亞馬遜帶機器學習團隊的經驗,文中描述的技術,在那個時間點似乎「強得不太合理」;而美國真正擁有那種規模材料科學家的公司,也就 3M 和康寧,若真的研發出這樣高效的 AI 工具,理論上不會完全沒有風聲。於是他寫信給 MIT 教授,質疑這篇論文的學術誠信。(說明:Elkan在劍橋念數學,在康乃爾攻讀資工博士,同時以經濟學為博士班副修領域。)
接下來,MIT 啟動內部調查,逐步發現事情並不單純。學校追問資料來源與實驗細節時,發現無法取得可驗證的原始資料,也無法確認那個 AI 工具與實驗真的存在。同一時間,康寧向世界智慧財產權組織申訴,因為有人註冊了「corningresearch.com」這個網域。WIPO 最後認定註冊人就是 Toner-Rodgers,網域被轉回康寧名下。對外詢問時,康寧與 3M 都明確表示,沒有進行過論文中描述的實驗,也沒有提供資料給他。
在同學之間的 WhatsApp 群組裡,Toner-Rodgers 則承認自己偽造了一份「資料使用協議」,說公司原本答應合作後又想退出,他為了繼續完成論文,才動了歪腦筋。他寫道,這是「一次巨大又令人羞愧的不誠實」,事後回頭看,早該放棄這篇論文。不過,從外部看,問題已經遠遠超過「手續不完備」:如果公司否認有實驗、學界找不到真實資料與工具,就不只是程序瑕疵,而是整個研究基礎都站不住腳。
最後,MIT 發出正式聲明,表示對論文資料的來源、可靠性與有效性完全沒有信心,也不再信任研究內容的真實性,並明確表示作者已不在 MIT。這篇曾被視為 AI 生產力研究代表作之一的論文,此後也不再被 MIT 視為具可信價值的研究。
回頭看,這場學術造假為什麼會成功一段時間?
第一層,是 MIT 經濟系內部那種「高信任文化」。在這樣的地方,誠信與嚴謹被視為基本價值,導師預設學生不會捏造資料,特別是有紐約聯準銀行研究經歷、看起來一路優秀的人。大家平常檢查的是模型設計、推論是否合理,並不習慣一開始就懷疑「整個實驗是不是假的」。這次事件之後,系上開始討論是否要制度化要求研究生提供原始資料、程式碼甚至抽查資料審核,反過來說,也顯示在此之前,這些機制其實並不完整。
第二層,是 AI 熱潮帶來的敘事誘惑。AI 是這幾年最搶眼的題目之一,政府想知道它對就業的影響,企業想知道它對生產力的影響,媒體需要有戲劇性、帶故事感的研究案例。Toner-Rodgers 的故事剛好滿足了所有期待:既談生產力,又談不平等,還提供一個介於樂觀與悲觀之間的「新角度」。在這樣的氛圍下,人們更容易先被故事吸引,再回頭檢查細節。
第三層,是制度的「半套化」。系內的午餐演講、NBER 的研討會,本來設計就是讓研究在早期就能被同儕討論,大家會提問題、給建議、連結相關文獻,但並不會在那個階段做嚴格的資料鑑識。外部機構的邀請與引用,反而在心理上形成一種「應該沒問題吧」的反向鎖定:既然 NBER、國會、《Nature》都用過了,誰還會往造假方向去想?直到一位不在圈內、但對產業現實很敏感的電腦科學家,跳出來問了那句「這合理嗎?」
從這個故事,我覺得值得帶走的教訓不是「連 MIT 都不能相信」,而是「信任不能只停留在文化層次,也需要結構上的檢驗」。對學術界來說,開放資料、公開程式、要求可重複驗證,會是未來更重要的基本功;對讀者與政策圈來說,看到任何單一研究時,最好都先問幾個問題:實驗對象是誰?資料能不能被別人再現?結果和已有文獻是延伸,還是完全孤立、又剛好很戲劇化?
在 AI 熱潮之下,類似的學術敘事只會越來越多。要避免下一個「MIT 式造假」,靠的不是放棄信任,而是讓信任有制度支撐:任何再美的故事,最後都必須經得起資料與時間的檢驗。
本文為風傳媒特邀導讀人季凡撰寫,現在訂閱:風傳媒VVIP合作推薦專案,除了以全球最低優惠價,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還有優惠好禮大加碼!
*作者季凡為 APcore Global Education 創辦人、財經 Podcast「Two Money Lovers 經濟學不是萬能但有用」主持人。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季凡,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換日線時事】英國 HENRY 族年收 4 百萬,但他們不算有錢人?
打開電視,BBC 等政論節目正沸沸揚揚地討論英國政府繼今年 4 月變相增稅後,下個月可能又要加稅了,而且這次要加的是所得稅,大量受薪階級都會被影響。
換日線Crossing ・ 5 小時前
高考狀元、國家獎得主全是假的? 他僅高中學歷冒充博士導師成「首席科學家」
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與《中國新聞週刊》報導,校方今年9月接獲對郭某的舉報後,隨即展開調查,並於11月18日發布說明,確認郭某確實涉及嚴重學術不端。根據現有資料,郭某以「陝西高考狀元」、「德國國家科學院高級研究員」、「國家科技進步獎得主」等誇張頭銜,加上宣稱發表...
CTWANT ・ 8 小時前
回家斷氣走入歷史!死亡場域改寫,逾半國人在醫院離世「在宅善終」愈來愈遠?
醫療進步與社會風氣更迭,正重新定義國人的最後一程。逾半數國人於醫療院所辭世,「留最後一口氣回家」的傳統習俗漸退場,死亡從住所走入醫療體系,重塑大眾對善終的想像。善終,不是靠上天安排,而是需要提前準備、理解與對話的生命課題。當現實與理想拉開距離,社會離「在宅善終」是否愈來愈遠?觀察衛福部統計,近20年
遠見雜誌 ・ 5 小時前
日本漫畫家慘遭前責編坑慘!一句「忘記了」害他被扣上拖稿罪名、連卷頭彩頁都被砍
許多人對於日本漫畫家的經典印象,應該就是漫畫家經常要為了週刊、月刊的方式瘋狂趕稿,而責任編輯則會在一旁負責監督,直至拿到原稿為止。而最近日本漫畫家壱原ちぐさ分享,他曾在連載作品《シテの花》期間因為責任編輯的失誤,造成他被編輯部認為「無法遵守截稿期限、刊登風險高」,降低了雜誌連載的順位、卷頭彩頁被取消。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7 小時前吃完飛機餐「碗盤不要堆疊」 原因萬人驚訝:做錯好多年
許多旅客搭機時習慣在用完飛機餐後,把餐盤、碗杯整齊堆疊,認為能方便空服員收取,一名男子近日提醒,吃完飛機餐只要維持原本的擺放方式就好,貼文曝光後吸引超過萬人關注,有知情網友解釋,堆疊起來反而會讓回收架卡住、增加空服員作業難度,讓不少人驚呼原來多年以來都做錯了。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趙露思蘋果水保養秘訣公開!中醫推薦5款美容茶飲提升氣色、改善疲勞
今年以人氣陸劇《許我耀眼》再次成為話題焦點的趙露思,日前不只發表了新專輯,更在慶生見面會上大秀演藝實力令粉絲驚豔。然而擁有骨感身材與精緻臉蛋的她,便曾在直播上分享自己私下美容養顏秘訣,就是每天一杯自製「蘋果水」!到底全網爆紅的「蘋果水」怎麼製作?還有哪些養顏美容茶推薦?以下文章一次整理給妳!
bella儂儂 ・ 14 小時前
麻省理工學院的天才博士生,造假AI論文被開除!一度騙倒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更擊潰了MIT內部的學術信任
27歲的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生艾登·托納-羅傑斯,去年底曾是學術界最耀眼的新星。他身穿褪色牛仔褲、頂著一頭亂髮,與其導師——202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艾塞默魯——的合照,曾讓他被《華爾街日報》譽為矽谷與學術界交會處的「神童」。不過一樣是《華爾街日報》,21日卻以《一位MIT學生的AI研究震驚了頂尖經濟學家—然後一切都崩潰了》的長篇報導,踢爆了這位......
風傳媒 ・ 11 小時前
這國太強!2025全球最嚮往國家揭曉 日本10年後再冠軍
根據報導,《Wanderlust》分析日本勝出的原因,在於其旅遊資源的多樣性與靈活性。無論是渴望自然景觀的雪山與海灘,還是喜愛文化深度的歷史古蹟,或是追求都會與娛樂並重的旅人,日本都能提供對應的選擇。從全球最大城市東京、知名主題樂園,到保存百年文化的古都與靜謐山林...
CTWANT ・ 1 小時前提振經濟或降溫?美國經濟驚現「不尋常現象」 讓Fed傷透腦筋
美國就業成長今年來大幅放緩,經濟卻維持強勁,這個矛盾現象為聯準會(Fed)製造了一個難題:到底是要提振經濟,還是讓它降溫...
聯合新聞網 ・ 1 小時前
外送員出車禍、被停權、報酬被砍怎麼辦?勞動部推外送專法保障10萬外送人員的權益
全台外送員已達10萬多人,勞動部擬推出「外送員權益保障及外送平臺管理法」(外送專法)保障外送員權益,勞動部長洪申翰接受黃暐瀚訪問時,指出修法方向包括:現有的停權解約需有申訴機制,設定報酬底線防止平台隨意砍薪,強制平台幫外送員投保職災保險,讓外送員的權益受保障。網友關心設定時薪底線是否會漲價,洪申翰明確回應:不會!時薪底線是最低薪資的1.25倍(約245元)比現行平均外送員時薪270-290元還低。但對外送員來說是保障,避免平台下修薪資。
風向台灣 ・ 8 小時前
謝龍介市長夢碎?醫看民調直言「台南勝負已定」:小草沒跑,但還是贏不了
TVBS民調中心今(24)日公布最新民調,針對2026台南市長選戰,若民進陳亭妃對決國民謝龍介,陳亭妃支持度47%、謝龍介34%,差距13個百分點;而若民進推派林俊憲,則林俊憲38%、謝龍介41%,謝略贏3個百分點。對此,精神科醫師沈政男直言,2026台南市長這一局已經定了,「藍白還是沒有希望」。沈政男在臉書發文表示,陳亭妃贏過謝龍介13個百分點,比起......
風傳媒 ・ 52 分鐘前
飾品標榜「S925純銀」便宜賣!遭爆重金屬超標9000倍 醫:長期戴恐致癌
綜合陸媒報導,武漢一名女子日前佩戴網購不到200元的「明星同款、S925銀項鍊」,脖頸竟反覆出現紅斑、水疱,最後被醫師診斷為「首飾性皮炎」;女子原以為只是過敏,沒想到竟是飾品重金屬超標導致。有醫師指出,夏季汗液呈弱酸性,會加速金屬溶出;一旦鍍層磨損、底層劣質金屬...
CTWANT ・ 46 分鐘前何時宣布選新北市長? 李四川表態:也許春節後
2026大選將近,其中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是否參選新北市長,備受各界高度關注,近期更傳出,李已在新北市尋找看板,但被李本人否認。而在24日,李四川受訪提到,國民部提名制度還沒整合,等的制度出來再決定怎麼做,「如果有選舉,也許到明年春節後」。
中時新聞網 ・ 1 小時前
去大埔鐵板燒「結帳多噴80元」!內行曝慘虧真相 一堆人吃錯
連鎖餐廳「大埔鐵板燒」是不少人喜愛的外食選擇,不僅價格優惠,份量也很多,還可以客製化料理。但一名網友表示,自己最近前往用餐,要求續菜卻在結帳時被多收了80元,讓他相當委屈。文章曝光掀起討論,不少人給出解決方法。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1 小時前
咖啡店「神級肉桂捲」滿血回歸!闆娘淚吐關店心聲 選台南重生原因曝光
花蓮知名肉桂捲咖啡店「SabiSabi CoffeeSweets」因為罷傅失敗宣布關店,當時大量網友湧進粉專謾罵,要老闆娘鄭凱西:「立刻滾出花蓮」。歷經4個月時間,鄭凱西翻山越嶺來到台南,在中西區開山路小巷弄內重新出發,她提到整件事情的轉折哽咽落淚,當時社會對立氛圍太強烈了,後來覺得要回到自己身上,以咖啡、甜點,好好面對大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真正有錢人都在買的「法國百年老牌」LISA、LVHM總裁、林心如都愛!驚喜和LABUBU推盲盒
受到 LISA、關穎等名人喜愛的LABUBU藝術家龍家昇(Kasing Lung)攜手法國百年頂級皮具品牌 Moynat 推出聯名系列,再度掀起收藏熱潮!以北歐神話為靈感,將他筆下的奇幻角色 Labu
女人我最大 ・ 15 小時前
12強奪冠週年!網友酸「等著經典賽輸球」、「只會蹭」蔡其昌霸氣怒嗆開噴
體育中心/綜合報導台灣隊在去年的11月24日,於世界12強棒球賽以4:0完封地主強敵日本,拿下隊史首座冠軍,時光飛逝一年過去,中華職棒會長、12強領隊蔡其昌也在臉書PO身穿「Team Taiwan」黑色帽T的照片,回顧這令國人感到驕傲的一天,不過卻有酸民在留言嘲諷他不要只停留在過去「等到經典賽出師不利我看你怎們蹭」,對此蔡其昌也霸氣回嗆「打不好再努力就好,教練球員欠你的嗎?」
FTV Sports ・ 15 小時前
上弦之貳也窮過?《鬼滅》童磨聲優「宮野真守」回憶月薪僅6萬日圓
曾為《鬼滅之刃》童磨、《死亡筆記本》夜神月等超人氣角色配音的日本知名聲優宮野真守,最近受邀登上日本電視台綜藝節目《キントレ》。在節目招牌單元中,宮野真守曝光了自己入職聲優 5 年時,月薪只有約 6.4 萬日圓。
Yahoo奇摩遊戲編輯部 ・ 9 小時前涉非法撲克賭局 NBA拓荒者主帥畢拉普斯將出庭答辯
(中央社波特蘭24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職籃NBA波特蘭拓荒者總教練畢拉普斯(Chauncey Billups)被控與黑手共謀,涉嫌操縱非法撲克牌賭局,預定今天在紐約市布魯克林聯邦法院出庭答辯。
中央社 ・ 2 小時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