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堅果有益健康,核桃更是首選。營養師薛曉晶表示,最新的臨床研究與大型觀察研究顯示,核桃的健康益處極多,不只能降血脂血壓、護心血管、降低慢性發炎、調節腸道益菌生態、降低失智風險,還能預防糖尿病。
核桃能降血壓、膽固醇 保護心血管
薛曉晶在其臉書表示,根據2018年的一項統合分析,日常飲食中加入核桃,就能降低總膽固醇約3.25%,壞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更減少了約3.73%。此外,一項2019年發表臨床試驗發現,年長者每天吃30~60克核桃2年後,就可降低血壓偏高長者的收縮壓,效果幾乎媲美輕度的降壓藥物。
核桃能活化大腦功能 研究:吃越多、好處越多
薛曉晶表示,核桃被譽為「健腦堅果」。一項2021年的系統性回顧結果指出,多數觀察性研究都支持核桃攝取量與更佳的認知功能呈現正相關,甚至「吃得越多,益處越大」。
核桃能逆轉高血糖!可以穩血糖、預防糖尿病
薛曉晶表示,長期吃核桃可以降低糖尿病風險。一篇2018年的大型橫斷面分析指出,常吃核桃者的糖尿病風險低於不吃者將近一半。此外,每增加一份核桃的攝取量,糖尿病的風險就顯著下降,對於女性的保護效果更是顯著。
核桃能降低慢性發炎 具有抗癌的潛力
薛曉晶表示,一篇2022年的系統性回顧指出,核桃飲食能顯著降低體內發炎細胞激素,顯示其抗炎潛力。今年(2025)發表的一項臨床研對結直腸癌高風險族群,僅進行了3週的核桃飲食介入,受試者腸道局部與血液中的發炎蛋白就明顯下降,且與腫瘤相關的蛋白表達也隨之減少。這顯示,核桃中的多酚經過腸道代謝後,不只能有效抗發炎,更可能具備潛在的抗腫瘤效果。這將是癌症預防研究的重要方向。
核桃翻轉腸道菌相 打造健康腸道
薛曉晶表示,2018年的隨機交叉試驗顯示,每天攝取42克核桃,3週後就能顯著增加腸道內2種關鍵益生菌,這2種益生菌能滋養腸道上皮細胞、減少炎症,進一步降低大腸癌與多種腸道疾病的風險。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60歲男沒有胸悶痛!起床「1症狀」急就醫 竟是心梗
不是三高!新研究揭「4現象」是年輕人猝死前徵兆:噁心也中
「3健身姿勢」超NG!醫示警:害肛門爆血管、痔瘡上身
「這室溫」是生死關鍵!研究:低於「它」會血壓飆、易心梗中風
其他人也在看

嚼口香糖能緩解胃食道逆流!這種口香糖才有效 最佳時機曝
胃食道逆流是許多人常見的困擾,台大營養學專家洪泰雄指出,咀嚼無糖口香糖這個簡單的日常行為,實際上具有科學實證的緩解效果。研究顯示,飯後咀嚼無糖口香糖能促進唾液分泌中和胃酸、增加吞嚥次數幫助胃酸回流、加
健康2.0 ・ 1 天前
遠東商銀 拚資源整合、外部併購
遠東商銀21日在法人說明會中揭露,第三季底資產規模8,790億元,已達2025年全年預算目標,並順利完成增資。後續將透過集團關係企業資源整合、外部併購,甚至成立金控,尋求外部成長,「不排除外面有機會,可以併購」。
工商時報 ・ 14 小時前
瘦不代表健康!醫師:關鍵在「體脂肪」不是 BMI
美國職棒球星大谷翔平,是近來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完美化身為投手、打者兼具的「二刀流」!而事實上,他的身體組成,也是力量與速度的完美結合。他身高193公分,體重約95公斤,如果照BMI(身體質量指數)來算,為25.5屬於「過重」範圍,但相信沒有人會說他胖,只會說他非常強壯。預防醫學機構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這正是BMI的侷限:無法區分肌肉與脂肪的差異。因此,真正影響健康的關鍵,不在體重數字或是BMI,而是體脂肪,甚至要進一步考慮:體脂肪的「量」與「分布位置」。體脂過量有兩種 病態脂肪病和脂肪質量病影響不同施奕仲醫師說明,體脂過量,俗稱過重或是肥胖。近年有兩個學術用語被用來解釋肥胖帶來的健康危害:(1)病態脂肪病(Sick Fat Disease),因白色脂肪過量囤積在腹部,導致身體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進而成為心血管疾病;(2)脂肪質量病(Fat Mass Disease),因為脂肪量過多,造成身體結構性的負擔,例如因過胖導致關節承重過大而磨損、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等。體脂過高,通常都來自於長期熱量過剩,因此,控制體脂率比單純減重更重要。體脂堆積分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 壓力
常春月刊 ・ 21 小時前

印度國產戰鬥機飛行表演時墜毀
一架印度國產「光輝」(Tejas)戰鬥機周五(11月21日)在迪拜航展進行低空飛行表演時墜毀。機身撞地後燃起大火,飛行員遇難。印度空軍表示,將成立調查委員會,徹查事故原因。
德國之聲 ・ 20 小時前
久坐4小時風險飆77%!最新研究曝「3習慣」最傷心臟 很多人全中
中國暨南大學研究團隊在《JACC Asia》刊出一項大型研究,透過「中國開灤前瞻性隊列」追蹤近9萬名沒有心臟傳導疾病的成年人,長達14.1年之久。結果顯示,期間共新增3,723例心臟傳導疾病,換算下來每千人年發病率為3.04例。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立冬進補補錯「血脂」恐飆升! 怎麼補才健康?進補該注意什麼?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 吳儀文11月7日立冬來臨,許多人會在這時進補以強健體質,但心血管中心主任曾國翔醫師提醒,冬季補身的同時,民眾也別忘了「血脂平衡」與「血管健康」的維持,特別是習慣外食、日常飲食偏油或重口味的上班族,進補如果沒有節制,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劇心血管負擔。冬天進補切勿補過頭!以免造成血管雙重壓力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已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5名,而且20歲以上國人血脂異常盛行率已達3成。不過,高血脂的症狀並不明顯,初期不易發現,因此約有4-7成民眾並不自知,若未獲得良好控制可能會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對國人健康而言是一大威脅。而且曾國翔醫師提到,氣溫下降易使血管收縮、循環壓力增加,導致血壓隨之上升,這也讓冬季成為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若此時又大量食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等高脂進補料理,或是因為天氣冷而減少活動量,更會對血管造成「雙重壓力」。立冬怎麼進補才正確?該吃什麼才好?立冬若要進補,小心別補錯,如果補過頭、補得太油反而會導致血脂飆升,影響自身健康。曾國翔醫師提醒,進補時應以少油、少鹽、清淡、高纖為原則,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空調從吹賣場的人變吹晶圓製程,百年開利接下巨型訂單大冒險記
當台灣半導體成就世界第一,甚至必須遠渡重洋赴美設廠時,卻有一家非傳統半導體供應鏈的空調公司也得跟著出海,它就是開利空調。開利空調是一家成立於一九一五年的美國百年品牌,四十年前就成立台灣分公司,多年來一直是全球前五大的冷暖、通風和空調企業。一次關乎存亡的危機,逼著他們開始轉變。二○二○年初,疫情突然爆...
商業周刊 ・ 1 天前
最新》醉男亂折警車無線電天線! 遭制止還出拳襲警
今(22)天 凌晨12點多,北市大安區一名男子,喝醉酒之後,不但亂折警車的無線電天線,被制止後還出拳攻擊,釀成員警臉部受傷。 #醉男#警車#無線電天線
東森新聞影音 ・ 4 小時前
昔日戰友葛林突宣布辭去眾議員 川普:好消息
美國共和眾議員泰勒葛林(Marjorie Taylor Greene)宣布將辭去議員職務,消息一出外界震驚。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John Trump)則是表示,葛林的辭職對美國來說是「好消息」。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香蕉、木瓜都中 醫點名6帶皮水果 不洗恐吃毒下肚
多吃蔬菜、水果對健康益處大,其富含維生素C與抗氧化物質,能幫助體內解毒,但怎麼清洗才能乾淨,不讓殘留農藥吃下肚?長庚醫院腎臟科醫師顏宗海指出,選擇本地與當季產品、向可靠通路購買、以流動水清洗、高溫烹煮都能避免吃進農藥。此外,顏宗海也點名百香果、荔枝、龍眼、香蕉、西瓜、木瓜等帶皮水果,也務必先洗過,才能避免在剝皮的過程中,果肉沾染農藥。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泡菜傳統高鹽飲食、青少年愛甜飲!韓國政府出手控糖減鈉
韓國鈉糖攝取報告出爐,年輕女性與中壯年男性成高風險族群。(圖片來源:Food Navigator) 撰文=編輯部 韓國食品藥物安全處(MFDS)公布2019至202
食力 ・ 1 天前
不是吃太多!醫揭「10大隱藏陷阱」害你胖 晚上吃太健康中了
有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沒吃很多」,但體重計卻無情地往上爬?胖,不一定是嘴巴的錯!你有沒有這樣的時候:明明三餐正常、不怎麼吃宵夜,但體重計卻像藏著惡意的朋友——每天都在提醒你「又多了一點點」。其實,你不是吃太多,而是被「生活」設了一堆小陷阱。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太快,吃飯變成配合時間的動作、喝飲料是提神、熬夜滑手機是「犒賞自己」。結果不知不覺間,我們每天的習慣都在「偷偷幫脂肪加班」。對此,重症醫師黃軒整理了一些那些藏在日常細節裡、讓體重悄悄上升的「生活陷阱」。 1、早上不吃早餐你以為不吃早餐能少攝取熱量?結果身體進入「節能模式」,代謝下降,中午餓爆→暴飲暴食。跳過早餐,與較高BMI、體脂或肥胖風險常見關聯;同時,晚吃午餐/晚餐也與較高 BMI 相關(時序營養學影響代謝)。研究顯示,常吃早餐者體脂較低;另一研究指出「不吃早餐+晚吃午/晚餐」的組合,肥胖機率更高。 2、久坐不動的工作模式連續坐超過90分鐘,大腦會減少脂肪分解酵素的活性。每天多站1小時,一年可多燃燒約35,000卡。把長時間坐著切成「短暫起身走動」的小段,能明顯降低餐後血糖與胰島素反應(代表代謝更友善)。每20–30分鐘起身2–3
常春月刊 ・ 1 天前
避談與市警局長蒂池分歧 曼達尼提名續任惹進步派不滿
在紐約市候任市長曼達尼(Zohran Mamdani)宣布留任現任市警(NYPD)局長蒂池(Jessica S. Tis...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4 小時前少吃多動為什麼沒效?關鍵在「荷爾蒙」!醫師靠4招8個月瘦20公斤,這樣打造不復胖體質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很多人都有這些困擾,外食多、壓力大、睡不好,明明也開始「少吃多動」,體重卻只降一點就卡關,甚至一放鬆又反彈。其實,身體不只看「熱量」,更在意你吃進去的是什麼、怎麼吃,以及你的睡眠與壓力狀態!最高時期甚至超過90公斤的初日診......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鹿港小吃店「7人分食1份蚵仔煎」 老闆無奈祭新制:每人需點1份餐
這家「阿南師民俗小吃店」於15日在臉書粉絲專頁發文指出,店內位置有限,僅有24個座位,過去經常遇到多人共食同一道餐點的情況,導致翻桌率降低、營運空間受限。公告中還附上一張照片,顯示一盤蚵仔煎搭配三雙筷子,顯見實際共食情況。店家透露,最誇張的一次是7位顧客共點一...
CTWANT ・ 1 天前
屏東教育農遊雙軌啟動 農村共學體驗深入「食」地
屏東縣政府20日在縣府廣場舉行「農遊餐桌・永續食代」成果發表記者會,今年透過推展「食農教育」與「農遊餐桌」計畫,整合教育、農業與觀光資源,成果豐碩亮眼。縣長周春米說,這項計畫成功媒合全縣8家農場與18所學校,帶領超過700位師生走出教室、走進土地,親手觸摸泥土、採收作物,體會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真實旅程。活動現場,縣長周春米也輕鬆上陣,與主廚黃鼎博共同示範「手撕烤雞三明治」,強調料理方式簡單易學,各農場都能輕鬆上手、快速推廣,只要不到5分鐘,即可完成一道健康又營養的輕食料理,讓現場觀眾紛紛歡呼叫好。縣長周春米表示,本次計畫結合休閒農業及食農教育,串聯高樹、萬巒、潮州、東港、竹田、萬丹、九如、恆春等農場據點,結合校外教學課程,打造農遊及教育的雙軌體驗,讓孩子們在農場中不只是「玩」,更透過每一次的接觸學會尊重土地、珍惜食物、理解農民的辛勞,這就是食農教育最珍貴的成果。周縣長對各家農場的特色與文化如數家珍,強調在農場的戶外田野教室,孩子們可以透過種植、採收、烹煮與分享體驗,將抽象的課堂內容化為生活中的感動,屏東擁有全台最豐富的農產與自然資源,縣府將持續推動「農遊+教育+永續」模式,讓孩子從小扎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開金嗓! 王世堅唱暴紅歌曲「沒出息」 露害羞神情
2026地方選舉布局,首都關鍵之戰備受關注,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分析,民進如果真的想贏,只有讓前總統蔡英文出馬,對此,王世堅認為,蔡英文確實是國內最強的,不過應該尊重她的意願,但王世堅本人,也...
華視 ・ 22 小時前
同框鄭朝方大啖客家美食 蕭美琴來竹北逛市場驚呼百貨級享受
蕭美琴今天南下新竹縣竹北市,她與鄭朝方同框在竹北仁義市場視察地方傳統市集改造結果。鄭朝方介紹,仁義市場建築高齡40多年,市公所近期向經濟部爭取新台幣1,450萬元補助款,還想辦法自籌近300萬元,就是要改善攤商招牌與優化公共空間,一掃市場老舊形象。鄭朝方進一步回顧...
CTWANT ・ 1 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