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多動為什麼沒效?關鍵在「荷爾蒙」!醫師靠4招8個月瘦20公斤,這樣打造不復胖體質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
很多人都有這些困擾,外食多、壓力大、睡不好,明明也開始「少吃多動」,體重卻只降一點就卡關,甚至一放鬆又反彈。其實,身體不只看「熱量」,更在意你吃進去的是什麼、怎麼吃,以及你的睡眠與壓力狀態!
最高時期甚至超過90公斤的初日診所減重專科魏士航醫師,他並沒有靠極端飲食或大量運動,而是透過「211餐盤」與3個關鍵改變:穩定血糖的飲食、改善睡眠與壓力、建立長期可維持的生活節奏,在八個月內成功減下20公斤,至今五年從未復胖!「很多人誤以為減重是少吃多動,其實真正能瘦下來、也能維持的,是讓身體回到『自然想瘦』的狀態。」
魏醫師親測:用「211餐盤」取代算熱量
魏醫師一開始也嘗試過熱量控制,但發現「數字遊戲太難持續」,後來找到最適合的方法:211餐盤法,以身體飽足回饋來吃,讓血糖與胰島素穩定,變成可長期執行的日常。
211餐盤一餐分為四等份:
2份蔬菜:增加膳食纖維、抗發炎、助飽足。
1份蛋白質:魚、豆腐、蛋、豆製品等優質蛋白。
1份碳水:五穀飯、地瓜、藜麥等好碳水。
搭配「盡量原型食物」,不必精算卡路里,以食物比例與身體的飽足回饋來吃,讓血糖與胰島素穩定、減少脂肪合成,成為能持之以恆的底層習慣。
別再硬拚「少吃多動」:代謝適應讓你越減越難
多數人嘗試減重時都從「熱量赤字」出發,但魏醫師指出,身體辨識的不是卡路里,而是營養與荷爾蒙反應。當你長期吃太少或動太多,身體會自動啟動容易觸發「代謝適應」(身體進入省電模式、基礎代謝下修),讓代謝變慢、越來越難瘦。
減重關鍵原則:
別執著卡路里數字:重點是營養平衡與血糖穩定。
不要短期爆瘦:極端節食只會降低基礎代謝、提高復胖風險。
改變生活節奏:睡眠、壓力、運動缺一不可。
飲食、運動都做了還是瘦不了?少的恐是營養
常見有些人飲食、運動都正確,卻怎麼樣都卡關?很多人其實不是吃太多,而是吃太少該吃的東西,如維生素D、C、鋅等營養素缺乏,都會讓代謝運作停滯。當補足缺乏後,代謝自然會被「重新開機」。
做法建議:「缺就先補」,明確缺乏時,可先以保健品或醫療級營養補充/點滴快速回填,再回到均衡原型食物維持。目標不是多吃保健品,而是修復代謝所需的關鍵齒輪。
3個飲食技巧:挑對食物、避開陷阱、掌握進食順序
一、挑對食物:211×原型食物
蛋白質:魚海鮮、蛋、豆製品、適量白肉
蔬菜:餐盤一半,多色多纖
碳水:糙米/五穀、地瓜、藜麥等低升糖來源
二、避開三大陷阱(不是永遠不吃,但比例要大幅降低)
含糖飲料
精緻澱粉/糕點
高度加工與油炸食品
它們最麻煩的是血糖大幅波動 → 胰島素高頻分泌 → 胰島素阻抗,進一步推動腹部脂肪、脂肪肝。
三、吃的順序:水 → 肉 → 菜 → 飯 → 果
先喝水:啟動代謝
先蛋白質:刺激腸泌素、延緩胃排空、拉長飽足
再蔬菜:纖維先墊底
最後碳水:血糖更平穩,少衝高少墜落
外食混碗(如丼飯)就不強求;在家或能選擇時,盡量分層吃,讓腸道荷爾蒙配合食物型態發揮。
想不復胖?4關鍵打造「抗發炎體質」
魏醫師強調,「不復胖」的關鍵在於降低慢性發炎。
抗發炎體質四要素:
運動: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能講話但不能唱歌),搭配肌力訓練。
睡眠:睡不好會讓皮質醇上升、血糖失衡。
壓力管理:壓力大時身體會啟動「儲脂模式」。
飲食:原型食物、多蔬果、多植物性蛋白最穩定。
他分享一位工程師個案:「每天忙到熬夜,體重卡關不動。結果只要那週睡好,體重就順著掉。」這讓他更確信,睡眠是減重最被忽略的關鍵。
魏士航醫師說:「減重不是對抗身體,而是找回與身體合作的方法。」與其追求短期爆瘦的數字,不如打造能長期維持的生活型態。讓身體代謝自己回正軌,瘦就成為自然狀態。
延伸閱讀
她靠「這樣靠牆」瘦6.7公斤、腰圍小10公分!教你用「瘦姿勢」啟動核心瘦腰法
從104公斤瘦到53公斤...42歲個管師分享:藥物和保健品不是仙丹,減重成功靠的是…
「跳繩減肥」好處多,3大運動菜單快筆記!日瘦身專家加碼公開「空氣跳繩」的跳法、運動時間
責任編輯:陳宛欣
核稿編輯:林勻熙
更多良醫文章
帕金森氏症多發生在55歲!從清潔劑到重金屬,生活中5大危險因子要小心
一個台灣男生經驗談:和外國女人做愛與和亞洲女生做有什麼不同?
其他人也在看

身體會「記仇」!血糖回穩心衰竭風險仍在 掌握糖尿病前期5警訊做好預防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世界糖尿病日」就是期望大家更專注這項慢性病。現在有研究指出,即使成功逆轉糖尿病、血糖控制穩定、甚至停藥,仍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最新研究,只要曾罹患糖尿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出50%。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提醒,糖尿病對身體的傷害是長期累積的結果,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尤其肥胖是導致心臟衰竭的重要關鍵。 肥胖是心臟衰竭的關鍵 周建安指出,刊登於《Circulation》期刊的瑞典研究,分析了超過67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及260萬名健康對照者,追蹤長達20年。結果發現,糖尿病患者若能良好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確實能降低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但「心臟衰竭」仍是例外,肥胖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進一步發現,光是體重過重,就可解釋糖尿病患者約三成的心臟衰竭風險。這是因為脂肪組織會釋放發炎因子,使心臟與血管長期處於低度發炎狀態。《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綜述指出,高血糖造成的氧化壓力會在細胞中留下「代謝記憶」,即使血糖回到正常,細胞仍持續受損,導致心臟衰竭風險無法完全消除。 5個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心疼子瑜赴韓打拚!媽罕談10年心路歷程 「團員互動真相」全說了
TWICE今(22日)起一連2天在高雄開唱,台灣籍團員子瑜的媽媽「Lydia燕玲」,近日罕見拍片透露心路歷程,坦言等了10年才盼到TWICE首次在台灣開唱,「真的太不容易!」她更首度揭開團員們及其家人長期將子瑜視如己出,連節慶與家族旅行都一起過的暖心內幕,讓粉絲ONCE都動容。
自由時報 ・ 10 小時前
泡菜傳統高鹽飲食、青少年愛甜飲!韓國政府出手控糖減鈉
韓國鈉糖攝取報告出爐,年輕女性與中壯年男性成高風險族群。(圖片來源:Food Navigator) 撰文=編輯部 韓國食品藥物安全處(MFDS)公布2019至202
食力 ・ 1 天前
有食譜》2025小雪吃什麼?4步驟自製「薑桂溫腎茶」加黑豆祛寒暖身
小雪節氣象徵著氣溫明顯轉涼、降水變多,高海拔地區甚至可能開始出現零星小雪,雖尚未進入最寒冷的時候,但日夜溫差加大,容易削弱身體的免疫力,使人更容易受寒。中醫強調「冬令養藏」,而小雪正是冬季養生的關鍵時刻,若在此階段沒有好好調理身體,便可能因受寒而使舊疾再度發作。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秒睡未必好!揭露「睡眠負債」8 大警訊,你中了幾項?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許多人以為「躺下 5 分鐘就能入睡」代表睡眠品質好,但日本睡眠專家梶本修身警告,這種快速入睡往往不是天賦,而是交感神經疲勞的警訊。當長期睡眠不足、生活壓力大、身心耗竭時,大腦會啟動「緊急關機模式」,讓你瞬間入睡,但睡眠品質其實不佳,還可能伴隨睡眠負債累積。睡眠負債的 8 大警訊梶本修身列出 8 項睡眠負債症狀,只要中 2 項以上,就要提高警覺:在火車、公車上很容易睡著躺下 5 分鐘內立即入睡半夜醒來超過 2 次起床 4 小時後就感到疲倦周末睡眠時間比平日多至少 2 小時起床時總覺得沒有睡飽鬧鐘叫不醒下午容易打瞌睡、精神渙散快速入睡 ≠ 高品質睡眠,反而可能代表夜間覺醒次數多、深睡眠不足,甚至影響免疫力、記憶力與代謝健康。為什麼理想的入睡時間是 10~20 分鐘?正常的睡眠週期應該經歷「淺睡眠 → 深睡眠 → 快速動眼期(REM)」。若入睡過快,可能是腦部極度疲勞直接跳進深睡眠,反而打亂正常睡眠節奏,導致白天精神不佳、情緒不穩,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如何改善睡眠品質?要遠離睡眠負債,關鍵在於規律作息與睡眠衛教:固定作息:每天固定時間睡覺與起床,即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年奪逾千條命!醫提醒胃癌早期無症狀,出現「5徵兆」:食慾不振、上腹悶痛...快做檢查
日前,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莊人祥在臉書證實,於擔任疾管署署長期間即被診斷出胃癌,目前已完成治療,恢復狀況良好。此消息引起醫界與社會各界關注,也再次提醒大眾,應提升對胃癌的警覺與防治意識。醫師提醒,胃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常被誤認為胃炎或消化不良,導致延誤診斷。若出現相關不適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年奪逾千條......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這食物每周吃1次失智風險少47%!8大養腦食物 對抗健忘、防大腦老化
想變聰明、記憶力更好,其實從「吃」就能開始!不論是想提升專注力、對抗健忘,還是預防大腦老化,營養師林世航推薦8種好食物,幫你養腦、補腦,連失智風險都能下降。 8大健腦食物 1.雞蛋 雞蛋中的
健康2.0 ・ 10 小時前
立冬進補補錯「血脂」恐飆升! 怎麼補才健康?進補該注意什麼?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 吳儀文11月7日立冬來臨,許多人會在這時進補以強健體質,但心血管中心主任曾國翔醫師提醒,冬季補身的同時,民眾也別忘了「血脂平衡」與「血管健康」的維持,特別是習慣外食、日常飲食偏油或重口味的上班族,進補如果沒有節制,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劇心血管負擔。冬天進補切勿補過頭!以免造成血管雙重壓力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已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5名,而且20歲以上國人血脂異常盛行率已達3成。不過,高血脂的症狀並不明顯,初期不易發現,因此約有4-7成民眾並不自知,若未獲得良好控制可能會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對國人健康而言是一大威脅。而且曾國翔醫師提到,氣溫下降易使血管收縮、循環壓力增加,導致血壓隨之上升,這也讓冬季成為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若此時又大量食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等高脂進補料理,或是因為天氣冷而減少活動量,更會對血管造成「雙重壓力」。立冬怎麼進補才正確?該吃什麼才好?立冬若要進補,小心別補錯,如果補過頭、補得太油反而會導致血脂飆升,影響自身健康。曾國翔醫師提醒,進補時應以少油、少鹽、清淡、高纖為原則,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小便灼熱又腰痛?別再拖!醫曝「腎盂腎炎」4警訊+5招預防:這種食物最好少吃
「一開始只是頻尿、灼熱,以為又是泌尿道感染,沒想到隔天腰痛、高燒,痛到整個人直不起來。」許多女性都曾有這樣的經驗,泌尿道感染似乎總在生理期前後、喝水太少或憋尿後找上門,但若症狀突然惡化,就得警覺可能不是單純膀胱炎,而是細菌已經攻上腎臟,演變成腎盂腎炎。泌尿道感染三部曲:尿道炎 → 膀胱炎 → 腎盂腎......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年輕人也會椎間盤突出!久坐、姿勢不良成隱形殺手....醫推「1訓練」助強化腰部核心肌群
一名23歲男性騎機車環島8天,每天騎車7-8小時以上,返家後發現右腳間無法抬高,走路時感到右腳乏力,但無腰酸背痛現象。經診斷發現,竟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致。醫師指出,這類病例近年在年輕族群中明顯增加,與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息息相關。建議避免長時間固定同一姿勢,平時也可從事腰部核心肌群強化運動。......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 天前
高血壓藥什麼時候吃都一樣?醫:1因素9成的人都早上吃 血壓控制更穩定
高血壓藥早上吃好?還是晚上吃好?醫界有一派人建議晚上服高血壓藥可以降低早上中風和心梗發生率,但據最新研究發現:高血壓藥早上吃或晚上吃「沒差別」。不過醫師建議,如果服用長效型一天一次的高血壓藥,早上吃會
健康2.0 ・ 10 小時前
不實指控被當庭抓包!陳智菡要賠林智堅30萬 律師嘆:為法盲致哀
民眾立院團主任陳智菡2024年在臉書指控前新竹市長林智堅「讓馬偕兒童醫院容積率從250%暴增到450%」,遭林智堅提告妨害名譽。台北地方法院昨(20日)宣判陳智菡敗訴,須賠償林智堅30萬元。對此,律師黃帝穎直言,敗訴關鍵在於陳智菡引用的「判決書」根本與事實不符,相關指控更在庭上被立即戳破。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男子3天無法排便!醫檢查大驚:菊花裡面有瓷杯 下場超慘
中部地區一名男子日前到醫院求診,自述已經3天無法排便。醫生幫他做了X光檢查之後,驚見男子的肛門竟然塞一個直徑約6公分、高約8公分的陶瓷杯!外科醫師原本要使用器械把杯子夾出來,但杯緣光滑無法施力,杯子全被大腸包住,部分腸子缺血也造成壞死,真的是超級慘!
鏡報 ・ 1 天前
狂吃青菜還是便秘! 醫推「這4種食物」:3天就有效
很多人誤以為纖維吃越多越好,不過基因醫師張家銘表示,腸道最需要的,是能溫和刺激、吸水膨脹、又不造成刺激的「可溶性纖維」,而不是大量的纖維,所以吃對食物很重要。他推薦4種食物,3至5天就能對便祕做出改善,明顯有感。
鏡報 ・ 10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 天前
9種髒蔬菜農藥殘留多!小蘇打+鹽洗也沒用 專家推2種菜農藥最少
想要多吃青菜,又怕有農藥殘留?營養師李婉萍表示,9種常見蔬菜容易有農藥殘留,若未妥善清洗,長期食用可能危害健康,推薦5招清洗蔬菜,也可以多吃2種農藥殘留風險最低的蔬菜。 農藥沒洗乾淨,吃下去會怎
健康2.0 ・ 1 天前
狂吃菜仍便秘!醫大推「4食物」 不到1周就變順暢
即使大量攝取蔬菜,仍有便秘問題,可能是膳食纖維吃得不對。基因醫師張家銘提到,當出現便秘時,代表腸道的節奏被打亂,此時若一味地吃更多纖維,反而使腸子更緊繃,建議每天補充車前子、奇異果、李子乾、高礦物質水,通常不到1周就能暢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他靠「1方法」抗癌成功 5公分腫瘤消失了
南投一名45歲吳姓男子,6年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被告知若不治療,平均存活期僅4到6個月。後來在台中榮總胸腔腫瘤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後體力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4至5公分的腫瘤幾乎消失,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