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進補補錯「血脂」恐飆升! 怎麼補才健康?進補該注意什麼?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 吳儀文
11月7日立冬來臨,許多人會在這時進補以強健體質,但心血管中心主任曾國翔醫師提醒,冬季補身的同時,民眾也別忘了「血脂平衡」與「血管健康」的維持,特別是習慣外食、日常飲食偏油或重口味的上班族,進補如果沒有節制,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加劇心血管負擔。
冬天進補切勿補過頭!以免造成血管雙重壓力
根據國健署資料顯示,心臟疾病與腦血管疾病已長年位居國人十大死因前5名,而且20歲以上國人血脂異常盛行率已達3成。不過,高血脂的症狀並不明顯,初期不易發現,因此約有4-7成民眾並不自知,若未獲得良好控制可能會增加中風、心肌梗塞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對國人健康而言是一大威脅。
而且曾國翔醫師提到,氣溫下降易使血管收縮、循環壓力增加,導致血壓隨之上升,這也讓冬季成為心肌梗塞、中風等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時節,若此時又大量食用麻油雞、燒酒雞、羊肉爐等高脂進補料理,或是因為天氣冷而減少活動量,更會對血管造成「雙重壓力」。
立冬怎麼進補才正確?該吃什麼才好?
立冬若要進補,小心別補錯,如果補過頭、補得太油反而會導致血脂飆升,影響自身健康。曾國翔醫師提醒,進補時應以少油、少鹽、清淡、高纖為原則,而且還要搭配蔬菜、攝取充足的水分。
而吳婉華營養師也提醒,進補應依照個人體質與營養需求,適度補充身體所需的營養素,像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多以外食解決三餐,容易造成營養攝取失衡,建議冬季進補應多樣化飲食,六大類食物—全榖雜糧類、蔬菜類、豆魚蛋肉類、乳品類、水果類、油脂與堅果種子類,需力求變化,以確保攝取全面的營養素與植化素。
另外,在食材選擇上吳婉華營養師認為,最好優先選擇當季、在地食材,當季食材營養價值高、價格合理且品質優良;在地食材不僅更新鮮,還有助於節能減碳,符合環保理念。
立冬進補要注意什麼?
許多人誤以為進補可治病,但對慢性病患者而言,過度補養可能會增加健康風險。而且常見的溫補料理如羊肉爐、薑母鴨、麻油雞,又多以肉類或內臟為主,熱量、膽固醇、鈉、脂肪含量高,長期食用容易增加慢性疾病負擔。因此,吳婉華營養師提醒,慢性病患者進補應注意湯品、肉類份量的控制,減少加工食品、火鍋料及醬料攝取,避免身體過度負荷,才能達到健康的養生效果。
守護血管健康不只靠飲食 冬季保健應掌握3關鍵
不過,若要維護血管健康,不能只有靠飲食而已,曾國翔醫師表示,民眾應從3大方向著手,才能更全面的守護心血管健康:
注意保暖:透過適當運動與保暖衣物,避免血管因低溫收縮,確保血流通暢。
血脂管理:減少高油食物,選擇清爽高纖烹調方式,從飲食源頭管理血脂。
維持循環代謝:適度透過保健營養補充協助體內調節,減輕血管壓力,維持代謝機能。
【更多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報導】
原文出自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立冬進補補錯「血脂」恐飆升! 怎麼補才健康?進補該注意什麼?
其他人也在看

感冒好卻突然中風?醫示警:病毒感染後1個月是心血管高峰期…胸悶、呼吸急不能拖
我在診間,經常聽到有人問我:「醫師,我爸兩週前才剛感冒,怎麼昨天就中風了?」。多數人以為感冒好就沒事,但最新的《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AHA)》大型研究指出:病毒感染後的1個月,是心臟與腦血管的「高危期」。
幸福熟齡 ・ 10 小時前
瘦不代表健康!醫師:關鍵在「體脂肪」不是 BMI
美國職棒球星大谷翔平,是近來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完美化身為投手、打者兼具的「二刀流」!而事實上,他的身體組成,也是力量與速度的完美結合。他身高193公分,體重約95公斤,如果照BMI(身體質量指數)來算,為25.5屬於「過重」範圍,但相信沒有人會說他胖,只會說他非常強壯。預防醫學機構心臟內科主任施奕仲醫師表示,這正是BMI的侷限:無法區分肌肉與脂肪的差異。因此,真正影響健康的關鍵,不在體重數字或是BMI,而是體脂肪,甚至要進一步考慮:體脂肪的「量」與「分布位置」。體脂過量有兩種 病態脂肪病和脂肪質量病影響不同施奕仲醫師說明,體脂過量,俗稱過重或是肥胖。近年有兩個學術用語被用來解釋肥胖帶來的健康危害:(1)病態脂肪病(Sick Fat Disease),因白色脂肪過量囤積在腹部,導致身體慢性發炎、胰島素阻抗、代謝症候群,進而成為心血管疾病;(2)脂肪質量病(Fat Mass Disease),因為脂肪量過多,造成身體結構性的負擔,例如因過胖導致關節承重過大而磨損、睡眠呼吸中止症候群等。體脂過高,通常都來自於長期熱量過剩,因此,控制體脂率比單純減重更重要。體脂堆積分皮下脂肪和內臟脂肪 壓力
常春月刊 ・ 7 小時前
秋冬溫差大⋯吃什麼才能預防中風、心肌梗塞?營養師列飲食懶人包
心血管疾病是一種相當常見的疾病,包括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嚴重時還會導致中風及心肌梗塞等等。由於這些疾病會對身體造成嚴重的影響,甚至死亡的人數逐漸增加,因此許多人都很關心如何預防心血管疾病。《優活健康網》特選此篇,營養師分享想要預防中風,心肌梗塞可以吃什麼,有哪些飲食原則,帶你預防心血管疾病。
優活健康網 ・ 1 天前
有食譜》2025小雪吃什麼?4步驟自製「薑桂溫腎茶」加黑豆祛寒暖身
小雪節氣象徵著氣溫明顯轉涼、降水變多,高海拔地區甚至可能開始出現零星小雪,雖尚未進入最寒冷的時候,但日夜溫差加大,容易削弱身體的免疫力,使人更容易受寒。中醫強調「冬令養藏」,而小雪正是冬季養生的關鍵時刻,若在此階段沒有好好調理身體,便可能因受寒而使舊疾再度發作。
優活健康網 ・ 13 小時前
秒睡未必好!揭露「睡眠負債」8 大警訊,你中了幾項?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林招煌許多人以為「躺下 5 分鐘就能入睡」代表睡眠品質好,但日本睡眠專家梶本修身警告,這種快速入睡往往不是天賦,而是交感神經疲勞的警訊。當長期睡眠不足、生活壓力大、身心耗竭時,大腦會啟動「緊急關機模式」,讓你瞬間入睡,但睡眠品質其實不佳,還可能伴隨睡眠負債累積。睡眠負債的 8 大警訊梶本修身列出 8 項睡眠負債症狀,只要中 2 項以上,就要提高警覺:在火車、公車上很容易睡著躺下 5 分鐘內立即入睡半夜醒來超過 2 次起床 4 小時後就感到疲倦周末睡眠時間比平日多至少 2 小時起床時總覺得沒有睡飽鬧鐘叫不醒下午容易打瞌睡、精神渙散快速入睡 ≠ 高品質睡眠,反而可能代表夜間覺醒次數多、深睡眠不足,甚至影響免疫力、記憶力與代謝健康。為什麼理想的入睡時間是 10~20 分鐘?正常的睡眠週期應該經歷「淺睡眠 → 深睡眠 → 快速動眼期(REM)」。若入睡過快,可能是腦部極度疲勞直接跳進深睡眠,反而打亂正常睡眠節奏,導致白天精神不佳、情緒不穩,甚至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如何改善睡眠品質?要遠離睡眠負債,關鍵在於規律作息與睡眠衛教:固定作息:每天固定時間睡覺與起床,即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6 小時前少吃多動為什麼沒效?關鍵在「荷爾蒙」!醫師靠4招8個月瘦20公斤,這樣打造不復胖體質
🎧 通勤、做家事,【下載】Podcast 《健康問良醫》,讓您健康輕鬆聽 ❗很多人都有這些困擾,外食多、壓力大、睡不好,明明也開始「少吃多動」,體重卻只降一點就卡關,甚至一放鬆又反彈。其實,身體不只看「熱量」,更在意你吃進去的是什麼、怎麼吃,以及你的睡眠與壓力狀態!最高時期甚至超過90公斤的初日診......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9 小時前小便灼熱又腰痛?別再拖!醫曝「腎盂腎炎」4警訊+5招預防:這種食物最好少吃
「一開始只是頻尿、灼熱,以為又是泌尿道感染,沒想到隔天腰痛、高燒,痛到整個人直不起來。」許多女性都曾有這樣的經驗,泌尿道感染似乎總在生理期前後、喝水太少或憋尿後找上門,但若症狀突然惡化,就得警覺可能不是單純膀胱炎,而是細菌已經攻上腎臟,演變成腎盂腎炎。泌尿道感染三部曲:尿道炎 → 膀胱炎 → 腎盂腎......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9 小時前年奪逾千條命!醫提醒胃癌早期無症狀,出現「5徵兆」:食慾不振、上腹悶痛...快做檢查
日前,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莊人祥在臉書證實,於擔任疾管署署長期間即被診斷出胃癌,目前已完成治療,恢復狀況良好。此消息引起醫界與社會各界關注,也再次提醒大眾,應提升對胃癌的警覺與防治意識。醫師提醒,胃癌早期多無明顯症狀,常被誤認為胃炎或消化不良,導致延誤診斷。若出現相關不適症狀應盡早就醫檢查。年奪逾千條......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9 小時前戒菸吧!日吸2支菸 心臟衰竭風險增5成
美國1項對近20項長期研究的廣泛回顧研究表明,即使吸煙量很少,吸菸者心臟衰竭風險仍然遠高於從未吸煙者,這種風險在戒菸後仍會持續存在。此研究被發表在PLOS醫學期刊上。根據科學網站《SciTechDaily》報導,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西卡羅內心血管疾病預防中心的研究人員,分析來自22項對人們進行長達1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身體會「記仇」!血糖回穩心衰竭風險仍在 掌握糖尿病前期5警訊做好預防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世界糖尿病日」就是期望大家更專注這項慢性病。現在有研究指出,即使成功逆轉糖尿病、血糖控制穩定、甚至停藥,仍不能掉以輕心! 根據最新研究,只要曾罹患糖尿病,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出50%。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提醒,糖尿病對身體的傷害是長期累積的結果,預防永遠勝於治療,尤其肥胖是導致心臟衰竭的重要關鍵。 肥胖是心臟衰竭的關鍵 周建安指出,刊登於《Circulation》期刊的瑞典研究,分析了超過67萬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及260萬名健康對照者,追蹤長達20年。結果發現,糖尿病患者若能良好控制血糖、血壓與血脂,確實能降低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但「心臟衰竭」仍是例外,肥胖被認為是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進一步發現,光是體重過重,就可解釋糖尿病患者約三成的心臟衰竭風險。這是因為脂肪組織會釋放發炎因子,使心臟與血管長期處於低度發炎狀態。《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期刊綜述指出,高血糖造成的氧化壓力會在細胞中留下「代謝記憶」,即使血糖回到正常,細胞仍持續受損,導致心臟衰竭風險無法完全消除。 5個糖尿病前期
健康醫療網 ・ 16 小時前

它是超級堅果!補腦、降血壓血脂、防糖尿病 還能抗癌
堅果有益健康,核桃更是首選。營養師薛曉晶表示,最新的臨床研究與大型觀察研究顯示,核桃的健康益處極多,不只能降血脂血壓、護心血管、降低慢性發炎、調節腸道益菌生態、降低失智風險,還能預防糖尿病。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腸道菌影響胺基酸代謝 AI助找糖尿病腎病變關鍵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0日電)國內洗腎患者45%是糖尿病腎病變。國衛院、基隆長庚、宏碁與陽明交大運用AI分析,研究發現腸道菌Gemmiger減少,會影響人體必需胺基酸代謝,首次驗證「腸-腎軸」跨體學機制。
中央社 ・ 1 天前
久坐造成腰痛!醫曝「像把彈簧壓住不放」:簡單一招就能改善
上班族快看!每天在位子上至少要坐8個小時,有些人會感到腰部不舒服,甚至買了靠墊輔助都沒有幫助,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黃軒醫師表示,久坐腰痛不是因為年紀到了,而是現代辦公室裡,最不吵、卻最兇的「隱形職業傷害」,就像把彈簧用力壓住不放一樣,但是有一招非常簡單,就能改善久坐腰痛的問題。
鏡報 ・ 16 小時前
來真的!桃南門市場災後大整頓 占道全當廢棄物移除
11月初桃園南門市場大火,對當地攤販造成影響,目前正在重建中,桃園市府打算藉此機會,整頓南門市場違法攤商占用騎樓及道路亂象,在這幾天的強力執法下,只要民眾的物品占用道路一律當廢棄物移除,違停機車也通通...
華視 ・ 1 天前年輕人也會椎間盤突出!久坐、姿勢不良成隱形殺手....醫推「1訓練」助強化腰部核心肌群
一名23歲男性騎機車環島8天,每天騎車7-8小時以上,返家後發現右腳間無法抬高,走路時感到右腳乏力,但無腰酸背痛現象。經診斷發現,竟是腰椎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所致。醫師指出,這類病例近年在年輕族群中明顯增加,與長時間久坐、姿勢不良息息相關。建議避免長時間固定同一姿勢,平時也可從事腰部核心肌群強化運動。......詳全文
良醫健康網 ・ 19 小時前
11月還有颱風是正常?氣象專家曝3大原因:颱風季逐漸延長
林得恩在個人臉書專頁「林老師氣象站」表示,從歷年資料來看,11月雖為颱風季尾聲,但每年平均仍可觀測到1至2個颱風生成。西北太平洋與南海海域的11月及12月也曾出現過多次颱風紀錄,並非異常情況。他指出,11月能形成颱風的原因主要有三。其一,海水溫度仍然偏高。以台灣以...
CTWANT ・ 21 小時前
真的有長壽基因!醫師教「3招」讓身體進入修復模式 生活節律是關鍵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表示,想讓身體維持年輕狀態,其實不需要複雜做法,從日常作息就能著手,包括規律睡眠、適度斷食、少糖飲食、增加運動量等,這些都能啟動身體內「長壽基因」的修復模式。他強調,只要生活節律穩定,細胞會自動進入更有效率的運作模式。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魚油、魚肝油功效大不同!營養師曝吃錯超危險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不少人每天都在吃保健食品,但到底吃得對不對,其實很多人都搞錯了。營養師提醒,保健食品看似名字差不多,用錯可是不只沒效果,還可能越補越傷身。像是日常最常聽到的「魚油」和「魚肝油」,不少人搞不清楚兩者差在哪。專家強調,這兩樣來源、成分和功效完全不同,選錯不但白花錢,還可能造成身體負擔。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