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印太行加速印太核武發展態勢
賴怡忠/讀錯書,入錯行,生錯時代的政治邊緣人。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思想坦克》
當大家對川普訪問印太地區的重點集中在川習會時,真正的驚訝發生在川普總統與南韓總統李在明的會議上。川普同意協助南韓製造核武潛艦,使得南韓可能成為僅次於澳洲後第二個印太區域國家擁有美國核潛艦製造力與自身的核動力潛艦。沒多久後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在國會詢答時也提到,日本會考慮擁有核動力潛艦。
川普同意轉交南韓核潛艦科技的效應
根據華府人士告知,川普總統同意轉交南韓核潛艦科技的想法,似乎不是內部經過仔細討論的結果,很可能有這個想法的人在川普政府中還沒有太多人。但這個提議是李在明總統向川普提出,顯示南韓有在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因為對南韓來說,北韓已經是個實質擁核國家,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又成功利用核武恐嚇使得北約國家在援助烏克蘭時投鼠忌器,更對烏克蘭的防衛方式多所制肘,導致烏克蘭今天這樣不死不活的狀態,加上中俄這兩年在南韓周邊軍武動作頻頻,中國在2030年還可能會增加到上千枚核武庫存,這些發展讓南韓境內擁核的聲音大增,一份峨山研究所在2025年四月的民調顯示,有高達七成六南韓民眾支持發展自身核武力。雖然南韓政府並未宣布要進行核武裝,但是整個社會(不論是進步派還是保守派)對於發展核武的共識是高的。
而北韓近幾年開始出現潛射飛彈能力,特別是在今年傳出可能會建造核動力潛艦後,如何抑制北韓潛射核能力與對抗可能的北韓核潛艦,以降低同盟因擔憂核武威脅而降低對南韓安保承諾的可能性,就是南韓思考的重點之一。發展可長期深潛的核動力潛艦對於早期偵知甚至是獵捕北韓(以及中國)潛艦就變得很重要。這也是南韓提到想要有核潛艦的原因之一。
當然南韓有核動力潛艦不代表南韓擁有核武裝潛艦,而李在明總統建議利用在費城的韓華造船廠建核潛艦在實際上也不太可行,因為核潛艦造艦所在不是在費城,因此如果要建造核潛艦,很可能還是要回到南韓建造。但這個發展實際上也引發日本的關注。因為不僅川普總統似乎願意對核動力潛艦科技開綠燈(因此日後包括日本在內也有擁核動力潛艦的空間),而這個發展是否暗示川普對印太安全承諾的有降級問題,也是東京高度關注的重點。
高市內閣對於擁有核動力潛艦有極高共識
事實上,在自民展開總裁選舉時,當時的熱門人選小泉進次郎就提到要考慮發展核動力潛艦的可能性。而還擔任防衛大臣的中谷元,其防衛專家諮詢會議就在九月提交報告書建議要發展「下一代動力」潛艦(意即核動力潛艦)。之後在自民與維新會的兩合作協議書中,也載明使自衛隊未來將能擁有善用核動力潛艦為目標。因此在小泉進次郎擔任防衛大臣的發言前,高市政府內閣對於擁有核動力潛艦的共識已經很高,並不是新起現象。但有趣的是,這些發言在社會上沒有引發反對核武的日本社會的強烈反應,似乎顯示日本社會對於核動力潛艦與核武議題會有所分辨。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日本社會多數還是支持不擁有核武,但對於這個議題已經開始出現願意討論的態度。當年安倍前首相在俄烏戰爭發生後過三天,立即提到希望比照北約盟國方式,美國可與日本進行核分享(nuclear sharing),但核分享的實質操作意味著日本非核三原則「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必須要有所調整,因為北約盟國非擁核國的核分享,表示美國核武是可以在該國的載具上由美國按鈕發射的,例如荷蘭的F-16可以載運美國核飛彈,但是是由美國決定是否按下發射鈕。核分享意味著當時的蘇聯無法確定北約盟國軍事載具是否「不」擁有核武,因此會更為投鼠忌器,也需要提防每一個北約會員國的軍機、軍艦或飛彈車,而不是只專注在美英法個別的核武國家而已。
核分享議題在日本,從倡議到如今已可討論
此外,核分享也意味著非擁核國家需要與核武國家展開聯合計畫與核武訓練,因此這是超越核部署(nuclear stationing)與核駐留(nuclear basing)等動作,甚至還可能包括協商與共同決策。安倍前首相當年的建議一方面是希望確保日本享有實質的美國核威懾保護力,同時也讓美國在印太區域的核威懾力量可以更分散與更具存活力,以有效提升其核威懾力量。
但是當年安倍前首相提出此議時,日本內部的反對聲量不小,包括時任首相的岸田文雄就直指此議不可接受(因為這意味日本要有更多積極配合動作,不只是被動接受核武駐留而已)。安倍(當時已卸任首相)之後就將其視為僅是倡議,不再意圖推進。
但是現在日本對於討論非核三原則的意願大幅增加,雖然多數人對於調整依舊有所保留,但起碼願意進行討論。當年安倍提出核分享時,當時民調顯示願意討論修正非核三原則的只有兩成支持率,但今年三月的世論調查中則發現,支持調整的比例在三年後已經有倍數成長到四成。雖然不是絕大多數,但確是個顯著不能忽視的意見。
高市內閣亟思修正非核三原則中的「不引進」
目前看起來高市首相對於非核三原則最想處理的是所謂「不引進」這一項。過去不引進是意味著日本不會引進美國核武進入日本「國土」,但冷戰時代相互保證毀滅的核武信條是確保美蘇冷戰不走向熱戰的關鍵,因此在實務上日本對於美國核武採取的是「不問不理」,意即可能知道進入駐日美軍基地的美軍載具(主要是核潛艦)可能會攜帶核武,但日本政府不問,也不要美國通知回報,以這樣的方式遵守所謂的「不引進」信條。
但如果要採用核分享,不僅搭載核武的美國核潛艦如常進入日本,連日本的飛機或潛艦也可能會搭載核武,而為了可以搭載核武(甚至發射核武),日本飛行員也需要特別的訓練。但因為這畢竟還是美國核武,因此沒有違反其他兩條「不擁有、不製造」的非核原則。
在這個角度上,有關日本發展核動力潛艦的討論就會變得很有趣。因為日本預計要在2027年前具備對敵地攻擊能力(地對地飛彈),戰斧飛彈被視為是重要能力之一。戰斧巡弋飛彈射程超過兩千公里,還能搭載核武器。有人說日本想擁有核動力潛艦就是為了使其能搭載戰斧飛彈,所以其對敵地攻擊態勢不會只是陸射飛彈而已,但是為了能搭載戰斧飛彈而要擁有核動力潛艦,感覺這對戰斧飛彈也似乎太禮遇了吧。因此有人懷疑是否擁有核動力潛艦是否之後是為了使其搭載美國核武之用,讓美日之間的核分享成為事實。而為了使核分享能夠實現,對非核三原則中的「不引進」這項,勢必要有所調整。
高市政府對於非核三原則的態度與思考方向,不僅反映了俄烏戰爭後,核武威脅與熱戰逐漸被視為正常,使得歐洲與印太安全情勢大幅惡化,而中國從2018年開始快速擴張核武庫存,預計在2030年前會增加近三倍的核導彈數量,以及中國在2024年香格里拉會議公開修改其不先使用核武準則(從不先使用核武,變成不對無核國家先使用核武)等發展,也讓日本感受到戰略環境的巨幅惡化。
川普的猶疑立場讓盟友戰略自主思想更濃烈
但更大的衝擊是川普上台後,其對盟友的安全承諾似乎出現猶疑情形。而川普「柿子挑軟的吃」,傾向利用美國軍力對付弱國,但對有實力的敵國反而態度充滿不確定性,北約盟國除了強化自身軍力,提升國防預算占GDP比例外,也認為有更加朝向戰略自主的必要。日本則是認為即便美日鋼鐵同盟在目前沒有崩潰危機,但預期美國對印太區域的安保作為可能不會像過去那麼積極與主動,日本有必要採取更多措施,並承擔更重大與更主動的安全責任。有關可能會調整非核三原則,發展日本的核動力潛艦等,都與這個憂慮有關。這也是高市上台後提到要在明年底前(2026年底前)修正2022年底提出的安保戰略三文書,並提早一年達標國防預算占比2%GDP的原因之一。
要改正2022年底提出的安保三文書,代表日本認為的安全環境變化已經不只是因為俄烏戰爭而已。中國更為強勢與充滿威脅性的作為,中俄在印太區充滿侵略性的軍事合作,北韓核武態勢的強化,以及美國川普政府在印太安全的態度不確定,這些新變化是日本要提前一年改訂安保戰略的重要因素。其影響程度甚至會觸及日本過去不會碰到的核武禁區。
對這樣的發展狀況,台灣也要想想過去的安全戰略假設是否也有再思考的必要。特別是核武相關問題,拿所謂「中國人不打中國人」,或是「中國對台動武不需要使用核武」等當成不須討論核威脅態勢的理由,不僅顯示其天真到幾近愚昧的判斷,也無視於印太區域核武快速發展的趨勢。是否要爭取美國的核保護傘,以消除中國在未來對台灣可能採用的核威脅選項,可能是從現在起台灣也要思考的議題了。
★《鏡報》徵文/《鏡報》歡迎各界投書,來文請寄至:editor@mirrordaily.news,並請附上真實姓名(使用筆名請另外註明),職稱與聯絡電話。來文48小時內若未收到刊登通知,請另投他處。
回到原文
更多鏡報報導
鄭任汶專欄:高市早苗為何如此強硬?
宋國誠專欄:美國世紀的回歸與重建──我對未來世局的看法(10之4)
洪耀南專欄:壓迫人民的 不准人民咖啡館以「人民」為名
其他人也在看

鏡評/投機交易退潮了
時序接近西方的感恩節,從四月川普關稅的低點一路熱炒至今的金融市場,也到了獲利了結、開心放假的終點了。上週四美股重挫,績優龍頭股的道瓊指數跌1.18%,科技股為主體的那斯達克指數跌2.29%,而最熱門AI族群領軍的費城半導體指數跌3.72%,這是非常有秩序的「獲利了結」賣盤。
鏡報 ・ 1 天前
金馬遺珠 紅毯上黑帽西服與轉型正義沒說完故事「春雨424」
影視中心/綜合報導 在本屆金馬獎等待進場的紅毯上,有位穿正式黑帽西服、日本紳士派頭的資深男士,引起大家好奇,原來他是紀錄片「春雨424」主題刺蔣案的主人翁之一鄭自才,比今年得到終身成就獎的陳淑芳還年長 […]
民生頭條 ・ 1 天前川普版「烏俄和平計畫」太遷就俄羅斯!路透:英法德推修改版方案
[Newtalk新聞] 俄羅斯持續侵犯烏克蘭之際,美國近日提出一項烏俄戰爭28點和平方案要求烏克蘭讓步,包括割地與削減軍備等,烏克蘭面臨艱難抉擇,歐洲多國也認為方案仍需補強。根據路透社今天看到的文件,英國、法國跟德國等歐洲國家已針對美國的烏俄戰爭和平計畫提出修改版本,其內容反對原版方案擬議的烏克蘭軍規模限制及領土讓渡事宜。 路透社報導提到,這份文件是為瑞士日內瓦磋商所準備,其內容提議烏克蘭武裝部隊在「和平時期」的規模上限為80萬人,而非美版方案建議的統一上限60萬人。這份文件也指出:「領土交換談判將自當前烏俄接觸線展開」,而非如美國計畫所建議,事先認定某些地區應被視為事實上已屬俄羅斯。 知情消息人士表示,這份修改版方案是由英國、法國跟德國共同草擬。該文件是以美方提案為基礎,並針對其中各項條文提出刪減或修改建議。文件也提議,烏克蘭應獲得美國提供的安全保障,形式類似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第5條的「集體安全防禦機制」。此外,文件反對美國關於使用西方所凍結俄羅斯資產的建議,這些資產主要是在歐盟被凍結。 另一方面,義大利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今天談到,儘管有些議題仍需進
新頭殼 ・ 1 天前
賴清德吃壽司挺日本水產 台中議員竟轟「假借日本有事要幫忙」亂來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台灣有事」說引發中國強烈反彈,總統賴清德於20日貼出午餐照,歡喜大啖壽司、味噌湯,及來自鹿兒島的鰤魚和北海道的帆立貝,國民台中市議員李中下午拿出賴清德吃壽司看板,稱台灣竟要開放日本核災區水產,「假借日本有事要幫忙」根本亂來,李中也罵高市早苗挑釁國際戰後秩序,要讓軍國主義在二戰結束
自由時報 ・ 22 小時前
黃國昌搭高鐵沒坐商務艙!律師酸:省小錢大預算亂花
政治中心/張予柔報導社群平台上近日瘋傳一組「政治人物搭高鐵」的對比照,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照片中,民眾主席黃國昌被拍到站在自由座車廂;另一邊則是四位民進立委搭乘商務艙的畫面。隨著更多的資訊曝光,事件逐漸轉向「誰在作秀」。對此,律師林智群也狠酸「不要在那裡假裝很省,省小錢,花大錢亂花預算」。
民視 ・ 1 天前
川普提俄烏終戰計畫 美國烏克蘭歐洲高官齊聚瑞士會商
(中央社日內瓦23日綜合外電報導)來自歐洲、美國及烏克蘭的高官今天齊聚瑞士日內瓦,討論華府提出、旨在結束烏克蘭戰爭的草案計畫。烏克蘭及其盟友認為這項計畫對侵略者俄羅斯做出重大讓步,對此表達擔憂。
中央社 ・ 1 天前

影/台中日本料理餐廳起火!員工瓦斯桶更換不慎引爆燃釀傷
台中市今日(23日)發生一起火災事件,位於北屯區的日本料理餐廳因五支瓦斯桶著火,造成一名35歲男性員工面部輕微燙傷,經送醫治療後已無大礙。火災發生於下午18時17分,消防局接獲報案後迅速派遣五個單位共12輛消防車、28名消防人員前往現場。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旅美女作家杜麗玉第六本新作「心畫」描繪跨越時代生命力
旅美女作家杜麗玉,最近完成她的第六本新作「心畫」。 這是她用筆描繪50年代20位不同領域,不同遭遇,不同人生的女人,如何跨越時代的生命畫卷。 杜麗玉表示,「心畫」是以50年代出生的女性為主角,她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 天前川普政府升高對委內瑞拉施壓,美軍行動「新階段」劍指馬杜羅
【財訊快報/陳孟朔】路透引述美國官員透露,川普政府擬在未來數日啟動針對委內瑞拉行動的「新階段」,在既有軍事部署與制裁基礎上,進一步升高對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Nicolas Maduro)政權的壓力,首波可能由祕密行動打頭陣。四名美方官員指出,在華府與卡拉卡斯關係急劇惡化之際,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已在加勒比海周邊部署大規模軍力,包括航空母艦「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及多艘軍艦、核潛艦與F-35戰機,名義上鎖定「反毒品走私」任務,但火力規模遠超一般緝毒行動需求。美軍自9月以來已對加勒比海與太平洋至少21艘疑似毒梟船隻實施打擊,造成逾80人喪生,引發人權團體批評是「非法法外處決」。知情官員表示,新一階段行動的首選工具是祕密作戰,美方已授權情報單位在委內瑞拉境內展開行動,後續選項甚至包括直接推翻馬杜羅政權。川普政府將馬杜羅指控為「太陽幫集團」(Cartel de los Soles)首腦,認為其參與向美國輸送毒品,馬杜羅則一概否認。華府計畫最快在週一把太陽幫列為「外國恐怖組織」,一旦生效,美國即可鎖定打擊馬杜羅在委內瑞拉境內的資產與關鍵基礎設施。美國
財訊快報 ・ 1 天前IMF卡茨下月初訪華,參與中國第四條款年度「體檢」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國際貨幣基金(IMF)第一副總裁卡茨(Dan Katz)據報將於12月初訪問中國,加入對中國經濟進行年度審議的「第四條款磋商」代表團,預計在北京與財金決策官員就中國增長前景與風險議題展開政策對話。市場人士指出,這將是卡茨自10月初出任IMF第一副總裁以來首次訪華,象徵新一屆IMF高層與中國互動正式啟動。據了解內情的人士透露,IMF首席副手在第四條款磋商期間訪問中國並不罕見,前任第一副總裁戈皮娜特(Gita Gopinath)曾在2023年及2024年兩度為同樣目的赴華。所謂「第四條款磋商」,是IMF對成員國進行的例行「經濟體檢」機制,透過實地訪談與數據分析,評估該國宏觀經濟與金融體系的穩健程度,並識別潛在失衡與風險,最終形成年度評估報告與政策建議。分析師預期,此次對中國的磋商,房地產調整、地方政府債務壓力與外部需求放緩,將是討論焦點。在全球復甦動能不均、貿易與地緣緊張加劇的背景下,IMF對中國的最新評估結果,將成為國際機構與資本市場研判中國中期增長路徑、財政與貨幣政策取向的重要參考指標,外界亦將關注IMF是否調整對中國經濟成長與風險敘事。
財訊快報 ・ 1 天前
宏國白蝦雪崩!傳想與台復交 藍委:快動作
[NOWnews今日新聞]台灣前邦交國宏都拉斯即將在11月30日進行總統大選,其中兩名反對派候選人提出與台灣恢復邦交訴求當成政見。主要就是因為宏都拉斯與台灣斷交後,轉而和中國建交,但卻重擊國家重要產業...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再嗆高市早苗 王毅:講了不該講的話
[NOWnews今日新聞]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本月初在國會「台灣有事」相關表態,引起中國不滿,雙方外交駁火。時隔兩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昨日首度對日提「三個絕不」,今(23)日再度開嗆,直接點名高市早苗講了...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影)《矢板明夫Newtalk》王毅對日動武說是為攻台預演? 陳文甲:解放軍將封鎖宮古、巴士海峽
[Newtalk新聞] 從「斬首說」到「動武論」,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中國外交部長王毅等人不斷升高對日外交衝突,中日關係陷入戰後最危急時刻。熟知印太情勢的開南大學副校長陳文甲指出,這次高市早苗首相明確表示「台灣有事」將啟動「存立危機事態」中的集體自衛權,已經與「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性質不同,高市早苗首相在國會殿堂說出的話,已從政治語言轉為法制語言。 陳文甲在網路節目《矢板明夫Newtalk》中指出,安倍當時是已退位的首相,屬於政治語言、同理心的呼籲,表達台灣有事等於日本有事、等於美日同盟的立場。但高市作為現任首相,在國會說出的話,自然使中國認為「孰可忍、不可忍」,於是發動非常嚴厲、近似複合式外交的反制行動。 除了「存立危機事態」,日本新安保法也明定「武力攻擊事態」。陳文甲分析,「武力攻擊事態」指的是日本本土或駐軍、美軍受到攻擊時,日本可行使自衛權,進行團結作戰。此時若台海爆發戰火,也一定會波及到日本,也會波及到美國的駐軍所在,局勢無法切割。 陳文甲研判,台灣一旦有事,中國勢必切斷宮古、巴士海峽,阻止美日馳援,避免美日或美菲的軍事力量前來馳援,因為台海衝突直接牽動區域安全平衡。查看原
新頭殼 ・ 4 小時前
中國對台跨境鎮壓 明居正:「反台獨」是幫消滅ROC
持續對台發動認知戰,推進「反獨促統」。台大政治系名譽教授明居正今日強調,認知戰的新論述中,加入了「綠恐謀獨」、「賴清德是希特勒」等強烈標籤,這些標籤兩大目的是污名化台灣領導人,及製造「台灣是激進挑釁者」的印象。是聯合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先當你在「反台獨」時,其實你是在幫消滅中華民
自由時報 ・ 1 天前
鄭麗文當家會懷念朱立倫的好?陳學聖舉例「2022這件事」!
論壇中心/綜合報導國民主席鄭麗文甫上任,即將面臨2026年的選舉提名難題,國民跟民眾說好要合作,雙方主席也見面會談,不過要怎麼禮讓也是國民的難題之一,據媒體報導,鄭麗文就職後其實已有定見,「百里侯」限縮在宜蘭縣、新竹市,最多再加個嘉義市,民眾主席黃國昌的新北市長大夢恐怕破碎。國民前立委陳學聖在《頭家來開講》節目上就直言,「鄭麗文恐怕指揮不動藍營地方想參選的人」。
民視 ・ 6 小時前
中國國民慶誌慶 洪秀柱揭「當前台灣兩股危險力量」
今(24)日是中國國民慶,國民前主席洪秀柱於臉書發文,強調「兩岸同屬一中」的政治立場,並批評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冒進言行」和賴清德政府的「無能與失策」。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2026台南市長已明朗?沈政男:這局就是「她」的了
根據TVBS民調中心的民調顯示,在2026年台南市長選舉可能人選中,民進陳亭妃領先國民謝龍介達13個百分點,較9月時的5%差距再度拉開。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發文分析,5%的差距只是受台南風災與總統賴清德雜質說等短期因素影響,當這些因素淡去後,選情便回歸基本盤,也就是陳亭妃領先謝龍介10%至15%的常態。
中天新聞網 ・ 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