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女長期熬夜「做1事」紓壓竟耳中風:醒來聽不到了 醫曝7大危險因子
別以為年輕就是本錢!一名大學剛畢業的年輕女子,因求職壓力大,長期熬夜「做1事」紓壓,某日起床突然聽不見,緊急就醫後竟確診「急性突發性耳聾」,後續透過8次高壓氧治療,才慢慢恢復健康。醫師表示,這類疾病俗稱「耳中風」,目前原因尚不完全明確,不過可能與7大因子有關。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臉書粉專昨(27)日分享案例,一名年輕女子長期熬夜滑手機紓壓,某日起床竟發現單側耳朵突然聽不見,還伴隨著耳鳴、耳悶、暈眩症狀,就醫後確診為「急性突發性耳聾」,在耳鼻喉科診所進行耳內注射類固醇及口服類固醇治療,並轉介到醫院門診進行高壓氧治療,經過約8次治療,目前狀況改善並已經重拾聽力。
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鄭博斌指出,「急性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一般定義為3天內、至少連續3個相鄰測試音頻、各有超過30分貝的感音神經性聽閾值受損,目前原因尚未明確,不過可能與以下7大因子有關,包含病毒感染、血管阻塞、自體免疫疾病、神經腫瘤、藥物、長期熬夜及壓力大、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
鄭博斌指出,導致急性突發性耳聾主要原因是供應內耳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或神經受損,導致突發性的聽力喪失,不過有超過8成將近9成的病人找不出確切病因,也被正式命名為「不明原因之突發性感音神經性聽損」。
急性突發性耳聾該如何預防?不慎罹病該如何治療?
鄭博斌表示,應避免長時間暴露在高噪音環境,如戴耳機時音量不宜過大,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如充足睡眠、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壓力管理,並避免熬夜。此外,「三高」和吸菸等高風險族群,也要特別注意心血管健康並定期檢查,一旦察覺有異狀應盡快就醫,以免延誤治療。
「急性突發性耳聾」會進行高壓氧治療,在一段特定時間之內,呼吸高於1.4個大氣壓力(1.4 ATA)的100%純氧,進而增加全身組織含氧量來改善內耳缺氧狀況,同時也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進血液在微血管的灌流以及增進組織修復能力。
更多鏡報報導
住院長者中鏢A流慘變「大白肺」 醫示警別做1事:10天就轉院到天堂
14歲少女檢查出糖尿病!三餐外食「放學狂吃1零食」釀禍 母哭喊:我害了她一輩子
人妻遭國中同學下藥性侵!醒來下半身消失起紅疹 辯稱「自己坐上來」慘了
其他人也在看


9月就有死豬!化製三聯單數量兜不攏 市府證實「疑塗改」
台中市 / 綜合報導 台中非洲豬瘟關鍵人物,王姓獸醫佐從韓國回國,今(29)日一早就到台中地檢署接受訊問,訊後請回。中央懷疑首例非洲豬瘟出現,疑似不在10月10日,可能更早,因為案場豬農手上留存的化製三聯單和化製場的數量兜不攏,市府也證實疑似有塗改狀況,已經送檢調調查。而市府的疫調,不論是參與獸醫師或是病死豬數量,這八天來變來變去,也引發民進團市議員們不滿,市議員周永鴻更是數度拍桌大罵,要求環保局長下台。台中市議員(民)周永鴻說:「搞什麼東西啊,搞什麼,每天在唬爛,下台啦。」民進市議員周永鴻氣到拍桌大罵,不滿環保局阻擋他去勘查廚餘場,更指控處理廚餘的方式變來變去,台中市議員(民)周永鴻說:「說謊是不是,還繼續說謊,混淆是非,搞什麼東西。」環保局長陳宏益被罵到低頭看手機趕快找資料,市議員黃守達接力繼續罵,台中市議員(民)黃守達說:「那豬農告訴你們多少數字的時候你們就相信了,沒有任何的查核。」副市長鄭照新跳出來救火,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說:「這個落差的情況,我們已經送到檢調,他到底是記錯,還是惡意,甚至有偽造文書。」案場豬農手上留存的三聯單跟化製場的三聯單數量對不上,是否涉及塗改或偽造,相關資料送檢調調查,而他第一時間打電話諮詢的王姓獸醫佐,案發後和妻子兩人到韓國旅遊,農業局證實,昨(28)日晚上回國了,29日上午到台中地檢署接受訊問。王姓獸醫佐妻子說:「我們在忙,謝謝妳,不好意思。」王姓獸醫佐的妻子一接電話聽到是記者就急忙掛電話,台中地檢署襄閱主任檢察官 李毓珮說:「上午傳訊證人王姓獸醫佐至署查明全案始末 ,並經證人同意進行手機採證,訊畢諭知請回。」地檢署表示,王姓獸醫佐目前是以證人的身分接受調查,而中央質疑,案場第1頭出現非洲豬瘟臨床症狀的豬隻,死亡時間不是10月10日,懷疑更早。市府回溯潛伏期追查,發現10月10日死2頭豬,10月5日死1頭,10月4日死3頭,10月3日死1頭,9月22日死2頭,其他天沒有豬隻死亡,也就是說,從9月1日到10月10日沒有顯著異常死亡的狀況。台中市副市長鄭照新說:「有豬隻死亡的情形,但是都沒有超越警報值。」市府除了追查豬瘟來源外,廚餘掩埋地點也從12處縮減9處剩3處,分別是文山掩埋場,后里掩埋場,和沙鹿掩埋場,但專家表示,這三處掩埋場,其中后里有野豬出沒蹤跡,沙鹿是野豬潛在棲地,掩埋的廚餘如果有非洲豬瘟病毒,被野豬吃下肚,讓野豬染疫,那台灣永遠不可能變回非疫區。中華民國獸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 譚大倫說:「野豬坦白說牠的體質跟體力會比較好,這樣的話會到處一直排毒,不斷散布病毒到環境中。」專家說,野豬活動力強很會跑,保毒性高,就是得了非洲豬瘟部會馬上發病死亡,還會一直排毒,染疫後會到處傳染,因此後續廚餘掩埋處理務必要禁止野豬靠近。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鄭麗文即將走馬上任 地方部主委人事攸關明年底大選成敗
國民主席鄭麗文將於11月1日正式走馬上任,被視為明年九合一大選操盤手的地方部主委,也受各界矚目。竹竹苗部主委人事大致抵定,新竹市可望由軍系的黃國新部主委王志豪接任,苗栗縣則由議長李文斌接掌,至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譚敦慈曝親戚20多歲就大腸癌「愛吃1食物」她絕不碰 醫:1級致癌物很多人天天吃!
大腸癌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台灣每年新增1.7萬名患者,年齡層更有明顯下降的趨勢。有「無毒教母」之稱的長庚醫院資深護理師譚敦慈就分享,自己一位表妹婿,20多歲時就確診大腸癌。他的日常飲食除了重油重鹹,
健康2.0 ・ 8 小時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年死2.3萬人!「護理系女神」謝侑芯心臟病驟逝「3大症狀」快就醫
網紅謝侑芯曾任護理師,因外貌亮眼被封「護理系女神」,近日她在海外工作期間,因健康因素驟逝,得年31歲。而據悉,她的死因為心臟病發作,「當下好像是未有急救的可能性」。醫師表示,心衰竭是常見的住院原因,因常與其他疾病有共病症狀,較難診斷,嚴重時恐有死亡危機。呼籲民眾一旦出現累、喘、腫症狀,就要到心臟內科進一步檢查。(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從85→55kg驚人變身!韓妞「吃飯改變1件事」輕鬆甩肉30公斤,還能喝可樂吃炸雞不復胖!
想減肥又不想放棄快樂人生?這位韓妞徐宥真(Seoyujin音譯)從85kg→55kg,狂甩30公斤,還能開心喝可樂、吃炸雞!她靠的不是節食,而是掌握「4個關鍵瘦身祕訣」,體脂一路掉、皮膚還變
女人我最大 ・ 8 小時前
麵包「先冷凍再烤」比較健康?專家給答案 這1種吃法照樣血糖飆、還會變胖
很少有食物能像麵包一樣讓人如此喜愛、甚至渴望——這個令人安心的主食,我們一次又一次地伸手去拿。可能你常看到有人聲稱,只要把麵包冷凍、烘烤,或先冷凍再烘烤,就能讓普通的一片麵包升級成「超健康版本」。對此,「delish」網站上一名營養師(也是一位看過不少飲食流行趨勢的麵包愛好者),用事實來澄清,幫大家切開這些鬆散的謠言。先來看看冷凍或烘烤麵包時,實際上會發生什麼事。這些方法真有傳說中的效果,還是只是一半真一半假呢? 冷凍麵包的祕密 其實,當你把麵包放進冰箱冷凍時,背後有一些有趣的科學原理。研究發現,冷凍麵包確實有點科學依據。當麵包被冷凍時,裡面的澱粉會發生一種稱為回凝作用(retrogradation)的化學過程。回凝作用聽起來很專業,其實就是麵包烘焙完成、冷卻後,澱粉分子會自然重新排列。而在冷凍時,這種排列過程會加速,使部分可消化的澱粉「結晶化」,轉變成身體無法完全消化的形態,也就是抗性澱粉(resistant starch)。 什麼是抗性澱粉? 抗性澱粉簡單來說就是「人體不易消化的澱粉」。它不像一般澱粉那樣被分解成糖並吸收,而是更像膳食纖維,能相對完整地通過腸道,並成為腸道好菌的食物
常春月刊 ・ 6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3 天前
女性健康殺手紅斑性狼瘡 妳該懂「千面」自體免疫疾病
資深女歌手坣娜今年十月病逝,她生前飽受紅斑性狼瘡所苦,也讓許多人開始關注這個疾病,而紅斑性狼瘡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最特別的是它幾乎專找女性下手全球9成患者都是女性,特別集中在15到44歲的階段。
NOW健康 ・ 1 天前
同樣有潔癖「強迫症、強迫人格大不同」 醫師舉例一比就懂
許多人追求環境整潔,但當清潔成為焦慮來源並影響日常生活時,可能已超出單純潔癖的範疇。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精神科主任楊逸鴻指出,所謂的「潔癖」有時實際上是強迫症或強迫人格的表現,這兩種狀況雖名稱相似,但在心理狀態與治療方向上有顯著差異。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
港星許紹雄癌逝!「8症狀」是腎臟癌警訊 醫:發現多已中後期
港星許紹雄28日凌晨因腎臟癌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病逝,享壽76歲。國泰綜合醫院泌尿科主任王彥傑、董世祥醫師提到,腎臟癌在任何年齡都可能發生,好發於55歲到75歲之間,且早期沒有任何症狀,但隨著腫瘤逐漸變大,恐出現血尿、腰痛及腹部腫塊等症狀,還會合併疲倦、食慾不佳、體重減輕、貧血、發燒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天前
老菸槍久咳不癒!醫激推「1類食物」潤肺 抗癌又防老化
秋天「燥氣當令」,補充白色食材有助潤肺。中醫師余雅雯分享,一名老翁是老菸槍,飲食重口味又常喝酒,長期下來對喉嚨、肺部造成負擔,入秋後感冒就咳嗽咳不停,經過藥物調理外,他在醫師建議下,還多攝取「白色食材」,如山藥、蓮藕、白木耳等,喉嚨乾癢與痰濃問題明顯改善,其中的白木耳還能防止皮膚老化、延緩老年斑形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50歲後「這樣走路」更能燃脂減重! 研究結果大逆轉:快走不一定最好
你不必走得很快,也能達到「顯著」的燃脂效果。許多人以為,只有高強度運動才能燃燒脂肪、減輕體重。但一項針對50歲以上女性的最新研究顯示,在健走方面,情況並非如此。根據美國《Women’s Health》指出,研究人員發現,那些走得較慢的女性,比快速行走的人燃燒了更多脂肪。以下是研究細節與原因解析。 研究發現了什麼? 這項於2022年1月發表在《Nutrients》期刊的研究,追蹤了25位停經後女性,要求她們進行為期15週的健走計畫。其中有9人完成15週就結束,另外16人則持續走了30週。所有參與者每週4天健走,每次約3英里(約4.8公里)。 • 快走組:時速約 4.1 英里(6.6 公里),每天走45分鐘• 慢走組:時速約 3.2 英里(5.1 公里),每天走54分鐘 在持續30週的16名女性中,慢走組的脂肪減少量是快走組的 2.73 倍。更有趣的是,快走組直到30週結束時才出現脂肪減少,而慢走組則在整個過程中持續減脂。 為什麼慢走能更有效減脂? 原因尚不完全確定,研究只是觀察到慢走組減脂更多,並未直接證明機制。研究團隊推測: • 快走時:容易氣喘,身體傾向使用血糖(葡萄糖)供能• 慢走
常春月刊 ・ 6 小時前
水腫不是因喝太多水!醫揭3大元凶「增加肌肉量」是關鍵
水腫常被誤認為是喝太多水所致,但敏盛綜合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陳榮堅指出,水腫的主要原因其實是代謝與循環功能不佳,與脂肪過多、缺乏運動及飲食中鈉含量過高等因素密切相關,而非單純因為水分攝取過多。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2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