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鎖定近500人,川普「政治清算」行動踢到鐵板!非法任命檢察官翻車、司法部誠信亮紅燈
代表美國政府上法庭,跟替一般客戶打官司很不一樣。因為檢察官通常會得到法官較高的信任,法官多半假設他們會遵守所有證據規定和法律程序。這種沒說出口的信任甚至有個名字——正當執行推定(presumption of regularity)。但在今年,法官已經有幾十次的理由去懷疑這種信任是否還站得住腳。
24日,維吉尼亞州東區的聯邦法官撤銷了前聯邦調查局(FBI)局長柯米(James Comey)以及紐約州檢察總長詹樂霞(Letitia James)的案件,原因是提告的檢察官哈利根(Lindsey Halligan)被認定是「非法任命」的代理美國檢察官。
另外,美國國防部同一天宣布,將對民主參議員、退役海軍上校凱利(Mark Kelly)展開調查,理由是他與其他5名國會議員拍了一支影片,提醒軍人若收到「非法命令」應該拒絕執行,而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稱這是「煽動叛亂」。
《經濟學人》26日指出,川普政府的司法部(DOJ)表現欠佳,部分原因是無能,部分原因則是動機不當——川普對柯米的「復仇案」則是兩者兼具。司法部在9月以做偽證與妨礙國會調查起訴柯米,但本週聯邦法官以負責此案的檢察官哈利根任命不合法為由,直接撤銷所有指控。這次撤銷是川普清算行動的首次重大挫敗,也再次損害政府檢查官在法官前的可信度。
任何一個稍具獨立性的檢察官,都不會去提這樣一個站不住腳的案子。事實上,哈利跟的前任——一名資深司法部官員——就是因為不肯執行該案而辭職。川普後來找上從保險律師轉行的哈利根,就是看上她毫無檢察經驗、願意成為他的聽命「小兵」。這點在哈利根出席大陪審團會議,要求起訴柯米時就暴露了出來;一名地方法官後來批評她「連基本的法律概念都說錯」。
這次撤銷的關鍵其實是更瑣碎的問題:川普是否繞過法律規定任命她。雖然理論上另一位檢察官可以試著重新提起這些指控,但到時柯米的律師肯定會提出更多理由要求撤銷,例如他的案件追溯期似乎在幾週前就已經屆至。總之,柯米大概不會面臨審判。
至少470個「清算」目標,且持續累積中⋯⋯
川普在這場法律清算戰中雖然受挫,但還沒完全出局。在第二任期中,川普把自己當初的競選口號——懲罰政治對手——徹底變成執政方針。原本在2023年3月只是挑動群眾情緒的喊話:「我是你們的復仇計畫(I am your retribution)」,如今已經變成一場大規模的報復行動,針對他眼中的敵人,並藉此改變聯邦政策、人事安排和執法方向。
根據《路透》截至26日的統計,自川普回鍋以來,至少470個人、組織或機構成為他的報復對象——平均一天超過一個。有些是被點名處罰,另一些則是在更大範圍的「清洗行動」中被波及。這份統計不包括外國人士、機構與政府,也不包括因裁員而被解雇的聯邦員工。
這些報復行動結合了私人恩怨,以及追求文化與政治支配權的野心。川普政府動用行政權力懲罰敵手,例如開除調查他嘗試推翻2020年選舉行動的檢察官、要求懲罰被視為敵對的媒體、針對替反對者服務的律師事務所開刀,以及排除質疑政策的文官。許多行動目前正面臨法律挑戰。
同時,川普政府也利用公權力推動意識形態:撤換被認為「覺醒(woke)」的軍方領袖、砍除被批評為「製造分裂」的文化機構預算、凍結推動多元化的大學研究補助。
報復對象
根據《路透》分析,遭川普政府針對的對象大致可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直接被點名的人或機構——至少有247名對象屬於這類。這類目標要嘛是川普或其任命的官員在公開場合直接點名,要嘛是後續出現在府備忘錄、法律文件或其他資料中。要列入這類,必須有明確證據顯示政府對某人或某機構進行「有意的懲罰」。
另有224人屬於受「整批清算」波及的第二類對象。他們沒有被逐一點名,但被包含在政府鎖定的敵人名單中,其中近100人是檢察官和FBI探員,他們因為辦過與川普或其盟友相關的案件,或被貼上「覺醒分子」的標籤,而被開除或被迫退休。這群人包括2020年曾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抗議中下跪的16名FBI探員。剩下的則是文官,多數因為公開反對政府政策,或拒絕在健康、環境、科學等領域配合政府指令,而遭停職。
清算手段
根據《路透》,川普的清算行動主要有3種形式。第一種是懲罰,最常見的手段包括開除、停職、調查、撤銷安全許可等。至少有462起這類案件,當中有至少128名曾調查、質疑或挑戰川普政府的聯邦員工與官員被開除。
第二種形式是威脅。川普政府至少對46個公眾人物、企業或機構祭出威脅,像是揚言調查、施加罰則,或凍結紐約、芝加哥等民主執政城市的聯邦資金。例如,川普曾多次公開說要開除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因為他拒絕降息。本週,五角大廈還威脅要把民主議員、前海軍上校凱利送上軍法審判。
第三種是脅迫。在至少10多起案例中,律師事務所、大學等組織被迫與川普政府簽協議、取消多元化政策或調整校務,因為政府威脅要撤銷安全許可、切斷聯邦資金或合約等。
《路透》指出,這是一場由上而下的政治行動:川普在競選時就主打「復仇」,而上任至今,政府已經發布至少36項命令或指示,針對至少100個人或機構採取懲罰行動。然而白宮的說法則完全是另一個故事、否認川普政府在搞報復行動,稱這些調查與起訴只是「政策修正」與「必要的違法調查」。白宮發言人傑克森(Abigail Jackson)表示:「把執行選民授權說成『報復』,這根本扭曲事實。」並補充說,政府內不應容許「企圖破壞總統施政方針」的公務員或官員存在。
傑克森解釋,川普只是在兌現承諾,修復被前總統拜登(Joe Biden)政府「武器化」的司法系統,並確保「納稅人的錢不會被拿去用在有政治立場的活動」。
而川普的死忠粉絲為這些行動歡呼,並指控拜登上任後也曾清算川普的人馬。例如2021年1月6日國會山莊暴動後,拜登撤銷川普的機密資訊使用權;拜登也在法院勝訴,成功撤換一些任期固定的獨立機構主管,並撤除大量川普任命的不支薪顧問。
但13名政治學者與法律專家指出,川普這波行動的規模,已經遠超過歷史慣例。《路透》指出,自今年5月起,多個聯邦機構的官員定期開會,作為「清算任務小組」的一部分,專門執行川普的報復計畫。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得主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說:「主要目標是集中權力,摧毀所有制衡力量。報復只是其中一個工具。」
目前已有數十名川普的攻擊對象對懲罰提出法律挑戰。被開除或停職的公務員也提出行政或法律救濟,主張自己遭到非法解僱。一些律師事務所也提告,指控政府越界,限制他們承接機密合約或與政府接觸。
川普政府常嘲諷那些敢挑戰他的法官是「失控的激進人士」,但他第二任期中,已經在地方法院和巡迴上訴法院出現幾十位「這樣的法官」。《經濟學人》指出,真正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法官質疑的重點,不只是司法部的法律論點(這本來就是他們的工作),而是司法部的誠信和可信度。紐約大學法學院( New York University School of Law)法律平台「正義安全」(Just Security)統計,有超過80次法官責備司法部律師混淆事實或無視法院命令。
最新的例子來自芝加哥。一名法官痛斥司法部提供的證人不可信,該名法官說:「每一個小小的矛盾都會累積,到某個時候你就會發現幾乎沒辦法,甚至可以說根本不可能,再相信政府所提出的任何陳述。」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美衝刺 AI 「創世紀任務」上陣 攜手輝達、超微等大廠
美國總統川普24日簽署行政命令,啟動人工智慧(AI)國策「創世紀任務」(Genesis Mission),將建立整合式的...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行政院通過強化防衛韌性特別條例 對抗威權擴張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為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行政院會今(27)日討論通過國防部「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規劃,預計明年至2
青年日報 ・ 1 天前川普派特使魏科夫赴俄會普丁 盼敲定烏克蘭和平協議
(中央社華盛頓25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今天表示,他正派遣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前往莫斯科,與俄羅斯領導人普丁(Vladimir Putin)會談,希望能促成結束烏克蘭戰爭的協議。
中央社 ・ 1 天前普丁下令加強國家身分認同 烏東占領區成重點
(中央社莫斯科25日綜合外電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丁(Vladimir Putin)今天簽署並公布的文件指出,俄羅斯當局必須在莫斯科自2022年入侵以來併入俄國的烏克蘭地區,加強俄語與俄羅斯身分認同的鞏固。
中央社 ・ 1 天前川習會後 中國企業家代表團12月訪美
(中央社台北27日電)陸媒報導,應美國商會邀請,中國貿促會將於12月初率中國企業家代表團訪美,隨團企業涉及農業食品、機械電子、金融服務、跨境貿易、物流運輸、生物醫藥及潮流文化等多個領域。
中央社 ・ 9 小時前
福興公園2期改善工程啟動 鄭朝方:打造縣治特區雙十字公園綠廊
新竹縣縣治特區擁有公11、公12、福興以及縣福園,4個方位的雙十字公園綠廊,都已近40年歷史,竹北市公所啟動階段式改善計畫,再編列1598萬元,針對福興公園展開第二期改善工程,預計12月中將封閉150個工作天,明年6月竣工後重新開放。竹北市福興公園鄰近科大生活圈,竹北市公所進行首期改善工程,去年8月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
美國總統壓制失敗?! 陳鳳馨點破高市早苗欺騙川普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的「台灣有事」言論引發中、日兩國關係持續緊張,26日高市早苗在國會與在野4領袖舉行任內首次魁討論會時表示,日本根據《舊金山和約》放棄全部許可權,「並無認定台灣法律地位的立場。」對此,資深媒體人陳鳳馨今(27)日在網路節目中指出,其實高市早苗沒有退讓,是在欺騙美國總統川普,高市早苗其實正在發展台灣地位未定論。
中天新聞網 ・ 14 小時前
華府爆槍擊!美國停止阿富汗移民申請 歐巴馬:暴力在美國無立足之地
華盛頓特區台灣時間27日傳槍響,白宮附近有2名國民警衛隊士兵遭埋伏槍擊,傷勢危急。據美媒報導,當局已逮捕一名阿富汗籍嫌犯,美國總統川普大為震怒,已定調此案為恐怖主義行為,並下令重新審查每一位在拜登執政期間從阿富汗入境的移民。
中天新聞網 ・ 17 小時前
危老基地未達500平方公尺 基準容獎上限減少0.1倍
內政部部務會議通過「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簡稱危老條例)修正草案,將「老宅延壽」納入外,還包括「精進重建適用範圍」、「新增捐贈社會住宅及福利設施容積獎勵」及「稅負減免優惠」等措施。其中精進重建適用範圍、為避免基地過小的「紙片屋」或飯店、商辦經由危老途徑獲取大量容積獎勵情形,因此,草案將
自由時報 ・ 12 小時前

變冷關節僵硬!醫示警「7類人」退化高風險
[NOWnews今日新聞]天氣開始轉涼,早上起床時膝蓋有點卡卡的、緊緊的,下床踩到地板的第一步突然有「軟腳」的感覺。中醫師提到,超過65歲以上的年長者、進入更年期或是骨質疏鬆、長時間久坐者等7類人要留...
今日新聞NOWNEWS ・ 12 小時前
正面回應黃國昌聯合政府理念 鄭麗文:基隆就是藍白合作模範市
國民主席鄭麗文中午與基隆市長謝國樑共進午餐,並參訪基隆室內兒童樂園。鄭受訪時被問到藍白合作,民眾主席黃國昌倡議聯合政府,這個理念很好,政策合作施政理念連結,並直言基隆就是藍白合作模範市。
太報 ・ 15 小時前
交艦計畫延遲 海鯤號再度出海進行第4次測試
南部中心/陳姵妡、呂彥頡 高雄報導國造潛艦海鯤號,從7月3號進行第三次浮航海測後,已經長達四個月沒出港測試,原訂11月的交艦計畫也往後推遲,不過11月27號上午八點多,海鯤號再度出海進行第四次測試,傳出將針對潛航相關科目,做水上的模擬訓練,也吸引大批軍事迷到場搶拍。
民視 ・ 12 小時前
雙城論壇12月底登場 蔣萬安:朝親自率隊前往進行
台北上海雙城論壇原定今年9月登場卻延期,台北市長蔣萬安今(27)日赴議會質詢時表示,目前規劃將落在12月底,且會朝他親自率隊前往的方向進行,不過行程細節仍需與上海方面做確認。此外,被問到總統賴清德為彰
台視新聞網 ・ 13 小時前
賴清德「中國2027武統台灣」是否影響雙城論壇?蔣萬安:希望不會
台北市議員柳采葳今(27)在台北市議會市政總檢討了解雙城論壇時程,並提及總統賴清德宣布,北京將會於2027年武攻台灣,柳采葳問,是否會影響雙城論壇舉辦?台北市長蔣萬安回應,希望不會影響,論壇依然聚焦於市政討論與市政議題。柳采葳質詢時提問,雙城論壇是否會依照原本三天兩夜的規模舉辦?還是會變成兩天一夜精
自由時報 ・ 12 小時前
冬季神菜怎麼分?煮鹹湯圓要選「它」
[NOWnews今日新聞]冬季限定蔬菜「茼蒿」登場,台灣常見的茼蒿主要分為「大葉茼蒿」和「小葉茼蒿」兩種,農糧署分享,大葉茼蒿適合用來煮湯、加入鹹湯圓等,被俗稱山茼蒿的「小葉茼蒿」則因為香氣濃郁,適合...
今日新聞NOWNEWS ・ 12 小時前
藍修國籍法批綠營雙標!立院綠團狠嗆:「兩岸同屬一中」的屁話沒有用
國民提案修國籍法放寬中配參政,引起批評,國民今(27)日指出,副閣揆鄭麗君、副總統蕭美琴擔任立委時曾提案刪除國籍法中,對歸化國民的參政限制。民進立院團幹事長鍾佳濱回嗆,持續嚷嚷修法的人若還聽不懂,單一國籍就是如同單一配偶,「聽得懂嗎?只能有一位啦!」他也怒嗆藍營,不要再說兩岸同屬一中,這種「屁話」沒有用。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南臺灣藝術盛事「後壁高中藝術季」12/7盛大登場
【警政時報 林家嘉/臺南報導】南臺灣年度矚目藝術盛會「後壁高中藝術季」即將於12月7日上午9時在後壁高中綜合體育館盛大登場,活動邁入第十四年,今年集結近50個藝術市集攤位、百位藝術創作者,展售超過百幀版畫、上千件文創設計與三千多件陶藝作品,現場熱鬧可期。
警政時報 ・ 12 小時前
協易盃串聯產官學研為金屬成形產業添新思維
[NOWnews今日新聞]為能激發青年學子與工程人才對AI在伺服沖壓製程中的應用,以啟發智慧製造技術的創新思維,由台灣塑性加工學會主辦、協易機械工業冠名贊助的2025《協易盃》AIinServoSta...
今日新聞NOWNEWS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