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反共到重新定位中國
陸委會近日針對中國大陸立法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批評北京強調「民主與專制不能並存」。幾乎在同一時間,民進再度質疑國民「不再反共」,彷彿只要反共聲音不夠大,就等於背叛台灣的民主價值。這些熟悉的政治語言,讓人彷彿回到七十多年前的冷戰現場。
然而,歷史早已改變。民國38年中華民國政府遷台後,整個世界也經歷了天崩地裂的轉變。當年的「反共」本是戰後自由陣營的共同口號,是對極權、暴力革命與思想專制的反抗;但在冷戰結束、蘇聯解體、大陸改革開放之後,這個口號的意涵早已失去時代支撐。今天的民進和國民都停留在歷史的殘影裡。
民進靠反中生存,國民靠反共自我安慰,兩邊都在用冷戰時代的劇本演當代的戲。這正是今日台灣政治最大的困境:理念過時、思維僵化、語言空洞。有人高喊自由與主權,有人懷念反共與復國,但他們共同的問題是——都在對付一個早已不存在的「共產主義中國」。
民進的反中從來不是出於勇氣,而是出於恐懼。那是一種深層的心理畏懼——越喊抗中,越顯示自己害怕。這種恐懼感源於現實的無力:台灣知道自己沒有改變格局的能力,於是用喊口號的方式製造勇氣感。那不是信念,而是焦慮的遮羞布。反觀國民,表面主張維持現狀,實則仍困在舊式反共思維裡,用回憶當信仰,用懷舊掩蓋無能。兩都不敢正視真正的問題——台灣沒有決定自己命運的能力。
台灣的命運,不在統一、獨立或維持現狀的口號裡,而在美國與中國兩股力量的拉鋸之間。美國要的是一個能牽制中國的台灣,中國要的是一個最終能回歸祖國的台灣。台灣自己,既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去抗衡,也沒有外交籌碼去擺脫依附。你想統一也好,想獨立也罷,甚至想維持現狀,都只是主觀願望;沒有任何一方的默許與支撐,現狀根本不存在。這就是台灣最殘酷的真相——不是選擇的問題,而是被選擇的命運。
台灣的政治語言依舊滯留在上個世紀。民進把反中包裝成自由正義,國民把反共當成信仰標籤,連許多自稱中間理性的人,也仍然用「共產中國」的鏡片觀察世界。整個社會陷入一種安全卻空洞的姿態:既不真正了解大陸,也不敢誠實面對自己。結果是,我們同時失去了對對岸的理解力,也喪失了對自身定位的自信。
實際上,大陸早已從意識形態國家轉型為一個以民族復興為旗幟的國家資本主義體制。鄧小平提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實就是共產主義在中國的變種:保留的領導,卻引入市場邏輯,讓私人企業、外資、競爭機制在國家框架內運作。那既不是蘇聯式共產,也不是美式資本,而是一種以民族為中心、以國家為核心的新模式。這樣的中國,能同時擁抱資本主義的效率與政治集權的穩定。它複雜、矛盾、卻真實存在。
可悲的是,台灣對這一切幾乎無感。政治人物習慣用「共產」兩字掩飾自己的無知,媒體樂於用「威脅」兩字煽動情緒。久而久之,整個社會陷入一種思想上的惰性,彷彿只要喊反共,就能證明自己自由;只要罵中國,就能表現自己進步。於是,反共不再是一種理想,而成了一種慣性;反中不再是一種判斷,而變成一種姿態。這是台灣思想最大的悲哀。
重新定位中國,並不是要否定中華民國,而是要讓中華民國重新理解自己——它不是「中國之外」,而是「中國之一」。它代表的是中國的另一種可能,是中華文明在自由、法治、開放環境下的延續。當台灣願意以這樣的自信與理性,重新審視兩岸,不再以「共產」或「敵人」為唯一的認知框架,我們才有資格在這個時代發聲。(作者為致理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教授)
其他人也在看
綠問認同鄭麗文中國人說法?侯友宜:中華民國人
(中央社記者王鴻國新北28日電)新北市議會市政總質詢首日,民進團議員詢問是否認同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自稱是中國人的說法。市長侯友宜表示,「我是堂堂正正的中華民國人」。
中央社 ・ 1 天前
父母不得代領「13歲以上」普發1萬 國民團:別擾民
針對即將實施的普發現金政策,國民團對於「13歲以上」未成年孩童不得由父母代領的規定表達不滿,認為此舉將造成民眾困擾。根據報導,普發現金每人將獲得1萬元,預計於11月5日開放預登記,最快11月12日入帳,並提供郵局領現的選項。然而,國民書記長羅智強指出,這項規定將使許多家庭面臨不必要的麻煩,並可能重演2016年普發現金時,郵局排長龍的混亂場面。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提345億元福利政策遭在野批雙標 綠團嗆:財劃法誰搞的?
新版《財政收支劃分法》因條文瑕疵,導致明年度中央統籌分配稅款有345億元無法發給地方,民進立院團28日提修正草案,主張將這筆錢用於全民,包含坐月子給10萬、勞退自提加送1%、國民年金月領8000元,遭在野批評自打臉;民進團批,就是藍白搞出來的爛攤子,到目前為止也沒有道歉,「這筆絕無僅有的財政錯誤的帳怎麼算?」。
中時新聞網 ・ 16 小時前
朱立倫最後中常會:一個國民、台灣、政府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新任主席鄭麗文將在11月1日上任,同時,現任魁朱立倫也將卸任。朱立倫今(29)日舉行任內最後一場中常會,他感性表示,非常感謝全好朋友,過去四年團結一致,面對所有挑...
今日新聞NOWNEWS ・ 11 小時前
王世堅嗆只評論有格調的人...周玉蔻反擊:搞垮《自立晚報》、帶椿腳女兒開房被抓不認、一直扯自己人後腿...「哪來的臉皮拼格調?」
周玉蔻批評,王世堅到綠營選區取暖,靠民進才能當選立委,卻一天到晚扯自己人後腿;抱柯文哲白營大腿,這是什麼背骨格調?她更斥,懶得理,還以為本人好欺負,三番兩次格調來格調去,肉麻當有趣,不知自己多少斤兩。
放言 Fount Media ・ 12 小時前登頂長城、開箱北京鳥巢被震撼!館長曝台灣選手處境:真的很心酸
網紅「館長」陳之漢日前飛抵北京展開行程,27日挑戰八達嶺長城,親身體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壯闊氣勢。登頂後,他感嘆先人建造長城的智慧與毅力,直呼「我們中國人的智慧真的很棒!」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普發現金13歲以上禁代領 挨轟
普發現金1萬元即將發放,共5種領取方式,不過立院國民團發現,政院規定13歲以上未成年孩童不得由父母代領,痛批根本就是擾民,擔心恐將重演2023年普發現金時,郵局大排長龍領現金的「郵局之亂」,28日喊話政院「放下晉惠帝思維」,發放規定應更便民。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卸任後永遠是國民志工 朱立倫曝子弟兵下一步
國民主席朱立倫今日最後一次主持中常會,對於卸任後規劃,文傳會主委林寬裕受訪表示,所有人都會團結,不管朱立倫在哪、在什麼地方,「他(朱立倫)永遠是國民的志工,會為台灣、中華民國、國民繼續打拚」。發言人楊智伃、鄧凱勛被問到下一步,也強調不管在哪個位置,都會在未來繼續幫助國民。朱立倫則在會後與媒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普發1萬來了!藍團籲超商銀行現領、放寬未成年均可父母代領
普發現金1萬元預計11月5日開放預登記。國民立院團今(28日)召開記者會,建議廢除13歲代領門檻,統一規定所有未成年子女,父母都可以代領,或網路登記,將款項匯入孩童自己的帳戶,並憂心將會重演2016年「郵局之亂」,建議政府協調四大超商、公股行庫,全面開放臨櫃領現。
太報 ・ 1 天前
金融時報批「鄭麗文恐激怒美」 邱毅嗆1句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準主席鄭麗文即將上任,英媒《金融時報》以「台灣新任反對領袖對中國態度柔軟,可能激怒美國」(Taiwan'snewoppositionleaderrisksUSire...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王威元、黃心華批綠營質詢淪秀場 籲回歸市政本質、聚焦民生議題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唐有為/台北報導 新北市議會昨(28)日展開市政總質詢,國民團嚴厲抨擊民進多位議員,將寶貴的質詢時間集中於國民務、兩岸立場等政治性議題,忽略市政監督本質。國民團痛批,議會應是監督市政的民意殿堂,綠營此舉形同政論節目,嚴重偏離市民對市政建設的期待。 國民團書記長王威元表示,質詢應聚焦市政、爭取市民福祉,而非成為藍綠對立的政治...
匯流新聞網 ・ 18 小時前
影/普發現金將重演「郵局之亂」? 國民提三訴求籲政府別擾民
總統府23日晚間公告「韌性特別預算案」,普發現金1萬元預計11月5日開放預登記,最快11月12日入帳。國民團今天(28日)召開記者會,指責民進政府對於普發現金的相關措施至今尚未準備好,尤其「13歲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
普發1萬「13歲以上」父母不得代領! 藍:擾民 綠:要便捷
普發現金1萬元,可以上網登記入帳,最快11月12日可以領到。國民立院團今(28)日召開記者會,表示相關措施需要再改善,其中,13歲以上未成年孩童,不得由父母代領的規定,根本就是擾民,憂心過去大排長...
華視 ・ 1 天前
普發萬元下月上路 國民團提3大訴求:開放臨櫃領現
【記者李俊毅/台北報導】總統府23日公告「中央政府因應國際情勢強化經濟社會及民生國安韌性特別預算案」,普發現金1萬元,登記入帳預計11月5日開放預登記,最快11月12日入帳。國民團今(28)上午召開記會,明確指出民進政府對普發現金相關措施,至今仍未準備好,其中對於13歲以上未成年孩童不得由父母代領規定,根本就是擾民,國民團憂心將會重演2016年普發現金時,郵局大排長龍領現金的「郵局之亂」。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三腳督成形?2026彰化縣長之役全戰開 藍綠白最新布陣內幕曝
2026年彰化縣長選舉還未正式開跑,藍綠陣營卻早已暗潮洶湧,有媒體指出,國民與民進內部都出現多位潛在參選人表態,派系角力激烈,局勢一片混沌。另一方面,台灣民眾也悄悄佈局,準備投入戰局,預料這場選舉將成為中台灣最熱鬧的一役。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中午來開匯/鄭麗文「我是中國人」含義? 戴錫欽舉蔡英文一事解讀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謝東明/台北報導 國民籍台北市議會議長戴錫欽,今(29)日接受主持人黃光芹《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live直播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戴錫欽認為,台灣政壇變化太快,所以無法大膽預測明年年底選舉,甚至2028年的選舉。他也解讀準國民主席鄭麗文,高喊「我是中國人」的背後涵意,認為能讓民眾勇敢說出自己的理念或認同,才能證明台灣是自由...
匯流新聞網 ・ 15 小時前立院將審「海纜七法」 藍委大酸:共機都趕不走這怎執法?
「2025台歐海底電纜安全合作論壇」今天(28日)登場,立法院本週也將審查行政院的「海纜七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國民團書記長羅智強質疑,共機越過海峽中線,民進政府都趕不回去了,請問「海纜七法」要如何執法?國民團首席副書記長林沛祥也說,海事法就有規定內陸漁船不得到外海作業,好好尊崇以及和對岸協商
自由時報 ・ 1 天前歐盟擬推「RESourceEU」降依賴中國稀土,擴大多元供應與回收體系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近期表示,正制定名為RESourceEU的新計畫,以降低對中國關鍵原料與稀土的依賴,並批評中國近期擴大稀土出口限制。該計畫目標在短、中、長期確保歐洲工業取得替代來源,緩解汽車、國防、航太、AI晶片與數據中心等產業的供應風險。歐盟將加速與澳洲、加拿大、智利、格陵蘭、哈薩克、烏茲別克與烏克蘭等國建立關鍵原料夥伴關係,同步強化境內回收利用,打造從礦產、精煉到磁材的完整供應鏈。此舉被視為繼REPowerEU後,在原物料安全上的延伸版。市場人士提到,若歐盟推進多元採購與回收體系,稀土氧化物與高端磁材的「地緣風險溢價」可望回落,但歐洲本土精煉與環評週期長、能耗與合乎法規成本高,短期仍難以快速取代既有亞洲供應鏈,可能先以長約與戰略庫存過渡。
財訊快報 ・ 1 天前
中午來開匯/戴錫欽直言若無法奪回中央執政權 難以影響兩岸與經濟政策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王昭濱/台北報導 台北市議會議長戴錫欽,今(29)日接受《CNEWS匯流新聞網》政論節目《中午來開匯》主持人黃光芹專訪時,針對國民在未來選舉中面臨的挑戰與策略指出,儘管國民在地方選舉中表現強勁,但若無法奪回中央執政權,將難以影響關鍵的兩岸與經濟政策。他強調,國民必須努力爭取中間選民的支持與認同,特別是在兩岸論述方面,以避免重蹈過...
匯流新聞網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