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什麼時候吃最好?一天可以吃多少?營養師揭「正確食用時機」
蘋果因其高營養價值而廣受推崇,甚至有「一天一顆,醫生遠離我」的說法。蘋果富含多種對健康有益的成分,像是多酚、膳食纖維和鉀等,那麼,何時食用蘋果能更有效地攝取其營養呢?《優活健康網》特摘此篇,專家指出,每天建議攝取1顆蘋果,若要有效地吸收蘋果的營養,最佳食用時機是早上,可有效補充身體能量。
蘋果的營養優勢
日本「hint-pot」網站指出,蘋果對健康有益,主要是因為它含有豐富的多酚、膳食纖維和鉀等功能性成分。蘋果中的多酚,尤其是具有強大抗氧化作用的原花青素,還有對眼睛健康有益的花青素等,都讓蘋果成為營養價值高的水果。
近年來,蘋果中的有機酸,如檸檬酸和蘋果酸,因其有助於疲勞恢復和食欲增進的效果,也受到關注。
膳食纖維中,尤其是不溶性膳食纖維較多,有助於預防便秘和大腸癌。此外,蘋果也含有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助於減緩血糖升高並抑制膽固醇的吸收。鉀具有排出體內多餘水分和鹽分的作用,有助於預防水腫和高血壓等生活習慣病。
建議每天攝取約200克的水果。蘋果(大約250克,去除15%的廢棄部分可食用約212克)約含有112卡路里,屬於低卡水果。然而,由於蘋果含有果糖、葡萄糖和蔗糖等糖類,血糖較為敏感的人應注意不要過量食用。每天一顆蘋果是理想的攝取量,但如果少量攝取也能從日常餐桌中受益。
什麼時候吃蘋果最有效?
若要有效地吸收蘋果的營養,最佳食用時機是早上。原因在於蘋果能作為能量補充的優秀食品。蘋果中最常見的果糖吸收速度比葡萄糖慢,因此可以提供持久的能量支持。
它不僅具有飽足感,還有助於一天的健康開始,對於早晨活動量大的時候來說是理想選擇。此外,蘋果還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改善便通。
另一方面,如果在晚上食用大量蘋果,由於活動量減少,這些糖類無法被完全消耗,結果可能會轉化為脂肪。因此,晚上食用蘋果需注意適量,避免攝取過多。
如果擔心減重,應該注意飲食平衡,並將蘋果作為餐後甜點或小吃食用,也可以在餐前適量食用,有助於預防過度進食。
食用蘋果時,最好保留蘋果皮
若想更有效地吸收蘋果的營養,最好食用蘋果皮。蘋果皮含有豐富的多酚、膳食纖維、β-胡蘿蔔素和維他命C等營養成分,這些成分對健康有很大幫助。
然而,由於蘋果通常使用農藥,建議使用蔬果專用清潔劑徹底清洗蘋果,或者選擇無農藥蘋果。為了防止變色,可以將蘋果放入鹽水中浸泡,但不要浸泡過久,以免損失維生素C、鉀和水溶性膳食纖維,並且味道也會有所下降。浸泡幾秒鐘即可,有助於防止氧化和變色。
蘋果耐熱,所以即使加熱後營養成分也不容易流失。無論是烤蘋果還是蘋果派,都能享受營養豐富且美味的蘋果。
延伸閱讀:
防蘋果變黃不只泡鹽水!專家曝「廚房1常見調味料」也有用 吃起來更脆甜
1天1蘋果「7大優點」曝!降低糖尿病、癌症風險 研究發現:真的能減肥
(本文獲常春月刊授權轉載,原文為:蘋果什麼時候吃最好?專家揭密「最佳食用時機」 排便更順了)
快加入《優活健康網》line好友,揪好友玩失智症小測驗,還可抽$5000 LINE POINTS!
本文授權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蘋果什麼時候吃最好?一天可以吃多少?營養師揭「正確食用時機」
其他人也在看

飲食清淡、不喝酒罹大腸癌!醫點日常3習慣惹禍:大家常忽略
癌症長年來是國人10大死因榜首,其中大腸癌因為早期沒有明顯徵狀,更容易讓人忽略。有報導就指出,雖然大眾大部分認為大腸癌的原因是飲食,但是有三個日常習慣恐也是養成大腸癌的警鐘,分別是久坐、早餐缺乏膳食纖維、經常憋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1 天前
梅峰蘋果如期登場!「蘋芬秋色」開放採果預約
台中市福壽山農場受雪害、雨災影響停辦採蘋果,但南投縣台大山地實驗農場(梅峰農場)「2025蘋芬秋色」活動如期登場,農場指園區栽種1000多棵蘋果樹,受惠溫網室,蘋果產量正常,即日起至12月7日開放預約採果,每天入園人數上限500人,詳情可向台大山地農場洽詢。
中時新聞網 ・ 16 小時前
57歲還能這麼瘦!徐曉晰靠9種「吃不胖食物」天天開吃身材照樣超好!
【吃不胖也能吃飽的9種食物】她平常不刻意節食,而是選擇對身體有益、又不容易胖的天然食材。像是花椰菜,一碗不到30大卡,富含維生素C與膳食纖維,能幫助代謝、促進腸胃蠕動。洋蔥則含有抗氧化物槲皮素,能降膽固醇、穩定血糖。豆腐是優質植物蛋白來源,飽足感強又低熱量;...
styletc ・ 20 小時前
容易血糖高的人,多半是這「8個習慣」害的! 不吃早餐、咖啡喝太多都中鏢
血糖有些波動是自然的,但我們要避免的是劇烈起伏,不論過高或過低。避免血糖大幅變化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血糖穩定,例如藥物劑量過多或不足、脫水、壓力、疾病,以及過量攝取高碳水食物。營養師 Rebecca Jaspan 解釋道:「吃東西後血糖上升是正常的,無論是否有糖尿病。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會被釋放,將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轉化成能量。但若胰島素作用受阻,可能因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分就會停留在血液中,導致長期高血糖,對健康有害。」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 7 個習慣,糖尿病專家提醒最好避免,以免血糖飆升。 1、忽視壓力壓力難以避免,但若長期未處理,會嚴重傷害健康。Jaspan 指出:「高壓力會使身體釋放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導致血糖上升並干擾胰島素功能。這種『戰或逃』反應會讓糖分更久停留在血液中。」營養師 Lauren Plunkett 補充:「長期情緒壓力會演變成慢性壓力,長久下來引發健康問題。」 2、高強度運動運動通常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但有時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血糖上升。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釋放腎上腺素,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Jaspan 補充:「此時身體
常春月刊 ・ 23 小時前
吃稀飯=喝糖水?農糧署揭密:搭配「3類食物」穩血糖、增飽足感
稀飯容易吞嚥,屬於「高升糖指數」食物,坊間流傳稀飯沒營養、吃了等於喝糖水。農糧署發文說明,稀飯並非沒有營養,而是養胃、復元的好食物,與米飯相比,升糖指數確實稍高,食用時搭配蛋白質、膳食纖維、健康油脂,可降低餐後血糖波動,延長飽足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血壓藥要白天吃還是晚上吃?最新研究揭露真相 醫師教你這樣用藥最好
最新研究揭示,高血壓藥物的服用時間,並不影響治療效果!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指出,該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早晨或睡前服用降壓藥,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響並無顯著差異,患者可依個人習慣選擇最適合的服
健康2.0 ・ 1 天前
國二女吃錯3餐確診糖尿病!母崩潰:害了她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台灣兒童與青少年愛喝含糖飲料、吃甜食的比例愈來愈高,肥胖與慢性病問題也日益嚴重。營養師高敏敏曾在健康節目中分享,她曾經在門診遇過一名14歲少女,因長期攝取過多精緻糖導致第二型糖尿病確診,糖化血色素甚至高達12%到13%,遠超過正常值。當下媽媽崩潰哭喊「是不是我害了她」,少女全程低著頭不敢說話,讓人心疼。高敏敏指出,這名少女每天早餐吃外食、午餐在福利社買麵包,下午固定吃三個車輪餅,晚餐又全家外食,三餐糖分超標卻無人察覺。
民視 ・ 1 天前
4生肖年底鹹魚翻身!升職又加薪 屬虎正財、偏財雙豐收
4生肖年底準備大翻身!命理網站《搜狐網》分享,有4生肖2025年經歷太多磨難及委屈,不過今年底將擺脫困境,嶄露頭角,快來看看有沒有自己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科學認證這樣洗水果最有效!洗對順序去除9成農藥 葡萄草莓安心吃
大家都擔心蔬果農藥殘留,但光用流動的清水清洗,就能沖走農藥嗎?最新研究顯示,傳統僅用清水沖洗水果的方式,對付脂溶性農藥的去除率低於20%,而一套結合玉米粉與小蘇打的科學清洗方法,可將農藥去除率提升至超
健康2.0 ・ 1 天前

對外人有底線,對你卻永遠沒原則的星座TOP4:金牛的原則會為你破例,「這星座」只想你開心
有些人平常理性、固執、有原則,對外人講規矩、重底線,誰都別想輕易跨越。但一遇到「那個人」,所有原則全都崩塌,再強的底線都變得柔軟,只想讓對方開心。今天,就來看看哪四個星座,最容易為愛破例,對別人狠、對你卻永遠沒原則。
bella儂儂 ・ 1 天前
腸胃不好、常脹氣、排便卡卡?營養師大推「這1低調超級食物」 每天吃一點真的有感
提到山藥,許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藥膳燉湯,營養師王證瑋表示,山藥不僅僅是養生料理的配角,更在營養學中被譽為「低調的超級食物」。它質地細緻、口感綿密,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多醣體、寡糖與礦物質,可幫助腸胃、穩定免疫系統,對銀髮族、上班族及忙碌現代人來說,都是日常保養的理想選擇。 黏液蛋白保護腸胃 減少刺激與不適 山藥的營養亮點之一是富含「黏液蛋白」。王證瑋營養師指出,這種天然物質可在腸胃黏膜上形成保護層,減少外來食物或胃酸對腸壁的刺激。對於經常有胃酸逆流、胃脹氣或腸胃不適的人,適量攝取山藥能緩解不適並促進消化。此外,山藥質地柔軟、易消化,也非常適合長者及咀嚼能力較弱的族群食用。 多醣體提升免疫力 強化身體防護力 山藥除了保護腸胃外,還能強化免疫功能。其所含的多醣體具有啟動免疫細胞活性的作用,能幫助人體抵抗外來病原。王證瑋營養師提到,黏液蛋白則能促進蛋白質吸收,使營養素更充分利用,進一步增進體力與修復力。對於經常加班、壓力大、睡眠不足的上班族而言,山藥是能穩定免疫力、補充能量的好食材。且山藥含有天然的寡糖,具有「益生元」的作用,能成為腸道益菌的養分來源。長期攝取可促進腸道菌相平衡,改善便祕、腹脹等
常春月刊 ・ 16 小時前
何如芸19歲帥兒深邃神顏像「混血王子」!網驚:這基因太強了!
何如芸透露,兒子從未在她的社群露過正臉,這次是他親口點頭才「首度解禁」。她笑說,兒子問她「妳覺得我比較像誰?」時,她毫不猶豫回答:「當然是我!」母子之間的幽默互動,也讓粉絲直呼超可愛。其實,何如芸過去就曾坦言,自己在社群上總是多寫小兒子、少提大兒子,原因...
styletc ・ 2 小時前
高蛋白飲輸了!運動後吃「它」更能長肌肉、抗發炎、護腸道
許多人運動後會補充香蕉或高蛋白飲料,藉此增肌並補充能量,但最新研究指出,希臘優格是更好的選擇,因為不僅蛋白質高、含糖量低,還具有額外的抗發炎與肌肉修復功效。健康的腸道環境有助於抑制發炎物質生成,讓肌肉恢復更迅速。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蚵仔補蛋白又補鋅!營養師:這樣煮最補 教你「1技巧」煮出不腥不濁蚵仔湯
蚵仔(又稱牡蠣)被譽為「海中牛奶」,營養密度極高。營養師黃雅鈺表示,每100公克蚵仔含有約9.4公克蛋白質,屬於優質蛋白質來源;同時熱量僅54大卡,相較於其他肉類,屬於低熱量高營養食材。且蛋白質是維持肌肉量、修復組織及製造酵素的重要成分,對兒童發育及長輩維持體力都十分關鍵。蚵仔質地柔軟、不需切割,特別適合牙口較差或吞嚥能力較弱的人食用。 富含鋅元素 維持免疫與皮膚健康 蚵仔中最具代表性的營養素便是「鋅」。每100公克蚵仔約含10.6毫克鋅,為所有常見貝類中含量最高。黃雅鈺營養師指出,鋅在人體中扮演多重角色:參與酵素反應、促進細胞再生、維持皮膚健康與免疫系統運作。缺鋅容易導致味覺下降、傷口癒合變慢及免疫力低下。對男性而言,鋅更與生殖機能密切相關,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因此,適量食用蚵仔有助於提升整體代謝與健康防護力。 烹調技巧簡單 掌握鮮度是關鍵 想煮出一碗好喝的蚵仔湯,關鍵在於「鮮」。黃雅鈺營養師建議,選購時應挑選外觀飽滿、色澤潔白、有光澤的蚵仔。烹煮時避免久煮,待水滾後放入蚵仔,待湯呈乳白色即熄火,才能保留鮮甜原味與柔嫩口感。此外,蔥花與薑絲是最經典的配料,不僅能提香去腥,亦可促進血
常春月刊 ・ 16 小時前
鴻海、台達電、南亞科、國巨...Q4高點可期,四大AI股目標價怎麼設?操盤贏家揭波段操作策略
台股屢創新高,看回不回之際,投資人如何搶搭獲利列車?今年以來操盤績效逾3成的投信基金經理人與業內名家,分享他們第四季看好產業與標的。
今周刊 ・ 21 小時前
諾魯與台斷交「擁抱中國」卻變窮?與澳洲簽3.88億MOU安置非法難民
南太平洋國家諾魯2024年1月宣布與台灣斷交後,宣布與中國復交,並承諾「不再與台灣有任何官方關係」。然而,諾魯在與台灣斷交後,飽受海平面上升威脅,對外投資也失利,且似乎並未收到中國經濟上太多的支持。為了籌措財源,諾魯政府近日宣布與澳洲簽署一份價值3.88億美元(約台幣119億)的合作備忘錄,將協助澳洲安置非法入境的難民。
太報 ・ 1 天前
小孟老師運勢/別亂花錢!1星座需做出理想計畫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10月29日星座運勢出爐!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分析12星座的幸運色、貴人與小人,以及工作運、財運以及感情運勢。其中獅子座在感情方面,有望與另一半纏綿在浪漫中;巨蟹座在工作方面,需沉著把握機會;至於財運,「這星座」需做出理想計畫,以免荷包失血。
民視 ・ 1 天前
今重陽節「5生肖」快接好財運!龍氣場強、猴財氣自然成形
2025年10月29日是「九九重陽節」,小孟塔羅雲蔚老師表示,重陽節登高望遠,不僅寓意心境提升,也象徵財運漸入高峰。部分幸運的人將迎來金氣聚集、財源活絡的契機。無論是努力獲得肯定、投資見成效,或因靈活思維而抓住新商機,財運皆節節高升。以下五大幸運生肖將在重陽節開啟豐收篇章,錢途閃耀。(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