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藥要白天吃還是晚上吃?最新研究揭露真相 醫師教你這樣用藥最好
最新研究揭示,高血壓藥物的服用時間,並不影響治療效果!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指出,該研究結果顯示無論早晨或睡前服用降壓藥,對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的影響並無顯著差異,患者可依個人習慣選擇最適合的服藥時間,但還是建議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後,再決定用藥策略會更好。
研究證實:高血壓藥物服用時間 不影響療效
蔡明劼指出,近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研究,為高血壓患者長期以來的用藥時間提供更明確的答案。該研究招募3,357位高血壓患者,這些患者至少使用一種每日服用一次的降壓藥物,研究目的在於比較早上服藥和睡前服藥對心血管事件及死亡率的影響,結果顯示兩組在療效上並無顯著差異。
研究數據呈現,睡前服藥組每100人每年的心血管事件和死亡率為2.3次,而早上服藥組則為2.4次,也證明無論早上或晚上服用高血壓藥物,其保護心血管的效果基本相同,這項發現為患者提供了更大的用藥時間彈性。
看更多:腦中風後,他做對了什麼?納豆甩中風陰霾結婚 醫點出3康復關鍵能防復發
無論是早上還是晚上服藥 都不用擔心跌倒風險
除了療效外,研究也關注了用藥時間對安全性的影響。蔡明劼強調,數據顯示無論是睡前還是早上服藥,患者發生跌倒、骨折、認知障礙或視力問題的比率都沒有顯著差異,這意味著,晚上服用高血壓藥物時,不用擔心會增加夜間起床時的跌倒風險。
看更多:50歲男愛運動飆汗竟慢性腎衰竭!中醫治療1個月逆轉腎 腎功能從3b變3a
依個人習慣選擇最佳服藥時間
蔡明劼建議,綜合研究結果,高血壓患者可以根據個人生活習慣和用藥依從性來選擇服藥時間。對於某些患者來說,早上服藥可能更容易養成習慣;而對另一些人而言,睡前服藥可能更為方便。
但最重要的是保持規律服藥,確保血壓得到有效控制。若患者對服藥時間有任何疑問或特殊考量,建議應與醫師充分討論,共同決定最適合個人情況的用藥策略,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看更多:時常流鼻血是鼻咽癌?醫揭鼻咽癌症狀像感冒易輕忽!流鼻血常見原因曝
◎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shutterstock提供
◎ 資料來源/蔡明劼醫師
更多健康2.0報導
老毛病變奪命腸癌!婦人錯把血便當痔瘡 醫師曝「4大警訊」
壓力大會爆血管?女星驚爆得腦瘤是前夫壓力害的!醫揭3元凶高血壓最可怕
妙齡女一覺醒來聽不見、原因不明 靠睡「這療法」恢復聽力
本文由健康2.0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
其他人也在看

研究:男性須女性2倍運動量 才可獲得相同健康效益
運動有益健康,不過近期一份最新研究指出,男性需要女性2倍的運動量,才能獲得相同的心血管健康效益。該研究也發現,每週運動量達標的冠狀動脈疾病患者中,女性死亡風險較男性低3倍。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5用藥習慣」恐讓長輩更快失能!藥師嚴厲警告 不按時服藥慘了
隨著年齡增加,長輩往往伴隨慢性病,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然而,用藥安全不僅是長者需要了解,家屬與照顧者也必須熟悉相關知識。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藥劑科藥師陳俊延提醒,若用藥不當,可能導致跌倒、認知功能下降、腎功能惡化等問題,反而加速失能的發生。 預防失能不只靠復健 正確用藥同樣關鍵 陳俊藥師延強調,預防與延緩失能,不僅依靠復健與營養,正確用藥同樣關鍵。長照2.0自106年1月實施至今已邁入第8年,政策重點已從後端照護轉向強化前端預防與整合服務。此外,也提醒民眾多關心長輩在肌力、認知、營養、口腔、視力聽力、情緒等面向的健康。 1. 多重用藥的風險 許多長輩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需要使用多科醫師開立的藥物。這可能造成重複用藥、藥物交互作用或劑量過高等情形。建議:病情穩定時,至少每半年回診一次,讓醫師進行疾病評估,並由藥師協助檢視整體用藥。2. 需注意的藥物類別某些藥物若使用不當,會增加跌倒或失能風險:● 鎮靜安眠藥、抗焦慮藥:可能引起頭暈、嗜睡、注意力下降。● 降血壓藥:劑量過高易導致低血壓,引起暈眩、跌倒。● 降血糖藥:尤其是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若劑量控制不佳,容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直衝大醫院部分負擔破千元 護理粉專批:有錢人照常享受、窮人多排隊
為解決急診壅塞,衛福部長石崇良提出「強化分級醫療」,最快明年下半年,要針對未取得基層診所轉診單「直衝醫學中心」民眾,收取...
聯合新聞網 ・ 23 小時前
溫差大易釀心肌梗塞 愛心暖被助弱勢族群過冬
近期氣溫驟降、早晚溫差大,天氣變冷會讓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容易對心臟造成額外負擔,尤其是有高血壓、糖尿病或高血脂的族群,更要提高警覺。根據衛福部2024年國人十大死因的資料顯示,心血管疾病是十大死因的第2位,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主治醫師郭志東指出,「急性心肌梗塞」是心血管疾病中最兇險的一種,發作時每一分鐘都在與生命拔河。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6成台灣人赴日必逛東京車站 KKday聯手JR東日本推「85折折價券」
看好台灣旅客的旺盛消費力,旅遊電商平台KKday宣布與JR東日本旗下Cross Station Development Company攜手合作,將自11月4日起獨家販售東京車站站內人氣商場「GRANSTA」超值折價券。原價等值10,000日圓的折價券,現只要8,500日圓(約新台幣1,700元)即可購得,相當於85折優惠,旅客可於GRANSTA內超過300家店舖使用,暢享多元購物與餐飲體驗。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與時間賽跑 立委楊曜希望卸任前完成2大醫療目標
4連霸民進籍立委楊曜,因飽受長期失眠之苦,提前宣布本屆任期結束,不再尋求連任之路。在剩餘的最後2年任期,楊曜希望完成衛生福利部澎湖醫院長照醫療大樓、三總澎湖分放射腫瘤治療中心,提供澎湖民眾更好的醫療服務品質。楊曜從2012年擔任立委以來,一直在衛環委員會為健全澎湖的醫療努力。先是協調醫學中心支援澎
自由時報 ・ 7 小時前
「13家假日急症中心」11/2上路!石崇良:提供縫合、超音波一站式服務
為舒緩大型醫院急診壅塞問題,衛福部將於本週日(11月2日)起在六都試辦「假日急症中心(UCC)」,提供民眾假日輕急症就醫的新選擇。衛福部長石崇良今(29)日表示,UCC要求院所提供寬敞空間與「一站式」服務,能處理小傷口縫合、X光與超音波檢查等,並採內兒科、外科、骨科兩個診,服務時間為上午8時至午夜12時。石崇良強調,UCC主打分流假日非危急病患,讓真正的重症患者能更快獲得急診資源。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賴清德發文賀重陽 預告「長照3.0」明年正式上路
適逢今(29)日為農曆重陽節,民進籍總統賴清德在臉書發文祝所有長輩平安健康,並預告明年「長照3.0」將上路,屆時會以社區為基礎,透過社區共同照護等,讓長照體系更為完善。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比手抖更早出現!研究曝「1動作」變慢 8.8年後得巴金森氏症
巴金森氏症是神經退化疾病,一般會聯想到手抖的症狀,但醫師黃軒表示,德國最新研究發現,轉身這一動作若變慢,竟能提前8.8年預測預測巴金森氏症,可在轉患者明顯手抖前,就反映出神經系統異常,若能早期發現,有助於延緩疾病惡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衛福部11月新制「不孕症補助最高15萬」 流感疫苗2階段開打
衛福部11月起推出多項重大新制,包含「不孕症試管嬰兒補助3.0」正式上路,首胎第1次申請補助最高可達15萬元;公費流感及新冠疫苗開放第二階段接種對象;另為緩解急診壅塞,「假日輕急症中心UCC」將從11月2日啟動,讓民眾假日出現急需處置的輕症不必擠大醫院急診,且部分負擔更為便宜。
中天新聞網 ・ 8 小時前

百歲人瑞破5749人!重陽節金鎖片賀禮預算創新高
今天是重陽節,衛福部統計,國內百歲人瑞人數今年再創新高、達5749人,相較2020年成長42%!社家署代理署長周道君表示,衛福部每年致贈人瑞「金鎖片」作為重陽賀禮,今年購買金額達7699萬,也鼓勵長輩在人生後段,應多參加活動、走入社區,「活到百歲不是夢」。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紅斑性狼瘡好發女性 出現這警訊應立刻就醫
好醫師新聞網記者朱代東/花蓮報導 圖:大林慈濟醫院賴寧生院長是國內免疫治療權威/大林慈濟醫院提供 繼港星周海媚之後,已引退的女歌手坣娜,也被證實長期受紅斑性狼瘡困擾,於日前過世;花
好醫師新聞網 ・ 22 小時前旅宿業中階移工最快115年開放 業者反應不一
(中央社記者余曉涵、江明晏台北30日電)旅宿業中階移工最快明年引進,有業者樂觀其成,認為可增加產業勞動力,紓解人力缺口;但也有業者擔心,開放中階移工,反而導致基層離職潮,無法有助解決長年缺工議題。
中央社 ・ 2 小時前
普發現金1萬元將上路(1) (圖)
普發現金新台幣1萬元即將上路,可採ATM、郵局領現等方式領取,11月5日於官網開放為期5天預登記,11月17日開放ATM領現,11月24日開放郵局臨櫃領現。
中央社 ・ 58 分鐘前

停經後血壓突然變高?醫:每天「1小動作」就能改善 不用跑步、不用健身房
「我習慣都沒變,怎麼血壓越來越高?」在診間,常聽到這樣的話。尤其是停經後的女性朋友,感覺生活也沒什麼特別變化,吃得也算清淡,運動雖然少了點,但還是有在動,為什麼健康檢查報告上,血壓就是一年比一年高? 停經後轉換體質 血管彈性易變差 基因醫師張家銘指出,其實,這不是錯覺,是身體默默在「轉換體質」。停經後,雌激素減少,原本保護血管彈性的那把「隱形雨傘」收起來了。血管開始慢慢變硬、反應變慢,像一條彈性變差的水管,壓力一上來,就容易堵、容易破。加上活動量少了、肌肉流失了、代謝變慢了,原本還撐得住的血壓,就這樣默默往上升。這不是你哪裡做錯,而是人生另一個階段自然會遇到的課題。 不是只有劇烈運動才有用 原來「站起來」就夠了 我們都知道運動對血壓好,可現實是,很多人做不到每天運動三十分鐘,尤其上了年紀、有關節不舒服,或只是單純「真的太忙」。但如果說:只要每天多站起來幾次,血壓就可能會降,您會不會有點驚訝,甚至覺得「這個我可以」?這不是口號,而是來自一項2025年發表在《循環》(Circulation)醫學期刊的臨床研究。研究找了 407 位停經後的女性,做了三個月的行為改變實驗。他們有三組:一組照常
常春月刊 ・ 12 小時前
超商美食竟是大腦殺手!研究:長期吃失智風險增44%
生活中心/杜子心報導許多上班族為求快速解決一餐,常會選擇吃微波食品、炸物或甜點解決,但長期吃這些「方便食物」,可能會導致大腦功能的提早退化。營養師薛曉晶指出,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UPF)不僅與肥胖、心血管疾病相關,還可能直接傷害腦神經、加速記憶力衰退。她引用《JAMA Neurology》2023年研究指出,追蹤超過1萬名35至74歲成年人長達8年,結果顯示,經常攝取「超加工食品」的人,認知功能下降速度比低攝取者快28%,執行能力更下降25%;而2024年《Journal of Neurology》進一步證實,超加工食品與失智風險增加44%有顯著關聯。
民視 ・ 2 天前
容易血糖高的人,多半是這「8個習慣」害的! 不吃早餐、咖啡喝太多都中鏢
血糖有些波動是自然的,但我們要避免的是劇烈起伏,不論過高或過低。避免血糖大幅變化並不容易,因為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血糖穩定,例如藥物劑量過多或不足、脫水、壓力、疾病,以及過量攝取高碳水食物。營養師 Rebecca Jaspan 解釋道:「吃東西後血糖上升是正常的,無論是否有糖尿病。當血糖上升時,胰島素會被釋放,將血液中的糖分送進細胞,轉化成能量。但若胰島素作用受阻,可能因胰島素阻抗或胰島素分泌不足,糖分就會停留在血液中,導致長期高血糖,對健康有害。」Eatingwell網站分享以下 7 個習慣,糖尿病專家提醒最好避免,以免血糖飆升。 1、忽視壓力壓力難以避免,但若長期未處理,會嚴重傷害健康。Jaspan 指出:「高壓力會使身體釋放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導致血糖上升並干擾胰島素功能。這種『戰或逃』反應會讓糖分更久停留在血液中。」營養師 Lauren Plunkett 補充:「長期情緒壓力會演變成慢性壓力,長久下來引發健康問題。」 2、高強度運動運動通常能提升胰島素敏感度,改善血糖,但有時劇烈運動反而會讓血糖上升。這是因為劇烈運動會釋放腎上腺素,刺激肝臟釋放葡萄糖。Jaspan 補充:「此時身體
常春月刊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