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課本到田野 福德國小實踐戶外教育赴「裡山塾」探索淺山生態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彰化 報導】為落實教育部戶外教育推廣使命,彰化縣福德國小於25日由校長卓鴻賓親自領隊,帶領一、二年級共兩個班級的師生,前往位於苗栗的環境學習基地「裡山塾」,進行一場深度的移地教學。這不僅是一次校外參訪,更是福德國小實踐戶外教育的重要課程。今年是二年級學生二度造訪,與一年級新生共同參與「淺山食與農–拜訪里山好植感」主題課程。師生們運用裡山塾豐富的場域資源,透過體驗學習從拼圖認識環境到手作體驗,進而懂得珍惜與愛護這片土地。
▲走出教室,直接踏入裡山塾園區。在師長的引導下,學生們打開五感,觀察植物的葉脈紋理、嗅聞花草的氣息、觸摸紋理質感,真實感受大自然的豐富生命力。(圖/福德國小提供)
本次「拜訪里山好植感」課程設計緊扣「五感體驗」與「在地連結」,內容涵蓋四大主題,將環境教育、食農教育、閱讀教育及品格教育完美融合。首先以「裡山拼圖」破冰,透過趣味遊戲讓孩子建構里山與淺山的概念,了解人與自然共存的產業樣貌。接著進行「散步裡山有植感」,學生直接走入裡山塾園區,用視覺觀察色彩、用觸覺感受質地、用嗅覺品味自然。
▲孩子們捲起袖子,將植物纖維漿放入抄紙框中,小心翼翼地晃動、瀝乾。他們在紙漿中加入葉片或花瓣點綴,製作出獨一無二、充滿「植感」的手抄紙卡片,將里山的自然美學帶回家。(圖/福德國小提供)
重頭戲則是「手抄紙卡好質感」與「手作地瓜圓體驗」,孩子們利用大自然餽贈的植物纖維製作獨一無二的手抄紙卡片,並親手從處理地瓜原料開始,揉製出一顆顆圓滾滾的地瓜圓,最後煮成溫暖的甜湯。這一系列活動,旨在讓學生跳脫課本框架,透過身體力行,重新找回人與土地之間最純粹的連結,並將這份感動轉化為愛護環境的具體行動。
▲最受歡迎的環節!大手攜小手將地瓜泥與粉料混合,努力揉捏成團,再搓成一顆顆圓滾滾的地瓜圓。這不僅考驗手眼協調,更讓孩子們體會到製作食物的辛勞與樂趣,每一顆地瓜圓都充滿了手作的溫度。(圖/福德國小提供)
福德國小校長卓鴻賓表示:「戶外教育的核心價值,在於培養學生『帶著走的真實能力』。教室內的知識傳遞固然重要,但唯有透過真實的體驗學習,才能給予孩子們深刻的文化與感官刺激,真正開拓他們的學習視野。
卓鴻賓校長強調,裡山塾的課程提供了絕佳的跨領域統整學習機會,學生在手作地瓜圓中學習食農知識,在觀察植物中印證自然科學,在團體活動中培養品格素養。「我們希望孩子們不只是『看到』大自然,而是能『感受』大自然,進而學會尊重生命、愛惜資源,這正是福德國小推動精緻教育與全人發展的重要目標。」
隨隊的林芬如主任從戶外教育推廣的角度指出:「裡山塾提供了一個能讓孩子靜下心來的場域,這種沉浸式的學習環境,對於低年級學生建立環境意識至關重要。」導師陳美雲及林美惠老師則表示:「這次課程是學校教學的完美延伸。我們在課堂上教導孩子認識植物、珍惜食物,而來到這裡,他們親手摸到植物的纖維、親口吃到自己做的地瓜圓,這種知行合一的感動,會深深烙印在孩子心中,比任何說教都來得有效。」
其他人也在看

AI 浪潮下的人文新解:大仁科大 ICSH 2025 國際研討會 聚焦智慧照護與永續應用
【互傳媒/記者 范家豪/鹽埔 報導】 適逢大仁科技大學建校60週年,作為校慶系列活動的學術亮點,「2025 永
互傳媒 ・ 11 小時前環境部與運動部簽MOU 攜手推動循環永續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5日電)環境部與運動部今天簽署MOU,宣示未來會在各運動賽事、場館中加強永續觀念;將採用正向的鼓勵措施,包括定期表揚環保表現優異的場館、鼓勵業者投入循環容器或循環杯的市場等。
中央社 ・ 11 小時前


證實赴COP30參與活動 彭啟明盼台灣減碳串連國際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30落幕,環境部長彭啓明今(24)日到立院備詢,針對之後台灣的氣候治理方向進行報告,他強調未來會與許多友邦合作,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也會將台灣的減碳與國際機制連接起來。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秋天藝術節壓軸「仁慈小酒館」將登北藝中心 (圖)
國家兩廳院秋天藝術節壓軸「仁慈小酒館」28日起一連3天將在台北表演藝術中心演出,舞台劇以一盞從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帶來的霓虹燈招牌為象徵,面對父親過世的哀痛。
中央社 ・ 9 小時前秋天藝術節壓軸 「仁慈小酒館」訴說失親哀痛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5日電)以一盞從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帶來的霓虹燈招牌,象徵對父親的記憶。兩廳院秋天藝術節壓軸「仁慈小酒館」劇場導演馬里奧.貝努西以招牌點亮家族記憶,訴說父親過世的哀痛。
中央社 ・ 11 小時前
彭啓明遺憾光電環評修法未用科學方法 台灣成全球最嚴格
立法院由藍白團挾人數優勢,14日三讀通過「環評法」、「觀光發展條例」、「地質法」等修法,大幅度加嚴各類光電板要納入環評,經濟部、光電業者等皆批評扼殺台灣光電發展;環境部長彭啓明今(24日)受訪也稱「遺憾」,指出修法沒有用科學方法討論,使台灣淪光電環評最嚴格國家,將持續關注。
自由時報 ・ 1 天前歐盟4國技職團訪台 研議AI創新教育合作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5日電)歐盟Erasmus+經費補助的技職教育團近日到訪台灣,在9天的行程中,來自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愛爾蘭4國的成員,深入了解台灣技職教育,並研議AI、創新教育的合作。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籲重視身障、早療兒、孕婦交通權益 楊華美提3建議予花蓮縣府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黃泰宇/花蓮報導 針對花蓮縣計程車補助,花蓮縣議員楊華美今(24)日指出,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2025 年11月花蓮65歲以上人口已達 21.2%,行動不便者的交通需求日益增加;同時,身心障礙者、早療兒家庭與孕婦的交通權益,也常因制度限制而被忽視。對此,楊華美提出3項具體建議,呼籲縣府調整計程車補助政策,補足制度不足,並把資源補貼...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環團蘭陽溪川廢調查 冬山河上游、出海口多塑膠瓶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5日電)荒野保護協會今天公布最新河川廢棄物快篩調查結果,首次就蘭陽溪流域進行調查,統計約8成垃圾集中在21%河段,以冬山河上游、出海口及羅東溪上游最髒,主要垃圾為塑膠瓶罐、塑膠袋等。
中央社 ・ 9 小時前南市擴大幼園長及主任正向管教及通報齊知能研習
為建構安全優質的幼教環境,落實「虐童零容忍」政策,臺南市政府教育局於11月25日及12月2日,分別於溪南、溪北兩場次舉辦「公私立幼兒園園長、主任正向管教及通報知能研習」,擴大邀集全市近550位幼兒園長及主任參與,透過專業課程與實務案例,強化幼兒園主管對輔導管教法令與違法事件通報的專業知能,共同守護幼兒身心健全發展。市長黃偉哲表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幼兒園有責任提供安全、友善的學習環境;虐童零容忍是市府的政策目標,今年特別召集全市幼兒園領導者參與研習,期從管理層面建立正確法令認知與正向管教觀念,讓園長成為園內推動正向管教的核心,從根本預防不當對待事件的發生。教育局長鄭新輝指出,在處理幼兒園違法事件時,常發現行為人對違法行為認知不足,因此此次研習特別安排「違法事件通報程 ...
台灣新生報 ・ 10 小時前傳統說唱保存者陳寶貴辭世 文化部將頒贈旌揚狀
(中央社記者趙靜瑜台北25日電)新北市傳統表演藝術「說唱」保存者陳寶貴24日辭世,享壽86歲。文化部長李遠聞訊表達哀悼與不捨,並表示陳寶貴一生對瀕臨失傳的唸歌文化深具傳承貢獻,文化部將頒發旌揚狀予以表彰。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2025金點設計展開展 一覽角逐大獎作品
(中央社記者王寶兒台北25日電)集結超過百件獲金點設計獎及金點概念設計獎標章作品,2025金點設計展今天起展開,策展團隊以觀眾感知如輕重、大小、快慢為主軸,透過3展間讓人一覽即將角逐金點大獎的作品。
中央社 ・ 9 小時前台中外埔零臭味養豬受肯定 獲績優產銷班表揚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5日電)同樣在台中,梧棲一處養豬場發生非洲豬瘟,台中外埔毛豬產銷班第1班以追求零臭味養豬,及完善防疫制度,獲選農業部今年10大績優產銷班,行政院長卓榮泰今天頒獎表揚。
中央社 ・ 10 小時前
海埔國小「禮義廉恥」創意牌匾揭牌
海埔國小近日舉辦七十年校慶並盛大舉行「禮義廉恥」創意牌匾揭牌儀式,高市府教育局李昆憲督學、黃文慶校長與黃正一會長、副會長及常委們攜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高雄校友會等貴賓共同揭開牌匾,象徵學校深化品德教育的決心。這塊創意牌匾不僅承襲傳統,更融入了「愛、學習、生命力」等海埔校園願景元素,旨在以活潑創新的方式,讓學生重新理解並實踐禮、義、廉、恥這四個核心價值。(見圖)主辦單位今(廿五)日說明,「改變一旦開始、改變不會停止,開始優秀就會持續優秀」,自九十五至九十八學年度由楊奇才校長任內推動的品德教育六指標、編專書而持續精進乃獲教育部績優學校之不易殊榮早已扎根在這片土地上,如今海埔國小的「禮義廉恥」創意牌匾,由師生共同發想有別於傳統制式的樣貌,更結合了當地海洋繽紛元素、採用搶眼色彩、融 ...
台灣新生報 ・ 11 小時前彭啓明:若馬上禁用廚餘養豬 去化壓力非常大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5日電)台中發生非洲豬瘟,截至目前仍未恢復廚餘餵豬。環境部長彭啓明說,目前行政院正在進行協調會議,若要完全馬上禁用廚餘,去化壓力會非常大,因此希望設定一個落日時間。
中央社 ・ 10 小時前布碌崙竊賊專門從屋頂破洞入室 共偷盜5家商鋪
布碌崙(布魯克林)驚現一名專門從屋頂進入商業場所行竊的竊賊。從今年9月到現在,已盜竊至少五家商鋪,涉案金額近5萬元。警方...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歐盟技職教育團訪臺 深化臺歐教育合作
歐盟各國教育機構透過歐盟Erasmus+經費補助首度組團來臺進行交流合作,11月22日至30日訪臺9天,訪臺成員來自比利時、義大利、西班牙及愛爾蘭等4個歐盟國家的技職教育培訓機構代表及職業教育學校教師
國立教育廣播電台 ・ 1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