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健康日義診 400位民眾參加
新方舟國際健康教育、美國亞太裔公共事務聯盟、仁愛醫科大學等,16日聯合舉辦「社區健康日」暨第三屆「快樂健康日」大型義診,數十位中西醫博士為民眾望、聞、問、切,免費解答健康問題,提供針灸體驗、經絡調理、西醫基礎檢測和健康講座,將近400位民眾冒雨參與,受益匪淺。
蒙特利公園市蘭利老人中心當天一早就排起長隊。包括國會議員趙美心、加州眾議員方樹強、蒙市市長楊安立、核桃前市長秦振國均到場支持。趙美心表示,一大早就看到民眾大排長龍等待義診,可見大家對中醫針灸的喜愛,大家對中西醫結合診治的接受度越來越高,這也正是中西醫聯合義診的意義。她特別向主辦單位及醫師代表頒發獎狀,表達感謝。
今年的義診以「感恩、健康、致敬退伍軍人」為主題。新方舟國際健康教育洛杉磯分會會長顧平榮中醫師特別感謝參加義診的醫師們。他說,這次參加義診的都是中西醫領域專家,為每位民眾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他希望義診拋磚引玉,更多醫師加入義診行列,一起關懷社區健康。他表示,新方舟為普及健康知識製作很多視頻,包括健康小妙招和醫師課程,免費提供民眾,可多加使用。
新方舟國際健康教育會長謝平中醫師表示,很多人生病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健康知識,所以通過義診活動為民眾普及健康知識非常重要。他表示,中西醫最大區別是,西醫以「治點為主」,中醫則注重「整體治療」,比如中風,西醫治療中風恢復緩慢;中西醫結合(尤其是出現手萎縮情況),中醫針灸常常使得中風恢復加快很多,大多數中風約三個月可全面康復。如果沒有中醫治療,很多人可能終身得不到徹底恢復。
很多人害怕針灸,但謝平中表示,針灸沒有副作用,針灸的作用是調節平衡,而且雙向協調,比如高血壓,吃藥的結果通常是要不降低、要不升高,但針灸卻能夠做到高的下降、低的升高,雙向協調,安全有效。他表示,目前針灸的範圍越來越廣,65歲以上年長人士使用越來越多,包括針灸、草藥、拔罐、艾灸等等,期望在不久的將來引入紅藍卡保險。
美國亞太裔公共事務聯盟南加海岸分會主席陳永萍,特別感謝仁愛醫科大學同學們對義診的大力支持。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糧食券將再發…但新規讓領取資格更嚴了 部分非公民喪失資格
法拉盛華男遭「騙婚」?妻抵美兩天失聯 1原因要求分開
「委內瑞拉中餐炒飯」暴紅紐約 22歲華裔青年將開餐廳
其他人也在看


為財劃法槓上!傅崐萁問「跟賴清德開戰」 卓榮泰嗆:是立院對政院開戰
藍白14日三讀通過國民團提出的「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行政院長卓榮泰表態將「全面迎戰」。對此,國民立委傅崐萁今(18日)質詢時播放總統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呼籲立法院儘速通過財劃法影片,並問「卓院長說要全面開戰,是要跟人民開戰還是跟賴清德開戰?」卓榮泰則嗆「是立法院對行政院開戰」,雙方情緒激動,立法院長韓國瑜則出面緩頰稱「深呼吸喝口水。」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台南逾千件登革熱孳生源來自住家 盆栽、容器凹槽成防疫死角
台南今年雖未能守住零本土登革熱,但截至目前僅3例確診,疫情未擴大。時序雖已進入秋冬,但台南氣溫仍偏暖,台南市登革熱防治中心提醒,斑蚊可能躲藏室內溫暖處,統計114年舉發登革熱孳生源場域及發現陽性容器態樣,以住家逼近7成占大宗,截至目前舉發1582件,逾千件都來自住家。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用錯抗生素恐釀健康危機!台灣4部會推「防疫一體行動方案」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抗生素抗藥性列為全球十大健康威脅之一,今年11月18日至24日的「世界抗生素週」以「立即行動:守護當下,保障未來」為主題,強調抗藥性不僅是未來挑戰,更是當前危機,已影響健康、糧食安全、環境與經濟。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澳洲頂級Healthy Care魚油 藥品級標準守護健康
【記者柯安聰台北報導】現代人使用長時間使用3C、飲食不均、生活壓力大,讓現代人普遍陷入「缺油」危機。當視覺乾澀、情緒波動、睡不好、甚至膚感與關鍵力不適時,往往是身體在提醒你:該補充Omega-3了。 ...
自立晚報 ・ 9 小時前
美系車用客戶供應鏈可能變化 敬鵬積極擴充泰國產能因應
PCB 廠今年在泰國的新建產能陸續開出,而原在泰國設廠的汽車板廠敬鵬 (2355-TW) ,也在積極擴充資本支出以因應市場競爭並因應包括通用汽車等美系車廠的要求零組件供應鏈自中國大陸撤出,
鉅亨網 ・ 1 天前
韓日軍事交流中斷 日防衛大臣:合作重要性不變
隨著中日關係惡化,韓日關係也開始趨於緊張。南韓海軍通知取消原定本月與日本海上自衛隊共同舉行的搜索救援演習,日本防衛大臣小泉進次郎(Koizumi Shinjiro)18日表示,儘管兩國國防交流中斷,但「韓日及韓美日合作的重要性絲毫沒有改變」。此番表態顯示日方希望維持與南韓的防衛合作關係,即使在近期因領土問題引發的外交摩擦後。
中天新聞網 ・ 21 小時前
國內1月大女嬰染腸病毒重症不治 疾管署示警:腸病毒升溫且進入流行期
國內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死亡病例,為中部1名僅1個月大的女嬰,個案在11月上旬出現食慾下降、精神不佳,被送到小兒加護病房後隔日出現意識改變與休克,經搶救仍不幸離世,檢驗確認感染伊科病毒11型並併發重症。疾病管制署發言人曾淑慧今(18日)指出,今年累計已有19例腸病毒重症,含9例死亡,為近六年來同期最高
自由時報 ・ 22 小時前
習近平好友、孟加拉前總理被控屠殺1400人 遭判死刑
孟加拉國國際刑事法庭在本月17日,對前總理哈西娜進行宣判,該案指控她犯下「反人類罪」,屠殺1400人,並判處她死刑。不過哈西娜目前已流亡印度1年。
鏡報 ・ 1 天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空腹血糖210!54歲男靠3招不吃藥降血糖 連血壓血脂也變正常
54歲男上班族員工健檢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10mg/dL,因為自己的爸爸就是因糖尿病引發心肌梗塞過世,決心不靠藥物、力行飲食控制和生活型態改變逆轉三高。他早睡早起、每日散步、控制碳水化合物與油脂攝取等方
健康2.0 ・ 4 小時前
天冷別喝熱薑茶、咖啡!醫揭「1飲品」最暖身又養生
近來氣溫驟降,許多人會喝熱薑茶等熱飲取暖,但醫師黃軒表示,喝溫開水最能有效保暖,因為溫開水能避免身體熱量散失、促進血液循環、舒適地溫暖內臟。相較之下,熱薑茶、熱可可等雖能提升體溫,但過高溫度可能刺激咽喉或胃壁,且身體還需耗費額外能量還冷卻過熱的飲品。他並提醒,過熱的水會傷害口腔、咽喉、食道,甚至導致食道癌。「飲用水的最佳溫度為50°~60°C。」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蘋果輸了!它維生素C高10倍 能消脂、減肥、防胃癌
馬鈴薯被稱為「地下蘋果」,維生素C卻高出10倍,B1、B2、鐵、磷的含量也比蘋果高,中醫更視為「健脾益氣之良品」,能消脂、減肥,預防胃癌、血管硬化。 常吃馬鈴薯防胃癌 馬鈴薯又名洋山芋,為世界
健康2.0 ・ 4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全球首例!男子吃漢堡4小時後猝死 蜱蟲引發過敏「無藥可解」
根據美國《福斯新聞網》報導,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健康中心(UVAHealth)證實,一名紐澤西州47歲男子在食用漢堡後4小時內死亡,成為全球首例因蜱蟲叮咬引發「α-半乳糖症候群」(AGS)致死案例。這種罕見的紅肉過敏症是由「孤星蜱」叮咬所引起,使患者在食用紅肉後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最終可能導致致命後果。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這水果可防糖尿病!研究:還能護眼又通便「增加抵抗力」
近來氣溫驟降,正值流感、腸病毒等疾病肆虐之際,民眾可攝取高營養的水果來增強抵抗力。營養師李婉萍表示,百香果不但含有蛋白質、鈣、鎂、維生素C,也有鉀離子和維生素A。值得注意的是,研究發現,適量百香果能提高胰島素敏感性,有助於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的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一閉眼就睡著?醫揭真相示警:可能比失眠更危險 下午3點別喝咖啡了
你是否也羨慕那些一躺下就能立刻入睡的人?許多人認為「倒頭就睡」代表睡眠品質良好,但醫學研究卻指出,過快入睡可能是健康警訊,表面上看似睡得香甜,實際上可能整夜都在與缺氧狀態搏鬥。 睡眠呼吸中止症影響近十億人 慢性睡眠剝奪狀態下容易「秒睡」 根據2019年發表於《The Lancet》期刊的研究,全球約有9.36億成年人患有輕度至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症,其中4.25億人患有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這種疾病會導致睡眠期間呼吸道反覆阻塞,血氧濃度反覆下降,使患者處於慢性睡眠剝奪狀態,因此一旦有機會躺下就會「秒睡」。未經治療的中重度睡眠呼吸中止症患者,罹患高血壓的風險增加2至3倍,心臟病發作風險增加約30%,中風風險更是一般人的4倍。長期缺氧還會影響大腦功能,導致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增加失智症風險。研究顯示,約70%患有睡眠呼吸中止症的人同時有肥胖問題,肥胖是此疾病最強的風險因素。 良好睡眠品質不在於入睡速度 而在於整夜睡眠的深度與連續性 在Sleep Medicine Reviews期刊中的雙胞胎研究分析指出,約40%的失眠問題與遺傳因素有關。科學家已識別出數百個與睡眠相關的基因變異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研究證實:別再熬夜!60到65歲是男性最艱困時期 這4件事越早做越好
「我平時身體挺硬朗的,怎麼說倒下就倒下?」一名年逾六旬的男性因突然不適送醫,滿臉不解地向醫師提出疑問。醫師則無奈搖頭表示,60到65歲正是男性健康風險大幅攀升的關鍵年齡段,若生活習慣稍有鬆懈,過去累積的問題往往在此時集中爆發。(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9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