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地牛翻身!10:04台北明顯搖晃 宜蘭發布國家級警報
(記者張芸瑄/綜合報導)地牛翻身!今(18)日上午10時04分左右,東部地區發生有感地震,台北、基隆、宜蘭等地均可明顯感受到搖晃,民眾紛紛回報「天花板在晃」、「手機警報同時大響」。根據初步資料研判,最大震度達3級以上。
中央氣象署也針對宜蘭縣發布國家級警報(EAS),提醒民眾提高警覺,目前尚未傳出災情。詳細震央位置、規模與各地震度,將以氣象署稍後發布的地震報告為準。
更多引新聞報導
小S攜派翠克「落淚奪獎」!評審曝獲勝關鍵 強調:與大S無關
她按摩到一半慘遭男師插入、撫摸!對方冷問:怎不叫了,認命了嗎?
其他人也在看

快訊/又震了!10:10花蓮規模4.1有感地震 最大震度2級
又震了!根據中央氣象屬地震報告指出,今(18)日上午10時10分花蓮地區發生規模4.1地震,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東北東方60.7公里,即在台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8.8公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東部海域5.3地震「台北明顯有感」 雙北捷運、輕軌慢速行駛
一連兩震!氣象署指出,今(18)日上午10時04分發生有感地震,芮氏規模5.3、地震深度14.3公里,位於台灣東部海域,地震深度14.3公里,最大震度3級。另在10時10分花蓮地區發生規模4.1地震。受到地震影響,北捷全線列車啟動慢速行駛,新北捷運環狀線、安坑輕軌及淡海輕軌也依標準作業程序進行慢速巡檢;高鐵則不受影響。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LIVE/東部海域6分鐘內連兩震 氣象署10:50記者會說明
即時中心/顏一軒報導今(18)日上午10時04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規模5.3的極淺層地震,深度僅14.3公里,台北市松山區的辦公大樓明顯搖晃;而10時10分又發生規模4.1的小區域有感地震。對此,中央氣象署將於10時50分,由地震測報中心技正邱俊達出面召開記者會說明。現場最新消息,請持續鎖定《民視新聞網》直播。
民視 ・ 1 天前東部海域規模5.3地震 最大震度宜花3級
(中央社台北18日電)根據中央氣象署最新資訊,今天上午10時4分發生芮氏規模5.3地震,地震深度14.3公里,震央位於花蓮縣政府東北東方56.9公里(位於台灣東部海域),最大震度花蓮縣、宜蘭縣3級。(編輯:張雅淨)1141018
中央社 ・ 1 天前《地震》10:04地震 台北明顯搖晃 最大震度估3級以上
【時報-台北電】今天上午10點04分左右東北地區發生有感地震,台北地區明顯搖晃,預估震度3級以上地區:台北、基隆、新北、桃園、新竹、宜蘭、花蓮,詳細資料氣象署統計中。(新聞來源:中時新聞網 方翊倩)
時報資訊 ・ 1 天前教育部推跨域智慧學習 上千所國中小結合AI與機器學習
教育部推動「PBL-STEM+AICT跨域統整智慧學習扎根計畫」以資訊科技為核心,跨領域融入數學、物理、化學及自然等學科,透過專題導向教學,引導學生從主題發想、問題拆解到模式分析及邏輯推演,循序漸進提升學生探究能力與學習興趣,自2019年起累積有1160個基地學校參與,並成立131個小聯盟。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提升幼兒園安全監管效能 新北教育局下學期起擇2幼兒園推「監管雲試辦計畫」
現行法規並無強制規定私立幼兒園裝設監視器,如發生不當對待兒童指控時,事實釐清不易。新北市教育局長張明文指出, 為提升幼兒園安全監管效能,教育局正規劃推動「監管雲試辦計畫」,將自下學期起於2家幼兒園試辦,不過「須經園內充分溝通,並徵得每位家長同意」,確保師生、家長共識才可推動,以兼顧兒童安全與隱私。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建築用砂石也能低碳! 全新模式"再生材取代天然砂"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建築過去大量使用砂石,對環境負擔很重,就有營造業者用再生材料取代天然砂石,研發出「低碳材料銀行」的新模式,把廢棄物變成能再利用的建材,不只減廢、也減碳。綠營建公司董事長呂憲坤:「不要小看這些原料哦,我們一天如果進一萬噸(回收)的話,一個月30萬噸,可以彌補我們河川開採,減少二次污染。」老闆口中的原料,是回收的土石,建築廢料,還有爐渣等廢棄物,這些看似會造成環境污染的垃圾,在他們手裡,轉身變成再生粒料,有著砂石大王之稱的老闆呂憲坤,帶著兒子一起為環境努力,這裡是他們的低碳材料銀行。砂石大王以再生材料取代天然砂石(圖/民視新聞)綠營建公司總經理呂東璇:「我們做這些回收才發覺,這23年來我們在做一件事,我們在低碳化,就是循環經濟佔整個淨零裡面的40%的貢獻的話我們只不過一個微小的砂石業。」他嘴上說低調,其實早在父親帶領下,就把砂石場轉型成廢棄物再利用工廠。更和地方社區合作,導入再生粒料,打造水磨混凝土餐桌,呼應環境部的資源循環推動法,讓廢棄物能真正變成資源。環境部推8+N資源循環聯盟(圖/民視新聞)綠營建公司總經理呂東璇:「如何影響大家都進來,就是讓大家都看到,這樣的力量,像我們砂石業這麼小,我們就可以減碳十公斤了,這股力量如果大家都匯集起來的時候,我們踩一下,地版就會震動了。」環境部推8+N資源循環聯盟、扶植產業、打造台灣綠色品牌,希望讓企業更容易把廢棄物變成新的原料,從政策和法規上支持循環利用,幫助台灣一起減廢、減碳,朝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前進。原文出處:建築用砂石也能低碳 全新模式「再生材取代天然砂」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張啓楷質詢救災狂跳針「讓專業來」 彭啓明罕見動怒拍桌苗栗驚傳「山坡偷堆廢棄物」弊案! 地主、清運業者12人全法辦風災毀12.1萬片光電板!彭啟明霸氣喊「廠商負責清」 政府免出錢
民視影音 ・ 1 天前
屏東平埔族人眾多!潘孟安、蘇嘉全是不是平埔族大家都在猜
立法院三讀通過平埔原住族群身分法,加蚋埔馬卡道文化協會理事長閔黎明表示,屏東縣以馬卡道族為主,早期族人就有一、二萬人,在經過與漢人通婚後,許多屏東人都有平埔族的血統。縣議員李世斌說,就連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前立法院長蘇嘉全因為五官深邃、居住地接近平埔族,也被戲稱有平埔族血統,雖然大家都在猜,但恐怕連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基隆城市半程馬拉松明舉行 清晨4點半起實施交通管制
基隆城市半程馬拉松明天清晨5時50分從國門廣場起跑,明天清晨4點半開始市區路段分段交通管制,部分地區今天開始管制停車。這項半程馬拉松分成3公里健康休閒組、9.5公里勇腳挑戰組和21公里半程組,共計近4000人報名參賽。其中有44名外籍選手分別來自美國、日本、法國、西班牙、芬蘭等國家,最遠是來自秘魯的
自由時報 ・ 1 天前
東部海域08:06規模3.7「淺層地震」 最大震度2級
今(18)日早上8點06分台灣東部海域發生芮氏規模3.7地震,震央即在花蓮縣政府東北方44.6公里,地震深度34.5公里屬於淺層地震,花蓮縣地區最大震度2級。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明後天雨更大!連假迎「更強東北風」一週濕冷警戒 各地低溫下探20度
今天(19日)受到東北季風及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桃園以北、東部地區以及恆春半島出現短暫陣雨或雷雨,局部地區可能有大雨。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及東北部降雨明顯且持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6 小時前
風神掀共伴效應!專家示警「桃園以北、宜花」雨最劇
今年第24號颱風「 風神 」形成,氣象粉專「觀氣象看天氣」示警,雖颱風距離台灣最近還有500公里,但東北季風帶來的共伴降水不容小覷,尤其「 桃園以北、宜蘭及北花蓮 」一帶影響最明顯。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風神」撞上東北季風!雙氣流夾台灣「雨勢最猛日」曝
生活中心/李汶臻報導今年第24號颱風「風神」(FENGSHEN)今(18)日凌晨生成,目前位在菲律賓東南方海域,強度為輕颱等級。外界持續關注「風神」的預測路徑及對台影響程度,就有氣象專家分析指出,「風神」的後續路徑有機會出現「轉彎」。其中特別提到,下週一、二兩天若達到這2條件,「風神」不排除有飆上中颱等級的可能。另外專家也提到,颱風會與東北季風產生共伴效應,後續台灣恐被雙氣流夾擊,不排除帶來強降雨和明顯降溫,最冷氣溫預計將跌剩不到20度。
民視 ・ 1 天前
離壩頂僅剩4.8公尺!立霧溪堰塞湖恐潰決 林保署急發第4次警報
即時中心/廖予瑄報導日前花蓮縣秀林鄉立霧溪河道上出現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19)日已會同成功大學防災研究中心團隊進行即時監測,並對高風險區域發布第4次緊急通報單及CBS簡訊警示,請民眾切勿靠近或進入台8線175.5公里靳珩隧道西口(燕子口步道西口)以東路段,以及立霧溪沿岸,以策安全。
民視 ・ 8 小時前
雨最猛烈時刻要來了!明、後天恐出現超大豪雨 整週濕涼剩21度
東北季風增強,加上颱風「風神」外圍環流影響,今(20)日起全台天氣轉濕涼,氣象署提醒,20日與21日將是這波雨勢最明顯的兩天,北部、東北部及花東地區務必留意豪雨等級降雨,山區更不排除出現超大豪雨,恆春半島也有局部大雨機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好天氣沒了!颱風+東北季風雙夾擊 明起變天「豪雨強風齊炸」
好天氣要沒了!受到東北季風增強與「風神」颱風外圍環流影響,明(19日)起全台天氣驟變,北部、東半部地區率先迎來豪雨與強風,部分山區恐有豪雨;中南部雖仍有陽光,但午後也會有局部短暫陣雨。中央氣象署提醒,這波變天不僅雨勢強,風勢也大,全台氣溫將明顯下降,秋意更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明後天雨勢更大!光復節連假「更強東北風」殺到 各地低溫剩20度
氣象署指出,明後天桃園以北、東北部、東部地區及北部山區有陣雨或雷雨,並有局部大雨或豪雨發生的機率,其中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東部山區有局部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發生的機率,竹、苗、東南部地區及中南部山區有短暫陣雨,並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其他地區亦有局部短暫...
CTWANT ・ 9 小時前
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壩體恐突然潰決 下游居民估安置5天
[Newtalk新聞] 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立霧溪上游「燕子口堰塞湖」情勢持續緊繃,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昨(18)日晚間發出紅色警戒示警,指堰塞湖壩體短期內可能因滲流或溢流而潰決,不過經過連夜監測,觀測到水流從壩頂緩慢外泄,下游水勢暫未明顯變化,被撤離的居民今(19)日上午獲准在警方戒護下短暫返家取物。 林保署花蓮分署指出,17日晚間起立霧溪上游的堰塞湖水由側面公路漫流至靳珩隧道,再回流溪道,但18日觀察到壩底滲流量明顯增加,水位持續緩升,壩體呈現不穩定狀態。專家研判,若降雨增加,恐在短期內發生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原規畫由機具降挖壩體引流,但因落石頻繁影響作業進度,工程人員仍正向上推進。 氣象署預報顯示,隨著東北季風增強、與第24號颱風「風神」外圍環流產生共伴效應,20至21日東北部與東部山區將有豪雨等級以上降雨,立霧溪上游集水區若降雨明顯,恐再加劇壩體壓力,林保署強調,正密切監測堰塞湖水位與流量變化,視情況隨時通報與應變。 目前下游秀林鄉民樂、民有部落等居民仍暫時安置於秀林國中,秀林鄉長王玫瑰表示,居民撤離時倉促未攜帶衣物,經昨晚會議決議,今天上午在警力陪同下開放30分鐘返家取
新頭殼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