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陸配翻車!王義川轟漲健保費先解決「依親」醫藥記者打臉了
衛福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三大改革,部長石崇良6日親上火線說明,包括利息、股利、租金三項目的補充保費改採「年度結算制」,消息引發外界討論。綠委王義川則批評,健保費調漲前,要先解決沒繳過健保費的大陸人來台依親卻能使用台灣健保的問題。對此,有資深醫藥記者指出,台灣對大陸居民使用健保均有名額限制,質疑王義川根本沒仔細讀健保相關法規與資料。
針對健保費、補充保費要調漲,王義川6日晚間在社群平台Threads上發文表示,他認為要先解決一件事:為什麼沒繳過健保費的大陸人來台依親,卻可以使用台灣健保?「哪有這種道理,亂七八糟,這件事沒解決,什麼都不用談!」
資深醫藥記者洪素卿7日在節目《關我什麼事》中表示,她非常欣賞石崇良,認為他是個有作為且會溝通的部長,但若橫向溝通不良,「我只能說連同同的立委都沒有認真地去讀一讀健保相關的法規還有資料。」
洪素卿並引用統計數據指出,大陸人士與其他外籍人士的投保人數及其繳納的保費收入,與他們實際使用的醫療費用相比,兩者其實幾乎相當;甚至整體來看,他們繳的保費高於所使用的醫療費用。
對於依親是否需繳納保費,洪素卿進一步說明,其實「依親」這個詞用得不太精確。「一般來說,一位中國籍配偶拿到身分證後,得以申請其70歲以上的父母來台;在台灣居住滿六個月後,便可依法參加台灣健保。」
「你知道這些人有多少嗎?」洪素卿續指,台灣對大陸人士入額有限制,每年只有60名,所以數量不可能很多。而台灣對其他國家則沒有名額限制,只有對大陸有名額與年齡的雙重限制。她也酸,連同的立委(王義川)都沒有仔細去看目前的問題所在。
其他人也在看

補充保費爭議後與賴總統同台 石崇良:改革要持續 爭取最大共識再推動
健保補充保費擬改革惹議,目前已暫緩規劃。衛福部長石崇良今(8)日表示,超高齡化、超少子女化、人口超銳減等情況衝擊健保財務,改革還是要持續進行,但會取得最大共識才往下一步。(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獨老普查 石崇良:提供送餐、緊急救援裝置 依需求不排富
全台約有70萬名獨居長者,不時傳出孤獨死事件。衛福部長石崇良今天(9日)表示,衛福部將與內政部合作,明年啟動獨老普查,預計2027年底前完成,屆時將根據需求進行風險分級,提供送餐、緊急救援裝置等服務,相關措施不排富。 社安網2.0預計明年上路,其中一大重點是獨居長輩關懷。衛福部次長呂建德8日受訪指出,社安網2.0計畫結合立法院通過的社會韌性條例特別預算,編列2年新台幣62億元經費,將與內政部共同盤點國內獨居長者的狀況。 衛福部長石崇良9日上午出席「台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前受訪表示,隨著台灣社會高齡化與少子女化,獨老問題慢慢浮現,根據各縣市衛生局先前統計,全台約有70萬名獨老,其中除了獨自居住的長輩,也包含配偶同住的「兩兩獨老」。 石崇良指出,今年在韌性條例特別預算中編列62億用於獨居長輩關懷,衛福部將進行全面性獨老訪查,類似人口普查,主要掌握家庭支持情形,根據其健康情況、自我生活能力等,將獨居長者進行風險分級,再針對其需求,進一步補助地方政府提供各項服務。他說:『(原音)之後根據訪視的結果,做風險的分級,那有些需要更頻繁的關懷,或是協助導入社會的資源,那麼有些還會按照他的需求,安排送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政治》陳時中:補充保費沒轉彎 衛福部概念沒錯
【時報-台北電】補充保費改革爭議延燒,對於被批評「政策7小時轉彎」,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8日出席「2025台灣社區整合照顧研討會」表示,我們10幾年都在討論,並沒有所謂的轉彎,衛福部的概念沒錯,只是2萬塊太低,必然要拉到相當程度才合理。有資本利得的人覺得不滿意,但是只有薪水的人呢?健保是社會保險,除了量能負擔,還有劫富濟貧的精神存在。 根據衛福部長石崇良規畫,補充保費改革有3個方向,首先是導入結算制,利息、股利、租金1年分別超過2萬元就得繳補充保費,防堵拆單;獎金部分,起徵點從薪資4倍以上,改為最低薪資4倍以上,讓高收入者的繳費門檻與最低薪者打平;單筆扣繳上限,則從1000萬調至5000萬,讓股息上億的資產階級多負擔保費,彌補弱勢需求。 政院在6日晚間緊急踩煞車,宣布暫緩後,學者、醫界大老紛紛表態支持衛福部改革。台大醫學院院長、台大醫院前院長吳明賢更於「台灣醫學周」致詞時,當著賴清德總統的面說,祝福總統政躬康泰,祝部長「健保改革一定要成功」!語畢,現場響起笑聲及掌聲。 對於補充保費改革,陳時中表示,健保是相互的,補充保費是補充性質的保費,對於相對多資本利得的人,也要參與保費的分擔,概念
時報資訊 ・ 1 天前少子女化浪潮 石崇良:擴大幼兒專責醫師制度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8日電)少子女化浪潮下,兒科難留才,衛福部長石崇良說,明年將挹注249億元預算,優先保障兒童醫療,除幼兒專責醫師從0到3歲延伸至6歲適用,並增加醫院「急、重、難、罕」給付。
中央社 ・ 1 天前
綠港都內戰/正國會逆風挺林岱樺內幕曝光 派系大老出手前曾向賴清德請命
民進高雄市長初選上演4搶1局面,4名立委賴瑞隆、林岱樺、許智傑、邱議瑩積極爭取內提名,其中捲入助理費案的林岱樺,日前獲正國會成員大動作支持,在網上引起熱議。據《鏡報》掌握,29日下午正國會大老陳茂松在中常會上向身兼民進主席的總統賴清德請命,希望內可以好好處理助理費案,但未獲賴領情,當晚正國會多名公職就在社群發文力挺,釀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局面。
鏡報 ・ 7 小時前
名家論壇》徐佳馨/資本巨鱷游入老池塘
[NOWnews今日新聞]近期的資本市場是波瀾不斷。先是市場上最靈活的資本巨鱷寶佳,再度發動突襲,這次鎖定的是老牌的中工;緊接著,三圓建設靈魂人物王光祥董事長,也傳出資金吃緊。這兩起看似獨立的新聞,一...
今日新聞NOWNEWS ・ 3 小時前
補充保費改革爭議!健保總額將破兆 賴清德:將調整給付結構
國人平均餘命已增長至80歲左右,賴清德昨天出席「台灣醫學會學術演講會」和「醫師節慶祝大會」表示,國人不健康年數也有8年之久,代表平均有10%的時間可能臥病在床、坐輪椅或生活需要照料,「這是非常可惜的事情」。為讓健保永續發展,他說,今年健保總額預算核定約9286億元...
CTWANT ・ 1 天前
亞職交流賽/劉子杰用兩分砲自我介紹 「想擊出有破壞性的擊球」
樂天桃猿隊今天以6:3擊敗南韓職棒KT巫師隊,致勝英雄來自一位球迷陌生的名字,從自主培訓合約轉正的劉子杰,6局下用兩分砲向球迷自我介紹,總教練古久保健二也透露,他是有長打能力的選手,為了幫他找出...
聯合新聞網(運動) ・ 19 小時前
海上修風機「裝備重2公斤」 離岸風電技師需5大訓練才能出海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蓬勃發展,預估2030年需求將達2萬名專業人員!每日清晨,維修團隊全副武裝出海,在海上嚴峻環境中,謹慎評估天候風險,展開風機維護作業。西門子歌美颯等業者與台灣風訓中心攜手合作,透過高空作業、海上求生等五大嚴格訓練,為新興產業培育本土人才,逐步建立台灣自己的風能團隊。儘管目前仍有5千至1萬人以上的人才缺口,但隨著產業規模擴張、技術日趨成熟,台灣正穩健邁向風能自主之路!
TVBS新聞網 ・ 6 分鐘前
薪水低到免繳所得稅 一年被收好幾千元健保 他轟超吸血
衛福部長石崇良近日宣布將針對補充保費進行修法,未來利息、股利、租金全年超過2萬就需繳交,引爆輿論爭議後緊急暫緩;一名網友表示,這項政策最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方就在於,獎金、租金、股利為何跟二代健保有關,更指出明明一堆人收入低到不用繳所得稅,結果一年被二代健保收了好幾千元,怒轟根本是吸血政策。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補充保費人人罵!賴清德曝健保一年砸了「1兆82億」天文數字
[FTNN新聞網]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衛福部推出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社會一片罵聲質疑政府搶錢。在健保經費短絀下,賴清德總統今(8)日出席「2025台灣醫學週...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美國政府重啟露曙光?民主態度出現軟化
美國參議院民主領袖舒默(Chuck Schumer)7日向共和提出新提案,試圖為10月1日開始、已創下美國史上最長紀錄的政府停擺畫下句點,共和迅速回絕舒默的方案,但也承認協商出現進展。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台南 極重症失能住宿補助 挨批僅萬元
台灣長照2.0評估第6至8級極重症失能者居家照顧每月補助2萬8000至3萬6000多元不等,但有家屬認為此等級的病患難以居家照顧,但改送住宿型安養機構補助卻降為1萬元,今年透過長照業者向衛福部求助,期待新版長照3.0方案,能將極重症補助納入住宿型機構選項,真正減輕照顧者的負擔。不過,衛福部卻以不符長照「社區老化」、「在宅醫療」的政策精神,未表同意。業者將爭取到立法院開公聽會,持續為家屬發聲。
中時新聞網 ・ 9 小時前
美最長政府停擺有解?參院法案取得民主10人相挺
(中央社華盛頓9日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聯邦參議院今天表示,已爭取到約10個民主議員相挺,有望通過一項撥款法案結束當前這場已40天、創史上最長的政府關門。
中央社 ・ 3 小時前
稱健保補充保費沒轉彎 陳時中:2萬門檻太低 額度再議
衛福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三大改革,如租金、利息、股利導入年度結算制引發外界爭議,目前已暫緩規畫。對於被批評政策7小時轉彎,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昨(8)日表示,健保是相互的,補充保費是補充性質的保費,對於...
華視 ・ 1 天前
「雙引擎」啟動!健保總額兆元+489億深耕5年 推動「健康台灣」
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8日)舉辦「第78屆醫師節慶祝大會」,總統賴清德致詞指出,明年健保總額將突破兆元大關,我國也首度推動為期5年的「健康台灣深耕計畫」將投入約489億元,解決第一線醫療人員面臨、卻無法僅靠健保給付處理的問題。衛福部長石崇良也表示,「健保總額」可強化照護品質與醫療韌性,而「健
自由時報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