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護腺拉開手術 排尿變順暢
記者汪惠松∕台南報導
55歲陳男長期為解尿不乾淨、用力解尿及尿流速極慢等下泌尿道問題困擾,嘗試攝護腺肥大保健食品效果不彰。經檢查確診攝護腺肥大,開立藥物服用出現逆行性射精和鼻塞等,調整藥物未果,接受攝護腺拉開錨釘裝置手術後排尿順暢、乾淨,不再受藥物副作用困擾。
奇美醫院泌尿外科主治醫師林才揚表示,良性攝護腺肥大(良性前列腺肥大)是中老年男性中常見疾病,尤其在50歲男性中超過一半以上會面臨此困擾,且其發生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
為減少傳統手術帶來的風險與副作用,奇美醫引進「攝護腺拉開手術」微創技術,無需切除攝護腺組織,僅需在門診或靜脈麻醉下,植入永久性裝置將肥大的攝護腺葉向兩側拉開,能在短時間內改善排尿困難,並保留病人的射精與勃起功能,成為高齡與高風險者治療新選擇。
林才揚說,對於出現尿滯留、反覆性泌尿道感染、膀胱結石、反覆大量血尿、腎功能不全或溢流性尿失禁者,手術治療通常被視為有效的選項。然而,藥物與手術治療都可能帶來副作用,尤其是在射精與性功能方面,對病人生活品質造成二次打擊。因此治療選擇必須仔細考量病人的症狀、身體狀況與相關風險。
他說,攝護腺拉開手術是一種不切除攝護腺組織的微創手術,適合希望保留性功能、攝護腺體積中等(約30~80毫升)、對藥物治療效果不滿意但又不願接受傳統手術的男性病人,也適合無法停用抗凝血藥或有高出血風險的族群。
林才揚強調,攝護腺拉開手術讓良性前列腺肥大病人有了介於藥物與傳統手術間的新選擇,除能有效改善排尿症狀,還能兼顧性功能與生活品質,特別適合有共病或不願接受更侵入性手術的族群。也提醒民眾若出現頻尿、夜尿或排尿困難等攝護腺肥大症狀,應盡早就醫由專業醫師依個別狀況提供最適合的治療建議。
其他人也在看


一生只有200萬顆腎絲球!最傷腎10大食物出爐 「第1名跌破眼鏡是它」早餐穀物也中
台灣是全球洗腎人口比例最高國家之一,無論是吃的還是喝的,還是從早餐到宵夜,只要踩雷,恐怕都是默默摧毀腎臟的「隱形凶手」。對此,腎臟科醫師洪永祥就公開國人最常吃、卻最傷腎的10大食物榜單,第一名是國人最愛的手搖飲珍珠奶茶。
鏡週刊Mirror Media ・ 5 小時前
蔡依林認罹「1惡疾」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45歲天后蔡依林維持好身形,近來不只發行全新專輯、推出Podcast節目《Pleasure Talks》,年底將首次攻大巨蛋,門票一開賣就引爆搶票潮。她日前在Podcast中談及9點半睡覺的好處之後,並透露早睡的真實原因,證實曾得過「皮蛇」(帶狀皰疹)。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外,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皰疹後,一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名醫馬辛一病逝 三總最新回應了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是惡性腦瘤手術專家,11月1日才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腦中風學會年會獲頒終身成就獎,近日...
聯合新聞網 ・ 15 小時前
久坐超傷身、奪命!研究揭「1物」真可補救:讓血管有彈性
久坐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日常,而久坐已被確定會增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以抵銷久坐造成的傷害。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是植物多酚的一員,常見於茶、無糖可可、莓果類、蘋果、李子、堅果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Joeman減重30kg!每天168斷食仍反彈復胖 揪出1關鍵問題:自己都沒意識到
YouTuber Joeman近年減肥有成,從原先超過100公斤,瘦到現在健康的71公斤,付出不少努力。他日前拍影片分享心得,坦言減重過程並非一帆風順,中間一度復胖,後來才發現除了運動、飲食之外,原來「壓力」對體重的影響也很大,若想減肥成功,也不能忽視心理上的健康!
姊妹淘 ・ 1 天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 天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慢性發炎恐致癌!醫推「多吃4類抗炎食物」 不讓癌細胞長大
若想遠離癌症,應從飲食著手。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指出,癌症並非突然發生,而是長年慢性發炎、老化加速所累積的結果,身體長期處於慢性發炎,會提高癌症發生率,建議日常多攝取「橄欖油、多酚、Omega-3、大量膳食纖維」,有助於降低多種癌症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天前
20歲男大生發燒2周當感冒 母親察覺有異「一查竟是急性血癌」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雖好發於65歲以上老年人,但臨床觀察發現年輕及中壯年患者也不在少數,且因容易忽視或隱忍症狀,導致病情快速惡化。一名20歲男大學生,平時陽光健壯、很少感冒,暑假期間卻反覆發燒長達2週,並出現臉色蒼白症狀,所幸母親察覺異狀帶他就醫,才確診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醫師提醒,血癌症狀不具特異性,常被誤認為貧血或感冒,導致錯過及時治療的機會。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別花冤枉錢!狂吃保健食品恐弄壞身體 醫揭「3大常見」錯誤行為
糖尿病已成為新國病之一,據統計全台破250萬人罹患,約每10人就有1人,代謝問題與糖尿病風險正在快速擴大。許多民眾開始尋求許多坊間「食療」來調理,不過醫師也提醒,坊間偏方有些可能是錯誤且不實,並列出忽略產品標示等常見三大錯誤,若長期使用恐增加其他疾病風險。(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女星年初檢查正常年底卻變乳癌 自曝乳癌無法完全治好!醫揭2種乳癌長超快
在經典韓劇《順風婦產科》中飾演美月媽媽的58歲女星朴美善,今年2月無預警暫停活動,時隔半年才證實罹患乳癌。近日她在劉在錫節目中首度露面,坦言8次化療中,竟有4次併發肺炎,身心俱疲,更表示已做好「無法完
健康2.0 ・ 1 天前
很多人不知道!新研究揭「1食物」真會害人惡夢
一般人認為,睡前喝牛奶等乳製品有助睡眠,但醫師江守山表示,最新研究發現,睡前吃起司等乳製品會導致惡夢,因為乳製品在晚上食用時難以消化。研究人員發現,乳糖不耐症與胃腸道症狀、惡夢和睡眠品質不佳有關。研究並發現,食用水果、蔬菜和花草茶有助於改善睡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男遭T91步槍傷臉骨粉碎! 三總醫巧手+3D列印「拚回整張臉」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T91步槍槍傷貫穿,多虧3D列印加上醫師巧手,順利重建顱顏!三軍總醫院今(26)日發表最新醫療成果,該院整形外科團隊結合3D列印輔助導航技術與跨專科整合治療,協助一名遭T91步槍造成臉骨粉碎、呼吸道阻塞、甚至腦部直接暴露的嚴重個案,精準重塑骨骼結構,恢復外貌。 三總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徐國峰表示,該名25歲的男子被轉送進...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惡性腦瘤名醫」馬辛一驚傳病逝 三總:以家屬回應為主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驚傳病逝,震驚醫界。馬辛一為惡性腦瘤手術專家,本月初才獲頒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近期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住院,原本病情穩定,不料卻傳出病逝消息,引發醫界友人紛紛表達不捨與哀悼。
中天新聞網 ・ 20 小時前
翁日吞20顆保健品 醫胃鏡一照食道出事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一名70歲老翁為了保養身體,每天服用20多顆保健品,卻發生胸痛、吞嚥不適,就醫檢查發現食道中段潰瘍。醫師提醒,不論是服藥、吃保健食品,都是要追求健康,在吃的過程中要注意吃的方...
今日新聞NOWNEWS ・ 3 小時前
研究揭「1能力」=心臟健康度 醫喊:現在練還得及
心臟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一篇研究發現,握力強不強可能與心臟健康息息相關,握力越強,心血管越健康。此外,若能每週累積至少150分鐘的中度至劇烈身體活動,對於握力較弱或中等的人而言,可明顯降低死亡風險。心臟科醫師表示,民眾若無暇進行戶外運動,可多做「握力」運動,以訓練心臟功能。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名醫馬辛一驟逝 學長揭為人:許多年輕醫師難接受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惡性腫瘤手術名醫馬辛一近日傳出病逝的消息,讓醫界相當不捨。出身三總的台北醫學大學神經外科教授蔣永孝,同時也是馬辛一的學長,回憶他過去都是以患者為主,在照護病友上非常認真,許多年輕醫師聽到他離世的消息,都難以接受。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炮兵團」1人HIV陽性 整團嚇到急衝醫院篩檢「又有人中鏢...」
近年來我國年輕族群感染HIV人數不斷攀升,截至去年底全台累積已有超過3.63萬名HIV感染者。有醫師分享,曾遇過病患組「炮兵團」到東南亞尋歡,沒想到事後有成員篩檢出陽性,結果整團成員只好團進團出一起到門診求篩檢。
鏡報 ・ 1 天前
醫師認證「2款國民甜品」幾乎零熱量!減脂抗老還能穩定血糖
天氣一熱,總讓人忍不住想來碗冰涼甜品,但怕胖又怕升血糖,該怎麼選才聰明?減重醫師大推2樣「國民甜品」幾乎不含熱量,不僅能增加飽足感,還有助穩定血糖、抗氧化,是夏天減重抗老的天然好幫手。 1000
健康2.0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