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成鋼見美商界 包括被列不可靠實體清單公司
(中央社台北11日電)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昨天會見美國商界,包括生物科技公司因美納的高管,表示希望美國工商界繼續支持兩國經貿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中國仍保留因美納在不可靠實體清單上,但已解除其對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的限制。
中國商務部今天表示,中國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李成鋼10日在北京會見美國商業諮詢公司柯恩集團(Cohen Group)高級顧問艾倫(Craig Allen),以及美國生物科技公司因美納公司(Illumina)首席執行官泰森(Jacob Thayse),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因美納公司在中國發展等進行交流。
李成鋼表示,中美元首10月30日在韓國釜山舉行會晤,為兩國經貿關係發展作出戰略指引。兩國經貿關係有不確定性,但中方始終是提供確定性的一方,致力於為經貿合作創造穩定環境,也將堅定捍衛自身權益。
李成鋼表示,此前雙方經過多輪經貿磋商,達成互利成果。中方願與美方一道繼續加強交流對話,共同維護好、落實好經貿磋商成果,希望美國工商界繼續發揮建設性作用,支持兩國經貿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據中方訊息,艾倫及泰森表示,歡迎雙方在經貿領域取得積極成果,美國企業對明年中美經貿關係充滿信心,期待兩國經貿合作盡快回到正常軌道,因美納公司深耕中國市場20年,致力於長期在中國發展,未來願繼續加大在中國投入,做好合規經營。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2月初宣布對所有中國輸美產品再加10%關稅,中方祭出多項反制措施。中國商務部2月公布,將美國因美納公司、PVH集團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指這兩家實體違反正常的市場交易原則,中斷與中國企業的正常交易,對中國企業採取歧視性措施,嚴重損害中國企業合法權益。
中國商務部3月表示,禁止因美納向中國出口基因測序儀。
因美納官網11月5日發布,中國商務部公布由11月10日起解除因美納的出口禁制令,但因美納仍然在中國的不可靠實體清單上。(編輯:陳鎧妤/廖文綺)1141111
其他人也在看

傳中國擬放寬稀土出口規範 但未達川普所盼全面鬆綁
(中央社華盛頓9日綜合外電報導)業界人士表示,中國已開始制定新的稀土出口許可制度,可能加快輸出流程,但不太可能如華府所希望般完全取消相關限制。
中央社 ・ 1 天前
中歐協商平定「安世之亂」!陸商務部:盼歐盟續促荷方糾錯
大陸商務部9日就歐盟貿易專員塞夫喬維奇(Maros Sefcovic)發布的相關聲明表示,歡迎歐方繼續發揮影響力,促荷方盡快糾正錯誤做法。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中油:觀塘接收站外推防波堤工程案 預算編列與採購程序公開透明 並無預算暴增情事
針對媒體質疑中油觀塘接收站外推方案之外廓防波堤新建工程涉及浮報工程預算,中油發布新聞稿鄭重澄清表示,本案採購作業程序均依照政府採購法,委託專業顧問公司協助市場訪價、預算編列並經公開閱覽等程序及多方評估後決定,辦理過程公開透明,媒體報導百億元暴增至253億元並非事實。
中時財經即時 ・ 14 小時前陸委會揭中國經濟慘況 民企投資年減3.1%陷通縮陰霾
四中全會10月下旬落幕,外界關注中國政經情勢。陸委會送交立法院的業務報告揭露,中國主要經濟數據持續下滑,民企投資年減3.1%,持續衰退且擴大。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減2.3%,已連續36個月下跌,深陷通縮陰霾;今年迄今有52位中管幹部落馬,其中8名為正省部級。
自由時報 ・ 15 小時前北京、上海等地投資人 傳遭追補近3年海外稅
陸媒10日報導,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投資人士,被通知補交境外投資收益個人所得稅的消息後,多位被通知補交稅款的知情人士11日表示,他們補稅的應稅收入主要在2022年、2023年度。此前,陸媒曾報導,補稅追溯範圍主要為近3年。
中時財經即時 ・ 15 小時前
切身改革!高市自砍首相、閣員津貼 日公務員睽違34年調薪逾3%
首相高市早苗組閣後,日本政府今日(11/11)宣布推動「切身改革」,第一刀砍向包含高市在內的首相、閣員津貼,但同步調升國家公務員薪資,漲幅睽違34年再度突破3%,薪資與獎金連續4年雙雙調升。
太報 ・ 15 小時前中國外交官斬首言論 外交部:戰狼舉止凸顯霸權心態
(中央社記者楊堯茹台北11日電)中國駐大阪總領事薛劍8日深夜,就日本首相高市早苗關於台灣有事的答詢,在X發文「那種骯髒的頭就應該毫不猶豫斬掉」。外交部發言人蕭光偉今天表示,中方戰狼舉止凸顯恣意妄為的霸權心態,只會傷害國家形象。
中央社 ・ 13 小時前
蕭美琴「秘密訪歐」下機畫面曝 謝志偉揭2關鍵:機不可失
政治中心/徐詩詠報導副總統蕭美琴日前在歐洲議會發表演說,在準備期間全程保密到家,深怕消息走漏產生變數;演說結束後也被視為台灣外交重大突破。對此,駐歐盟代表謝志偉也在臉書上,分享蕭美琴下機的畫面,直言2大關鍵讓任務順利開始,事後回想稱這就是「機不可失」的含意。
民視 ・ 14 小時前
申請加入CPTPP恐遭中國阻撓?外交部曝最新進度:持續爭取各會員國支持
台灣自2021年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至今已超過3年多,仍擱置未決。面對外界憂心恐遭中國阻撓,外交部國際合作及經濟事務司司長連玉蘋今天(11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說明,目前CPTPP會員國已達成共識擴大接納新會員國,台灣也與多國簽署貿易夥伴協議,展現「隨時準備好」的態度。她強調,台灣將持續深化與各會員國的溝通合作,爭取更多支持,盼能盡早加入CPTPP入會工作小組。
鏡報 ・ 14 小時前
人妻最好?女星怒揭男友人「專挑朋友妻強吻」
甄莉、蔡逸帆、蘿莉塔、愛雅及班底Melody、Peggy近日在Sandy吳姍儒、派翠克主持的東森綜合《小姐不熙娣》「白天紳士晚上鬧事?醉後人格全面上線!」,暢聊「酒後失控」的荒唐事件。
中時新聞網 ・ 14 小時前

廖迎晰策劃首届蓉台藝術季 兩岸18位藝術家成都駐村熱烈交流
【民眾網諸葛志一台中報導】兩岸藝術交流再傳佳話,由台灣藝術家廖迎晰主導策劃的首届蓉台藝術季第一期《福聚兩岸・同 […]
民眾日報 ・ 12 小時前控俄發動影響力戰爭 歐盟擬保障選舉增資自由媒體
(中央社布魯塞爾10日綜合外電報導)面對俄羅斯對歐洲發動的「影響力戰爭」,歐洲聯盟12日將公布一系列措施,一來保障選舉免於外國干預,二來加強自由媒體的資金。
中央社 ・ 16 小時前
鄉林:今年外資來台投資金額大增5成 (圖)
鄉林不動產研究室11日指出,台灣經濟動能強勁,磁吸外資湧入,項目涵蓋綠能、科技與基礎設施等產業;此外,輝達確定落腳北士科T17、T18,顯示AI產業也是外資在台布局重點之一。圖為北士科。
中央社 ・ 12 小時前G7外長會議將登場 聚焦烏克蘭問題與關鍵礦物
(中央社蒙特婁10日綜合外電報導)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外交部長明天將在加拿大召開會議,預料將聚焦烏克蘭問題,並尋求為結束這場已長達4年的衝突達成共識。此外,關鍵礦產供應鏈也將成為重要議題。
中央社 ・ 15 小時前荷蘭認輸?擬撤安世干預令換晶片恢復供應,中歐汽車鏈迎破冰時刻
【財訊快報/陳孟朔】外電報導,歐洲晶片製造商安世半導體(Nexperia)事件出現重大轉折;歐盟層面釋出訊號顯示,中國在「僅限民用」前提下,同意恢復向歐洲汽車產業供應安世晶片,象徵中歐在晶片供應爭端上迎來破冰,同步同意荷蘭經濟部派員赴華就安世爭議磋商。中國商務部回應指出,尚未見到荷方在「停止侵害中資企業合法權益」與「穩定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上的實際行動,但同意展開技術與政策層面的談判;外界解讀,若荷蘭撤回對安世的干預令,將為安世中國工廠晶片出口恢復鋪路,優先疏解歐洲汽車供應鏈的「缺口風險」。事件源於9月30日荷蘭政府以國安為由,動用1952年《物資供應法》部長令對安世採取前所未見的干預;在此前一日,美方對中資持股企業實施所謂「50%穿透性規則」擴大限制。此後形勢急轉:10月下旬中美宣布暫停部分出口管制一年,國際政策基調轉向緩和,使荷方立場陷入兩難。市場人士表示,若「民用限定+撤令」成為框架,歐洲車用MCU、功率與分立元件等關鍵料號的排產有望加速回補。對整車廠與一級供應商而言,短期可望降低交期不確定、庫存安全水位壓力與替代設計成本;對上游設備與代工環節,產能調度的可預期性亦將改善。
財訊快報 ・ 1 天前
中國同意放行安世晶片 全球汽車供應鏈暫解壓|#鏡新聞
美中關係略見緩和,加上歐盟斡旋下,中國與荷蘭的安世半導體爭端出現轉機。中國商務部昨天(11/9)宣布允許中企聞泰科技旗下的荷蘭半導體公司安世晶片,對民用用途出口,也讓這場中國與西方晶片大戰,出現喘息的機會。 加入頻道會員支持鏡新聞🩷: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4LjkybVKXCDlneVXlKAbmw/join 鏡電視綜合台YouTube👉http://pse.is/59enw2 鏡電視直播台YouTube👉https://pse.is/4w3gts
鏡新聞 ・ 1 天前【公告】英業達董事會通過對關係人之捐贈事宜
日 期:2025年11月11日公司名稱:英業達(2356)主 旨:董事會通過對關係人之捐贈事宜發言人:游進寶說 明:1.事實發生日:114/11/112.捐贈原由:作為115年度慈善與社會福利捐款支出。3.捐贈金額:新臺幣1000萬元4.受贈對象:財團法人英業達集團公益慈善基金會5.與公司關係:本公司捐助成立之基金會6.表示反對或保留意見之獨立董事姓名及簡歷:無7.前揭獨立董事表示反對或保留之意見:無8.其他應敘明事項:無
中央社財經 ・ 12 小時前
吳亦凡驚傳獄中絕食身亡!財經網美1句酸爆
[NOWnews今日新聞]中國男星吳亦凡因性侵案入獄4年,近日有中國網友傳出吳亦凡疑似在獄中絕食身亡,官方遲未回應引發熱議。財經網美胡采蘋大酸,吳亦凡連面對女人的勇氣都沒有,怎麼可能絕食身亡。吳亦凡2...
今日新聞NOWNEWS ・ 1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