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炸物還可怕!研究揭「你每天都在做的這件事」做錯超傷心臟 很多人都中
你可能以為,動脈硬化是「膽固醇太高」、「吃太油」的結果。但2025年《美國心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JAHA)的一項研究,卻揭開一個令人頭皮發麻的真相——你沒刷乾淨的牙,可能正在慢慢堵住你的血管!
震撼發現:動脈斑塊裡有口腔細菌DNA
重症醫師黃軒分享,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分析了超過200份動脈斑塊樣本,結果發現:
.65% 的斑塊中檢測到細菌DNA
.其中 42% 竟來自口腔鏈球菌(Streptococcus mitis)
這些細菌平時安分地待在牙齦縫裡,一旦牙周出血或發炎,它們便趁機潛入血液,黏附在血管內壁上。隨後形成「生物膜(biofilm)」——像是隱形的保護罩,不易被免疫系統察覺。
它們潛伏多年,慢慢釋放發炎分子,侵蝕血管壁。當壓力、感冒、或免疫力下降時,這些細菌就會「甦醒」,引爆局部發炎,使動脈斑塊破裂、血栓生成,那一刻,就是心肌梗塞爆發的瞬間。
研究者指出,這些細菌會啟動 TLR2受體信號通路,誘發免疫過度反應,是動脈硬化惡化的重要推手。
好好刷牙=好好護心
多項世代觀察研究指出,刷牙頻率過低(每天一次或更少)與心血管事件風險上升有關。例如在日本一項超過71000人的研究中,每天一次或更少刷牙:
.腦中風風險增加22%
.如果已經是冠心病的患者中,又不愛刷牙,其 重大心血管事件風險,增加了更高達到70%
多項大型研究也顯示,每天刷牙三次的人,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顯著降低,且風險下降呈劑量反應關係。
頻繁刷牙(≥3次/天)與心房顫動、冠心病、腦中風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降低相關,其平圴風險下降幅度約為10%-15%。
研究人員提醒,我們長期將心臟病歸咎於膽固醇與生活習慣,卻忽略了細菌在牙齒的角色。這項發現,改寫了心血管疾病的成因。
糖尿病風險、也跟著降
南韓2023年發表於Diabetes Care的全國性世代研究,研究團隊解釋不同年齡層刷牙頻率與糖尿病風險降低的關係。主要認為:
.年輕族群(51歲以下):因基礎炎症負荷較低、口腔微生物組較穩定,刷牙三次每日能更有效減少口腔致病菌、降低全身性慢性炎症,進而使糖尿病風險降低幅度較大(14%)
.年長者(52歲以上):因口腔及全身慢性炎症累積、牙周病及牙齒缺失比例較高,刷牙雖仍有保護作用,但降低幅度較小(7%),可能因年齡相關的免疫功能下降及既有代謝異常,使口腔衛生改善對糖尿病風險的影響相對減弱
刷牙頻率提升可減少口腔鏈球菌等致病菌進入血流,降低動脈斑塊細菌DNA檢出率,減緩發炎反應,這一機制在年輕族群效果更顯著。整體而言,口腔衛生習慣的改善對糖尿病預防在不同年齡層均有益處,但年齡越輕,效果越明顯。
刷牙頻率與糖尿病間的連結,可能源於全身慢性炎症。口腔細菌會進入血液,影響胰島素敏感性、促進發炎激素上升,使血糖代謝失衡。因此,乾淨的口腔,其實就是低發炎反應的身體。
(記者吳珮均、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刷牙前牙刷要「弄濕or不弄濕」?醫給答案了 小心害你愈刷愈髒
·多數人都在做的「2潔牙動作」錯了! 把泡沫漱光光秒中
其他人也在看

肝癌成國人第二大癌症殺手!真的罹癌該如何治療?這兩類人更需注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啟辰報導】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公布的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統計,肝癌在113年造成 7,513 人死亡,僅次於肺癌,仍是國人主要健康威脅之一。由於肝臟本身缺乏明顯痛覺神經,多數病患在出現症狀時已屬中晚期,使治療選擇相對受限。三軍總醫院一般外科陳登偉醫師提醒,早期肝癌往往難以察覺,若能透過定期檢查及早發現,能在治療策略上保有更充裕的空間。 疲倦、胃口差其實是警訊?醫:可能與肝功能異常有關 陳登偉醫師表示,早期肝癌通常沒有特殊徵兆,許多病患是在健康檢查中意外發現。民眾若出現容易疲倦、食慾下降或體重減輕等情形,雖未必代表罹癌,但這類變化可能與肝功能異常相關,仍建議進一步檢查。若已發展到上腹部疼痛、精神狀態改變或食慾明顯不振,往往代表疾病已進展較晚。臨床上真正能接受手術治療的病患約僅 15%~20%,顯示早期發現的重要性。因此,如何讓高風險族群更早掌握病情,陳登偉醫師指出,家族中有 B 型或 C 型肝炎者,或曾接受可能造成肝炎風險的行為、長期飲酒或作息不規律者,皆應提高警覺。他建議每半年可安排一次抽血檢查肝功能及血清中的胎兒球蛋白指標等,並搭配腹部超音波,有助及早發現異常。 肝癌依
健康醫療網 ・ 1 小時前
常見乳癌危險因子:生育與哺乳狀況、荷爾蒙、肥胖、菸酒習慣
在台灣,乳癌是女性癌症發生率首位,根據國健署107年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共有1萬4217人罹患乳癌,每天平均有38人罹患乳癌。乳癌排名女性癌症死因第3位,根據衛福部108年國人死因統計,共有2418人死於乳癌。 乳癌也是發生率成長最多的癌症,每12名女性中就有1人罹患乳癌。根據國健署的流行病學統計,20年來,乳癌發生率從每10萬人口30人,飆升至每10萬人口78.9人,成長率成長遠遠超過國人癌症發生人數最多的大腸癌。 乳癌為女性癌症發生率之首,好發年齡為45至69歲,乳癌患者平均為48歲,相較於歐美國家提早8至10歲;近年來國人乳癌患者有年輕化的趨勢,根據統計,35歲以下的年輕型乳癌占9%,是美國的4.5倍。 乳癌後天因素占9成中華婦幼健康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潘俊亨表示,乳癌是由乳房的乳腺管細胞或乳小葉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或繁殖,進而形成的惡性腫瘤,主因是後天危險因子造成,高達9成乳癌患者沒有家族史,僅5~10%是遺傳所致;若是一等親內曾罹患乳癌,如母親、姐妹,乳癌發生率高出2~4倍。 根據文獻顯示,常見的乳癌的危險因子,包括:初經12歲以前、55歲以後停經晚、未生育、30歲後才生第1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常春藤幸福教練:最快樂的人,生活中都有這3種朋友
根據哈佛大學成人發展研究,穩固的人際關係是幸福與身心健康的關鍵。但所謂「穩固關係」不單只是跟摯友建立單一深厚情誼,也不是擁有眾多難以分辨的好友名單,而是找到那些「與心靈最契合」的朋友。 高階主管教練潔西卡·魏斯(Jessica Weiss)指出,人生中需要以下這三種關鍵朋友,才能真正帶給你幸福。避風...
商業周刊 ・ 1 小時前
腸病毒專攻1族群 羅一鈞:跨年將達最高峰
[NOWnews今日新聞]國內腸病毒仍處流行期且疫情持續上升,疾管署長羅一鈞對此表示,腸病毒疫情已於上周正式進入流行高峰期,預估高峰將延續至明年1月中、下旬,並可能於跨年前後達到最高峰,提醒近期主要流...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小時前
48歲工程師腹脹血便拖三個月,健檢揪出大腸癌,醫:年輕族群警訊已到
48歲的林先生近來因工作忙碌,時常感到腹脹不適,偶爾出現血便,但因沒有慢性病,也無家族史,自認生活作息良好,只是偏好紅肉,因此一直將不適歸咎於消化不良或痔瘡出血。症狀遲遲未改善,連續兩、三個月都未好轉,直到接受健康檢查才發現。 經醫師評估後安排無痛腸胃內視鏡檢查,結果發現大腸內有一顆大型腫瘤,幾乎佔據腸道三分之二,進一步病理判定為大腸癌,所幸因提前介入治療,腫瘤仍有明確治療方向。 大腸癌呈現「年輕化」趨勢肝膽胃腸科醫師梁程超指出,大腸癌已連續多年位居台灣癌症發生率前段,且呈現「年輕化」趨勢。臨床上不少四、五十歲上班族,因久坐、外食頻繁、蔬果攝取不足、紅肉過量,加上欠缺定期檢查,忽略早期症狀,成為高風險族群。 梁程超提醒,大腸癌初期症狀通常不明顯,但若出現排便習慣改變、腹脹、血便、排便變細、體重莫名下降等情況,且持續超過三週,就應儘速就醫。 45歲以上民眾,應做定期篩檢他也提到,AI 輔助腸胃鏡已成為重要偵測工具。AI 系統能在內視鏡檢查中即時辨識微小病灶、瘜肉與可疑組織,降低因視覺疲勞或角度限制而漏網的風險。研究顯示,AI 介入可有效提升腺瘤偵測率,有助於找出早期大腸癌。 梁程超呼籲,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化妝品染毒恐擴大 如何補救?石崇良:蘇丹紅列常規後市場查驗項目
國內首次發生蘇丹紅混入化妝品案件,目前已有12家廠商、20項產品遭波及。衛福部長石崇良今日在立法院表示,此案由食藥署主動追蹤國際新聞並進行查驗而發現,全案已移送檢調偵辦,並對違法原料製造商處以最高500萬元罰鍰,同時將蘇丹紅列為化妝品後市場常規查驗項目。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最有「明星氣場」的星座TOP5!誰天生自帶光,不靠外貌氣場超強,走到哪都像主角!
有些人不管走到哪裡都像自帶聚光燈,舉手投足之間都吸引目光,這種「明星氣場」可不只是外貌好看,而是綜合了自信、氣場、表現力與存在感。從網友討論和星座特質來看,這五個星座不論在人群中還是鏡頭前,都能自然發光,讓人忍不住多看幾眼。以下就來看看誰是最容易被誤認為藝人的星座TOP5吧!
BEAUTY美人圈 ・ 1 天前發現北歐3國醫療體系「這點」是共同點 台大雲林分院將納入核心策略
因應醫療科技進步,台大醫院雲林分院組團到挪威、瑞典、丹麥等北歐三國,展開智慧創新醫療參訪,走訪當地9個指標性醫療及公共衛生組織。院長馬惠明表示,參訪9處共同點為「高科技及人本精神」並行,將納入院內6大核心策略。院方表示,此次以「智慧醫療」與「健康治理」為參訪兩大主軸,像是瑞典Karolinska大學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更年期女性必看:中醫調理方法舒緩躁熱與失眠問題
許多中年女性夜半看著旁邊呼呼大睡的另一半,一股莫名不甘願的情緒,讓人覺得委屈而生氣。 桃園長庚中醫婦科高銘偵醫師表示,婦女失眠讓情緒更加焦躁不安,害怕夜晚的到來,害怕睜眼到天明。常常做完家事,等小孩睡著,終於有空閒開始滑手機,但過了凌晨1、2 點就難以入眠,若是半夜上廁所或熱醒後,也經常就再也睡不著了。女性更年期睡眠障礙、情緒起伏 約在停經前2至3年 高銘偵醫師進一步說明,婦女停經過程是在數年間逐漸進行的,從月經一向規則逐漸變為月經不規則,最後到月經完全不來,這幾年過渡時期就稱為更年期。台灣女性平均停經年紀在 50~51 歲,更年期約在停經前的 2~3 年,症狀常見潮熱盜汗、胸悶心悸、睡眠障礙、情緒起伏煩躁易怒或莫名低落(嚴重甚至有焦慮、憂鬱),影響婦女的生活品質及與家庭成員的相處。更年期潮熱女性 透過中藥調理改善情緒與睡眠更年期是女性無法避免的生理過程,是從有排卵到不能排卵的階段 ( 與青春期相反 )。但同樣是賀爾蒙下降,為什麼有些人潮熱症狀嚴重?有些人卻沒有更年期症候?高銘偵醫師解釋,「更年期症狀」是人體對賀爾蒙的濃度變化調控不好,就像高山症的發生是人體對高度快速上升的適應調控不好
常春月刊 ・ 2 小時前
木耳配3菜秒變養血管料理!醫教夏至養生2重點 1飲品過量超危險
酷暑季節如何養生?夏至時節的氣溫持續攀升,讓許多人感到身心不適,甚至引發焦慮與煩躁。中醫師指出,這時民眾可透過具有清熱解暑、養心安神功效的食材來養生,同時也要避免頻繁進出冷氣房,不然容易加重心血管負擔
健康2.0 ・ 3 小時前好市多「摺疊吹風機」折700元 一票人搶買:頭髮乾超快
美式賣場好市多(Costco)「黑色購物節」活動開跑,24日至30日連續7天推出超殺優惠,超過500件商品入列,許多會員也在社群推薦必買好物,有網友分享一款「雙電壓摺疊吹風機」,大讚風力強、體積小,頭髮很快就吹乾,且出遊攜帶非常方便;該款吹風機黑五折價700元,現在只要2699元,大票網友驚呼太划算,「可以再買一支」。
中時新聞網 ・ 20 小時前
名媛百搭穿不膩的小白鞋盤點:穆熙妍、曾馨瑩小香運動鞋、林心如厚底鞋更是台灣熱賣
小白鞋可說是時尚圈最不敗的單品,從女明星到名媛幾乎人腳一雙!本篇一次盤點穆熙妍、曾馨瑩、林心如、陳喬恩等名人愛用的「小白鞋推薦」從復古運動風到低調奢華款,各有風格卻都百搭實穿。無論是日常通勤、旅行造型
女人我最大 ・ 3 小時前
蘇丹紅易鑽入皮膚「尤其愛臉」 專家教自救...解毒3招必學
台灣食藥署日前驗出化妝品含有禁用的蘇丹紅(蘇丹色素4號),問題原料已流入14家業者,相關產品已全數下架停售。許多民眾關心,為何擦在臉上的化妝品會被吸收進入體內?接觸蘇丹紅後又該如何排出體外?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苗栗獨居老翁命案 2嫌共犯殺人罪嫌重大收押
苗栗市67歲鄭姓獨居老翁命案,警方逮捕有竊盜、公共危險前科的謝男,及有毒品、詐欺前科的蕭男,昨(25日)將2人依強盜致死罪嫌移送苗栗地檢署;檢察官複訊後,認謝、蕭2人相互卸責,且有串證、逃亡之虞,加上攻擊被害者頭部重要器官,依共犯殺人等罪嫌重大,昨晚向法院聲請羈押獲准。
自由時報 ・ 3 小時前
吃起司防失智!日本7千人大型研究:1周1次就有差
失智症風險隨年齡增長而提高。食安專家韋恩指出,日本一項針對7914名65歲以上高齡者的大型研究顯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失智症發生率為3.4%,低於完全不吃者的4.5%,每千人約有10至11例的差距。此研究凸顯乳製品攝取與老人認知功能存在連結性。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平常超理性,一談戀愛就變工具人的星座TOP4:天秤愛到忘了自己,「這星座」全心付出到自己累壞
有些星座平常超理性、講道理一把罩,朋友有事他們分析得頭頭是道,但一談戀愛——理智全關、情緒全開,秒變「愛情工具人」。什麼都幫、什麼都做,還怕對方太累、太煩、太辛苦。今天就來看看,這四個「理智歸零、愛到不行」的星座 TOP4!
bella儂儂 ・ 2 小時前
名家論壇》柯志遠「劇評」/《黑盒子》
[NOWnews今日新聞]你看了網路驚悚漫畫改編的12集影集《黑盒子》嗎?人氣漫畫家Pony的原作漫畫在LINEWEBTOON連載了上百篇故事,由具備電腦視效專業背景、曾以《紅衣小女孩》、《目擊者》兩...
今日新聞NOWNEWS ・ 11 小時前
50嵐「神秘符號」是什麼意思?他喝20年沒看懂 內行人揭正確答案
台灣知名連鎖手搖飲50嵐深受不少台灣民眾喜愛,一名網友在Threads中發布貼文,表示在50嵐的LOGO下方,有一串以黑色字體呈現的商標,好奇詢問,「有沒有人看得出來這個東西到底是……?」貼文曝光後,引發網友熱議。
鏡報 ・ 1 天前
星二代被目擊「街頭擺攤」!賣衣求生不見妻子陪伴 母女鬧翻近況曝
武打巨星成龍婚外情所生26歲女兒「小龍女」吳卓林,近年和媽媽吳綺莉鬧翻,她2017年宣布出櫃,隔年和大她12歲的混血女友Andi在加拿大註冊結婚,2020年一度傳出婚變,但當事人無回應。近日,港媒報導,吳卓林疑被直擊在街頭賣有自己繪製圖樣的T恤,身邊不見妻子或母親陪伴,自食其力的情況引來討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夜店女公關遭亂刀猛砍奪命! 北檢依殺人罪起訴前男友劉柏葳
谷女和劉柏葳曾短暫交往且同居過,不過由於劉柏葳經常對谷女施暴,明顯有暴力傾向,今年5月16日谷女再度遭其甩耳光、掐脖且名牌衣物更是遭其破壞,最終谷女忍無可忍,赴醫院驗傷以後前往派出所報案聲請保護令。保護令生效以後,谷女在7月29日於涉群媒體上PO出保護令,並稱前...
CTWANT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