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滑手機竟「耳中風」!醫:9成病人找不出病因
一名20多歲剛畢業的女性社會新鮮人,因找工作壓力大、長期熬夜且習慣睡前滑手機,某天早晨起床後發現單側耳朵聽不到、耳鳴及耳悶,甚至出現輕微暈眩。就醫後確診為「急性突發性耳聾」,俗稱「耳中風」。所幸經治療後,聽力已逐漸恢復。
睡前滑手機惹禍?20歲女突發「耳中風」,靠高壓氧治療恢復聽力。(圖/示意圖/取自pixabay)
根據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指出,患者接受耳內與口服類固醇治療後,再配合約8次高壓氧療程,最終成功重拾聽力。醫師鄭博斌表示,突發性耳聾是指三天內連續三個音頻的聽力下降超過30分貝,常見原因包括病毒感染、血管阻塞、自體免疫、藥物副作用與生活壓力等,但約九成病例找不出確切病因。
鄭博斌提醒,三高族群與吸菸者屬於高危險群,應避免長時間暴露於噪音環境、降低耳機音量,並維持良好作息與健康生活習慣,如規律運動、充足睡眠及壓力管理,以降低耳中風風險。
他也指出,高壓氧治療能提高身體組織含氧量,改善內耳缺氧、促進血液循環及組織修復,為突發性耳聾的有效治療方式之一。鄭醫師強調,一旦出現單側耳鳴或聽力突然下降,應立即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延伸閱讀
「發票中獎通知」釣魚信件一點遭盜刷3萬 普發現金也是重災區
影/新北租屋處開毒趴!51歲男隔天醒來 28歲女友死了
台中47歲男爬水塔「疑手滑墜1層樓」 頭部重創慘死陽台
其他人也在看

製造業外國技術人力比率限制取消 8000家中小企業受惠
行政院今日通過「跨國勞動力精進方案」,除了開放旅宿業及商港碼頭業有條件引進外國技術人力,也取消製造業外國技術人力比率的限制,讓雇主可全數留用資深移工,勞動部指出,目前已有近8000家中小企業聘僱中階技術人力,其中3分之一已達天花板,此次放寬限制對中小企業幫助極大。
自由時報 ・ 18 小時前
減重完對身體線條不滿意?「台灣健康體態管理醫學會」成立,從運動到醫療打造健康自信
在台灣,對健康的想像已不再是「沒有疾病」,曾有問卷調查指出,國內減重者中僅 3 成是為了健康,7 成人是為了外貌,顯示越...
Heho健康網 ・ 16 小時前
有影/柬埔寨男童耳痛 檢查見「活蟑螂蠕動」駭人畫面流出
國際中心/張予柔報導柬埔寨金邊一名男童近期因耳朵頻頻劇痛、持續耳鳴就醫,沒想到醫生檢查過後發現「有東西在裡面爬」,仔細用內視鏡一看,竟是一隻活生生的蟑螂,在男童耳道裡面不斷蠕動,畫面曝光後嚇壞眾人,影片也在網路上瘋傳,觀看人數已突破一千萬人。
民視 ・ 5 小時前
恐怖!中國全球通緝「引渡受審」 沈伯洋示警:一般人也有危險
即時中心/黃于庭、謝宛錚報導中國近年來不斷打壓我國際地位,文攻武嚇手段越發囂張,不僅天天派軍機騷擾、逾越海峽中線挑釁,更多次片面宣稱「懲戒台獨」,重慶公安局日前還點名民進立委沈伯洋,揚言其涉嫌分裂國家,將立案偵查、追究刑責。對此,沈伯洋今(30)日示警,中國施行引渡行之有年,且這種危險恐怕會發生在每個台灣人身上。沈伯洋表示,中國施行引渡行之有年,許多國家在中國要求之下,引渡政治犯、詐欺犯、洗錢,在世界各國用金融犯罪等作為藉口,引渡自己想要的人,且已經發生過非常多次,這當然是個問題。不過,沈伯洋強調,國人應該注重的不只有他的案例,而是可以去想想,中國現在針對台灣國會議員這麼做,接下來有無可能針對軍公教,「大家不要忘記,他們甚至連檢察官、法官都可以納入懲戒範圍,那對於一般人民會不會這樣做?」因此,沈伯洋示警,這個危險不只發生在他身上,恐怕會發生在每個台灣人身上,對於中國這種長臂管轄,更以「傷害中國人民」為由當作犯罪行為,要把對方抓起來,「這樣的方式是民主國家所不容,針對獨裁國家這樣的手法,國人一定要非常小心」。民進立委沈伯洋。(圖/民視新聞)針對中國宣布立案偵查一事,沈伯洋說明,身為國防外交委員會,出國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他也才剛從韓國回來,中國發布懲戒時,他其實位於國外。他也直言,中國進行此種手段時,會造成立委執行國防外交任務時處處受阻,這也是中國非常重要的目的之一,他們想盡辦法在各個國家深植人脈網絡,更不希望台灣人過去。沈伯洋強調,發生在他身上的事情,其實之前更常發生在我國駐外使館,長期遭到跟蹤、騷擾,不僅工時非常長,立院預算還砍預算,其實是個內外交困的時候。綜上所述,立院若能給予外交更大的支持,這才是重要的事情。原文出處:快新聞/恐怖!中國全球通緝「引渡受審」 沈伯洋示警:一般人也有危險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川習會歷經100分鐘!美中雙方「未談台灣問題」 卓榮泰表態了葉霸火力全開!狂噴傅崐萁數分鐘 笑問張峻:怎不帶我進去翻桌?台中豬瘟斃死豬數量疑雲 農業局證實化製三聯單「甲聯遭塗改」
民視影音 ・ 20 小時前
風機業者偷動工 屏東鄉親北上抗議
風力發電業者計畫在屏東縣枋山鄉楓港溪下游沿岸設置10座陸域風機,疑似未經政府同意卻悄悄動工,引發當地民怨。鄰近的枋山、獅子鄉居民組成自救會,30日搭車北上立法院陳情,呼籲政府正視民意。在野立委直言,若強行推動此案將重創環境,並質疑業者尚未通過申請卻先打地基,實在太囂張,要求中央出面處理。
中時新聞網 ・ 9 小時前2025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 發表
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邀集國內肝炎防治領域權威專家發布最新版《二○二五國家肝炎政策建言書》,建議:制定國家級B型肝炎消除計畫、提高B、C肝個案追蹤方案照護費點值、B肝治療比照C肝排除醫院個別總額管制,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莊人祥表示C肝已於二○二五年提前消除,緊接著是B型肝炎,目前已擴大篩檢年齡下降至三十九歲,民眾可透過健保快易通查詢篩檢結果;另外,如何提升B肝陽追率以及連結後端的治療,會再跨部會協調,將國健署及健保署的資料串接,讓第一線醫療人員更能掌握。立法院厚生會肝炎政策促進委員會召集人陳菁徽委員表示,台灣將於二○二五年底向WHO正式申請C肝消除認證,成為亞洲首個達標國家,並提醒在B肝的部分如何補強追蹤斷鍊的患者是很重要的政策缺口,建議善用AI提高健保系統的使用效 ...
台灣新生報 ・ 16 小時前非洲豬瘟案王姓獸醫佐回國 中檢訊後證人身分請回
(中央社記者蘇木春台中29日電)台中養豬場爆發非洲豬瘟,豬農諮詢的王姓獸醫佐事發後出境,昨天晚間回國。檢方表示,今天上午已通知王姓獸醫佐到案,釐清有無違反動物傳染病防治條例,訊後以證人身分請回。
中央社 ・ 1 天前
花蓮高中展現團隊戰力 5:0大勝地主清水高中
花蓮高中足球隊。(圖:李瑋儒攝。)清水高中足球隊。(圖:李瑋儒攝。)114學年度中等學校足球聯賽(HFL)11人制第一階...
Go Goal 勁球網 ・ 12 小時前
白沙屯媽祖12/5起高雄遶境3天 市府首推「平安券」拚經濟
白沙屯媽祖將於12月5日南下高雄遶境3天,民政局推動「大廟經濟」,攜手經發局、岡山商圈,首推「平安券」拚經濟,民眾追隨媽祖參拜,感受宗教文化盛事,商圈消費享受優惠,促進地方觀光經濟。苗栗白沙屯拱天宮媽祖二度南下鳳山區與五甲媽祖「雙媽會」創造30萬人潮,在廣大信徒敲碗爭取下,12月5至7日將再度南下高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竹市東大路地層下陷 疑地下室工程惹禍緊急撤離安置19戶
新竹市北區東大路四段113巷一處民間工地,30日進行地下室工程,疑因施工不慎導致基地旁道路出現地層下陷,鄰近地面也受損,居民憂心房屋結構安全。新竹市政府傍晚會勘初步確認有安全之虞,已緊急撤離安置19戶
中廣新聞網 ・ 8 小時前
59歲坣娜傳胰臟癌逝!醫揭「1現象」是癌前症狀:很難發現
歌手坣娜驚傳於本月16日因病過世,享年59歲,如今有消息傳出,她是不敵胰臟癌病逝。胰臟癌是國人十大癌症的第七名,由於不易發現與治療,發生率幾乎就是死亡率,向來被稱為「癌王」。醫師錢政弘表示,一項美國研究發現,胰臟癌患者在確診前一年半開始會出現體溫微微上升的現象,可能只是37.1、37.2°C,是值得民眾注意的細微徵兆。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逝!研究揭「1物」超毒:大增罹癌風險
歌手坣娜於16日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出震驚演藝圈與粉絲。醫師錢政弘表示,一般提到胰臟癌,會先想到糖尿病,但一篇針對成年女性得胰臟癌的研究發現,有抽菸者的罹癌風險多1.5倍。兒童時期曾吸二手菸者多1.47倍;有抽菸且在生活中吸二手菸者多1.68倍;有抽菸且在兒童時期吸二手菸的人更多出2.8倍,相當驚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坣娜胰臟癌病逝!醫揭5大症狀示警 50歲以上為高風險群
根據禾馨民權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說法,胰臟癌早期可能出現的5大症狀包括腹痛、背痛、噁心想吐、糖尿病及黃疸引起的皮膚搔癢。林醫師提醒,一旦同時出現這些症狀,應特別提高警覺。林相宏指出,胰臟與背部脊椎鄰近,當出現背痛時也可能是胰臟異常的徵兆。他引述日本學者Ya...
CTWANT ・ 1 天前
坣娜疑胰臟癌離世 50歲後新診斷糖尿病恐為唯一警訊
歌手坣娜疑似因胰臟癌病逝,享年59歲。胰臟癌被稱為「癌王」,其惡性度高且診斷困難,林相宏醫師指出,糖尿病可能是早期發現胰臟癌的唯一機會,尤其50歲以後新診斷的糖尿病患者需特別留意。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中國愛滋病疫情拉警報!感染者高發省份出爐:第6名新疆就已破10萬人
根據中國國家疾管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中國愛滋病毒感染者高發省份人數排名」再次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全國愛滋病(HIV/AIDS)感染者中,四川省以約17.47萬例居首,成為中國感染人數最多的地區;其次為廣西(12.32萬)與重慶(11.6萬)。整體來看,西南地區依舊是疫情最為集中的熱區。(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5 小時前
海鮮控注意!台人愛吃的「2類水產」重金屬超標,吃錯部位恐加速罹癌
海鮮向來是國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富含豐富的蛋白質與多種營養素,深受大眾喜愛。然而,消費者權益保護基金會最新檢測發現,國人愛吃的旭蟹和丁香魚等水產存在重金屬超標問題,長期食用恐對健康造成威脅。對此,
食尚玩家 ・ 3 天前

坣娜傳不敵「癌王」!名醫曝8高危險群
玉女歌手坣娜驚傳早在本10月16日因胰臟癌病過世,享壽59歲,震驚演藝界。醫學專家指出,其實胰臟癌是難以對付的「癌王」,因為早期症狀相當不明顯,且被認為是腸胃疾病,到末期才發現,為時已晚。不過有醫師分享早期胰臟癌的「唯一明顯警訊」,另外強調「8類高風險群」也要當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中國10歲男童術後「消化系統被無故切除」 母崩潰求真相:靠注射營養液維生
山東菏澤一名12歲男童小燁(化名)原本健康活潑,卻因10歲時一場意外和一次手術,從此改變了一生。2023年10月26日,小燁在校園和同學玩耍時撞傷肚子,經醫院檢查竟被診斷出腹腔腫瘤,後續又於手術過程中切除胰腺、十二指腸、大部分胃與小腸。孩子母親崩貴表示,如今孩子無法正常進食,只能依靠靜脈注射營養液維生。
太報 ・ 22 小時前
番茄每天吃1顆,降血壓、抗發炎、護攝護腺!「這樣吃」效果翻倍 醫大推
「番茄紅了,醫生的臉就綠了」這句老話,其實背後藏著真相!在營養師與心臟科醫師眼中,番茄絕對不是普通蔬果,而是幫助穩定血壓、抗發炎、減緩老化的重要食療幫手。炎炎夏日,正是吃番茄的好時機,一碗番茄沙拉或一杯冰番茄汁,不只能解渴消暑,更能為全身健康加上一道盾牌。 吃番茄 血壓更穩、發炎更少 根據《European Journal of Preventive Cardiology》在2024年的研究指出,在7056名高心血管風險長者中發現,每日攝取110克以上番茄者,其罹患高血壓的風險比每週不到一次者低了36%。不只如此,血壓數值(特別是舒張壓)也有明顯下降,尤其對一級高血壓患者幫助顯著。此外,《Clinical Nutrition ESPEN》在2022年的系統回顧與統合分析指出,攝取番茄製品能顯著降低促發炎細胞激素TNF-α濃度,對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發炎問題,如肥胖、心血管病、胰島素阻抗等具有潛在益處。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總結,番茄不只是「補充維他命」,更是「降低發炎、守住血壓」的超級幫手! 連泌尿科醫師也愛番茄? 攝護腺保健的天然好幫手 番茄不只是「心臟科醫師的寶貝」,它也是許多泌尿科
常春月刊 ・ 3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