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口堰塞湖「離壩頂不到5公尺」!粉專急示警花蓮:共伴效應開始發威
生活中心/黃韻璇報導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發生後,自17日晚起湖水已由側面公路漫流至靳珩隧道內再回流立霧溪,但由於昨(18)日觀察壩底滲流量加大,水位持續緩慢上升,壩體呈不穩定狀態,目前水位距離壩頂不到5公尺,經推估堰塞湖水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且氣象專家提醒,颱風外圍水氣開始移入,今(19)日起共伴效應發威,宜蘭、花蓮等地要特別注意。
由於燕子口堰塞湖「水位離壩頂不到5公尺」,恐在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因此,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建請秀林鄉富世村民樂部落、民有部落、崇德瑩農場週邊地區及東部電廠員工仍然持續撤離,並請地方單位勸導下游沿線兩側住戶勿進入河道及溪床活動,以確保生命財產安全。
同時也請太管處管制避免遊客進入太魯閣國家公園區域、公路局預警封路、秀林鄉公所呼籲民眾勿進入溪床、台電溪畔電廠啟動因應作為。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接下來花蓮恐迎來持續性大雨,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18日深夜發文提醒,颱風外圍水氣開始移入,宜蘭、花蓮率先出現雨勢,週日(19日)起水氣大量增加,加上東北季風逐漸增強,共伴效應開始發威,宜蘭、大台北、基隆、桃園、花蓮等地,需特別注意持續性大雨。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戰狼「寫長文介紹」嗨喊:期待她
鄭麗文當選藍魁!民進拋「2個期盼」 國民竟回嗆:您哪位?
煙火炸喜馬拉雅山!始祖鳥、蔡國強下場出爐 多人遭免職徹查
準風神颱風恐釀共伴炸雨!花蓮縣議員怒爆:防颱會議「看不到徐榛蔚」
其他人也在看

燕子口堰塞湖溢流進隧道! 林保署:再度回流立霧溪「下游風險降低」
花蓮又出現堰塞湖危機!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因大規模崩塌形成的新的堰塞湖,而且湖水位上升快速,已從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發生溢流,令人繃緊神經,林保署持續監測,最新回報,溢流的湖水穩定回流至立霧溪主河
台視新聞網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上升中 靳珩隧道凌晨已出現積水
太魯閣燕子口步道16日晚間傳出大規模崩塌,造成山壁滑落形成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指出,崩塌壩體高度約50公尺,湖水因地勢低窪已從步道溢流往外淹。有網友發現,靳珩隧道中已經出現積水,水逐漸淹上來。最新...
華視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恐溢流 花蓮縣公告「高風險地帶」
花蓮縣政府今(19)日傍晚針對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警戒公告,壩體結構呈不穩定狀態,短期內有可能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縣府也公布高風險地帶,提醒民眾持續撤離避難,切勿靠近立霧溪河道周邊。
中時新聞網 ・ 5 小時前

影/立霧溪堰塞湖評估降挖 農業部解析與馬太鞍溪「3差異」
農業部18日表示,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湖水已從台8線靳珩隧道東口溢流,並穩定回流至立霧溪主河道,風險趨緩,當日將評估進行壩體降挖減災工程。農業部同時解釋燕子口堰塞湖與馬太鞍溪堰塞湖在處理方式上的三大差異。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燕子口堰塞湖水位距壩頂不到5公尺 短期恐潰決
(中央社記者張祈花蓮縣18日電)林業保育署花蓮分署表示,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壩底滲流量加大,水位持續緩慢上升,壩體呈不穩定狀態,水位距壩頂不到5公尺,推估可能在短期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
中央社 ・ 1 天前
18:00最新!燕子口堰塞湖恐短期內潰決 林保署:4區立即撤離
林保署花蓮分署晚間18時許發布緊急訊息,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水位持續緩慢上升,壩體呈不穩定狀態,水位距離壩頂不到5公尺,推估堰塞湖水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
太報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要滿了「水位離壩頂不到5公尺」 4地區危險快撤離
太魯閣燕子口堰塞湖發生後,自昨(17)日晚上起湖水已由側面公路漫流至靳珩隧道內再回流立霧溪,但由於今(18)日觀察壩底滲流量加大,水位持續緩慢上升,壩體呈不穩定狀態,目前水位距離壩頂不到5公尺,經推估堰塞湖水可能在短期內發生壩體滲流破壞或壩頂溢流潰決。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花蓮立霧溪堰塞湖 將設便道前往開挖壩體 (圖)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一帶因大規模崩塌形成的堰塞湖,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預計從新台8線開設約30公尺便道銜接舊台8線,以抵達壩體邊進行後續降挖及安全評估。
中央社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恐潰釀嚴重災情!劉世芳下令太魯閣國家公園全園封閉
[Newtalk新聞] 太魯閣國家公園燕子口步道上方16日晚間山壁崩塌,在立霧溪形成堰塞湖,太魯閣國家公園17日晚間8點半宣布,全區即日起緊急封閉,請仍在園區的遊客及民眾全數撤離。據了解,內政部長劉世芳考量堰塞湖潰決恐造成嚴重災情,下令太管處實施全園封閉。 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17日晚間表示,配合農業部林保署發布紅色警戒、秀林鄉公所災害會報進行撤離工作及公路局預警封路,依據災害防救法第29條第3項規定:「各級政府及公共事業發現、獲知災害或有發生災害之虞時,應主動蒐集、傳達相關災情並迅速採取必要之處置。」因此即刻起公告,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全區禁止人員進入,並請山區民眾盡速全數撤離。 目前太管處已通知各管理站加強警戒,並提醒天祥地區店家、居民及遊客注意安全,同時已請秀林鄉公所通報下游社區留意河況。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17日晚間說明,崩塌壩體高度約50公尺,因步道位於較低處,湖水已從步道溢流,情況受到密切監控。 18日凌晨2點多的監控影像可見,台8線175K 950斷層隧道口(東側)出現積水狀況,隧道中的道路水已經淹上來。花蓮分署呼籲,燕子口至靳珩隧道路段及周邊區域目前為高風險地帶,請
新頭殼 ・ 1 天前
龍潭4高壓電塔建在山崩地質敏感區 居民怒吼:別把鄉下人當白痴
台電公司計畫於桃園市龍潭區設置「161千伏超高壓電纜龍顯至勝亭線」,預計建置4座電塔,18日在龍潭區三和第二市民活動中心舉辦說明會。其中第三號電塔設在髮夾彎處、山崩地質敏感區周邊,引起居民不滿拉起白布條抗議,痛罵台電「不要把鄉下人當白痴」,質疑台電佈線、電塔設置全不符合安全、景觀、法規等。地方提出配套預計22日現勘,盼解決問題。台電回應,目前已暫緩工程,待地方達成共識,才會進行後續工程。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燕子口堰塞湖水位急升!花蓮縣府發布緊急警戒通報
花蓮立霧溪燕子口堰塞湖水位持續上升,據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監測,壩底滲流量增加、壩體不穩,水位距壩頂不到5公尺,恐於短時間內出現壩體破壞或溢流情形。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金鐘紅毯/楊小黎深V爆乳!胸前開2洞險摔「女上男下嘿咻」吐心情
女星楊小黎以《台語有影—啥人顧性命》入圍迷你劇集(電視電影)女主角獎,今(18日)晚以一襲性感黑色洋裝現身紅毯,胸前深V剪裁大方展現姣好曲線,魅力十足。紅毯上一度踉蹌,險些失足,幸好瞬間穩住,仍完美走完整段紅毯,吸引眾人目光。記者林汝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沒出息指數/李維維偽素上陣幫補血 德德深德民心太香了
都說最愛為難女人的,就是女人。李維維在新戲要與楊謹華比美較勁,讓她直呼太難了,「我演當紅女明星,但是她(楊謹華)比我更像女明星啊!」李維維透露,劇組人員曾建議她減肥,「他們說:『妳看起來比她(楊謹華)矮又比她大隻。』」無奈李維維想瘦也瘦不了,只好靠超高高跟鞋撐出女王氣場。有一次被安排穿平底鞋,沒出息的她怕爆,一秒拒絕:「我不要!」是說劇組真的不讓人活欸…李維維忘了塞紅包吼?(←歐北供)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7 小時前F-35B掛實彈護航B-52 美軍罕見公開影像威懾委內瑞拉
美國空軍B-52H轟炸機與陸戰隊F-35B戰機,近日在委內瑞拉北部空域附近,進行了一場罕見的聯合打擊演練。此次由美國南方司令部主導的行動,透過公開掛載實彈的影像,明確傳達了美國在加勒比海地區快速投射先進空中戰力。根據《Army Recognition》報導,這項於10月15日執行的任務,將B-52H
自由時報 ・ 11 小時前
獨家/朋友給的!欲靠花蓮救災挽頹勢 賓賓哥卻爆出盜圖爭議
知名網紅賓賓哥,先前爆出違法募款、抹黑同業及花錢買流量等爭議事件,後來網紅圤智雨出面爆料,賓賓哥協助1名雲林個案時,涉嫌毆打1名老房東,一連串事件爆發後,賓賓哥聲望跌落谷底,他原本想藉由花蓮洪災贏回人心,遂上傳3張救災照片,卻被網友出面爆料是盜圖,貼文還被轉載到臉書社團《匿名2公社》,令人質疑賓賓哥救災的真實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2 小時前
10歲男童離家出走! 花蓮搭火車到宜蘭 列車長報警協助
地方中心/黃富溢 宜蘭報導花蓮有名10歲男童,獨自搭火車到宜蘭,幸好被列車長發現,趕緊通知警方,後來才發現男童不只第一次搭火車北上,每次都沒出站,直接再搭火車回花蓮。貼心的列車長不僅自掏腰包幫他買車票,還陪他聊天,才知道他曾經邀家人一起搭火車被拒絕,才會選擇用這種方式出遊。
民視 ・ 1 天前
宜蘭阿玉山失聯山友第3天仍無音訊 深潭疑發現浮屍待確認身分
據了解,住在員山鄉的60歲黃姓山友與宜蘭市65歲陳姓山友,16日上午從福山植物園專用道路2.3公里處的阿玉林道入口起登,預計攀登海拔約1400公尺的阿玉山。兩人約定夜宿溪流邊,未料17日凌晨陳男起床時,發現黃男不見蹤影,誤以為對方已先行下山,因此於17日自行下山。直到兩人...
CTWANT ・ 8 小時前
快訊/花蓮燕子口警戒升溫!水位緩漲仍難解危機 防災單位全時監控中
(記者蔡函錚/花蓮報導)花蓮立霧溪上游的燕子口堰塞湖持續維持紅色警戒,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昨晚再度示警,壩 […]
引新聞 ・ 11 小時前
北台灣、宜花下午雨勢更大! 燕子口堰塞湖「短期內恐潰決」
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發文表示,颱風「風神」今日將穿越菲律賓,於下午進入南海,繼續往西北移動,由於下週二(21日)東北季風再增強,將迫使「風神」轉向西南且強度減弱;而隨著東北季風逐漸增強,與颱風外圍暖濕流逐漸在台灣東側交會,發生「共伴效應」,要特別...
CTWANT ・ 1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