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解析⟫腸道是我們的第二個大腦?你可能不知道的腸腦軸線秘密!
你有沒有注意到,每次壓力大、心情差的時候,腸胃常常也鬧情緒?或是心情特別焦慮低落時,食慾也隨之不振?這些看起來相隔很遠的身體反應其實是有一條通道連結的!這條密切聯繫的通道正是近年來備受科學界關注,神秘的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 GBA)。
這條腸腦軸線的發現,徹底顛覆了我們對腸道的傳統認知,原來腸道不僅是負責消化、吸收,更是影響我們情緒、壓力反應、甚至免疫功能的「第二個大腦」!
解析一⟫腸道為什麼被稱作第二個大腦?
過去我們認為,大腦是身體最重要的決策中心,負責思考、發號施令。然而近年來大量的研究證明,腸道微生物群(Gut Microbiota)對於大腦與全身健康的影響力,遠超乎我們的想像。
腸腦軸線(Gut-Brain Axis)就像一條雙向的高速公路,將腸道和腦部串連在一起,兩者可以進行快速、複雜的傳輸與溝通,藉由各種「交通工具」,影響著我們的情緒、壓力與免疫力系統,而這些交通工具大致可以分為四種:
方式一⟫快速的迷走神經
迷走神經是連接大腦與內臟器官最長的自主神經。它就像一條光纖電纜,將腸道發出的訊號(例如:飽足感、發炎反應)直接傳遞給大腦。研究顯示,腸道微生物產生的化學物質,可以直接刺激迷走神經末梢,進而影響大腦的情緒與壓力調節區域。
方式二⟫廣泛的內分泌系統
我們都知道,想要有快樂的心情,血清素(Serotonin)一定不能少。但你也許不知道,人體大約 80~90% 的血清素是在腸道中製造的!
血清素這個「快樂激素」會受到腸道中某些益生菌,例如特定的乳酸桿菌(代田菌、植物乳桿菌、嗜酸乳桿菌)、雙歧桿菌(短雙歧桿菌)等協助調控,幫助腸道細胞和腸內分泌細胞生成血清素、GABA(另一種鎮靜、放鬆的物質)。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可以經由血液循環影響全身,並間接透過迷走神經影響大腦,調節我們的情緒、睡眠和食慾。
方式三⟫腸道內的代謝路徑
當我們攝取膳食纖維時,腸道菌群會將其發酵,產生乙酸、丙酸和丁酸等短鏈脂肪酸(SCFAs)。而這些短鏈脂肪酸是腸道細胞主要的能量來源,也是維持腸道屏障完整性不可或缺的物質,具有強化腸道防護力、調整腸道菌叢的作用。當腸道防護力提升、適合益生菌生長,就會影響到腸腦軸線,調節我們大腦調節的情緒、睡眠與認知。
方式四⟫影響全身的免疫系統
人體約70% 的免疫細胞集中在腸道相關淋巴組織。腸道菌群的狀態,會直接影響全身的發炎狀態!當腸道菌群失衡,壞菌增多時,可能導致腸道屏障受損,引發慢性的全身發炎反應。而這些慢性發炎也被認為與許多腦部疾病(如憂鬱症、帕金森氏症、慢性疲勞等)有關,因此腸道健康,可以維護免疫系統,也能間接保護腦部。
在這些路徑下,已有許多研究發現腸腦軸線的密切關聯,像是兒童腸道菌群健康,相對情緒穩定、學習力表現佳;而腸道菌失衡的兒童,容易煩躁、專注力下降。老年人若早期出現腸道失調,腦部退化風險也可能提升。
解析二⟫改善全身健康,從「共生質」維護腸道開始
腸道除了消化、吸收營養,更是能透過腸腦軸線成為免疫力與情緒的守門員。腸道菌群失衡不僅影響腸道機能,更會衝擊全身健康。以現代人的習慣,補充益生菌是最常見的方式,但隨著「共生質(Synbiotics)」概念興起,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與益生質(如膳食纖維、寡糖)組成的「共生質」,更能促進健康菌群成長並維持腸道屏障完整。
重點一⟫共生質(Synbiotics):1+1 > 2 的協同效應
共生質結合了益生菌和益生質(主要是不可被消化的膳食纖維,例如菊糖、果寡糖、半乳寡糖等),協同作用能顯著增加雙歧桿菌與乳酸桿菌數量,改善腸道通透性、降低體內發炎反應和氧化壓力,進一步保護肝臟及整體免疫調節。益生質的膳食纖維則能促進腸道短鏈脂肪酸生成,修復腸道並增強免疫力,可以改善現代人緊張失調、免疫力下降等問題。
解析三⟫如何攝取「共生質」?營養師推薦2補充方式
已經有了攝取「共生質」的概念,下一步就是如何輕鬆攝取到共生質,以下是營養師推薦的2個方法。
方法一⟫益生菌+膳食纖維一起補充
日常飲食中,盡量選擇膳食纖維含量高的食物(如蔬果、全穀類),才能提供益生菌足夠的營養來源,幫助益生菌在腸道內定殖、生長。千萬要記得,膳食纖維是益生菌存活的關鍵,長期蔬果攝取不足很容易讓腸道菌叢失衡,影響腸道、免疫及神經健康。
方法二⟫直接選擇共生質產品
想更快、更輕鬆的補強腸道,不妨試試市面上具有「共生質」組合的產品,像是近年來市面上已經有新一代活菌乳酸菌飲料採共生質方式,以代田菌(益生菌)搭配半乳寡糖(益生質),讓益生菌和益生質一次補充,發揮協同功效,同步改善消化功能、提升免疫、穩定情緒。
結語
腸腦軸線經過近幾年大量的研究,已經確認與全身的健康息息相關,因此我們也可以說「腸道是全身健康的起點」。要有好的腸道也已經不只是吃益生菌那麼簡單,而是要考量全方位的健康生活策略,如飲食中的膳食纖維吃夠了嗎?是否直接補充共生質的保健食品?掌握這些重點,守護腸道就能連帶改善腦部與免疫系統,從而展開更健康的生活方式。
其他人也在看
新研究揭示蘆薈化合物 可能抑制阿茲海默症關鍵酶
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最常見的原因,它會緩慢損害記憶力、思考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摩洛哥1項新實驗發現,蘆薈化合物可能阻斷與阿茲海默症相關的酶。此研究發表在當代藥物分析期刊上。根據科學網站《SciTechDaily》報導,摩洛哥卡薩布蘭卡哈桑二世大學(Hassan II University of Cas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久坐傷血管連 健身族難逃!英研究:喝可可、綠茶可「抵銷」傷害
久坐是現代人的健康大敵。英國伯明罕大學(University of Birmingham)最新研究發現,長時間坐著會迅速損害血管功能,即便平時體能良好者也難倖免。但科學家發現簡單解方:在久坐前攝取富含「黃烷醇」(flavanols)的食物,如熱可可、綠茶,竟能有效抵銷這種血管損傷。
自由時報 ・ 1 小時前
下一場大流行比新冠疫情更慘烈?法國巴斯德研究所示警:人類正面臨致命的「免疫真空」
法國巴斯德研究所(Institut Pasteur)是曾經首批發出新冠病毒(COVID-19)警訊的傳染病研究權威,該所呼吸道感染中心醫學主任瑪麗-安妮·拉梅克斯-韋爾蒂(Marie-Anne Rameix-Welti)27日接受《路透》專訪時,直言人類社會目前仍籠罩在大流行病的陰影之下。因為一旦目前在野生鳥類、家禽甚至哺乳動物間肆虐的禽流感病毒發生突變......
風傳媒 ・ 1 小時前
35歲男「M型禿」求助中醫 美顏針治療一個月新生頭髮
35歲王姓男子近期發現洗髮時掉髮量增加,前額兩側髮際線明顯後退,經診斷為「第三期雄性禿」。在接受美顏針每週三次的治療一個月後,不僅掉髮症狀獲得改善,更出現許多新生頭髮。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吸油魔王」九層塔炸後熱量翻倍!油脂攝取過量危害大
鹹酥雞與炸九層塔被許多人視為絕配,然而營養師卻提出警告,九層塔在油炸過程中會吸收大量油脂,與本就高油脂的炸物一同食用,恐使油脂攝取量過高,對健康造成嚴重負擔。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男子血紅素僅11.5 醫苦勸檢查成功揪大腸癌第三期
一位男士因血紅素僅11.5 g/dL而就診,雖然數值只是略低,但結合CEA腫瘤指標達8 ng/mL的異常,最終經檢查確診為大腸直腸癌第三期,所幸及時治療後恢復健康。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衛福部召集40專業團體研議特管法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整合意見達共識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奕寧報導】衛福部於11月26日召開特管法修法會議,邀請部定專科醫學會、學會、協會等40個專業團體與會討論,歷時近三小時的討論後,在「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兩大方向上取得初步共識。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理事長陳俊光醫師於會中表示:「一向支持提升專業品質,但新制必須建立在可行且符合臨床實證的基礎上,呼籲修法應兼顧『安全、專業、可行』三大原則,才能讓政策真正落地。 加強美容醫學管理 醫界樂觀其成 本次會議中,政府與醫界均認為,加強美容醫學管理、提升醫療品質,是維護病人安全的重要基礎。多位與會代表表示,醫界樂於見到更健全的制度,但新制必須在充分溝通後,提出具體且可行的配套措施,才能避免制度落差造成現場執行的困難,也才能真正讓制度更符合病患實際需求。 PGY成共識 學會協助補強人才鏈 會議在「醫學生畢業即投入醫美」議題上達成共識,2019年後畢業的醫師須完成PGY才能從事美容醫學。衛福部醫事司長劉越萍指出:「PGY自2011年起修法,至2019年政策才完備上路,而有少數人利用過渡期直接執業,不僅有違專業精神,也提升病安風險,因此已執業者亦需補齊訓練。」 台灣微整形美容醫學會理
健康醫療網 ・ 1 小時前

養生過頭!他「日吞20顆保健品」卻胸悶胸痛 就醫竟食道潰瘍
70歲的阿旺(化名),為了保養身體,每天吃20多顆保健食品,近期因胸痛、吞嚥有不適感而就醫,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潰瘍。而68歲的阿桃(化名)也有吃保健食品的習慣,經常是吃了之後就就寢,近期感覺似有胸悶而就醫,胃鏡檢查發現食道下段發生潰瘍,治療後改善。醫師提醒,部分保健食品有腐蝕性或酸鹼值較高,若未完全吞下,有可能破壞食道組織。(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不只終結「直美」 專家呼籲:醫美雷射療程禁用「牛奶針」
衛福部為整頓國內醫美亂象,於11月26日召集40個醫界團體針對《特管辦法》修正草案進行馬拉松式協商,最終達成重要共識。會議確立「直美」醫師的「關門條款」,規定2019年後畢業生必須完成2年PGY(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才能從事醫美業務。同時,專家也建議禁止在雷射等簡單療程中使用舒眠麻醉,以降低麻醉致死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小時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 天前
營養美味、口感豐富!南瓜高麗菜肉絲粥
南瓜高麗菜肉絲粥 我們家裡有人很愛吃粥,有了鑄鐵鍋之後,這是第一次用它煮粥,我覺得蠻好用的,煮出來的口感不錯,最近南瓜盛產,好吃又新鮮,可以很豪邁的加入大量南瓜,煮成黃澄澄的南瓜粥。 食材 ...
iCook愛料理 ・ 4 小時前
雞蛋價差4倍有原因!研究:選錯恐讓身體慢性發炎
雞蛋價格從一顆不到5元到超過20元不等,價差懸殊讓消費者疑惑:貴的雞蛋真的比較好嗎?藥師蔡佩玲指出,研究顯示放牧蛋比籠養蛋含有高出3倍的Omega-3脂肪酸,且Omega-6含量較低,長期食用Omega-6過高的雞蛋可能導致身體陷入慢性發炎狀態,建議民眾優先選擇放牧蛋或有機蛋,以攝取更優質的營養。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半年狂瘦7kg!58歲日本婦女不運動、不節食,只因改吃這些「減肥食物」瘦回年輕時的好身材!
隨著年紀增長,減肥這件事往往變得越來越不順利。許多 40+ 的女性都表示,年輕時少吃幾天、隨便動一動就能瘦,但進入中年後,代謝速度大幅下降,若營養攝取不夠,不只瘦不下來,還會讓身體更疲累、免疫力下降,
女人我最大 ・ 1 天前
「惡性腦瘤手術專家」名醫馬辛一病逝 三總最新回應了
三總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是惡性腦瘤手術專家,11月1日才在高雄醫學大學舉辦的腦中風學會年會獲頒終身成就獎,近日...
聯合新聞網 ・ 15 小時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 週前
研究揭「大腦老化兇手」!每天吃「它」2顆就不怕失智
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最新研究指出,膽鹼缺乏與大腦老化相關。膽鹼是大腦、肝臟與神經系統必需的營養素,來源包括蛋、魚、家禽、豆與十字花科蔬菜。「雞蛋是最方便、最密集的膽鹼來源之一,每天2顆蛋就可補充每人每天需求。」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久坐超傷身、奪命!研究揭「1物」真可補救:讓血管有彈性
久坐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日常,而久坐已被確定會增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以抵銷久坐造成的傷害。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是植物多酚的一員,常見於茶、無糖可可、莓果類、蘋果、李子、堅果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上班族的救命水!新研究揭「1飲品」能保護心臟:每天一杯就好
最新臨床研究發現,每天一杯咖啡還能降低39%心房顫動(AF,常見的心律不整疾病)的風險,因為咖啡因可能透過阻斷腺苷受體、抗發炎等機制,降低心房顫動復發風險。但研究人員也強調,這項研究結果適用於本來就喝咖啡的心房顫動患者,且咖啡攝取量為每天一杯,不適用於其他族群、也不支持大量飲用咖啡。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