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壓力大恐增皮蛇風險!? 新竹人請注意
▲ 長期處於高壓生活與作息不規律的狀態,恐會引起帶狀疱疹。(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新竹是台灣的科技重鎮之一,依據衛福部醫事資料顯示,近五年新竹縣市的心理諮商機構數量新增許多,相信民眾深知,若長期處於高壓生活與作息不規律的狀態,健康是有可能會出問題,然而帶狀疱疹這個一般民眾常常覺得是老人家才會得,或是只會造成皮膚痛的疾病,一旦發作不僅衝擊工作計畫、家庭規劃、生活品質,不只如此,台灣研究指出,成人罹患帶狀疱疹後一年之內,與未罹患帶狀疱疹之成人相比,中風風險高出31%!若本身有慢性病者,帶狀疱疹更可能加劇慢性病惡化。提醒具慢性病、年長者、生活不規律或壓力大的新竹民眾,需要更重視良好睡眠、攝取均衡營養、諮詢帶狀疱疹疫苗施打的必要性,建立有效帶狀疱疹防線,此外建議主動搜尋或多了解市府提供之預防資訊及資源,積極把握自身權益。
幾乎人人皆帶「毒」?! 不只長輩、慢性病患者、壓力族同為高風險族群
許多人身邊都有幾個正在經歷或曾經罹患帶狀疱疹的親朋好友,但其實看似健康民眾也可能有罹病風險!美國研究指出,幾乎百分之百的年長者帶有水痘-帶狀疱疹病毒,隨著年齡增長、或是罹患慢性病,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可能在免疫力下降之際,伺機引發一連串的深遠影響。
進一步檢視台灣研究,更可以發現台灣人平均每3人就有1人一生中有皮蛇纏身的風險,若同時兼具其他風險因子,還可能提升罹病機會。舉例而言,除了大家熟知的年長者、慢性疾病患者以外,若生活作息不正常或壓力大,都有可能增加帶狀疱疹再活化的機會。
百痛之王—帶狀疱疹恐需留意全身併發症 積極主動了解可用資源、防堵皮蛇更輕鬆
帶狀疱疹絕非只是一種「皮肉痛」的疾病,根據各國研究顯示,皮蛇對於健康的衝擊更是不容小覷:
1. 心血管疾病與帶狀疱疹具雙向關聯性:台灣研究指出,罹患皮蛇一年內,中風風險是常人的131%(未罹患帶狀疱疹之成人相比) ;不僅如此,中風患者一年內罹患帶狀疱疹的風險,更是常人的25倍。
2. 糖尿病:根據美國研究,糖友得到帶狀疱疹風險本就已經高達2倍,一旦發生帶狀疱疹,不僅可能發生一痛就痛達數個月、數年的帶狀疱疹神經痛之風險增加50%,住院風險也提升63%。
3. 慢性腎臟病:罹病風險是常人的1.3倍,可能增加患者發展為末期腎臟病的風險。
提醒民眾,及早預防帶狀疱疹與身心靈的健康,才有機會避免皮蛇帶來的疼痛與疾病衝擊,鼓勵新竹市民在繁忙工作之餘,也別忘了保持良好睡眠、攝取均衡營養,並主動到醫療院所諮詢帶狀疱疹疫苗接種的適用性,以圍堵帶狀疱疹的發生;此外,建議主動搜尋或多了解市府提供之預防資訊及資源,積極把握自身權益。
NP-TW-HZU-ADVR-250001| Date of Preparation: Oct 2025
更多疾病相關資訊,請諮詢專業醫療人員。僅限台灣地區使用
延伸閱讀:
更多eNews報導
賀瓏「公開天殘遺書」掀議!友人怒揭真相 凱莉不捨5字力挺被讚爆
18億Gmail用戶注意!Google發布紅色警報:接到「1類電話」立即掛斷
其他人也在看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空腹血糖210!54歲男靠3招不吃藥降血糖 連血壓血脂也變正常
54歲男上班族員工健檢發現空腹血糖高達210mg/dL,因為自己的爸爸就是因糖尿病引發心肌梗塞過世,決心不靠藥物、力行飲食控制和生活型態改變逆轉三高。他早睡早起、每日散步、控制碳水化合物與油脂攝取等方
健康2.0 ・ 11 小時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日本流感大爆發!醫揭「海外感染真相」:90%重症因硬要玩 教6招自保
流感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你人在國外,醫療不熟、語言不通、身體又虛,那才是真正的重症風險。重症醫師黃軒分享,只要做到以下6招,你不只能避免海外被流感「電爆」,甚至能讓你的旅行更輕鬆、更安全、更自在! 如何避免在海外得流感重症? 1、出國前至少2週打一劑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是所有出國族客的最強護身符。研究顯示:可降低 40–60% 感染風險;病程較短、重症與住院率大幅下降。2、長途飛行記得「保濕鼻腔」很關鍵飛機上的濕度常低於 20%,比沙漠(25%左右)還乾。乾燥鼻腔會讓黏膜防禦力下降,讓病毒更容易黏上你。飛機上的「鼻腔保命三步驟」:.生理食鹽水噴鼻:每2–3小時補一次水分,讓黏膜保持「濕潤+活著」。.多喝水:不是口渴才喝,是持續補.不要喝酒:酒精會讓黏膜更乾,更脆弱。而且在飛機上代謝酒精會更慢,頭會更痛。3、隨身攜帶「抗流感的急救包」.口罩:密閉人群=病毒高速公路。戴著就對了。.乾洗手:每次摸過門把、桌面、電梯按鈕→手不是手,是病毒停機坪。兩滴酒精,比你想的更管用。.生理食鹽水鼻噴劑:讓鼻腔一直處於「濕潤防守模式」。保持濕潤→纖毛活動正常→病毒難黏上。乾燥=病毒穿牆模式ON。.加碼妙招:在
常春月刊 ・ 8 小時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 天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嘴巴長皰疹不只是免疫差!醫揭「大腦未來風險」 曝5建議:讓身體語言變保護行動
嘴角的小水泡,與大腦退化暗藏祕密連結?基因醫師張家銘近日表示,在門診裡,他常聽到這樣的話,「張醫師,我嘴巴最近又長皰疹了,是不是太累了?」大家對唇皰疹的印象大多還停留在壓力太大、熬夜太多、免疫差等表層原因,但其實小小的皰疹,背後可能是在提醒「大腦未來的風險」。
鏡報 ・ 5 小時前
她靠「1飲食法」狂瘦25公斤,暴食症不藥而癒…別到50歲才知道,這些「超級食物」越吃越不健康
搭上那些被廣為推薦的營養食物熱潮,你開始吃大量的杏仁、菠菜、薑黃、黑莓、藜麥或黑巧克力等,卻覺得愈來愈沒有活力、身體虛弱,或許是你最愛的「超級食物」背後,藏著一個隱形殺手,那就是許多植物都會製造的化學毒物:草酸。我也曾為了實行健康飲食,在不知不覺間攝取過量草酸,導致身體愈來愈不健康。在步入50歲時,才終於找到病根……
幸福熟齡 ・ 1 天前
李多慧長年維持48公斤!早餐吃「蘋果沾花生醬」 自製菜單公開:好吃又能減肥
南韓啦啦隊女神李多慧來台超過3年,在球場上跳舞時充滿爆發力,但私下形象又相當親切可愛。外界常好奇她如何在保持良好體力的同時,又長年把體重控制在48公斤,她近日在 YouTube 上傳新影片,難得公開日常飲食控制方法,立刻吸引大量粉絲點閱討論!
姊妹淘 ・ 23 小時前
嘴角長水泡≠火氣大 醫揭「慘烈後果」:免疫亂了、最後恐失智
許多人有嘴角長小水泡的經驗,一般以為是壓力大、免疫差所致,醫師張家銘表示,小小皰疹都提醒著大腦未來的風險。單純疱疹病毒第一型是造成唇皰疹的主因,此病毒會潛伏在人的神經系統,一旦發作,就會沿著神經系統、深入到大腦深處,每活化一次,就可能引發局部神經發炎,且增加失智症的風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5 小時前
糖尿病悄悄「偷視力」 三分之一患者不知已視網膜病變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糖尿病多年高居十大死因之ㄧ,根據國健署統計,全國糖尿病友超過200多萬,但多數人易忽略的是,糖尿病不僅影響血糖,更可能「偷視力」。亞東醫院眼科部主任王嘉康警告,臨床統計發現,近三分之一糖尿病患可能已出現「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卻毫無自覺,而糖尿病患失明的風險高達一般人的25倍。 亞東醫院即日起至21日舉辦「守護甜蜜視界~...
匯流新聞網 ・ 3 小時前
13歲就胖到85kg!可藍自創「柳丁減肥法」狂減35kg 醫警告:種下易復胖因子
藝人可藍以模特兒身分出道,曾出書分享自己從85公斤成功瘦身的經歷,近日上節目《新聞挖挖哇》再度分享細節。她透露,當時使用的是自創的「柳丁減肥法」,花費4年順利地瘦下35公斤,看似相當有效,卻也被醫師指出「容易復胖」。
姊妹淘 ・ 1 天前
實測曝光!瘦瘦針停打1年「體重回彈14%」 醫:不可能一勞永逸
瘦瘦針減重藥物「猛健樂」雖然效果顯著,但許多人關心停藥後體重是否會快速反彈。根據一項刊登於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的大型臨床試驗,停藥一年後體重平均反彈14%,雖然未完全回到治療前狀態,但也證實減重如同馬拉松,沒有任何減重方法能「一勞永逸」。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薑母鴨一餐破千大卡!營養師曝「4招」:這樣吃更營養
這幾天受到東北季風及強冷空氣南下影響,天氣越來越冷,天冷時就有不少民眾想吃薑母鴨和羊肉爐暖暖胃。不過,這些美食的熱量其實並不低,營養師余朱青表示,一餐薑母鴨的熱量可能就超過1000大卡,且鈉含量也高達2700毫克,建議民眾適量攝取,以免水腫或發福。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真有魔力?她多年「被自己鼾聲雷動吵醒」 一躺「神奇沙發」卻爽睡5小時!醫揭原因
被自己的打呼聲吵醒,是什麼樣的痛苦?一名年輕女子多年來夜夜受折磨,直到在「神奇沙發」上意外睡著5小時,完全沒有被自己的鼾聲吵醒!她以為沙發會魔法,沒想到檢查結果揭露真正原因——竟然是「姿勢性睡眠呼吸中止症」!
鏡週刊Mirror Media ・ 3 小時前
補充保費不收了?健保費確定「明年不調漲」 存股族可鬆口氣
全民健康保險費率明年確定不會調漲。衛生福利部全民健康保險會19日召開會議,審議2026年度健保費率,依據健保署最新精算結果,安全準備金可達2個月,高於法定1個月水位,因此決議維持現行5.17%費率,讓民眾暫時不必為健保費上漲而增加負擔。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冬天「喝1飲品」醫大推!助暖身、促進代謝 還能穩定血糖
天氣逐漸轉冷,容易出現手腳冰冷的情形,除了添衣保暖外,也可適量飲用薑茶。營養醫學專家劉博仁提到,最新研究發現,薑不只有助於抗發炎、抗氧化,還能擴張末梢微血管、增加循環,達到暖身的作用,而冬天泡薑茶優先選老薑,若怕辣可用嫩薑,但保暖效果較溫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女星驚見甲狀腺結節!3營養素護甲狀腺 2飲食法助防癌
51歲台語歌手楊慧絜半年前做全身健康檢查時,赫然發現有3顆甲狀腺結節,讓她擔心影響嗓音。哪些飲食會影響甲狀腺功能?營養師黃淑惠提醒,甲狀腺亢進患者要控制碘的攝取,而維生素D、硒、鋅是保護甲狀腺的重要元
健康2.0 ・ 11 小時前
失控的甲狀腺亢進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醫師教你如何控制甲狀腺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甲狀腺亢進起因於甲狀腺分泌過多賀爾蒙,使身體代謝速度過快,進而出現心悸、手抖、怕熱、出汗多、體重下降但食慾旺盛、月經不規則、頸部腫大或突眼等症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分泌及新陳代謝科主治醫師吳佳潔表示,若未即時治療,嚴重者可能引發「甲狀腺風暴」,導致高燒、心律不整甚至休克,為急重症狀況。 造成甲狀腺亢進 自體免疫疾病是最常見原因 吳佳潔醫師指出,甲狀腺位於頸部前方,是一個形狀如蝴蝶的小腺體,負責調節全身的能量代謝與體溫。造成甲狀腺亢進的原因有很多種,最常見的是自體免疫性疾病如葛瑞夫茲氏症(Graves’ disease),即身體的免疫系統誤將甲狀腺當作外敵而持續刺激它分泌賀爾蒙。其他原因包括甲狀腺結節或腺瘤過度活躍、甲狀腺發炎導致賀爾蒙短暫釋放、攝取過多含碘食物或服用含碘藥物。 初期以藥物治療為主 視情況需手術或補充賀爾蒙 甲狀腺亢進的治療主要目標是讓賀爾蒙分泌恢復平衡,並減少對身體的過度刺激。吳佳潔醫師提到,初期多以藥物治療為主,透過抑制賀爾蒙製造的藥物來控制病情,必要時可合併心臟用藥以減輕心悸與手抖等不適。治療期間需定期抽血檢查甲狀腺及肝功能,確
健康醫療網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