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憊、注意力降 恐是體內缺鐵
24歲小美近半年來常感到疲倦、專注力下降、情緒低落,夜間難以入眠,還合併不寧腿症狀,求診後才發現元兇是「缺鐵」,且血紅素檢查數值正常,屬於「非貧血性缺鐵」,長期被忽略。專家指出,缺鐵不只會貧血,還會影響情緒與專注力,很多人第一時間以為是壓力、焦慮或身心疾病,但有時可能是營養失衡導致。
新竹身心科診所醫師尤冠棠指出,小美自述月經量偏多、經痛嚴重需服藥,這都是高風險因子,尤其長期使用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NSAIDs),常見副作用之一就是「腸胃道慢性出血」,出血位置可能在胃,也可能在小腸,即使沒有明顯黑便或血便,也可能造成鐵蛋白下降。
小美檢驗發現血紅素正常,但鐵蛋白僅12ng/mL,TSAT僅17%,已處於「非貧血性缺鐵」狀態。尤冠棠解釋,鐵質是製造血紅素的重要元素,還參與腦內多巴胺、血清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運作。若缺鐵,除導致疲倦、頭暈、氣促、運動耐受度下降,還可能出現專注力困難、情緒低落、煩躁與不寧腿症候群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
「很多人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不穩,第一時間以為是壓力、焦慮或身心疾病,但有時候可能是身體營養失衡導致」。尤冠棠提醒,缺鐵往往與身心症狀交錯,容易被忽略。根據國際研究,高收入國家,非孕育齡女性約有38%出現「無貧血性缺鐵」,約13%進一步發展成缺鐵性貧血。孕婦更是高危族群,第3孕期缺鐵盛行率甚至可高達84%。
常見缺鐵原因包含出血(經血過多、腸胃道出血)、鐵吸收不良(萎縮性胃炎、乳糜瀉、減重手術後)、膳食鐵攝取不足、懷孕、慢性疾病(腎衰竭、心衰竭、癌症)。
尤冠棠說,經血量過多的女性、孕婦、長期使用止痛藥者、慢性病患者都需特別留意。若長期出現疲倦、頭暈、氣促、煩躁、情緒低落、注意力難以維持、夜間加重不寧腿、磨牙、異食癖、運動耐受度下降等,務必提高警覺。缺鐵治療不只是補充鐵劑,還須評估並處理根本原因,例如月經量過多需婦產科介入,或長期止痛藥造成腸胃出血需調整藥物,必要時調整治療策略。
其他人也在看

48歲何妤玟身材好到像28歲!靠「不吹冷氣+半碗飯習慣」維持仙女體態!
她日前在小紅書與凱文老師對談中,大方分享多年維持體態的關鍵,其實全靠「生活自律」與「穩定習慣」。她笑說自己平常不太吹冷氣,因為「我習慣讓身體是微流汗的」,代謝才會自然啟動;也喜歡曬太陽、保持身體循環順暢,這樣的生活方式能幫助毛細孔開啟排汗、促進循環,讓氣...
styletc ・ 6 小時前
立冬進補不酒駕 台中市交通局聯合警察局宣導「酒後代駕、安全回家」
(觀傳媒中彰投新聞)【記者廖妙茜/台中報導】冬令進補切勿酒駕!傳統薑母鴨、燒酒雞等進補食品常添加米酒等一起料理 […]
觀傳媒 ・ 22 小時前

補充保費改革 學者、醫界支持
衛福部規劃修法,讓社會中相對優勢者多繳補充保費,幫助弱勢族群,政院6日在股票族反彈聲浪下緊急喊卡,但經濟學者、醫界大老7日卻紛紛表達肯定,台大院長余忠仁直言,「當然還是支持執行」;中經院長連賢明說,「從股民身上吸取保費」是誤解,股利所得是補充保費的重要來源,結算制有助達到公平性。
中時新聞網 ・ 13 小時前
北市公車自撞施工告示牌 三乘客受傷
台北市松江路交叉路口今天發生一輛公車車禍意外,警方初步清查疑公車駕駛恍神自撞路面施工告示牌,釀三傷,包含一名女乘客及兩名幼童,傷勢不重。公車駕駛酒測值為零,肇事原因待查。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2 小時前雙貸族破40萬人 塞滿10座大巨蛋
房價居高不下,使得許多購屋族不得不另尋出路,信貸成為重要出口。住商機構根據聯徵中心資料彙整,截至2025年7月,全台同時背有房貸、信貸的「雙貸族」達40.4萬人,若以大巨蛋座位席約4萬人估算,此人數可塞滿10座大巨蛋,創下歷年同期新高。
中時新聞網 ・ 13 小時前
汐萬金議員 藍白競爭激烈
新北市第11選區汐止、金山、萬里區長久以來藍綠均勢,各占2席,但因國民前議員廖先翔當選立委空出1席,藍白陣營皆已提前布局,包括國民立委羅智強辦公室主任何元楷、「侯家軍」新北市民政局機要祕書張珀源、國民汐止區部主委陶威中都有意爭取,民眾立委黃國昌汐止服務處主任陳語倢則長期蹲點汐止備戰,為選情增添變數。
中時新聞網 ・ 13 小時前
76歲翁體檢正常卻罹癌!醫揭「5大警訊」:身體早已透支
廖繼鼎醫師日前分享一名76歲患者的案例,一位長者平常生活規律、每天運動,且體檢報告也很正常,怎料,卻在某次手術後突然發高燒、器官衰竭,最後確診癌症。對此,廖繼鼎列出「5大警訊」,認為此狀況並非偶然,而是身體長期透支所致。
鏡報 ・ 2 天前
「立冬」進補薑母鴨、羊肉爐 醫:三成人補不得!心血管會出大事
CNEWS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今(7)日是二十四節氣的「立冬」,象徵著冬季正式展開,台灣人傳統習慣要「補一下」,認為補充營養恢復元氣才能抵禦寒冬,但有三成人可補不得!醫師提醒,根據國健署資料,20歲以上國人血脂異常盛行率已達三成,但因症狀不明顯,不少人根本不自知,特別是習慣外食、日常飲食偏油重口味的上班族,進補若無節制,恐不知不覺加劇心血管負擔。...
匯流新聞網 ・ 1 天前
莊人祥59歲罹胃癌!醫揭早期無症狀 「4大地雷食物」曝光
衛福部常務次長莊人祥日前親自證實,自己在去年初擔任疾管署署長期間,被診斷出胃癌,好在醫療團隊與家人支持,目前恢復良好。該消息一出震驚各界,也讓民眾升高對胃癌的防治意識。醫生提醒,應減少攝取醃漬、鹹食、煙燻及加工食品,才能守護胃部健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11/7立冬進補!6禁忌注意「別喝大量熱水」 命理師提醒3星座:當心爆發身體不適
今年11月7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它象徵冬季的開始,此時陽氣漸收、陰氣增強,氣溫明顯轉涼,萬物進入休養蓄藏的階段。民間習俗中,人們會進補或吃餃子、薑母鴨等暖身料理,希望以食補禦寒,為冬天儲備能量。
姊妹淘 ・ 1 天前
活到96歲的祕密!伊莉莎白女王96歲長壽祕訣曝光 百歲人瑞也這樣吃
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能活到96歲、依舊神采奕奕,關鍵竟藏在她每天的生活習慣裡!從固定作息、規律運動,到堅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她用最簡單的方式實踐長壽哲學。 伊莉莎白女王健康祕訣 據說,英國伊莉莎白
健康2.0 ・ 9 小時前
愛吃「2美食」要注意!台中婦頭暈送醫驚罹大腸癌 醫:小心7徵兆
台中一名70多歲的婦人,最近上廁所型態改變卻不以為意,不僅出現血便,有時還便祕一整天沒上廁所。日前在家中因便秘、如廁不順,身體虛弱導致頭暈身體不適,全身無力的被家人送到醫院急診,醫師抽血驗出血紅素過低,檢查出有腸胃道出血,馬上輸血治療,住院期間進一步詳細檢查,發現有嚴重內痔出血、還罹患大腸癌,胃鏡檢查上消化道也有出血,後續給予治療。
鏡報 ・ 1 天前
營養不輸花椰菜!一顆「蔬菜之皇」竟能幫肝解毒、降膽固醇、抗發炎
天氣愈來愈熱,你的肝也該好好照顧一下了!春天靠十字花科蔬菜為肝臟解毒提供支持,進入初夏,就換成專門養肝的食材上場。有「蔬菜之皇」美名的洋薊就是最佳選擇之一,不只幫助肝臟解毒,還能在炎熱的夏季裡給身體多
健康2.0 ・ 9 小時前
超愛吃「1食物」!表妹婿20幾歲罹大腸癌 譚敦慈:絕對不吃
大腸癌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無毒教母譚敦慈在《健康晚點名》節目中透露,表妹婿是一位川菜師傅,平常喜歡吃重油、重鹹,還很愛吃豆腐乳這種醃漬類食物,20幾歲就罹患大腸癌。譚敦慈建議,在飲食上要少吃燒烤、高溫烹調、醃漬、不新鮮的食材。
鏡報 ・ 1 天前
健保補充保費改制引反彈!蘇一峰認不公平
[NOWnews今日新聞]衛福部長石崇良拋出健保補充保費改革,引發各界反彈,醫師蘇一峰也認為,這次加收保費會遇到這麼大的反彈,是民眾覺得增收制度不公平,呼籲政府減少不必要的灑幣,把錢投資力挺健保永續經...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這種眼藥水超涼!竟引起青光眼、白內障 全台183萬人有乾眼症!慎選眼藥
眼睛痠澀,點日本買的激涼眼藥水好舒爽!醫師提醒,很多人到日本都愛託人買回超涼眼藥水,殊不知很多都含有防腐劑或強效抗發炎如類固醇的藥物,不僅容易眼壓高引起青光眼,還可能引起白內障、眼睛抵抗力下降,傷口不
健康2.0 ・ 1 天前
愛喝2飲品小心變禿頭 專家勸每日少喝一瓶:多留一撮頭髮
臉書粉絲專頁「韋恩的食農生活」日前分享一項國外研究,發表於《營養與健康》期刊的一項系統性回顧,整合了17篇經過同行評審的研究,共納入超過61000名參與者資料,結果發現每周攝取超過3500毫升含糖飲料的人,掉髮風險明顯上升,特別是在男性族群中更為顯著。除了含糖飲料之...
CTWANT ・ 1 天前
【錯誤】好市多藥劑師緊急提醒?說不要吃這4種保健品?不實說法!內容農場誤導影片
網傳「Costco 藥劑師緊急提醒」、「這 4 種保健品正在悄悄傷肝」,內容提到好市多的藥劑師提醒說綠茶萃取物、紅麴、高劑量脂溶性維生素、不明草藥有肝毒性。傳言全片長達 23 分鐘都是 AI 虛擬人物主講,目前 AI 生成技術氾濫,影像真假難辨、醫藥專業內容對錯難分,民眾應提高警覺。
MyGoPen ・ 1 天前
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掀民怨! 行政院指示衛福部暫緩規劃
衛福部研擬健保補充保費3大改革,如租金、利息、股利導入年度結算制,引發社會反彈聲浪。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6日晚間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已指示衛福部廣泛聽取各界意見,暫緩具爭議規劃、加強社會溝通,尋求更周全
中廣新聞網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