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情緒低落並非懶惰 恐為光照不足與社交減少惹的禍

【NOW健康 吳思奕/台北報導】小芳今年才進入大學,平常很喜歡和朋友出去走走。可是進入10月以後,她卻發現自己越來越懶得出門,常常一下課就直接窩在宿舍。特別是天黑之後特別容易覺得疲倦,心情也比夏天時更低落。原本對社團活動充滿熱忱,但現在也都提不起勁參加,令她不禁懷疑自己是不是太懶惰了?其實,這並不是單純的懶散,而是許多人在秋冬季節常見的心理反應。
日照縮短、壓力增加 生理與情緒雙重影響心理健康
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臨床心理師陳惠娟解釋,進入秋冬後,日照時間縮短,大腦中負責調節情緒以及日夜節律的生理時鐘便會受到影響。當陽光減少時,體內血清素的分泌量會下降,反之,褪黑激素則增加,使人更容易感到疲倦與憂鬱。此外,天氣變冷也會導致出門意願降低,當社交與活動減少,孤單與焦慮的感覺也更容易出現。
除了生理因素外,秋冬往往也是壓力累積的季節。年底前的績效考核、報告結案、假期安排與家庭聚會,常讓人覺得責任繁重且喘不過氣。許多人以為自己這只是懶散或沒動力,但其實這背後往往是壓力與情緒交互作用的結果。當焦慮無法適當排解時,可能會轉化成身體症狀,如:頭痛、失眠、胃口改變或慢性疲倦,進一步導致惡性循環。
秋冬4大常見心理困擾 情緒低落、睡眠問題與壓力挑戰
【困擾1】季節性情感疾患
▸核心症狀:屬於憂鬱症的一種類型,症狀有情緒低落、嗜睡、食慾增加(特別想吃澱粉與甜食)、體重上升以及對事物失去興趣等。
▸發生率:在北半球高緯度地區可達5~10%。台灣因氣候較溫和,比例較低,但仍有季節性情緒波動的民眾。
【困擾2】一般性的情緒低落與焦慮
並非達到臨床診斷標準,但仍可能出現注意力下降、效率變差、心情煩躁等情形。
【困擾3】睡眠障礙
可能表現為越睡越累、晚上難以入睡或清晨早醒。
【困擾4】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壓力
秋冬是呼吸道與心血管疾病惡化高峰,患者容易因擔心病情而產生焦慮或憂鬱感。
秋冬4大自我照護建議 光照、運動、心情調適與環境布置
想在秋冬維持穩定的心理狀態,最重要的是維持規律,以下為4大自我照護建議。
【建議1】光照與作息調整
保持日光照射,每天至少在戶外活動20~30分鐘。同時維持固定作息,盡量每天同一時間起床與就寢,避免長時間午睡。
【建議2】規律運動
運動能促進血清素與多巴胺分泌,改善情緒與專注力。可以選擇快走、慢跑、瑜伽、居家伸展等,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即可。
【建議3】心理調適
可以書寫情緒日記,每天花5分鐘寫下心情,幫助覺察與自我調整;利用一些放鬆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溫和瑜伽等,都可以降低身心緊繃;維持社交支持,主動與朋友或家人保持聯繫,即使是線上聊天也有幫助。
【建議4】環境布置
保持居家環境明亮,白天拉開窗簾,晚間使用暖光燈。亦可以播放喜歡的音樂或布置舒適角落等,增加生活中的小確幸。
情緒低落持續超過2週 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
至於什麼時候該尋求協助?陳惠娟表示,如果情緒低落、疲倦或睡眠困擾持續超過2週,甚至影響到工作與人際關係,就代表已經超過日常適應範圍,建議尋求專業醫療協助。臨床心理師能協助釐清壓力來源,並提供具體的情緒調節與思考調整策略。精神科醫師則可在需要時配合藥物治療,協助身體與情緒重新回到平衡狀態。
最後,陳惠娟也提醒,秋冬季節轉換,不只要注意保暖與預防感冒,也要留心自己的心理狀態。適度曬太陽、規律運動、心理調適,就是最佳的自我照顧策略。要記得,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同樣重要,提早因應,就能讓秋冬過得更溫暖與自在。
# 首圖來源/Freepik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天冷穿衣術大解密!單穿厚外套易失溫 「三層穿搭法」靠空氣層最保暖
▸超高齡社會全人照護! 專家提出安寧緩和醫療3大要點
其他人也在看

流浪教師變社工師 廖珮秀助醫護病家獲關懷典範獎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6日電)從流浪教師到投身處理醫療事故與爭議領域,台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聘資深社工師廖珮秀用溫柔同理,構成支持病家與醫護力量10多年,今天獲衛福部醫療關懷力典範獎表揚。
中央社 ・ 1 天前
王齊麟兩度錯失藥檢!再一次恐禁賽 李洋坦言「真的很嚴重」已設鬧鐘提醒
國民立委柯志恩今(26)日在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質詢運動部長李洋,公開指出昔日奧運金牌搭檔王齊麟已兩度「錯失藥檢」(Unsuccessful Attempt, UA),若再發生一次,恐依世界反禁藥組織(WADA)規定面臨1至2年禁賽。李洋坦言「目前情況很嚴重」,但強調據了解王齊麟已有設鬧鐘提醒,盼能避免第三次發生。
鏡報 ・ 1 天前
影/不滿被催討欠債! 房客狂砍二房東297刀遭判刑19年
台北市68歲陳姓男子,因積欠78歲失明二房東顏姓男子債務,2024年6月間因不滿遭顏男催討,持剪刀及菜刀狂刺顏男297刀致死。台北地方法院國民法官法庭26日宣判,依殺人罪判處陳進財有期徒刑19年。全案可上訴。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浴室到臥室都暗藏「兒童燙傷」危險 家長快檢視!4大生活空間防範重點曝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編輯 吳儀文天氣漸漸變冷,民眾這時常會使用電暖器、洗熱水澡、喝點熱湯或吃個火鍋來暖暖身子。不過,國健署提醒這些家中常見的熱源,其實都有可能是造成兒童燙傷的潛在危險。國健署列出廚房、餐桌、浴室、客廳與臥室等4大生活空間的兒童燙傷潛在風險,並建議家長與照顧者應進行全面檢視、及早排除危險,為家中孩子打造安全的環境。居家安全檢核一 廚房:劃清界線、廚具手柄朝內放廚房除了爐具之外,還會擺放刀具等尖銳物品,孩子在這個場域中可能會有燒燙傷、刀傷、割傷的可能性。國健署提醒,家長應將廚房與幼童的活動空間確實區分開來,而且要經常提醒孩子不得嬉戲奔跑並應保持距離。有些家長會在煮飯的時候將孩子抱在手上或背在背上,但國健署表示,這是NG行為,切勿在懷抱或背負幼童時進行烹飪,而且也要記得保持廚房地面乾燥、止滑,並養成將鍋具手柄朝內擺放的習慣,以減少意外燙傷及刀傷的風險。居家安全檢核二 餐桌:別用桌布、熱食遠離餐桌首先要確保其穩固不偏斜,並避免使用桌巾或桌布,以免孩子拉扯導致桌上熱食、熱飲滑落,國健署提到,同時家長也應將熱飲、熱食放置在桌子中央,或是遠離幼童伸手可觸及的範圍,以防止幼
KingNet 國家網路醫藥 ・ 1 天前
73歲婦誤食農藥 南投醫院成功救回一命 (圖)
73歲罹患失智症婦人誤食農藥導致有機磷中毒,送往衛福部南投醫院(圖)急救,院方運用連續性靜脈血液透析過濾術,協助清除毒素並矯正酸中毒,成功救回一命。
中央社 ・ 1 天前
疾管署主管遭控私用技工備餐案 羅一鈞說明 (圖)
媒體報導疾管署東區管制中心主管疑私用技工料理餐點,署長羅一鈞(前右)等人26日下午公開對外說明,指已親赴花蓮拜訪當事技工,依當事人表述並無遭霸凌情形。
中央社 ・ 1 天前
遭疑詐騙 稽查員嗆「有辦法打穿環局電話」 黃偉哲:檢討
台南市 / 綜合報導 台南有民眾日前收到一張環保局稽查單,單據上沒有清楚標示稽查內容,前來稽查的人員也沒有先出示證件,民眾以為遇上詐騙集團,表示要先詢問環保局,沒想到對方態度很差,民眾立刻投訴,對此台南市長黃偉哲坦言確實要檢討。台南市議員(國)林燕祝說:「請問一下,你看這是什麼稽查單。」台南市議員林燕祝質詢時秀出兩張稽查單,上面只有環保局的橢圓章以及寫了永康小隊,並沒有清楚標示稽查理由與內容,台南市環保局長許仁澤說:「這個不是我們一般的稽查單啦,它應該是一個簡單的通知。」不過後續卻有稽查人員登門稽查,而且態度很不友善,稽查人員沒出示證件,對民眾的質疑還直接怒嗆,市長黃偉哲聽到這樣的對話內容,也直言不可思議,台南市長黃偉哲說:「初聽這個錄音,錄音的整個錄音,我也是覺得不可思議。」台南市有民眾日前遇上這樣的狀況,於是向議員投訴,其實環保局稽查人員稽查時有一定的規定,就像這樣,除了要身著環保局稽查人員背心還要出示證件表示身分,對被查對象態度要溫和誠懇,可是這次事件中的稽查人員,沒穿環保局背心也沒出示證件,顯然完全沒有遵守稽查的SOP,台南市環保局稽查科長張仕音說:「環保局已針對該名的稽查態度,進行相關的檢討及究責。」環保局也強調,對於相關人員也會進行再教育,稽查時讓民眾不產生疑慮之外,也避免態度不佳,衍生不必要的爭議。 原始連結
華視影音 ・ 1 天前
羅一鈞說明疾管署主管疑霸凌案(1) (圖)
針對媒體報導衛福部疾管署東區管制中心主管疑私用技工料理餐點,疾管署長羅一鈞(圖)26日下午出席記者會公布調查結果,經參酌該技工陳述內容,及考量事發原由,經考績委員會表決「不予懲處」,會中播放當事技工錄音檔對外說明,依當事人表達其並無遭霸凌情形。
中央社 ・ 1 天前
高市府衛生局鼓勵婦癌篩檢為健康把關 完成檢查送超商禮券抽iPhone手機
「抹」出健康、「乳」此簡單!高市府衛生局為鼓勵民眾主動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乳房攝影,守護自己健康,即日起至十二月廿日,設籍或居住在高雄市女性,符合三十歲至七十歲、三年內未接受抹片檢查,或是四十五歲至七十歲定期乳房X光攝影篩檢,完成任一項檢查即有機會獲限量超商禮券五十元,首次篩檢者更加碼抽獎,有機會抽中高檔飯店餐券、iPhone17等豐富獎項。(見圖)衛生局今(廿六)日表示,根據國民健康署資料,與近三年內曾進行抹片檢查者相比,間隔三至六年未檢者,罹癌風險增加約二倍,六年以上者則增為三倍,從未檢查者更高達三.四倍,顯示多年未檢或從未篩檢者罹癌風險顯著升高;此外,乳癌長期位居女性癌症發生及死亡首位,但仍有部分女性因害怕、忙碌或認知不足等因素,未定期受檢,影響早期發現與治療成效。 ...
台灣新生報 ・ 1 天前


蔡依林認罹「1惡疾」醫示警:1年內中風機率急升131%
45歲天后蔡依林維持好身形,近來不只發行全新專輯、推出Podcast節目《Pleasure Talks》,年底將首次攻大巨蛋,門票一開賣就引爆搶票潮。她日前在Podcast中談及9點半睡覺的好處之後,並透露早睡的真實原因,證實曾得過「皮蛇」(帶狀皰疹)。醫師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為帶狀疱疹高風險族群外,研究指出,45歲以上患者罹患帶狀皰疹後,一年內中風風險提高131% 。(記者:簡浩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早餐店「1類食材」易致癌!被世衛列一級致癌物等同菸草,卻有一堆人愛吃
加工肉品對健康的影響近年來備受關注,世界衛生組織早已將其列為一級致癌物,危險程度與菸草相當,像民眾在超商或早餐店購買的培根、火腿、香腸等常見食品,實際上都含有可能致癌的添加物。根據專家研究指出,長期攝
食尚玩家 ・ 1 天前
久坐超傷身、奪命!研究揭「1物」真可補救:讓血管有彈性
久坐已成為現代生活的日常,而久坐已被確定會增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代謝疾病等。食安專家韋恩(楊世煒)表示,一項研究發現,可可黃烷醇可以抵銷久坐造成的傷害。黃烷醇是類黃酮的一種,是植物多酚的一員,常見於茶、無糖可可、莓果類、蘋果、李子、堅果等。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8 小時前
更年期瘦不下來?努力運動反更胖? 營養師揭「體脂不降真相」:這個沒吃夠
你是不是也有這樣的困惑:明明每天努力跑步,體重計卻紋風不動,甚至體脂率還居高不下?這也是許多更年期女性都面臨的真實困境,究竟該如何透過正確方法,成功告別「越跑越胖」的魔咒? 跑步無效? 更年期體重停滯的秘密 營養師媽媽曉晶的生活筆記分享,C小姐的故事是個典型。50多歲的上市公司副總,工作忙碌卻堅持運動。她每週慢跑三次,堅持三年。然而,她的體脂率幾乎紋絲不動,體態也沒變。這背後有更年期特有原因。C小姐飲食清淡,卻因蛋白質不足,導致肌肉量低、基礎代謝率下降。偶爾進健身房,也僅限於輕型機械訓練,對增肌幫助有限。根據《Maturitas》在2025年的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能持續進行阻力訓練,不僅體能活動水準能顯著提高,甚至能在兩年後維持效果 。這說明:跑步雖能提升心肺,但缺乏重量訓練,就難突破代謝低谷。 為何單靠跑步難以瘦身? 科學告訴你 運動研究證實:單一有氧運動無法顯著增加肌肉量。更年期後,荷爾蒙變化使脂肪易集中腹部,這就是許多女性「小腹難瘦」的原因。根據《Geroscience》在2025年的實驗,阻力訓練能讓女性肌肉蛋白質合成率增加47%,改善肌力與肌肉量,提升總瘦體重2%!想有效燃
常春月刊 ・ 11 小時前
日本研究證實!「1發酵物」能防失智:一週一次就見效
年紀越大,得失智症風險越高,但一項日本研究顯示,相較於完全不吃起司的老人,每週至少吃一次起司的老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較低。日本學者認為,此項研究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的結果一致,都顯示吃乳製品有助於減緩老人的認知退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不是芭樂!每天一杯「超級水果」能抗三高和減脂:半年降心血管風險15%
隨著年齡增長,不少人開始面臨腰圍增加、血壓波動、血糖升高等「中年三高」問題,而這些症狀背後常隱藏著一個無聲的健康威脅。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從選對食物下手,並最新研究顯示,指出酸甜可口的「藍莓」是超級水果,可能成為對抗代謝症候群的天然利器,且豐富的花青素與多酚成分,為健康提供多層次守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惡性腦瘤名醫」馬辛一驚傳病逝 三總:以家屬回應為主
三軍總醫院神經外科部腦腫瘤學科主任馬辛一驚傳病逝,震驚醫界。馬辛一為惡性腦瘤手術專家,本月初才獲頒腦中風學會終身成就獎,近期因車禍導致腰椎受傷住院,原本病情穩定,不料卻傳出病逝消息,引發醫界友人紛紛表達不捨與哀悼。
中天新聞網 ・ 3 小時前
很多人不知道!新研究揭「1食物」真會害人惡夢
一般人認為,睡前喝牛奶等乳製品有助睡眠,但醫師江守山表示,最新研究發現,睡前吃起司等乳製品會導致惡夢,因為乳製品在晚上食用時難以消化。研究人員發現,乳糖不耐症與胃腸道症狀、惡夢和睡眠品質不佳有關。研究並發現,食用水果、蔬菜和花草茶有助於改善睡眠。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