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遺傳罕病宿命!北醫助「龍蝦爪畸形」父喜迎健康女嬰
北醫附醫生殖醫學中心運用尖端基因檢測與試管技術,成功阻斷「龍蝦爪畸形」罕見單基因突變遺傳疾病,協助一位僅有三根手指的父親誕下健康女嬰,不僅讓女嬰擁有健康十指,更確保她未來若有生育計畫,也不會將相同遺傳疾病傳給下一代。
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陳啟煌主任指出,求診的李先生一出生即罹患罕見遺傳疾病EEC綜合症,經國際知名的小兒血液腫瘤專家梅傑斯教授與妻子Angela Miser自幼收養後赴美生活。李先生成長過程中,飽受手足裂、毛髮稀疏、唇顎裂及泌尿道異常所苦,迄今接受超過五十次手術。
儘管成長路上面臨種種考驗,李先生與妻子Liz攜手建立家庭後,孕育健康下一代的心願始終未變。兩人將希望寄託於臺灣的生殖醫療技術,赴北醫附醫生殖醫學中心尋求協助,而突破罕病單基因遺傳成為醫療團隊必須克服的一大挑戰。
陳啟煌團隊經基因檢測確認,個案帶有TP63基因的新生突變,屬於自體顯性遺傳模式,是導致EEC綜合症的致病原因。該症候群是罕見的先天性遺傳疾病,發生率約十萬分之一,若父母其中一方帶有此突變,下一代約有50%的機率發病。
陳啟煌強調,由於李先生為收養身分,無法取得原生父母基因資料,傳統基因連鎖分析無用,等同「從零開始」突破科學盲區。最終,醫療團隊以第三代試管中的單一基因遺傳性疾病檢測設計客製化基因探針、逐胚胎精準分析及排查,成功挑選出唯一一顆未帶突變且染色體正常的健康胚胎。
經過十個月懷胎,產檢中超音波確認是健康的十根手指,妻子於今年九月順利分娩,迎來一名女嬰。陳啟煌說,女嬰除了擁有完整的手指,也不帶有TP63突變基因,象徵罕病遺傳的命運終結於女嬰這一代,為家族帶來新的希望。
陳啟煌表示,此次不僅是協助遺傳罕病家庭產下健康小孩,也證實即使在「新生突變、無上一代家族史」的情況下,仍能透過先進的「第三代試管」技術PGT-M,成功終結超過6,000種以上的單一基因遺傳疾病傳遞,包括脊髓性肌肉萎縮症、地中海貧血及血友病等常見遺傳性疾病,創下全球罕見終結「裂手–外胚層發育不良–顎裂症候群」新生突變的案例。
陳啟煌提醒,無論是否有家族遺傳病史,夫妻雙方都應重視婚前健檢與帶因篩檢,提早了解自身的基因狀況,並與專業醫療團隊共同規劃安全且安心的生育旅程,讓每一個新生命都能從健康出發。透過精準醫學的創新與精進,醫療角色已由「治療疾病」邁向「終結風險」。
延伸閱讀
川普簽署法案下令公開艾普斯坦檔案 法新社:內部人士憂政府耍花招
品味南投攜手全家! 首推中寮「袋裝柑橘」香甜上市
柯佳嬿驚喜現身《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 曾敬驊心疼角色:多數時候沒選擇
其他人也在看


國人鈣質攝取普遍不足 營養師籲:每天早晚一杯奶
根據國民健康署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調查(106-109年),國人鈣質攝取普遍不足,僅1-3歲族群達到建議量,其他年齡層攝取量約為需要量一半,成大醫院營養部黃薇營養師說明,綜觀歷年調查結果,鈣質是國人攝取嚴重不足的必需營養素之一。鈣是人體內含量最多的巨量礦物質營養素,99%存在骨骼及牙齒中,幫助維持骨骼強健;剩餘1%分布於軟體組織與體液中,控制肌肉收縮、神經訊息傳導、細胞內訊息傳遞與荷爾蒙分泌等重要功能。若長期鈣質攝取不足,會造成多方面健康影響。對於生長中青少年,可能無法達到巔峰骨量,提高未來骨骼疾病風險;中高齡者則容易因骨質流失,增加骨質疏鬆與骨折的風險。此外,鈣質攝取不足時,骨骼中的鈣會被釋放至血液,以維持血鈣恆定,而進一步加速骨質流失。鈣質不足也可能造成肌肉痙攣、四肢麻木,甚至影響心律,不容忽視。根據衛生福利部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DRIs)建議,青少年每日鈣攝取為1200毫克,成人、老年人與孕婦則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00毫克。日常飲食中,容易取得的高鈣來源為乳製品,例如鮮奶、優格與起司,都是方便且吸收率佳的選擇。豆類製品如小方豆乾、凍豆腐,在製作過程中使用鈣凝固劑,也能提供良好的鈣質
台灣好新聞 ・ 1 天前
北醫阻斷罕病 3指爸迎健康女兒 (圖)
因罕見遺傳疾病EEC綜合症,李姓男子出生僅3根手指頭,飽受唇顎裂、泌尿道異常等所苦,接受超過50次手術。在北醫附醫協助下成功打破基因魔咒。李姓男子(右)20日和太太Liz(左)帶著奇蹟般降生的寶寶接受北醫附醫祝福,臉上藏不住心滿意足的笑容。
中央社 ・ 1 天前

終結畸形遺傳!精準醫療成功斷絕突變基因 「龍蝦爪」3指父迎來健康女兒
單基因突變不再決定命運,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生殖醫學中心運用尖端基因檢測與試管技術,成功阻斷導致出生單手僅有三根手指的「龍蝦爪畸形」的罕見單基突變遺傳疾病,協助病人誕下健康女嬰。而女嬰長大後若有生育規劃,也不會產下有相同遺傳罕病的後代,創下全球罕見、台灣首例終結「裂手-外胚層發育不良-顎裂(EEC)症候群新生突變的案例,締造「從三指到十指」的生命奇蹟。此次求......
風傳媒 ・ 1 天前
龍蝦爪畸形 精準醫療終結罕病遺傳
單基因突變疾病,不再決定下一代的命運,一對美籍李姓夫妻,因為先生罹患罕見的遺傳疾病,"EEC綜合症",名為「外胚層發育不良症」,父母其中一方如果帶有此疾病,有50%會遺傳給下一代。台北醫學大學附設...
大愛電視 ・ 21 小時前
卓榮泰拜會韓國瑜 就行政院版財劃法與總預算「交換意見」
立法院會14日三讀修正財劃法尚未生效,行政院會20日也通過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草案將送立法院審議。行政院表示,行政院長卓榮泰20日下午拜會立法院長韓國瑜,就院版財劃法與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等交換意見
中廣新聞網 ・ 22 小時前新亞灣雙子星大樓開發案 87億元打造高雄新地標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20日電)台灣港務公司19日提出「高雄港新亞灣雙子星大樓開發案」,基地緊鄰旅運中心,將以設定地上權方式招商,目前規劃商場、辦公、旅館及會展中心等複合機能,總投資金額約新台幣87億元。
中央社 ・ 1 天前

勞保條例修正草案政院通過 撥補入法並明定中央負最終支付責任
但據2025年的勞工保險普通事故精算報告指出,若未啟動年金改革,勞保基金將在2031年破產,意謂若勞保條例2026年上路,首份勞保財務檢討恐怕要到2028年、即破產前3年才出爐。行政院長卓榮泰表示,勞工保險是勞工重要的退休保障制度之一,為穩定基金流量,政府自民國109年起逐...
CTWANT ・ 21 小時前
國民中央委員選舉11月24日領表
(記者蕭文彥台北報導)中國國民今(20)日由副主席兼秘書長李乾龍及副祕書長兼組發會主委李哲華共同張貼第二十二屆中央委員選舉公告。本屆中央委員選舉訂於11月24日至26日上午10時至下午4時領表登記,...
自立晚報 ・ 1 天前腸道菌影響胺基酸代謝 AI助找糖尿病腎病變關鍵
(中央社記者曾以寧台北20日電)國內洗腎患者45%是糖尿病腎病變。國衛院、基隆長庚、宏碁與陽明交大運用AI分析,研究發現腸道菌Gemmiger減少,會影響人體必需胺基酸代謝,首次驗證「腸-腎軸」跨體學機制。
中央社 ・ 1 天前
北市聯醫:長期飲酒 加速腦退化釀提早失智風險
(中央社記者劉建邦台北20日電)北市聯醫今天表示,飲酒文化普及,雖小酌怡情,醫學研究提到長期飲酒傷肝,更直接損害腦部,飲酒加速腦部退化,可能有提早失智風險。
中央社 ・ 1 天前
做檢驗才驚覺「長期營養不良」!藍心湄早餐改這樣吃,拯救掉髮+瘦回緊緻好身材!
吃對早餐,不只抗老,還能幫助瘦身。時尚教主藍心湄近期在《女人我最大》中分享,她因為改變飲食習慣,不僅頭髮重新長出來,原本「怎麼都瘦不下來」的臃腫感也明顯改善,整個人煥然一新! 營養不足,掉髮
女人我最大 ・ 19 小時前
男不能說的秘密 肛門卡杯子 醫看:太扯了
[NOWnews今日新聞]中部一名男子連續三天腹脹、無法排便,疼痛難耐急赴醫院求診。醫師安排X光檢查時意外發現,他的肛門深處竟卡著一個直徑約6公分、高約8公分的陶瓷杯,杯口朝下嵌入腸道,導致部分腸段缺...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46歲健身教練天天運動飲食超自律竟得肺癌 醫揭1習慣破功,很多人都中
46歲的健身教練,體脂率僅12%、每天晨跑+重訓、食量控制嚴謹,卻在公司健康檢查中被診斷為早期肺腺癌。這位教練不解地問醫師:「我這麼努力維持健康,為什麼還會得癌?」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表示
健康2.0 ・ 6 天前
戒菸3年竟肺癌末期!他靠「1方法」抗癌成功 5公分腫瘤消失了
南投一名45歲吳姓男子,6年前確診第四期肺腺癌,被告知若不治療,平均存活期僅4到6個月。後來在台中榮總胸腔腫瘤團隊的建議下,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治療後體力與生活品質明顯改善,4至5公分的腫瘤幾乎消失,病情獲得良好控制。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