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三讀通過光電禁區、環評加嚴——對綠電影響大嗎? 如何不必是「死局」?
立法院今(14)日三讀通過三項光電修法,國家風景區、地質遺跡、山崩地滑地質敏感區禁建光電,應環評條件也加嚴,40MW或40公頃以上光電、10MW或5公頃以上山坡地或水面光電,以及環境敏感區內所有光電都需環評。而未來各類光電是否應環評,則從授權環境部在子法中訂定改由立法院認定。
有不具名業者表示,光電環評及禁建修法帶來的沉默成本難以估算,預估會有3/4的業者退出。但民間團體認為,環評並非光電發展的死局,建議環境部建立可靠、輕簡且有效率的篩審機制,聚焦光電常見的景觀、農地、生態等「必考題」。
環評法修正三讀 藍白設光電禁區
今(14)日下午將近5點,立法院長韓國瑜敲下議事槌,宣布通過《環評法》修正案,後續也完成《發展觀光條例》、《地質法》的修正三讀。
《環評法》修正由民眾、國民今日共同提出的新版本通過,光電應環評的認定權限從行政命令調整至法律位階,由立院直接決定。此外,40MW或40公頃以上光電、10MW或5公頃以上設於山坡地或水面的光電,以及環境敏感區的所有光電,都需要環評,僅屋頂型、小規模或作為附屬設施被排除。
本次修法也同步禁止國家風景區、地質遺跡、山崩地滑地質敏感區等地方開發地面型及水面型光電,但屋頂型、100平方公尺以內自用者或1公頃以下通過環評者不在此限。
民眾原本提案將國家公園也納入禁建範圍,但昨日團協商時,國家公園署署長王成機已表明現行法規本就不允許國家公園開發光電,因此今日院長協商時,各決定不修《國家公園法》。
民進團提案表決未過 藍委質疑行政部門把關能力
民眾立委張啟楷稱,修法後可達到三贏:「環境贏、善良的農漁民贏、正派的光電業者贏。」國民立委王育敏則稱,環境部環評規範常「順應經濟部」,若未將具體做法提升至母法位階,行政部門難有把關能力,今日通過的是「最能保護環境的版本」。
民進立委鍾佳濱則批評三讀版本「荒腔走板」,民進團雖也有提出修法版本,規定埤塘、濕地、滯洪池、水庫、魚塭等地開發光電須環評,並授權環境部在子法訂定應環評的規模,但最後表決並未通過。
今日於院長協商時,經濟部次長何晉滄表示,許多國際科技大廠如台積電、鴻海、聯電都需要大量綠電,環評子法已有綠能設施的環評規定,過去做不好的地方可在現行基礎上補強。環境部次長沈志修則說,光電應環評的認定調整至母法,表示未來要修法就得回到立院處理,恐怕失去因應情勢及時修正的彈性。
業界人士悲觀 「壓垮光電的最後一根稻草」
不具名業者向《環境資訊中心》透露,本次修法通過,將成為「壓垮光電的最後一根稻草」。預期修法之後,有3/4的業者會選擇退出不做,未來高科技產業在台灣恐怕更難找到綠電。
業者表示,國內環評程序至少需要額外兩年以上審查時間,期間必須負擔公司營運成本,持續支付土地租金,加上其他程序,至少七、八年以上才能商轉看到回報,以開發角度來說是「蠟燭三頭燒」,累積高昂的沉默成本。從投資端來說,如此久遠根本無法估算財務模型,可能從一開始就難以融資。
業者感嘆,修法通過後,光電案場可行的方式,可能只有由台糖、平地造林企業等主動提出環評,審查完備之後再開標給光電業者承做。修法造成的衝擊久遠且廣泛,目前還難以估算整體影響有多大。
民間團體:環評並非光電發展的死局
本次修法也是台灣首次在法律中明確劃設「禁建區」,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秘書長陳郁屏直言,「這是不健康的」。不過,修法也是契機,能讓環境部發揮行政專業,思考環評制度的轉型。
他指出,法律直接劃定禁建區,最易忽略地方差異,甚至導致少數群體權益受損,義大利就曾因農地過度鋪設光電,政府乾脆禁止,雖然農電共生不在此限,但當地政府仍要求光電與農業「垂直整合」,這對某些作物不適合種在太陽能板下的農民來說,原本想在部分土地裝光電、其他區域維持耕作,禁建後就失去選擇轉型空間,反而傷害最該從光電受益的脆弱族群。
光電較少牽涉水污、空污、廢棄物等排放,各界較關注景觀、農地、生態等衝擊,以及有無充分社會溝通。陳郁屏指出,環境部可聚焦這些「必考題」,訂出有效率、輕簡且可靠的篩審機制,「而不是兩手一攤,說要用現有的環評制度。」
陳郁屏也向業界信心喊話,「沒有看過哪個國家,因為要做環評,就停止往下開發(光電)的。」英國光電也要環評,但為提升效率,下放小型開發(0.5~50MW)審查權給地方政府。陳郁屏指出,根據英國經驗,多數地方案件在最初就已考量案件的潛在衝擊與在地需求,通常不會過於冗長。
其他人也在看

「光電三法」三讀通過 經部:未考量實務恐造成四輸
立法院民眾與國民共同推動《環評法》、《發展觀光條例》與《地質法》修正草案,於昨(14)日下午三讀通過,山坡地與水面型光電開發,裝置容量1萬瓩以上、5公頃以上需環評。另外,原本草案規定一般開發兩萬瓩以上、10公頃以上要環評,最後則提高至4萬瓩、40公頃以上。
公視新聞網 ・ 1 天前
光電三法三讀通過 環境部:將依規修正環評認定標準
立法院14日三讀通過光電三法修正案,要求部分敏感區位不得興建光電板外,也加嚴光電應實施環評規定,環境部政務次長葉俊宏15日受訪時表示,因應立法院把光電板環評規定訂至母法,後續會修正「開發行為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細目及範圍認定標準」中關於光電部分刪除以符合母法規定,接下來若有業者要興建光電,則要依相關規定審查。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光電修法 環境、農漁民、合法光電業 創造三贏
(記者蕭文彥台北報導)昨(14)立法院三讀修法通過光電三法,《環評法》、《發展觀光條例》、《地質法》修正案,針對位於地質敏感區、5公頃以上山坡地面型光電、5公頃以上水面型光電,以及累積設置面積達4...
自立晚報 ・ 1 天前立院修法加嚴光電設置環評標準 業者憂衍生融資風險 不利永續經營
立法院三讀通過光電三法修正案,明定國家風景區、地質敏感區、重要濕地、山坡地、水面型系統等10類案場或具一定規模者,開發前應實施環評。七大光電協會指出,這將使案場開發被迫陷入漫長程序,讓綠電開發放緩,企業恐買不到綠電。有業者更強調,後續恐衍生銀行融資意願降低等風險,更不利光電產業永續經營。 立法院在14日院會三讀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發展觀光條例》及《地質法》等修正案,確定擴大並加嚴地面型及水面型光電增設規範,未來在國家風景區、地質敏感區、重要濕地、山坡地、水面型系統等10類「高敏感度區域」設置光電案場一律都要環評,且只要裝置容量超過10MW,或累積開發面積超過5公頃,就須依法啟動環評程序。 七大光電協會回應,表示在多方意見未能充分納入的情況下通過修法,恐導致執行標準不一、行政量能過載,增加政策落地風險,最終不利於環境保護與能源轉型,且影響9成5守法業者。 七大光電協會表示,未來大量案場恐被迫進入漫長程序,綠電新增量勢必放緩,企業買不到綠電或被迫承擔高成本綠電,進而造成半導體及AI(人工智慧)產業的綠電需求難以滿足、出口製造業RE100承諾履行風險升高、外資對台灣能源穩定性的疑慮增加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世界奇觀!光電加嚴環評「6大環團反對」 名醫蘇一峰轟噁心:不演了
立法院昨日三讀通過「環境影響評估法」等修正草案,欲加嚴光電板環評及設置標準。但6大環團卻發生聲明反批此舉恐造成光電發展全面停滯。對此,名醫蘇一峰痛批「真的是世界奇觀」,一個國家怎麼被搞成這個噁心的樣子。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冷空氣明殺到「冷剩14度」 3地區越晚雨勢越大
冷空氣明起報到,各地降溫明顯,氣象署預估北部低溫恐從20度跌至16度,東北季風挾帶水氣也將帶來降雨,基隆北海岸與宜蘭更有局部大雨。雖未達冷氣團或寒流等級,週三仍偏涼冷,週末冷空氣減弱後氣溫才有望回升。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今年秋冬最強冷空氣!週二晚間急凍「一路冷到這天」
今(16)日各地早晚仍涼;臺灣東北部地區、基隆北海岸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東部、東南部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金門、馬祖為多雲到晴。氣象粉專也指出,週一起台灣北部跟東部就會變天,且這波冷空氣將會是今年秋冬以來最強的。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入秋以來最強冷空氣報到!未來一周氣溫溜滑梯 周末溫度漸回升
氣象署表示,今天(17日)東北季風增強,將是入秋以來抵達台灣最強的一波冷空氣,北台灣氣溫率先開始下降,天氣愈晚愈涼,迎風面水氣多,雨勢愈晚愈明顯,明天天氣如何?氣象署指出,明天、周三(18日、19日)東北季風影響,中部以北及宜花天氣明顯偏涼,其他地區早晚亦涼,各地感受會比較冷一些,預計周末才漸漸回升。
Yahoo奇摩(綜合報導) ・ 5 小時前
強冷空氣南下「雲街」現蹤!北台灣率先轉濕冷 低溫下探16℃
各地天氣轉涼了!天氣風險分析師林孝儒表示,今起一波東北季風正逐漸南下增強,北台灣率先感受到天氣轉濕轉涼;同時前氣象署長鄭明典也分享衛星雲圖上已出現代表冷空氣南下的「雲街」跡象,顯示冷空氣影響正逐步擴大。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最強冷空氣「挑戰首波冷氣團」!明全台大降溫這天剩12度 濕→乾時程曝
中央氣象署指出,今(16)日迎風面水氣增加,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花東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外出請攜帶雨具備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氣溫方面,西半部高溫約27至30度,東半部則為25至27度,各地低溫普遍為19至22度,早晚感受較涼。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快訊/變天雨神報到!2縣市大雨特報 17縣市小心強陣風
受到東北季風影響,今(17)日基隆北海岸有局部大雨發生的機率,中央氣象署提醒民眾,要注意瞬間大雨,山區則要慎防坍方、落石及溪水暴漲;此外,中央氣象署也發布陸上強風特報,提醒民眾小心。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變冷番薯!入秋最強冷空氣要來了 北部、東北部「這2天」恐探12度
別被現在溫暖的陽光給騙了!中央氣象署今(15)日表示,雖然今明兩天北部和宜蘭回暖,但氣象署預報員張竣堯提醒,全台早晚仍偏涼,注意基隆北海岸、宜蘭地區及大台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此外,下週一(17日)開始,今年入秋最強冷空氣來襲,氣象專家吳德榮指出,冷空氣南下後,迎風面的北部、東北部及東部將轉為有雨,氣溫也急速下滑,「下週二、週三(18日、19日)是這波冷空氣最強勁的時間!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把握今日最後暖陽!明起東北季風再增強 大雨炸5地最強時刻曝
今(16)日迎風面水氣增加,基隆北海岸、東北部地區及大臺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大臺北、花東地區及恆春半島有零星短暫雨,外出請攜帶雨具備用,其他地區為多雲到晴。氣象粉專「台灣颱風論壇|天氣特急」也提醒民眾,把握週日最後暖陽,週一起東北季風將會再度增強。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週一迎入冬首波冷氣團 全台最低溫恐下探13度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今天(16)艷陽高照,好天氣週一就會變調。最強冷空氣南下,挑戰入冬以來首波冷氣團,全台大降溫,周一入夜後,北部、東北部有感變冷,週二週三低溫下探15度,甚至沿海及空曠地區可能到13度,就連南部地區,低溫也只剩17度左右。
民視 ・ 19 小時前
好天氣只剩一天!東北季風增強全台轉濕涼 北部、宜花恐有局部大雨、低溫下探15度
[FTNN新聞網]記者黃詩雯/綜合報導東北季風稍減弱,台灣今(16)日迎來難得的穩定天氣,但早晚仍偏涼。中央氣象署提醒,雖然白天有機會見到陽光,各地體感舒...
FTNN新聞網 ・ 23 小時前
東北季風報到轉濕冷!北台灣愈晚愈涼 迎風面留意局部大雨
即時中心/梁博超報導東北季風今(17)日增強,中央氣象署指出,強度將比過去幾波來得強,北台灣氣溫將先開始下降,天氣愈晚愈涼,桃園以北及宜蘭上半天氣溫約21到24度,到了晚上會降到19、20度,晚歸的朋友建議多添加衣物。由於迎風面水氣多,雨勢愈晚將愈明顯,將有機會出現局部大雨。
民視 ・ 6 小時前


要變天了!今午後轉涼、多地有雨 氣象署曝「這兩日」冷氣團最強
即時中心/高睿鴻報導近期天氣逐漸轉涼,終於不再像前陣子炎熱得令人難受,氣象署預報員葉致均今(17)日說明,受東北季風影響,多地溫度將持續下滑;且從下半天開始,迎風面地區如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地區、宜蘭等地,雲量或雨勢都會逐漸增多。溫度方面,同樣從今午之後就會開始下滑,尤其北部、宜蘭等地,明(18)日整天恐都低於20度。葉致均也指,大約週三(19日)清晨至週四清晨,將是這波冷空氣最強的時間點。他說明,等到週三、週四左右,中部以北、宜蘭地區,低溫甚至可能進一步降至15至17度,其他地區也恐剩18、19度,與前面幾日相比明顯轉涼。連中南部地區,屆時高溫可能也會掉到22至25度,與這幾天接近30度落差不小。直到週五之後,葉致均表示,雖然有些冷空氣仍會南下填補,但溫度依舊會開始回升;週六回溫則更為明顯。至於雨量方面,葉致均則說,今早東北季風尚未完全南下,雲系仍集中長江出口海一帶,所以台灣雲量暫時較少;但之後開始逐漸南進,迎風面的大台北地區、宜蘭、基隆北海岸等地,雲量將不斷增多,其餘地方則仍維持晴朗天氣。另,從今日下半天開始,基隆北海岸、大台北山區,降雨就會開始明顯增加,民眾需特別留意。並也因如此,今晚以後天氣也會明顯轉涼,同樣必須注意。氣象署預報員葉致均表示,東北季風將逐漸南進,迎風面的大台北地區、宜蘭、基隆北海岸等地,雲量將不斷增多。(圖/民視新聞)所以接下來兩天,葉致均表示,北台灣地區民眾,一定要記得攜帶雨具備用;不過週三之後,整體水氣會出現減少趨勢,可能剩北部、東部地區仍可能有些降雨。但總而言之,與接下來兩天相比,之後的下雨量會逐漸緩和。由於東北季風及雲區迅速南進,今天的天氣變化最為顯著,上半天全島仍偏高溫;葉致均指,北部、宜蘭可上看26至28度;中南部及花東甚至可能接近30度。但隨著鋒面南推,各地下半天氣溫皆會陸續下滑,且迎風面地區更為有感。原文出處:快新聞/要變天了!今午後轉涼、多地有雨 氣象署曝「這兩日」冷氣團最強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出門帶傘!2縣市大雨特報 下到晚上「行政院全面迎戰」!藍白又強修財劃法 卓榮泰嘆:造成更大問題「鄭黃會」敲定了 黃國昌:11/19日下午舉行
民視影音 ・ 53 分鐘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