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點名「台灣病」!新台幣被低估55% 人民悶吞匯率苦果
財經中心/師瑞德報導
《經濟學人》新封面以「台灣病」形容新台幣長期被低估:出口與順差創新高,卻犧牲勞工薪資與內需,房價自1998年起漲了4倍,台北房價所得比達16倍;外匯存底堆到6000億美元,大量壽險資金壓在美元資產,一旦匯率反轉恐衝擊金融體系,呼籲台灣重新檢討匯率與經濟模式。()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新一期封面,罕見聚焦台灣經濟,但這一次不是熟悉的兩岸關係或地緣政治,而是直指新台幣長期偏低所埋下的結構性風險,甚至替這套模式取名為「台灣病」(Taiwanese disease),又稱「福爾摩沙流感」(Formosan flu),警告若不調整,後遺症只會愈滾愈大。
台灣出口賺到手軟,多數人生活卻只覺得「怎麼越拚越辛苦」。在《經濟學人》的筆下,被壓低的新台幣,看起來是在幫電子大廠、出口龍頭「加持」,實際上卻把成本轉嫁給了沒有資產、只有薪水的一般人,進口食物、能源樣樣得用貴匯率買單,薪水漲得慢,物價跟房價卻一路往上衝。對年輕世代來說,房價從1998年漲了4倍,台北房價所得比高達16倍,買房變成「看得到吃不到」;對上班族與退休族來說,低利率、低匯率、低薪資組成一種長期的「隱形壓迫感」。也因此,《經濟學人》才會把這套長年壓低匯率、寵出口卻犧牲內需與勞工的模式,取了一個刺耳的名字:「台灣病」
出口三倍成長、順差創高:匯率與基本面嚴重脫鉤
《經濟學人》指出,若以經GDP調整後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來看,新台幣對美元被低估幅度高達55%,是全球最被低估的貨幣。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學者Cline的研究,也同樣認為新台幣長期處於偏低位置。問題在於,台灣近年出口表現亮眼,這樣的匯率水準,與基本面已嚴重脫節。
報導指出,過去五年,台灣晶片與伺服器出口暴增三倍,貿易順差來到史上新高。今年10月台灣單月商品貿易順差達226億美元,若換算成年化,約為GDP的31%;2025年迄今,經常帳順差(含商品貿易與跨境收益)已達GDP的16%,遠高於2010年代平均約10%的水準。在這樣的出口與順差成績下,新台幣仍長期被壓在偏低區間,《經濟學人》認為顯然不尋常。
匯率變「隱形稅」:勞動生產力翻倍、薪資卻走下坡
長期偏低匯率,首先被形容是一種對全民開徵的「隱形稅」。偏低的新台幣,對出口企業固然有利,卻讓仰賴進口食物、能源與生活用品的台灣家庭,購買力長期遭到侵蝕。報導引述研究指出,自1998年以來,台灣勞動生產力翻了一倍,但相較多數已開發國家,甚至相較工資一樣被壓抑的中國,薪資成長卻明顯落後。若以「單位勞動成本」觀察,也就是勞工每生產一單位產品所獲得的報酬,同期間竟下滑25%。換言之,產業產值膨脹的成果,多數被資本與企業吸走,留給勞工那一杯羹反而縮水。
廉價資金灌進房市:房價四倍漲、台北壓力勝紐倫首爾
第二個副作用,是台灣房價飛離地表。《經濟學人》分析,為了維持貶值或壓抑升值的匯率政策,政府與央行多年來透過印製新台幣購入大量外匯,結果讓金融體系流動性氾濫,推動利率長期偏低。在這種資金寬鬆環境下,自1998年以來,台灣房價大約上漲了四倍。以台北為例,房價所得比中位數已高達16倍,不僅超越首爾,也高於倫敦、紐約等國際大都會,代表在台北買房的壓力,已勝過許多先進城市。
順差堆出金融雷區:壽險用台幣負債撐美元資產
《經濟學人》進一步點名第三個、也是更具系統性的風險:經常帳順差不斷擴大,外匯存底堆積如山,逐漸在金融體系內部形成巨大、不易察覺的脆弱點。報導指出,巨額順差資金多年來透過壽險公司大量流向美國公債等美元資產,本質上就是用新台幣負債,去支撐美元資產,只要匯率劇烈波動,壽險業可能出現難以承受的評價損失,進而危及整體金融穩定。
誰在守住低匯率?出口業壓力與央行的「荷蘭病」焦慮
既然如此,為何新台幣可以長年維持在偏低水準?《經濟學人》點出兩個主因:一是出口導向產業對政府的強烈壓力,希望匯率維持對出口有利的「甜蜜區間」;二是央行本身的政策選擇。台灣央行長期非常擔心所謂「荷蘭病」,當某一項出口(如天然資源或關鍵產業)大幅成長,推升匯率升值,反過來打擊其他產業競爭力,導致經濟失衡甚至衰退。1970年代荷蘭因天然氣出口帶動荷盾升值,最後演變為經濟困境,就是典型案例。
央行賺匯、政府收盈餘:外匯存底飆到GDP七成
然而,《經濟學人》也觀察到,在台灣,央行掌握了極為特殊的權力與財政影響力。多年來,央行透過印製新台幣買進外匯資產,累積龐大存底,也從中賺取可觀收益,並定期將盈餘上繳政府。這部分盈餘,目前約占政府全年收入的6%,遠高於其他先進國家平均的0.4%,在在強化央行在政策體系中的重量級地位。雖然台灣央行一再否認刻意壓低匯率,強調只是「順應市場風向」減少匯價波動,《經濟學人》卻反問:如果真是完全放手讓市場決定,新台幣匯率應該有升有貶,外匯存底也應隨之上上下下,而不是幾乎只見一路攀升。
兩大外部變數:美元若轉弱、美國也可能對台開鍘
數字是最直接的證據。1998年時,台灣外匯存底約900億美元,相當於GDP的32%;如今已累積至約6,000億美元,占GDP比重拉高到72%。在《經濟學人》看來,這樣的變化,很難用「只是順勢調節」來解釋,更像是一套被制度化的匯率管理模式。
展望未來,報導點出兩項關鍵風險。其一,若美元進一步走弱,在「新台幣負債、美元資產」的結構下,台灣金融業,特別是壽險公司,可能面臨巨大的匯兌與評價壓力。其二,美國也可能藉由關稅、國安等議題,施壓台灣調整匯率政策,要求新台幣升值。尤其韓國、日本、中國早已在前一任美國政府時期與華府達成貿易協議,唯獨台灣尚未「交卷」,增加台灣成為談判標靶的風險。
從荷蘭病到「福爾摩沙流感」:出口奇蹟的三重後遺症
在這樣的背景下,《經濟學人》將台灣的處境命名為「台灣病」或「福爾摩沙流感」,當一國央行為了守住出口競爭力,長期干預匯率、壓低本幣,短期看似保住了產業優勢,卻在勞工所得分配、房價泡沫與金融穩定上,種下難以忽視的後遺症。這並非絕症,但也絕非會自行痊癒的感冒。
拆解舊模式:仿效新加坡、中國規畫新台幣升值軌道
報導最後呼籲,台灣必須拆解這套過時模式,為新台幣匯率建立更健全的制度框架。具體而言,央行應逐步放寬對匯率的控制,規劃一條可預期、漸進式的升值路徑,並強化金融監理,以減少轉型過程中的震盪。《經濟學人》點名,新加坡與中國過去都曾嘗試類似做法:在管控資本流動與金融風險的前提下,讓本國貨幣在數十年間穩健升值。
陣痛可控換結構升級:讓人民真正分到出口紅利
當然,這樣的改革勢必伴隨政治與金融壓力。部分仰賴匯率補貼、勉強維持的傳統外銷廠商,可能被迫縮編甚至退出市場;壽險業也需要面對資產負債結構調整的陣痛。但《經濟學人》強調,這些風險並非不可控,只要有配套監理與政策規畫,完全可以在可管理的範圍內處理。
在「台灣病」的診斷書最後,《經濟學人》留下比較樂觀的一句話:如果台灣能在維持出口實力的同時,讓新台幣更貼近經濟實力、減少對匯率操控的依賴,那麼,這個島嶼的居民才真正有機會,分享過去二十多年出口奇蹟所累積的豐厚果實,而不是只在新聞與財報中,遠遠看著那些驚人的數字。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快訊/誤會大了!帳戶凍結非領1萬元惹禍 下週安心ATM領現絕對沒問題!
快訊/普發現金ATM領1萬元下週一開始:3步驟搞定 這4件事千萬別做錯
風電統包案成地雷!森崴炸出121億黑洞 集團股正崴、永崴中槍跌停
小粉紅又要怒了!台灣館現身烏克蘭重建展 機械到無人機動員幫忙
其他人也在看


亞裔業者成目標 紐約法拉盛餐廳一周內連遭竊
近來全美多地接連傳出針對亞裔商家及家庭的有組織入室盜竊案件,而法拉盛過去一周也陸續出現多起餐廳遭竊,社區憂心成為下個「重...
世界日報World Journal ・ 1 天前
為搶快? 駕駛疑「闖紅燈」撞飛機車 騎士拋飛摔慘
桃園中壢驚傳嚴重車禍!一名33歲江姓男子疑似闖紅燈,與21歲陳姓騎士發生碰撞,導致騎士整個人騰空彈飛後重摔倒地。從行車記錄器畫面可見,事故發生在晚上6點多下班尖峰時段,當時直行的汽車在燈號轉紅時仍繼續前行,與正準備左轉的機車「攔腰相撞」!所幸騎士僅有多處擦傷,送醫後並無大礙,雙方酒測值皆為0。這起事故再次提醒民眾,「千萬不要在路口搶快」,以免造成無法挽回的傷害!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中華天使兒童村協會舉辦全國志工楷模頒獎 170位志工獲表揚 愛心傳遞溫暖社會
【記者張嘉誠/綜合報導】 中華天使兒童村協會11月15日舉辦「全國志工楷模頒獎典禮」,全國各地志工齊聚一堂,表 […]
民眾日報 ・ 1 天前藍白合 鄭麗文喊雙方已進行聯繫接洽 郭正亮爆關鍵:這沒有問題
民眾台北市議員張志豪父親15日公祭,藍綠白政治人物均親臨致哀,國民主席鄭麗文表示,她在現場見到民眾前主席柯文哲和民眾主席黃國昌,現在雙方已經進行聯繫接洽,應該很快就會見面。前立委郭正亮表示,這沒有問題,因為鄭麗文跟黃國昌很熟。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國家公園光電板設限 藍委示警新國土災難:綠甘願當幫兇
立法院14日三讀通過《環評法》、《地質法》與《發展觀光條例》修正案,未來位於地質敏感區、5公頃以上山坡地面型光電、5公頃以上水面型光電,及40公頃以上的光電,都需經環評把關。藍委陳菁徽怒轟民進甘願當破壞環境的幫兇,更示警20年後將有光電板報廢潮。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北京反擊高市挺台言論舉措+1 文旅部要求中國民眾避免赴日旅遊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發表「台灣有事」市對日本構成「存立事態」、將需要出動自衛隊應對的說法,惹惱北京政府已經逾一週猛烈輿論轟炸,中國官員威脅要把高市「砍頭」。中國文旅部週日(16日)晚間又發公告,呼籲中國民眾停止赴日旅遊。
太報 ・ 1 天前

桃園舊城區景福宮商家立面改善 預計115年完成 (圖)
桃園市政府住宅發展處表示,市府推動舊城區再生計畫,選定景福宮兩側店家為示範區,第2期工程近日決標,計畫對大廟西側、廟後博愛路口店家進行立面改造,第2期整修工程目前有9戶,經費約新台幣1068萬元,預計115年5月完成,將協助店家找回原有建物立面特色。
中央社 ・ 1 天前
地方創生點亮桃園!青年局串聯13團隊實踐永續發展
桃園市青年事務局昨(15)日於中原文創園區13倉、14倉舉辦「歡迎來到風土俱樂部」,邀集今(114)年度13組「青年投入永續發展行動計畫」行動團隊及北區青年團隊共同展出,以展覽、體驗與故事分享形式,呈現青年深耕地方、陪伴社區的成果。活動現場人潮熱絡,大小朋友一同感受地方創生的溫度與活力,展現青年局多
桃園電子報 ・ 1 天前邰智源搭羅時豐主持麥卡貝新節目 名單還驚見《木曜》女班底
由麥卡貝網路電視打造的料理實境節目《真料理兩鍋論》今公布主持卡司與主視覺,由邰智源、羅時豐、黃鐙輝、KID林柏昇、溫妮、丘涵共同主持。節目中主持群將分成兩組PK,親自上山下海尋找稀有食材、拜訪超強主廚,挖出傳奇秘方,只為端出最完美、最真實的料理。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大亨堡包裝紙藏「不明煙彈」棄置旅館 警溯源查獲槍彈
社會中心/黃國誠 吳培嘉 新北市報導拿來大亨堡包裝紙,夾藏不明煙彈,使用過後,就丟棄在旅館房間裡,房客退房後業者報警,警方從空煙彈中化驗發現,竟含有依托咪酯成分,向上溯源,又從嚴姓房客手機中,發現不明男子持槍照片,進一步前往吳姓嫌犯家中搜索,當場查獲一把改造手槍,以及四發子彈。
民視 ・ 1 天前
明天出關先亮燈!記憶體爆單會燒到2026?「這大廠」奔漲停檔不住又炸破2萬張
[FTNN新聞網]記者蕭廷芬/綜合報導受惠AI與記憶體題材持續加溫,華邦電(2344)股價持續狂飆,在4日被打入處置股,預計將在明天解除禁閉。今(17)日一開盤就...
FTNN新聞網 ・ 14 小時前
【Hot台股】鴻海緩跌失守240元大關...網哭「被倒爛」 分析師喊買:好股遇衰事
「鴻海準備回220 毛利太低囉」「99公公 被倒爛」「公公真的 無言」「公公現在買,外豬感謝你」「公公小兒不愛了,繼續出貨」「公公怎麼了」
Yahoo奇摩股市 ・ 13 小時前別花冤枉錢!理財專家揭10種東西「只能買最便宜」
東西不是越貴就越高級,即使收入高或擁有可觀資產,也不代表可以毫無節制地消費,美國理財網站《GOBankingRates》整理出10項應「永遠花最少錢買」的物品,提供實用理財建議。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
台美罕見匯率聯合聲明!施俊吉點破關鍵 恐比中國出手更可怕
【記者呂承哲/綜合報導】中央銀行14日晚間罕見與美國財政部共同發布聯合聲明,聲稱就匯率議題達成共識,且央行強調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並承諾自今年12月底起,有關干預匯市金額等資料發布頻率,將由現行每半年改為每季公布一次。前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則是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壹蘋新聞網 ・ 1 天前

焦點股》信驊:股王無極限 早盤噴6420元再創新高
台股近期隨著美股劇烈震盪,股王信驊(5274)上週四拉出漲停價6335元創下新高後,隔日因大盤重挫回檔,今日隨著大盤反彈,股王以平盤價開盤後,買單急拉,氣勢如虹,一度大漲7.6%,以每股6420元再刷歷史新高,最貴的股王上漲無極限,然而逢高調節賣壓出籠,漲幅快速收斂。
自由時報 ・ 13 小時前
中國房市爆違約大雷!彭博揭12億美元貸款變爛帳 台灣這銀行慘成苦主
中國出現最新一輪的房地產危機,對亞洲銀行造成衝擊,《彭博》14日報導指出,中國爆出12億美元(約新台幣367億)的房地產貸款違約風險,若不能達成延期或再融資協議,將波及亞洲多家銀行,而其中一筆香港開發商僑福集團(Parkview Group)的貸款,放貸銀行就包括板信商銀等數家台灣金融機構。報導指出,僑福集團這筆9.4億美元(約新台幣287億)的貸款在14日......
風傳媒 ・ 1 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