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骨髓移植教父陳耀昌病逝 享年76歲
記者吳典叡/綜合報導
血液腫瘤醫學權威、有「臺灣骨髓移植教父」之稱的陳耀昌醫師,不幸於今(17)日傳出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年76歲。陳耀昌不僅是國內完成首例骨髓移植的醫師,並協助越南完成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奠定臺灣與區域內血液腫瘤科的重要基礎,在醫學貢獻卓著,也是電視劇「斯卡羅」原著「傀儡花」作者,集醫師與作家的身分,噩耗傳來,讓不少醫界人士紛紛表示哀悼。
陳耀昌畢業於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1983年完成首例自體骨髓移植、成為臺灣執行骨髓移植第1人,也是幹細胞研究開拓者,1992年完成首例周邊造血幹細胞移植,在醫學貢獻卓著。
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是陳耀昌的學生,石崇良回憶,在臺大就學時,受陳耀昌指導,之後接受住院醫師訓練時,更在陳耀昌的教導下建立臨床基礎。他說,陳耀昌在教學與照護上始終用心,而自己於公務單位任職後,每當國內推動再生醫療特管辦法與立法時,陳耀昌都提供關鍵建議,是政策內容最重要的確認者。尤其在臨床與產業的經驗,使陳耀昌成為政府制定法規時不可取代的首席顧問。
石崇良表示,陳耀昌是國內完成首例骨髓移植的醫師,並協助越南完成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奠定臺灣與區域內血液腫瘤科的重要基礎。而陳耀昌晚年逐漸意識到,再生醫療若僅停留在研究階段,難以真正造福病患,因此決定親自投入產業界。希望創新治療能普及。
石崇良強調,產業道路艱困,但陳耀昌仍選擇親自承擔,面對募資挑戰與制度障礙,只為替臺灣的再生醫療鋪出更多可能;陳耀昌放下象牙塔光環,只為讓技術真正落地,如今噩耗傳來,心中滿是不捨。
回顧陳耀昌一生,與醫學成就等量齊觀的,則是文學建樹。成名作「傀儡花」描述1867年發生於墾丁海邊的「羅妹號事件」,透過重現真實時空、事件、人物與虛構角色,帶領讀者看見歷史事件的驚心動魄。陳耀昌也藉這部作品獲臺灣文學金典獎,後由公共電視團隊改編為「斯卡羅」,引起廣大迴響。
此外,陳耀昌2017年完成「獅頭花」,重建1875年「開山撫番」時代已被淡忘的「獅頭社戰役」,同年獲頒歷史小說獎;2019年再推「苦楝花Bangas」,敘述1874年到1896年清廷「開山撫番」政策在花蓮、臺東推進的故事,由2篇短篇小說和1齣劇本構成;2021年出版的「島之曦」回到日據時期,引領讀者進入臺灣文化啟蒙運動「臺灣文化協會」時代氛圍。
血液腫瘤醫學權威的陳耀昌醫師,不幸傳出病逝於臺大醫院,享年76歲。(取自陳耀昌臉書)
其他人也在看


屏東女青年號召撿菸蒂 為環境盡心力累積福報
擔任台灣文化事業發展學會秘書長的25歲屏東女青年邱瓊瑤,在網路上發起撿菸蒂大賽,利用晚上時間到火車站、市區商圈等人潮聚集地撿菸蒂,吸引不少年輕人關注,有人也加入撿菸蒂的行列,為環境盡一份心力。邱瓊瑤說,希望透過撿菸蒂的行動來點亮全世界,讓大家都來關心我們的環境,而自己也能活動散散步,獎品就是累積福報
自由時報 ・ 1 天前石崇良淚悼恩師陳耀昌:「我再也無法諮詢他」
(中央社記者陳婕翎、曾以寧台北17日電)衛生福利部長石崇良今天聽聞恩師、醫師作家陳耀昌過世,泛淚感謝「人生首席顧問」說:「我再也無法諮詢他。」
中央社 ・ 1 天前
台灣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離世 石崇良悼恩師哽咽: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即時中心/潘柏廷、李美妍報導台大血液腫瘤權威、擁有「骨髓移植教父」美名的醫師陳耀昌,今(17)日傳出因攝護腺癌復發病逝於台大醫院,享壽76歲,醫界人士聽聞消息皆表達哀悼之意。其中,曾為陳耀昌學生的衛福部長石崇良受訪回憶恩師時,忍不住哽咽說,「真的很可惜,我沒有辦法再諮詢他了」。
民視 ・ 1 天前
台大血液腫瘤權威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憶恩師嘆:很可惜沒辦法再諮詢他了
台大血液腫瘤權威、擁有「骨髓移植教父」美名的醫師陳耀昌今(17)日傳出病逝,享壽76歲。衛福部長石崇良受訪時略帶哽咽說,陳耀昌曾是自己的老師,「真的很可惜,我沒有辦法再諮詢他了」。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台灣骨髓移植教父」陳耀昌病逝 享壽76歲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有「台灣骨髓移植教父」之稱的陳耀昌,今(17)日在台大醫院病逝,享壽76歲;陳耀昌在台大醫院血液腫瘤科擔任醫師逾30年,1983年完成台灣第一例骨髓移植手術,是台灣骨髓移植的先驅。陳耀昌的臉書今湧入近百人留言,感念他對台灣醫界的貢獻。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血癌權威陳耀昌病逝!享壽76歲
血液腫瘤科權威陳耀昌早年投入血癌治療,是台灣首位完成骨髓移植的醫師、曾擔任國衛院幹細胞中心創所主任,也是「法醫師法」的推動者,行醫之餘也從事台灣史小說創作,被人說「一手執筆、一手做研究」,但今日傳出病逝台大醫院,享壽76歲;台大醫院表示,因涉及病人隱私,不便證實相關訊息,一切仍以家屬說法為主。
自由時報 ・ 1 天前
台灣骨髓移植教父陳耀昌病逝 石崇良哽咽喊「沒辦法再諮詢老師了」
台灣血液腫瘤醫學權威陳耀昌於17日在台大醫院病逝,享壽76歲。衛福部部長石崇良透露,陳耀昌是他在台大的恩師,過去在擬定細胞治療特管辦法時擔任首席顧問,談及恩師離世,石崇良難掩悲傷。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15檔扮吸金指標 法人點讚
在國際股市震盪與美債殖利率反彈壓力下,台股上周拉回修正,投資氣氛轉趨謹慎,不過台股投資專家認為,短線拉回可留意14日股價逆勢走揚,獲得三大法人積極進場加碼的個股,資金逢低布局具有題材的個股力道不減,包括南亞(1303)、南茂(8150)、大成鋼(2027)等15檔,有望延續上攻氣勢,成為震盪盤中的亮點。
工商時報 ・ 1 天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7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6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2 小時前
吃飯順序錯害血糖狂飆!學會這「三步驟」改善代謝 醫師警告勿輕忽!
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長者的健康維持也慢慢成為全民關注的焦點。您知道嗎?對於高齡者來說,「吃飯順序」其實也藏著保健的學問。過去我們常常聽到「先吃菜再吃肉」的建議,認為可以幫助穩定血糖、避免肥胖。不過,日本最新公布的《2025年日本人飲食攝取基準》指出,這項建議雖然沒有錯,但對於高齡者來說,真正需要優先補充的其實是「蛋白質」。研究顯示隨著年齡增加,基礎代謝量與活動量皆逐步下降,導致整體能量需求降低。同時,隨著年紀增加,身體的肌肉量也會逐漸流失。如果沒有足夠的蛋白質攝取,就容易出現「肌少症」。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47歲蘇志燮為戲狠甩19公斤 深蹲與婉拒3食物 專家曝1關鍵不易復胖
以憂鬱眼神自成一格的47歲南韓歐巴蘇志燮(So Ji Sub),近期活躍在Neflix影集《無赦之仇》飾演報殺弟之仇的南基準一角。拍攝前他在短短幾個月內的時間,將原本95公斤的體重一路減掉19公斤,重
健康2.0 ・ 1 天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3 天前
李多慧長年維持48公斤!早餐吃「蘋果沾花生醬」 自製菜單公開:好吃又能減肥
南韓啦啦隊女神李多慧來台超過3年,在球場上跳舞時充滿爆發力,但私下形象又相當親切可愛。外界常好奇她如何在保持良好體力的同時,又長年把體重控制在48公斤,她近日在 YouTube 上傳新影片,難得公開日常飲食控制方法,立刻吸引大量粉絲點閱討論!
姊妹淘 ・ 6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