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筱穎觀點》暫停退休改革方案 法總理取悅社會逃過被彈劾
[Newtalk新聞] 法國二次被任命的新總理勒科努(Sébastien Lecornu)16日在國會逃過一劫,面對極左派提出的不信任動議,以18票之差保住了職位。
勒科努在一個月間配合總統馬克宏演出了接受任命卻在組閣不到十二小時內,又不得不辭職,辭職後又重新被任命的戲碼。而在重新組閣後,命運多舛的他還要應付極左極右政提出的彈劾動議,幸好在極左派提出的第一項不信任動議中,以微小的18票差距,沒能達到推翻政府所需的289票,而極右派提出的第二項彈劾動議,只有144票。
在劫難逃的勒科努之所以「倖存」,除了國會三分天下,政分裂造成議會多數不穩,未達到罷免門檻外,還要歸功於社會(PS)和共和(LR)的支持,除了7名社會議員和3名共和議員外,這兩個派大多數成員決定給他一次機會。
只是,為得到社會議員的支持,勒科努付出了莫大代價。
他14日在國民議會發表的施政演講,震撼性地宣布暫緩2023年通過的「退休年齡從62歲增至64歲」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即日起至2028年1月,不會上調退休年齡。他還承諾不使用49.3條款,緩解了反對對於政府「獨裁」的指控,減少了他們聯合推翻政府的正當性,也避免重蹈前總理巴尼耶被彈劾的覆轍。
這一讓步有效拉攏了社會,使其大部分議員選擇不投票支持不信任動議,成為總理能保住職位的決定性因素。勒科努做出政策讓步以緩和反對派,被認為是向社會屈服,尤其這是總統馬克宏主導的改革方案,為政府在面對彈劾時爭取了一線生機,馬克宏選擇拋棄他第二個任期內唯一的重大改革。勒科努的另一項提議涉及稅務政策,提出對資產控股公司徵稅的主張,放棄了馬克宏的兩項經濟政策基石。
為避免遭彈劾,政府卻讓法國人付出沉重代價。這是右派共和主席勒塔約(Bruno Retailleau)的譴責,「社會沒有加入政府卻在領導政府,暫停退休改革以及對移民問題不發聲證明了本屆政府已淪為社會的人質」、「退休制度改革的暫停和總理在移民問題上的沉默,證明了這個政府已被社會劫持,令人深感擔憂。」
總統陣營也震驚不已,前勞動部長迪索普特(Olivier Dussopt)表示,這是馬克宏第二個五年任期中唯一也是最後一項結構性改革,他強調,暫停改革是「一次重大錯誤」。企業家工會也批評說,新總理採取的措施只是為了減緩政治緊張,但缺乏雄心,缺乏高度。
政治傾向接近社會的總工會(CGT)則認為,新政府暫停退休改革「對數百萬曾動員起來反對這一法律的勞動者而言,是一個真正的勝利。」
暫停退休改革一旦落實,估計有350萬人將提前退休。但要實現暫停,行政部門和議會必須能夠就其條款達成一致,勒科努設定了暫停退休改革「必須在經濟上得到補償,包括通過節約措施來補償」的條件,並且不能以增加赤字為代價。
他預估,2026年暫停退休改革的成本為4億歐元,2027年將達到18億歐元。
費加洛報批評政府暫停退休改革的決定,認為馬克宏已釋放出一個明確信號,準備犧牲自己的經濟施政,以換取政治上的苟活。費加洛報指出,當前的局勢是,不穩定的代價高於政治讓步的代價。金融界擔心的是新的政治衝擊,相較於債券下跌,馬克宏陣營的議員們更擔心選舉失敗,對再次解散國民議會的恐懼,讓他們在幾週之內就拋棄了一項他們曾經拚命捍衛的改革。
經濟報紙回聲報也指出,這一決定是為確保政局穩定、拯救馬克宏,卻在經濟上埋葬了「馬克宏主義」。左派解放報則認為,與其說是向社會作出讓步,不如說是向議會政治本身讓步。
若政府被彈劾,根據法國制度,總理將須向總統請辭,而總統可能會選擇解散議會、重啟選舉。這對部分議員、政而言風險較大。
因此,預期風險與制度後果使部分議員謹慎,寧可維持現狀、讓政府維持弱勢運作,也不願承擔立即觸發政治大震盪的責任。何況這是一項具有爭議的彈劾動議,民眾也不想再看到歹戲拖棚。埃拉貝研究所(Elabe)進行的最新民意調查顯示,勒科努10日被重新任命為總理後,56%的法國人不希望對新政府進行彈劾,其中,33%的法國人「完全不希望」進行彈劾,其中,68%社會選民反對彈劾,75%的右翼共和選民也表示反對。
國民聯盟雖然希望解散國會,但其領導人也可能意識到,讓政府垮台可能導致政治不確定性,這在特定時機例如面臨重大經濟或國際問題時,並不符合其長期利益。他們更傾向於將政府描述為「苟延殘喘」,並為即將到來的預算談判做好準備。
雖然政府暫時未被彈劾,但局面並不代表政府信任基礎穩固,而只是「暫時安然」,暴露出多項風險與不確定性。政府多數地位非常脆弱,只需少數議員變動、反對派稍微集合,就可能觸發新一輪危機。因權宜讓步、失衡妥協而可能削弱政府未來推動政策的能力,預算審議、改革,尤其是退休改革、公共開支削減與稅收調整等法案將成為重大挑戰,若無法落實,將為政府埋下崩盤風險。
長期來看,這反映出法國政治格局的高度碎片化和極化、總統體制下政府與議會互動的壓力與脆弱性。勒科努的政府目前處於極度脆弱的地位,仍將在未來的預算談判中面臨嚴峻挑戰。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日本最快明年調漲簽證費 台灣短期免簽不受影響
普丁要求控制頓內茨克換取停戰 川普未表態 白宮:雙方在匈牙利續談俄烏和平方案
其他人也在看
停砍軍公教年金難過關?李來希轟民進「做賊喊捉賊」
國民立委翁曉玲日前宣布,本會期將優先推動軍公教年金「停砍」法案。該案20日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排審《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修正草案,隨即引起民進批評「開倒車」,指恐重創國家財政。對此,前全國公務人員協會理事長、反年改代表人物李來希20日也在臉書發文反擊,痛批民進「做賊喊捉賊」,強調軍公教人員並非反對改革,而是反對「假改革」,他並感嘆:「我們的訴求很卑微,只求停損而已。」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Rti精選專題導讀/最短命總理辭職又回鍋 法政治僵局難解紛亂恐持續
法國總統馬克宏任內第五位總理勒克努僅上任14小時即辭職,創下第五共和最短命政府紀錄,凸顯法國政局動盪持續升溫。 自2023年馬克宏提前解散國會失利後,法國陷入「懸峙國會」僵局,極左、極右與中間勢力三強鼎立,使得預算與改革案頻遭否決。勒克努為穩住局勢,暫緩退休改革換取左派支持,勉強度過倒閣危機,卻也重創馬克宏的改革形象。 馬克宏堅拒左右共治,導致政府不穩、政策推行困難,連帶削弱法國作為歐盟唯一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領導力。專家提醒,台灣與法國皆為雙首長制、少數政府當道,應借鏡法國現況,提早強化政治協商機制,以避免陷入類似泥淖。(編輯:鍾錦隆) 以下為央廣Rti本日精選專題: 最短命總理辭職又回鍋 法政治僵局難解紛亂恐持續
中央廣播電台 ・ 22 小時前
翁曉玲「停砍年金法案」今排審 民進拉警報「反年改回來了」:年輕公務員再受害
國民立委翁曉玲推動反年改法案,提案要停砍公教年金,今(20)日在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排審。而民進在臉書發文對此痛批「反年改又來了」,強調國民「停砍年金」、「退休金隨現職調薪」的訴求將壓垮國家財政,反年改若成真,真正受害的就是年輕公務員。民進表示,翁曉玲先前預告,本會期將優先推動公教年金「停砍」法案,今日就要在立院排審《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
風傳媒 ・ 1 天前
社會企業世界論壇10月來台 Impact Hub Taipei促成首度亞洲登場
全球最大社會企業盛會「社會企業世界論壇」(SEWF)將於2025年10/29、10/30首度在台北舉行,預計吸引來自歐、亞、非、美等地近千名與會者。促成這項國際論壇來台的關鍵推手之一,是深耕台灣十年的Impact Hub Taipei。
品觀點 ・ 1 天前
立院排審藍推反年改 綠批2780億全民埋單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國民籍召委翁曉玲20日排審國民團、藍委所提「反年改」法案,要求停砍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金、停止所得替代率逐年降低等。民進痛批,反年改若成真,真正受害的是年輕公務員、公立學校教職員與國家財政,「不要讓反年金改革變成壓垮國家的手段」。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藍營走向紅統?鄭麗文驚喊「願見習近平」 卓榮泰強硬拋這要求
即時中心/黃于庭、陳治甬報導國民主席上週六(18)進行改選,最終由前藍委鄭麗文取得6萬5122票,以過半得票率成為新任魁。不過,鄭麗文過去以「中國人」自居,本次勝選不僅接受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賀電,她更於受訪時宣稱「當然要見習近平」,似乎將帶領國民走向「紅統化」。對此,行政院長卓榮泰今(21)日呼籲,希望鄭麗文拿出贏過5位候選人的力道,同時站在中華民國主權不被侵犯、剝奪之立場。習近平於鄭麗文當選主席隔日發去賀電,指出共、國民多年來於「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等議題,共同推動兩岸交流合作,致力維護台海和平穩定,更稱期待兩堅持共同政治基礎,「推進國家統一,堅定守護中華民族」。鄭麗文則於當日回覆稱,兩岸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於1992年達成以口頭方式,各自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共識,應於既有基礎之上,強化兩岸交流合作、促進台海和平穩定。不僅如此,她更於受訪堅定表態,認為「當然要」見習近平,不怕去中國被貼標籤,「怕就不要出來混」。行政院長卓榮泰。(圖/民視新聞)對此,卓榮泰表示,民間團體與中國任何交流,「只要合法合規,政府不會禁止」,希望未來國民主席鄭麗文,若有機會的話,能夠站在中華民國主權不被侵犯、剝奪,而且不會改變台灣人民自由、民主生活方式之立場。卓榮泰也強調,在上述前提之下,期待鄭麗文拿出日前贏過5位主席候選人的力道,與中國共主席習近平見面,雙方要是進行健康有序的進行交流,「我們會予以期待」。原文出處:快新聞/藍營走向紅統?鄭麗文驚喊「願見習近平」 卓榮泰強硬拋這要求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民怨沸騰!民調曝「53.8%不滿意花蓮縣府救災」 比滿意度高一倍林佳龍宴請僑務委員 感謝「外交神隊友」共同壯大台灣盼高市早苗「寫下日本輝煌歷史」! 陳亭妃祝賀貼文湧入「這留言」
民視影音 ・ 17 小時前《社會》不排除預警封太魯閣大橋!花蓮縣府緊盯水位變化:目前穩定
【時報-台北電】太魯閣立霧溪燕子口邊坡17日崩塌形成堰塞湖,湖水持續從公路溢流、壩底滲流至下游,公路局憂心下游溪水上漲恐危及太魯閣大橋行車安全,已做好封橋準備。縣府建設處表示,經監測立霧溪下游水流跟水位正常,沒有高漲情況發生,會持續觀察並與公路單位保持密切聯繫。 燕子口堰塞湖壩高約270公尺,總蓄水量約230萬噸,目前水量有175萬噸,由於湖水持續從靳珩隧道溢流至中橫公路魯丹橋再洩至立霧溪,加上壩底陸續有水滲流,整體湖水量持續變少,水位也沒有上升,仍距壩頂約4.8公尺。 公路局東區養護工程分局花蓮工務段因應燕子口堰塞湖若發生溢流後,可能造成立霧溪水上漲,影響沿線橋梁安全,考量台9線用路人車安全,除派員持續在高處觀察河川水位變化,也備妥封橋設備,必要時不排除在太魯閣大橋南北端(台9線168K+391、169K+209)實施封閉車道。 縣府建設處長鄧子榆指出,立霧溪屬縣管河川,已派員在錦文橋以下的河段展開水位監測跟監視,目前水量跟水流正常,沒有高漲的情況發生,不過建設處會持續透過影像觀測,也會有人員去現場巡視。 他說,以現階段的水流狀況來看,錦文橋以下的立霧溪下游河段河道寬度較寬闊,依照目
時報資訊 ・ 1 天前

鄉民監察院/鄭麗文曾與蘇貞昌對罵「不要臉」 鍾沛君:國民需要敢跟民進對著幹的主席
[FTNN新聞網]記者盧逸峰/台北報導前立委鄭麗文在上週末的國民主席選舉中勝出,將接棒朱立倫成為國民主席,不久之後的2026地方選舉、2028大選更是重要任...
FTNN新聞網 ・ 15 小時前
回娘家拜會藍委!鄭麗文:2028立委過半
[NOWnews今日新聞]國民準主席鄭麗文今(20)日中午「回娘家」,拜會國民立院團,他2024年才卸任立委,與許多現任藍委都還相當熟識,他也都貼心一一問候。他致詞說,希望國民能繼續團結,在...
今日新聞NOWNEWS ・ 1 天前
鄭麗文願赴陸見習近平 矢板明夫揭介選 國共第三次合作恐成真
國民主席鄭麗文當選後表態願赴陸談判。矢板明夫警告,這可能促成「國共第三次合作」,衝擊力將遠超九二共識,對台灣國際地位與內部政局造成巨大紛化。並解析為何放棄「沒落貴族」郝龍斌,以及歷史上前兩次國共合作的教訓。
風向台灣 ・ 1 天前
鄭麗文願會習近平 白支持 綠示警
(記者林銘翰、李成蔭、謝守真/連線報導)國民主席當選人鄭麗文表態,有意赴大陸與總書記習近平見面。民進立法院團幹事長鍾佳濱昨表示,鄭麗文的願景與抱負,民進團都予尊重,「未來如果是要往中南海跑,根據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規定,台灣各政不得代表國家簽訂任何協議」。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馬太鞍溪堰塞湖危機再起!下游800公尺再現新壩體 居民緊急預警撤離
(記者許皓庭/花蓮報導)花蓮縣光復鄉再度出現堰塞湖警訊。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花蓮分署今(21)日上午表示,於8時3 […]
引新聞 ・ 16 小時前
幕後/鄭麗文主席「訪中行」不是光喊喊 研判最近成行時間可落在「這時段」
[FTNN新聞網]記者孫偉倫/台北報導新當選國民主席的前藍委鄭麗文因過去民進背景出身,甚至曾主張台獨,而她現在的兩岸論述卻被認為是「親中紅統」,特別...
FTNN新聞網 ・ 2 小時前
鄭主席三大挑戰2/鄭麗文藍白合策略模糊 2縣市長+議員提名現競合問題
鄭麗文選前多次強調,2026年九合一選舉及藍白合議題,要秉持誠信原則,相互尊重理解,屆時將建立雙方協調機制平台,共同通過公平公開的遊戲規則,例如要挑選幾家民調公司、以何種模式做民調等,未來相關機制要經兩中常會通過,以昭公信,「不是我說了算。」鄭接下來怎麼續走藍白合,內持續關注。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鄭盼見習近平 他憂:更容易插手台灣
[NOWnews今日新聞]前立委鄭麗文當選國民主席,選後也不避諱說,願意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會面。印太戰略智庫執行長矢板明夫說,這場選舉的結果將對台灣政治產生深遠影響。首先,國民的底色已由藍轉紅。過...
今日新聞NOWNEWS ・ 23 小時前
秋冬進補當心!北市抽驗中藥材2件不合格
秋冬涼意漸濃,國人有依時節進補的養生飲食習慣,台北市衛生局至賣場、中藥行等處執行專案抽驗,共計抽驗20件產品,檢驗結果2件不符合規定,不合格率10%,分別為1件山楂、1件無磺龍牙百合檢出殘留農藥不符規定,來自信義區、文山區藥行,廠商來源則為新北市五股區、高雄市左營區,衛生局已要求抽驗地點下架,經查來源廠商均屬外縣市,已移請所轄縣市衛生局處辦。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陳嘉宏專欄:老趙,現在才想「呼群保義」已經來不及了
鄭麗文在回覆習近平當選賀電的函文中指稱:「海峽兩岸於一九九二年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有媒體宣稱鄭麗文回到了國民立場,是以「一中各表」回覆習近平。但這說法其實是在指鹿為馬,扭曲事實。鄭麗文所言出自2016年前中央台辦副主任王在希:「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是謂「各表一中」,而非1992年國民政府所轄的國家統一委員會通過的「一中各表」的定義。鄭麗文當選主席之後發出的第一份函文就偷樑換柱乾坤大挪移,將共對兩岸的兩岸基本立場悄悄地塞進國民的嘴巴裡。
鏡報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