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會記仇!糖尿病改善後「心臟衰竭風險」仍高出50% 減重醫:肥胖是關鍵因子
就算逆轉糖尿病,還是「很傷心」!糖尿病患者能把血糖控制穩定、甚至不再需要服藥,值得肯定。 但研究發現,只要得過糖尿病,身體就會「記仇」,未來罹患心臟衰竭的風險仍比一般人高出 50%。 「初日診所」新陳代謝暨減重專科醫師周建安提醒,糖尿病的傷害是「慢慢累積」的結果,因此預防永遠比治療有效,尤其肥胖本身就是獨立致病因子,會讓心臟負擔更重、老化更快。
周建安醫師指出,發表於《Circulation》期刊的瑞典研究,追蹤 67 萬多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與 260 多萬名健康對照者長達 20 年。結果顯示,糖尿病患者在血糖、血壓、血脂都控制良好的情況下,心肌梗塞與中風等併發症風險均明顯下降,唯獨心臟衰竭仍是例外,而肥胖是最關鍵的原因。
研究發現,光是體重過重,就可能解釋糖尿病患者超過3成的心臟衰竭風險。脂肪組織會不斷釋放發炎因子,讓心臟與血管長期處於低度發炎狀態。《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上的一項綜述則表示,這些慢性發炎與過去因高血糖造成的氧化壓力會在細胞中留下「代謝記憶」。導致即使血糖回到正常,心臟細胞仍會持續受損,讓心臟衰竭風險無法完全消除。
有鑑於研究結果,顧健康最聰明的方式,就是別讓糖尿病有機會上門。周建安醫師也提供 5 個經常被忽略的糖尿病前期警訊:
1、頻尿與口渴: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濃度過高,腎臟會加速排糖並帶走水分,導致頻繁上廁所與口乾舌燥。
2、疲勞感:胰島素阻抗使糖分無法進入細胞,能量供應不足,造成明顯的疲倦與倦怠。
3、皮膚變黑、搔癢:特別是脖子與腋下區塊出現暗沉或粗糙斑塊,常為胰島素阻抗的早期徵兆。
4、視力模糊:高血糖會影響眼球液體平衡,導致角膜水腫與視力模糊,嚴重時可能引發視網膜出血或黃斑部病變。
5、傷口不容易癒合:糖尿病會削弱免疫反應,使免疫細胞無法及時抵禦感染,造成傷口癒合緩慢或反覆發炎。
周建安醫師強調,糖尿病不是突如其來的疾病,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透過飲食、運動、生活習慣調整、專業醫療介入,在早期就把血糖穩定下來,才能降低身體留下「記仇」的痕跡。
延伸閱讀
其他人也在看

驚慌失控?日女火警受困竟將消防員「踹」墜樓 網痛批:恩將仇報
日本大阪市東淀川區的一間公寓,昨(14)日清晨發生火災,原本一場緊急的救援行動,卻因為受困女子的極度驚慌和失控行為,演變成一場救援人員與被救者雙雙墜樓受傷的離奇意外。該女子不僅拒絕配合,更在掙扎中將一名消防員踹下長梯,混亂的過程引發日本社會對消防員辛勞與公共安全的熱烈討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4 小時前
陸樂團主唱「遭電動座椅擠壓胸腔」離奇慘死 他:黑幕恐不輸于朦朧
中國獨立樂隊「普通搖滾樂隊」解惠鈞(藝名阿珍)是樂團的主唱,受到觀眾喜愛,沒想到近日卻傳出在工作期間,不幸遭到舞台的電動座椅架擠壓慘死,消息曝光震撼社會大眾,面對網路上的質疑聲浪,該樂團也發文還原事件真相。蔡佩伶報導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李連杰遭傳移植心臟續命!最新影片揭現況:別執著
「功夫皇帝」李連杰今年8月突然曬出躺病床的照片,引起外界熱議,事後證實只是去做小手術,現在身體並無異狀。然而,近日傳出他接受換心手術,使健康狀態再度受到討論,日前更曬出最新影片,坦言:「當下是存在的,所以別執著。」
中時新聞網 ・ 2 天前
林依晨金雞「2寶媽身形太狂」!一開口嚇呆小粉紅:台灣腔居然…
娛樂中心/綜合報導台灣「0負評女神」林依晨近年前進中國發展,登上綜藝節目喊出一句「我是成都人」讓不少台灣粉絲看傻眼,中國事業正起飛之際,林依晨於今年3月證實懷上第二胎、隨後鮮少於公眾面前現身,直至6月產下二寶才在近日重啟工作,受邀與包含吳慷仁在內5位影人,擔任中國金雞獎「華語電影推介人」的她,現身金雞獎直播訪談,沒想到她一開口「驚人變化」讓中國網友都看傻驚呼:「台灣腔居然沒了!」。
民視 ・ 2 小時前
超車後失控!國1南崁段夜間車禍 先撞內側再衝外側護欄
即時中心/温芸萱、魏熙芸報導昨(15)日晚間23時,國道1號北向49公里南崁路段,一輛小客車在超車後變換車道,駕駛疑似因恍神或分心,先撞內側護欄,再失控衝向外側交流道護欄,最終停於南崁出口匝道。27歲邱姓駕駛頭部擦挫傷,送林口長庚醫院救治,酒測值為零,排除酒駕。警方初步研判,事故原因疑似是駕駛恍神或分心。
民視 ・ 1 小時前
新研究曝「1類澱粉」穩血糖、降血脂、減重!讓人更聰明
一般人擔心澱粉讓人發胖,但醫師張家銘表示,全穀物這類澱粉,完全不同於精緻穀物,今年的一篇研究指出,全穀物的可溶性與不可溶性膳食纖維,因其溶解度、吸水能力、黏稠度與幫助腸道菌發酵的能力不同,可控制血糖、血脂、腸道菌、延長飽足感、降低慢性發炎反應,還可讓大腦清晰。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涵洞變通道!新北石碇增3處生態廊道 龜蛇蛙不再冒險過馬路
新北市政府農業局今年在石碇新增3處生態廊道,分別為「竹坑道路1、2號斜坡廊道」及「塗潭巷過路廊道」,成為新北市第8至第10處生態廊道,結合涵洞與動物專用坡道,引導龜、蛇、蛙等小型野生動物安全通行,並設置由政治大學學生設計的「食蛇龜」警示標誌,提醒用路人減速,共同降低路殺風險。
自由時報 ・ 4 小時前
一堆人自費打流感疫苗!全因要去「這國」玩 一次秒懂如何避免流感、重症
小兒科醫師陳木榮近日談及,日本流感盛行,最近到診所打自費流感疫苗的朋友大部分都說過陣子要去日本,為了安全起見,先來打流感疫苗。他坦言,以往流感大爆發都是農曆過年期間,今年9月1日開學後就有一波大流行。對此,前台大醫院感染科醫師林氏璧也提醒,日本一周內暴增1.5倍流感患者,前往日本旅遊務必戒慎小心。
鏡報 ・ 2 小時前
新生女嬰全身紅疹,驗出罕見1疾病,醫籲家長勿慌:早期治療可正常成長
一名剛出生不久的女嬰,雖然活動力正常,但全身卻布滿如小水泡般的紅疹。經詳細檢查後,確診為罕見遺傳疾病「色素失調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讓父母憂心不已。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劍韜強調,只要早期診斷並積極追蹤治療,孩子仍可在正常生活環境中健康成長。 什麼是色素失調症?陳劍韜指出,色素失調症是一種因 X染色體上IKBKG基因突變 所導致的罕見遺傳性疾病,發生率僅約四萬分之一。基因異常會影響身體對發炎與壓力的反應調控,因此可能波及 皮膚、牙齒、毛髮、眼睛與神經系統 的發育,其中皮膚異常是最早、最明顯的症狀,目前尚無單一藥物能根治。 他說,因為此病與X染色體有關,多發生於女嬰;若男嬰帶有突變基因,多數無法存活至出生。臨床上常見的新生兒會在出生後不久出現小水泡般紅疹,之後轉為深淺不一的色素沉著,形成類似「大理石紋」的痕跡。這些痕跡雖會隨時間淡化,卻是醫師診斷的重要依據。 症狀多樣化,治療需跨科別除了皮膚症狀外,部分患兒可能出現 牙齒缺失或排列異常、毛髮稀疏、指甲變形、視網膜發育不全等問題;若影響到中樞神經,甚至可能導致 抽搐或發展遲緩。因此,治療需跨科別合作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Apple Watch功能踩線? 蘋果血氧專利案敗訴賠6億美金
根據路透社報導,美國加州一聯邦陪審團裁定,蘋果公司須向醫療監測技術公司 Masimo Corporation 支付 6.34 億美元(約新台幣 19.4 億元)賠償金,原因是蘋果的 Apple Watch 具備的鍛鍊模式與心率提醒功能侵害了 Masimo 的血氧讀取專利權。這起訴訟是蘋果與Masimo多項專利糾紛...
CTWANT ・ 15 小時前
橄欖油、花椰芽、苦瓜有效護腎!她吃一個月改善蛋白尿
一名30歲女性出現蛋白尿與下肢水腫症狀,醫師建議她食用橄欖油、綠花椰芽與苦瓜等苦味食物,一個月後回診時不僅蛋白尿減少,連帶便祕和青春痘問題也獲得改善。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美國駐海地大使館驚傳遇襲!黑幫囂張開火 美陸戰隊駁火反擊
美國海軍陸戰隊發言人15日證實,一群疑似海地黑幫成員,向在該國首都太子港保護美國大使館的美軍人員開火,顯示海地安全局勢緊繃。
中天新聞網 ・ 2 小時前
板機指≠手太操!恐是慢性發炎 醫點名「3類人」是高危群
罹患「板機指」不一定是手指使用過度,背後可能暗藏健康警訊。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板機指屬於肌腱炎的一種,當身體處於慢性發炎的狀態,發炎因子會隨著血液流遍全身,並攻擊肌腱,導致它未老先衰,且發炎會刺激不健康的血管增生,進而引發更多發炎,造成惡性循環,而體重過重、高血糖、膽固醇偏高者都是高危險群。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Costco顧客都討厭!「這2種水果」意外上榜 不會回購的還有這些…
[FTNN新聞網]實習記者藍彥欣/綜合報導美式知名賣場Costco(好市多)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食品雜貨,受到許多顧客喜愛,不過有顧客上網透露,對於某些水果的消...
FTNN新聞網 ・ 22 小時前
日職/旅日有望? 林家正測試結束表現獲教練激賞
台灣捕手林家正近期以測試生身分參與日本職棒橫濱DeNA灣星隊為期四天的秋季訓練,昨(14)日正式結束測試,他也獲得橫濱新任監督、同為捕手出身的相川亮二高度肯定。
中天新聞網 ・ 23 小時前
神經為何會失調?這1件事是關鍵!學會2技巧,不怕自律神經失調
嚴格來說,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神經系統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因而誘發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臨床心理師李偉康指出,簡言之,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像一座蹺蹺板,一旦其中一端的交感神經過於發達,另一端的副交感神經沒被活化,就會出現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李偉康解釋,當我們早上醒來開始活動或工作,就是交感神經活化的時間,讓身體處於戰鬥的狀態,準備把最大的能量,拿來應付白天的各種活動。這時,心跳和呼吸會變快、腸胃蠕動就會減慢、肌肉會比較緊繃,膀胱也會跟著收縮,為的就是讓身體處在一個活動的狀態下。 反之,當晚上休息時,就該換副交感神經上場,身體會進入一種休息放鬆的模式,讓腸胃開始消化蠕動、心跳呼吸變緩、肌肉和膀胱隨之放鬆。「問題是,現在的生活節奏與各種壓力,可能已經不分白天和黑夜,尤其是得加班、熬夜工作的人,或是因為科技發達,讓看不見的工作緊箍咒以及社群人際壓力,可能24小時都如影隨形的情況下,造成許多人連在晚上的休息時間,都處於高焦慮、高緊繃的交感神經亢奮狀態中,長期下來,自然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李偉康解釋。 失調現象年輕化, 誘發多種病症許多有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想讓孩子長高?醫師提醒:藥物非首選,「睡眠、營養與運動」才是關鍵
近年來,評估身高的風氣盛行,要不要帶孩子去看長高門診?什麼時候帶去看最合適?骨齡是什麼?要不要用青春期的抑制劑?要不要用生長激素?新竹國泰綜合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廖曉茹提醒,若有這些疑問,家長應找小兒內分泌科的醫師諮詢,聽取專業建議。一年長不到四公分、性徵出現過早 應就醫評估協助廖曉茹醫師說明,首先要知道影響成人身高最常見的兩個因素:生長激素缺乏、性早熟。生長激素從兩歲開始主導小朋友的身高發展,若是小朋友的身高持續低於同年齡的第三百分位,或是1年長高的速度不到4公分,就需要懷疑小朋友有生長激素缺乏的可能性。除了先天性生長激素缺乏外,腦部腫瘤也是生長激素缺乏常見的原因之一;而生長速度趨緩,往往是腦部腫瘤的第一個表徵。因此,原本身高正常的孩子,生長開始偏離原本所屬的百分位,1年長不到4公分,更需要提高警覺,尋求小兒內分泌科醫師的評估。性早熟指的是女孩在8歲以前、男孩在9歲以前,出現第二性徵的發育。性腺荷爾蒙除了加速長高的速度外,也會加速生長板的癒合,若生長板提前癒合,往往會壓縮到小朋友長高的時間,而造成小朋友一開始比同儕高,最終成人身高卻不理想。由於現在小朋友營養過盛以及環境荷爾蒙的汙染,性
常春月刊 ・ 4 小時前
館長遭爆收中國資金?吳沛憶:有沒有承諾答應要做什麼事情?
網紅「館長」陳之漢遭到員工爆料說館長拿中國及澳門的錢,遭到館長否認。對此,民進立委吳沛憶今(16)日表示,館長應對個人行為負責,她並質疑,館長收中國的錢,有沒有承諾答應要做什麼事情?有沒有國安考量,應說清楚。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 小時前
赴日注意流感! 醫師建議:過年出國先打流感疫苗
近期天氣開始明顯轉涼,換季期要特別注意身體狀況,而在日本流感也正在流行期間。不少人分享從日本回來之後,就確診流感,就有醫師在社群上分享,近期來診所要自費打流感疫苗,大部分都說過一陣子要去日本,為了安全...
華視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