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女嬰全身紅疹,驗出罕見1疾病,醫籲家長勿慌:早期治療可正常成長
一名剛出生不久的女嬰,雖然活動力正常,但全身卻布滿如小水泡般的紅疹。經詳細檢查後,確診為罕見遺傳疾病「色素失調症」(Incontinentia Pigmenti),讓父母憂心不已。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兒科主治醫師陳劍韜強調,只要早期診斷並積極追蹤治療,孩子仍可在正常生活環境中健康成長。
什麼是色素失調症?
陳劍韜指出,色素失調症是一種因 X染色體上IKBKG基因突變 所導致的罕見遺傳性疾病,發生率僅約四萬分之一。基因異常會影響身體對發炎與壓力的反應調控,因此可能波及 皮膚、牙齒、毛髮、眼睛與神經系統 的發育,其中皮膚異常是最早、最明顯的症狀,目前尚無單一藥物能根治。
他說,因為此病與X染色體有關,多發生於女嬰;若男嬰帶有突變基因,多數無法存活至出生。臨床上常見的新生兒會在出生後不久出現小水泡般紅疹,之後轉為深淺不一的色素沉著,形成類似「大理石紋」的痕跡。這些痕跡雖會隨時間淡化,卻是醫師診斷的重要依據。
症狀多樣化,治療需跨科別
除了皮膚症狀外,部分患兒可能出現 牙齒缺失或排列異常、毛髮稀疏、指甲變形、視網膜發育不全等問題;若影響到中樞神經,甚至可能導致 抽搐或發展遲緩。因此,治療需跨科別合作,皮膚科負責控制發炎與感染,牙科協助矯正牙齒,眼科定期檢查視網膜,小兒神經科則監測神經發展並進行復健。
陳劍韜提醒,若家族中曾有色素失調症病史,女嬰的罹患風險會大幅上升。對於這類高風險孕婦,建議進行 產前遺傳諮詢與基因檢測。出生後若發現寶寶皮膚出現異常紅疹或色素變化,應盡早就醫,由皮膚科與兒科醫師共同評估。
他也呼籲,家長在面對確診時不必過度恐懼或自責。多數患童在醫療團隊的照護下可順利長大成人,皮膚痕跡會隨年齡逐漸淡化,生活與同齡兒童無異。醫療團隊除了提供完整的治療與追蹤外,也能連結病友支持團體,協助家長獲得心理與資訊上的支持,陪伴孩子健康成長。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防疫新戰線!腸病毒A71型捲土重來,疫苗成關鍵保護網
.流感、腸病毒「這3症狀」最不同!醫教分辨 這1病最快半天內就會發燒
其他人也在看

小六視力不良逾六成!專家:每週日照200分鐘降風險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近視是一種一旦發生就無法回復的疾病,臺北市政府衛生局呼籲國小一至六年級學童家長,守住學齡前期至學齡期的近視防治關鍵期,善用「護眼護照」1年1次的專業視力檢查服務,提醒114年還未檢查者,於12月31日前到臺北市167家眼科合約醫療院所預約專業視力檢查,檢查項目包含散瞳前後驗光、裸視視力、最佳矯正視力、裂隙燈檢查等,遠離高度近視、迎向清晰未來! 「小學一年級」兒童近視高峰期 護眼護照免費視力檢查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黃建華局長表示,臺北市102年起首創「國小學童高度近視防治服務」,提供設籍或就讀臺北市國小1至6年級學童享有1年1次免費專業視力檢查,不同於學校健康檢查使用E字表檢查,學童持護眼護照(或護眼卡)至眼科合約醫療院所,由專業醫師進行散瞳前後驗光、裸視視力、最佳矯正視力、裂隙燈檢查等檢查,並提供衛教及矯治建議。 鑑於「幼兒園大班升小一」是兒童發生近視的三大高峰之一,113年起更擴大服務至學齡前兒童,提供「臺北市學齡前兒童整合性社區篩檢服務」視力篩檢疑似異常的兒童1次免費視力複檢,協助學齡前及學齡兒童家長有效掌握孩子視力狀況及養成定期視力檢查習慣! 國小六年
健康醫療網 ・ 45 分鐘前
喝水就能瘦?日本機能水爆紅 專家揭減少內臟脂肪關鍵
近期日本飲料大廠SUNTORY推出一款名為「特水」的機能飲品,主打外觀與一般飲用水無異,卻能幫助減少內臟脂肪,在日本社群媒體引發熱烈討論。這款產品瞄準日本上班族普遍面臨的腰圍超標問題,標榜只要像平常一樣喝水,就能輕鬆管理體態,讓不少想減重卻難以改變飲食習慣的人躍躍欲試。但「喝水減肥」的概念和功能性飲水的健康幫助,的確還有待商榷。
NOW健康 ・ 1 小時前

護腎又抗發炎!醫大讚1蔬菜 抗癌含量「多綠花椰菜50倍」
苦味食物護腎臟!腎臟科醫師洪永祥表示,一名30歲女生出現尿蛋白及水腫,他除了開立藥物外,也請患者多吃苦味食物,沒想到一個月後,患者尿蛋白、便秘及青春痘都獲得改善。洪永祥分享3大苦味護腎食物排行榜,分別是特級冷壓初榨橄欖油、綠花椰芽及苦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分鐘前
50歲男查出腫瘤卻更健康!只因決心做「這改變」
生活中心/尤乃妍報導健檢查出的一點不完美,才是完美的健檢。禾馨民權內科診所胰臟醫師林相宏分享,一名50歲男子因為家族史前往接受胰臟癌篩檢,透過胰臟內視鏡超音波被診斷了早期的胰臟神經內分泌瘤,雖然只是0.5公分的低惡性度腫瘤,但因為這顆腫瘤,改變了這名男子所有的人生觀。
民視健康長照網 ・ 1 天前
藝人愛雅跨足餐飲賣「素食麻辣鍋」 創業契機為思念母親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藝人愛雅多年前跨入食品業,賣素食麻辣鍋,連續2年營業額破億,接下來還將進軍東南亞!當年創業契機,是因為太思念罹癌過世的母親,愛雅復刻媽媽好手藝,不會下廚的她親力親為研發,分享她創業辛酸過程。
民視 ・ 1 小時前
彰化暗夜大火!火舌「堵大樓門口」斷逃生路線 17住戶睡夢被救出
彰化市驚傳火警!今(16)日凌晨3時許,中華西路上某住宅大樓因不明原因竄出火舌,火勢迅速延燒堵住1樓大門口,造成多名住戶受困。警消人員獲報趕抵,出動大批人車搶救,經消防員逐層樓搜索救出數名受困住戶,其中有17名住戶因遭濃煙嗆傷送醫,所幸均無生命危險。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小時前
神經為何會失調?這1件事是關鍵!學會2技巧,不怕自律神經失調
嚴格來說,自律神經失調並不是一種疾病,主要是因為神經系統裡的交感與副交感神經失衡,因而誘發身體出現各種不適,進而影響生活品質。臨床心理師李偉康指出,簡言之,身體的自律神經系統就像一座蹺蹺板,一旦其中一端的交感神經過於發達,另一端的副交感神經沒被活化,就會出現所謂的自律神經失調。 其實原因不難理解,李偉康解釋,當我們早上醒來開始活動或工作,就是交感神經活化的時間,讓身體處於戰鬥的狀態,準備把最大的能量,拿來應付白天的各種活動。這時,心跳和呼吸會變快、腸胃蠕動就會減慢、肌肉會比較緊繃,膀胱也會跟著收縮,為的就是讓身體處在一個活動的狀態下。 反之,當晚上休息時,就該換副交感神經上場,身體會進入一種休息放鬆的模式,讓腸胃開始消化蠕動、心跳呼吸變緩、肌肉和膀胱隨之放鬆。「問題是,現在的生活節奏與各種壓力,可能已經不分白天和黑夜,尤其是得加班、熬夜工作的人,或是因為科技發達,讓看不見的工作緊箍咒以及社群人際壓力,可能24小時都如影隨形的情況下,造成許多人連在晚上的休息時間,都處於高焦慮、高緊繃的交感神經亢奮狀態中,長期下來,自然就會出現各種不適。」李偉康解釋。 失調現象年輕化, 誘發多種病症許多有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腳麻刺痛竟非椎間盤突出!OL長期「暴食」B群 醫:維生素變慢性神經毒
現代人追求健康,大量攝取保健食品已成為日常,然而,錯誤的劑量與迷思,可能將原本「神經營養」的好幫手,轉化成毒害身體的「健康殺手」。中醫師徐國峰近期分享了一個令人震驚的臨床案例:一名長期腳麻、刺痛的A小姐,遍尋骨科、復健科未果,最終發現元凶竟是她每天補充的高劑量維生素B群,導致罕見的功能性神經病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國高中10點上課」教育部駁回!他嘆台灣學生太累 網卻搖頭:看看中韓
日前有民眾提案,國、高中生上課改為早上10點到校,下午4點放學;還有全面移除非必要多元課程,提案獲萬人附議成案。13日教育部做出回應,針對到校時間改到早上10點,由於延後上課時間涉及課綱節數、家長接送等多方面「不宜貿然推動」;許多人認為台灣小孩太累了,不過也有人對比亞洲鄰國,直言「你先去看中國然後再看韓國,一山還有一山高」。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金馬獎2025/陳玉勳導《大濛》走不出來!《地母》張吉安曝與范冰冰約定1事
白色恐怖到現代社會,五位導演以獨特視角記錄歷史與人性故事。陳玉勳的《大濛》描繪小人物在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的生活,曹仕翰的《南方時光》聚焦1996年台灣首次民選總統時期社會轉型,廖克發的《人生海海》以黑色幽默手法詮釋死亡議題,張吉安的《地母》展現馬來西亞巫術文化,李駿碩的《眾生相》則探討現代男同志內心交織。這五部作品的導演皆要角逐金馬最佳導演獎,透過獨特敘事手法與個人經歷,為觀眾帶來感動並保存珍貴的歷史記憶。
TVBS新聞網 ・ 1 小時前
彰化市大樓騎樓機車起火及時撲滅 住戶17人吸入濃煙嗆傷送醫
彰化縣彰化市中華西路一棟5層樓高大樓,今天凌晨騎樓停放機車突然起火,火勢上竄,產生陣陣濃煙,部分居民吸入濃煙後嗆傷或感覺不適,警消獲報趕到現場,及時撲滅火勢並將大樓住戶17人送醫治療。
Yahoo奇摩(即時新聞) ・ 1 小時前
首見!淡水婦抓「全台唯一保育蜻蜓」拍照被法辦 恐遭處1年以下徒刑
新北市淡水區66歲許姓女子,今年8月間在楓樹湖步道發現一隻碩大的蜻蜓,用手將其抓起拍照錄影後上傳臉書社團「奇異昆蟲世界」。貼文曝光後,眼尖民眾發現是罕見的保育類「無霸勾蜓」,隨即向檢警檢舉。士林地檢署調查後認定許女未經許可騷擾保育類野生動物,日前偵查終結,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向法院聲請簡易判決處刑。
鏡報 ・ 18 小時前
醫揭「慣性脫臼」5大成因!先天體質也可能中 教你4招讓關節更穩
很多人以為「脫臼」只是一次性的意外,復位後就沒事。但臨床上常見的「慣性脫臼」,才是真正讓人困擾的問題!只要一個動作、甚至沒有明顯外力,關節就可能再次滑出去,生活品質大受影響。對此,新竹東元綜合醫院骨科張耀元主治醫師分享,慣性脫臼常見原因與預防守則,幫助大家更清楚認識這個問題。 為什麼會有慣性脫臼? 1、先天性關節鬆弛有些人天生關節鬆,韌帶缺乏足夠支撐,遺傳體質讓關節容易反覆脫位。2、外傷或舊傷未癒曾經受過外傷或脫臼,韌帶、肌肉、關節囊、關節盂唇受損後,穩定性下降,更容易再次發生。3、重複性運動或壞習慣像是籃球、棒球、羽毛球等需要大幅度出力的運動,或長期反覆同一動作,關節會逐漸失去穩定。 4、肌力不足缺乏足夠的肌肉支持,關節就像少了護欄,一個不小心就跑位。5、年齡與退化隨著年紀增長,韌帶彈性下降、關節結構退化,脫臼的風險也會增加。 如何預防慣性脫臼? 1、強化肌群透過肩膀外旋、內旋練習,或深蹲、腿部伸展等運動,建立肌肉保護罩。2、避免高風險動作避免過度伸展或突然大力出手,降低不必要的風險。3、護具保護在運動或搬重物時,佩戴護具能提供額外支撐。4、規律復健若有脫臼史,應在醫師或治療師指導下
常春月刊 ・ 1 小時前
普發一萬進行中,家人過世還能幫代領?律師親揭流程:資格認定日是「這天」,想不觸法得這樣做
近來全民最熱話題莫過於「普發一萬」,但也有人疑問:這筆錢需要繳稅嗎?如果欠錢、欠稅,普發的1萬元是否會被扣押?如果家中長輩在普發生效日10/23之後過世,仍然可以代領嗎?還有幫未成年孩子領取,爸媽可以中途扣走,拿來自己花嗎?對此,陽光暖男律師蘇家宏便在YouTube上拍片解答。
幸福熟齡 ・ 1 小時前
煎蛋老是黏鍋怎麼辦?神人教「1撇步」秒解決!
生活中心/吳宜庭報導雞蛋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食材,不僅營養豐富,還能提供豐富的蛋白質、脂肪和維生素,無論是當作早餐、宵夜,還是快速小點心,都是不錯的選擇。煎蛋操作簡單,時間短,卻常常讓人頭疼,尤其是煎蛋時經常會遇到蛋白黏鍋、油花四濺等問題,這些小小的煎蛋困擾成為許多人廚房裡的「大麻煩」,總讓人想放棄這道簡單的美味。
民視健康長照網 ・ 23 小時前
比藥物還有效!研究揭「1蔬菜汁」讓人生髮:2週就見效
許多人苦於落髮困擾,皮膚科醫師柯傅桓表示,落髮不只是外觀問題,許多患者因髮量少或禿頭而自卑、憂鬱,目前雖有藥物,仍副作用讓人卻步,一項研究發現,廚房常見的洋蔥,竟是治療落髮的天然良藥,男性效果尤佳,僅2週就看到初步效果。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4 小時前
芝麻醬「這樣放」小心變一級致癌物! 醫嚴厲警告:很多人每天都在吃毒
芝麻醬是許多家庭常備的調味品,但這類製品其實容易受到黃麴毒素污染。根據國際食品安全研究顯示,芝麻及其製品因為富含油脂和蛋白質,為黃麴菌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這種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一級致癌物的黃麴毒素,主要在溫暖潮濕的環境中產生,正好符合台灣的氣候條件。 正確儲存很重要 小心引發健康問題 嘉義大林慈濟醫院肝膽腸胃科李翔豐醫師在門診中發現,一位家庭主婦長期有輕微的肝功能異常,但一直找不到明確原因。經過仔細問診後發現,這位患者喜歡用芝麻醬拌麵食用,使用的是從傳統市場購買的散裝芝麻醬,通常一買就是大份量,放在室溫下保存數個月。因此,李醫師懷疑可能與長期接觸低劑量毒素有關,建議她改變食品保存習慣後,肝功能指數逐漸改善。此案例突顯慢性低劑量毒素暴露的風險,李翔豐醫師指出,黃麴毒素不需要大量攝入就可能對健康造成影響,長期累積在體內會對肝臟造成慢性損傷;即使是健康的人,如果經常食用保存不當的芝麻製品,也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若當毒素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功能,還會影響身體的解毒能力,長期下來可能增加各種肝臟疾病的風險。 使用保存都應注意 過期成分生風險 李翔豐醫師提醒,黃麴毒素主要由黃麴菌產生,這種真菌廣泛存
常春月刊 ・ 18 小時前
他「做2事」治好脂肪肝、高血糖!還甩肉6公斤、降體脂肪
胰臟癌向來被稱為「癌王」,死亡率極高。醫師林相宏表示,一名50歲男子健檢時發現胰臟長出0.5公分的腫瘤,讓他決心改變生活方式,不再熬夜,並規律運動,之後回診時體重減少6公斤,體脂肪減少8%,脂肪肝和糖尿病前期等都好了。男子更直呼,「現在是我人生最快樂的時候。」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花生是糖尿病加速器?營養專家給正解 一錯誤吃法小心血糖失控
到底花生是好東西?還是如一則短影音說它是「糖尿病的加速器」?讓人一時不敢碰花生。專家表示,花生無罪,錯在把它油炸、裹糖來吃。吃得巧,它就是寶! 針對花生被網路謠言黑了的訊息,營養師趙函穎表示,從
健康2.0 ・ 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