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急症中心上路夜、假日恐無兒科醫 台南新樓推24H兒科急診
〔記者王俊忠/台南報導〕隨著醫療分級政策推動,「輕急症中心」上路,目的在分流非重症病人、緩解大型醫院急診室壅塞。但有家長擔憂輕急症中心在夜間或假日時段,不見得有小兒專科醫師駐診,若孩子半夜發高燒或嚴重不適,恐面臨就醫難題。台南新樓醫院急診室主任王志源說,該院急診團隊堅持全年每天24小時都有小兒科醫師在第一線看診。
新樓醫院院長劉啟擧指出,會這麼做是確保大台南地區的兒童無論何時都能獲得最即時且專業的醫療照護,兒童絕非縮小的成人,完整的醫療團隊照護是面對急症的關鍵。
新樓醫院兒科主任陳奕吟提到,兒童的生理狀況、病程變化及藥物使用,均與成人截然不同,受過專業訓練的兒科醫師適合為兒童執行第一線的診斷和後續治療。
劉啓擧說,兒童病情變化可以非常快速,新樓醫院最大優勢在於擁有1支從急診到病房、再到重症加護的完整兒科團隊。孩童從踏入急診開始,就由兒科醫師接手,有兒童專屬病房;若病情危急,也有小兒加護病房(PICU)與新生兒加護病房(NICU),這條從「急診、嬰兒室、病房到加護病房」的完整照護鏈,是家長最安心的後盾。
兒童若出現6大急症警訊,應立即送醫。新樓醫院部長、小兒科醫師蔡國聖提醒,兒童表達能力有限,家長應密切觀察孩子的「精神與活動力」,若出現以下6大急症警訊,應即送到有兒科急診的醫院,切勿遲疑。
1、高燒不退:體溫高於 41度C或發燒合併嚴重寒顫、發燒超過48小時未緩解;2、意識改變:嗜睡、精神萎靡、對外界刺激反應差、持續昏睡或異常躁動不安;3、呼吸困難:呼吸急促、費力、鼻翼煽動、胸骨上凹陷,或嘴唇、指甲發紫。
4、抽搐(痙攣):全身或局部肢體出現不自主抽搐,尤其是首次發作;5、嚴重吐瀉與脫水:持續性嘔吐或腹瀉,導致無法進食、尿量明顯減少(如超過6至8小時沒有排尿)、哭泣無淚、皮膚乾燥失去彈性;6、其他緊急狀況:如嚴重外傷、誤食異物或藥物、皮膚出現不明紫斑或大面積紅疹。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以為「打工賺點零用錢」很簡單!60歲阿北自尊心徹底碎了
國民可改名「投降」!鄭麗文追思共諜吳石 蔡正元批顛倒歷史定位
台灣不買!南非牛肉遭中封殺傻眼 急找亞洲國家賣貨
台灣大買家出手!成「這國」第2大出口國 白蝦也不跟宏都拉斯買了
其他人也在看

童打流感疫苗「錯打成A肝」 疾管署發聲了
[NOWnews今日新聞]有一名1歲幼兒7日在金門醫院要接種流感疫苗第二劑,但醫護人員卻誤打成A肝疫苗。疾管署提醒,醫護人員於執行預防接種作業時,應確實遵守「三讀五對」原則,以降低誤打事件。疾管署說明...
今日新聞NOWNEWS ・ 18 小時前缺乏「燃脂酵素」反而變瘦? 法國研究揭開脂肪代謝之謎
據科學網站《SciTechDaily》報導,過去,「荷爾蒙敏感性解脂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簡稱 HSL)被視為人體的「脂肪燃燒開關」,能在能量不足時釋放儲存在脂肪細胞內、稱為「脂肪滴」(lipid droplets)的微小油滴構造中的脂肪作為燃料。然而,此理論無法解
自由時報 ・ 18 小時前
居家醫療需求大幅成長 管制藥物受限!讓安寧照護困難重重
衛福部積極推動居家醫療,今年前三季使用人數已逾八萬人,但居家安寧僅占一成三。專家指出,居家安寧比例偏低並非需求不足,而是基層診所面臨管制藥物取得困難及醫師給付不足等問題,使服務難以擴大。
中天新聞網 ・ 18 小時前
華西街飄香72年甜湯店招牌 燒麻糬日賣上百份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隨著冬天到來,天氣逐漸轉冷,位於台北華西街夜市裡,藏著一間老牌的甜湯店,店家招牌的「燒麻糬」、「米糕粥」,已經在地飄香72年,以便宜又好吃聞名,目前業者傳承到第三代,高齡88歲老闆嬤,依舊每天到店裡顧店,有顧客從小吃到大,甚至特地帶外國朋友來朝聖,就為了嘗鮮這台灣道地的古早味。
民視 ・ 17 小時前
1歲嬰遭金門醫院打錯疫苗 疾管署:估周二提交檢討報告
金門醫院驚傳替嬰兒打錯疫苗事件,1歲嬰原訂施打流感疫苗,護理人員卻打成A肝疫苗,院方昨日表示已通報衛生局。疾管署今日指出,已要求醫院啟動院內調查、醫療疏失調查,預計醫院周二會提交檢討報告;並提醒醫護人員執行預防接種作業時,確實遵守「三讀五對」原則,嚴謹核對疫苗品項與接種對象,避免誤打情形發生。
中時新聞網 ・ 17 小時前
啟動獨老普查 115年起全面訪視 (圖)
衛福部長石崇良(圖)9日上午出席研討會受訪表示,獨老普查115年起首度啟動,全面普查不排富,以家庭支持、健康狀況、自理生活能力進行風險分級,強化社區整合照顧網。
中央社 ・ 18 小時前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遭駭!政府關門成資安破口?外媒懷疑中國是幕後黑手
[FTNN新聞網]記者蔡曉容/綜合報導美國政府關門已超過五週,位於華盛頓的國會預算辦公室(CongressionalBudgetOffice,CBO)也傳出資安入侵事件。據《華盛頓郵...
FTNN新聞網 ・ 18 小時前
止痛藥分2種!藥師建議「先判斷疼痛分級」:輕微疼痛「選這種」
止痛藥是十分常見的成藥,一般藥房甚至美妝店都能買到,許多民眾不管是頭痛、牙齒痛、生理痛,時常直接吞一顆止痛藥,很多上班族在辦公室都會備上一盒止痛藥,甚至有人還會隨身攜帶。不過有藥師提醒,其實止痛藥也是有區分的,應該要根據不同的疼痛來選擇不同的止痛藥,輕微疼痛的話,只要選擇「單方止痛藥」就可以了。
鏡報 ・ 18 小時前鳳凰颱風逼近 台南完成七股防線、海堤加高防倒灌
颱風「鳳凰」逼近,南市水利局及各區公所嚴陣以待,除了全面加強防汛整備之外,同步落實側溝與區域排水巡檢、滯洪池預降作業,另針對颱風可能引起沿海倒灌風險須多加防範,以發揮最大防洪效能。為提升沿海聚落抵禦暴潮,水利局日前已完成多項加高防護措施,含七股西寮社區防洪牆加高600公尺、將軍青鯤鯓社區防洪牆加高4
自由時報 ・ 16 小時前
40歲女狂擦「萬能網紅神藥」全身冒紫紅斑紋 醫曝危險成分
根據陸媒《揚子晚報》報導,來自南京的美美10年前右小腿首次出現紅斑、瘙癢,反覆搔抓後逐漸擴散全身,她在網路上看到一款號稱「包治百病、純中藥製作」的藥膏,抱著嘗試心態購買使用。初期藥膏止癢效果明顯,不過一旦停藥症狀立即復發,甚至更嚴重,因此她為減緩不適,每天...
CTWANT ・ 11 小時前
「心梗猝死」三分之二有前兆!胸悶、氣喘、左肩酸麻…心臟權威李源德:危急時刻這樣自救,5件事善待心臟
心臟病長年位居國人死因前段班,被稱為「無聲殺手」。但世界級心臟權威、亞洲首例心臟移植成功主刀醫師──李源德教授指出,心肌梗塞並非完全無跡可循,三分之二猝死患者在倒下前都有警訊。只要及早察覺症狀、迅速就醫,就能保住生命、保住心臟功能。
幸福熟齡 ・ 13 小時前
它曾是皇帝專用「長壽菜」 如今市場就買得到!抗癌又護眼
現在市場隨處可見的茄子,以前竟是皇帝的食物!不過這份「長壽菜」確實具備許多養分,現代營養師與癌症基金會都點出其對身體有好處,如茄子的花青素可保護神經與眼睛、維生素P維持結締組織的健康、綠原酸減緩飯後升血糖,有助於減重、茄鹼能夠抑制消化系統腫瘤,幫助抗癌。但建議茄子要連皮一起吃,才能獲取紮實營養。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7 小時前
喝太多水反而傷身?泌尿醫「尿液變透明」藏危機:腎臟早就撐不住
無論天氣是否炎熱,都應多加喝水,但許多人都以為「多喝水、尿越透明就越健康」,而泌尿科醫師王士綱就點出「這句話只對一半」,因為真正的重點在於讓身體維持穩定代謝,而不是讓尿液像清水一樣無色,適量飲水、定期留意尿液變化,才是觀察腎臟健康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方法。
鏡報 ・ 1 天前
你一定喝過!權威研究揭「這無糖飲料」很危險:糖尿病風險狂增129%
健康風氣盛行,許多台灣人買手搖杯都選擇3分糖或無糖,或是買無糖汽水,喝起來比較沒負擔,但真的健康嗎?專家指出,其實很多號稱無糖的飲料都含有人工甜味劑,最新研究更表明,喝這種無糖飲料的人,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會暴增129%,讓網友嚇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9 小時前
這處短=壽命也短了!研究:增1.54倍心梗、54%糖尿病風險
同樣的年紀,有人看來衰老,有人看來凍齡。醫師黃軒表示,除了基因外,研究發現,這與體內一段微小卻致命的DNA結尾「端粒」密切相關,每次細胞分裂,它就被磨掉一點點,磨光時,細胞即死亡。有研究指出,端粒短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骨質疏鬆的機率都顯著升高,例如端粒短者冠心病的風險上升1.54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45%。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即溶咖啡超傷眼! 研究:黃斑部病變暴增7倍
一項國際大型研究顯示,長期飲用價格較低的即溶咖啡可能與乾性黃斑部病變風險大幅上升有關,風險提高近七倍。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醫師提醒,黃斑部病變是銀髮族視力退化的重要原因,民眾選擇咖啡種類時應提高警覺。
中天新聞網 ・ 16 小時前
地瓜葉媲美藍莓!醫師外食選這4樣小菜:便宜好吃、瘦得快又抗老
你以為減重只能吃水煮雞胸加白花椰菜?其實,在平價麵店挑對小菜,不只可以幫助瘦身,還能兼顧抗老與健康!以下減重醫師公開自己在麵店選的小菜,不僅抗氧化、控糖,還愈吃愈瘦! 醫師麵店點菜全公開!地瓜葉
健康2.0 ・ 22 小時前
彰化爆「芬普尼蛋」 醫示警:長期攝入恐傷肝腎中樞神經
經追查,問題雞蛋來自同一牧場,其他批號亦被驗出超標,約15萬顆蛋流入桃園、新竹、台中、雲林、南投、嘉義、台南與高雄等9縣市,主要通路為全聯與楓康超市。目前相關縣市衛生局已全面回收停售,共9項產品受影響。食藥署提醒民眾停止食用上述雞蛋,通路商須提供退貨回收。依...
CTWANT ・ 7 小時前
64歲影后愛1運動:45分鐘就能增肌肉、心肺力!超多醫師都推薦
64歲香港女星毛舜筠外表凍齡,被許多人稱讚年輕不老。日前她上節目分享自己「防老祕訣」,認為生活習慣最重要,除了攝取對身體有益的健康食物外,肌力運動更是關鍵。 毛舜筠養生祕訣 毛舜筠說,從以前就
健康2.0 ・ 22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