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視雷射也要「個人化」?完整術前評估 治療兼顧視力提升與生活需求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嫊雰、潘昱僑報導】對近視族群來說,眼鏡的重量壓迫、起霧,或是長時間戴隱形眼鏡的乾澀與感染風險,都讓日常生活充滿不便。隨著醫療進步,近視雷射手術成為近視者的選項之一,眼科診所林友祺院長分享,SMART TransPRK近視雷射技術具有「不掀瓣」、「零接觸」設計,且新一代的術式導入AI輔助與提升角膜斷層掃描技術,可提供醫師更多角膜相關資訊,作為術前評估與規劃的參考,並依患者的日常用眼需求調整矯正方向。
患者關心2重點 醫說明SMART TransPRK不掀瓣、零接觸特點
林友祺院長說明,無論任何手術,患者最關心的皆是手術的風險與效果。而近視雷射主要透過改變角膜形狀,幫助患者降低或擺脫日後對眼鏡的依賴,「手術的原則是希望保持眼球結構盡可能接近原本的狀態,並保留更多角膜厚度」。
術式方面,林友祺院長表示,SMART TransPRK手術使用高階儀器進行,具備全智能與零接觸特點,可作為醫師進行術式規劃的輔助工具。更重要的是,手術採用不掀瓣方式,主要在角膜淺層進行,可盡量保留患者角膜本身的結構。
近視雷射也導入AI技術!大數據分析術前模擬術後狀態
「每個人的近視度數、角膜形態都截然不同,因此良好的術前規劃非常重要。」林友祺院長說明,為進一步提高手術精準度,新一代的SMART TransPRK 4.0,在前房掃描方面,電腦斷層掃描解析度相較前一代提升13倍,協助醫師掌握患者眼球結構,以進行更詳細的術前評估和分析。
醫師在取得患者角膜數據後,接著結合AI全球大數據分析,在術前即可模擬患者術後的眼球結構、角膜形態和度數表現,確保手術設計能接近患者的日常需求。這些高階檢查和數據分析,能為醫師提供術前的把關,患者也能透過更直觀的方式,對手術預期結果有更清晰的了解。
度數不是越低越好!近視雷射應結合「生活需求」個人化打造
近視雷射除了矯正近視,也可以同時處理散光與老花問題,而手術不是單純將近視度數降得越低越好,而是要綜合考量患者的個體差異、年齡、生活習慣、職業需求等。因此在手術前,林友祺院長指出,診所醫療團隊還會透過25項檢查、56個數據,包括角膜、水晶體、視網膜、內皮細胞是否完整等,全方位掌握患者眼睛的健康狀態。
不僅數據分析,也需要和患者詳細討論,了解患者日常用眼習慣,打造專屬個人的治療方案。林友祺院長說明,例如,年輕患者多要求遠視力要盡量清晰;而近40歲的熟齡患者,處在老花前期,如又需要長時間閱讀、使用電腦,度數調整可能需要兼顧中近距離的視力。
對於老花族群,則需利用兩眼視差的調整,讓患者遠中近都看得清楚,度數的調整就需更細緻。因此,診所會提供患者與術後度數相符的隱形眼鏡,要求患者試戴一週左右,讓患者模擬開車、看近、看遠等生活情境,確保度數調整可因應日常需求,再實際進行施作。
年輕美睫師常極近距離用眼 醫配合需求「刻意保留近視度數」
林友祺院長分享,近期有一位患者為20多歲美睫師,平常需要長時間近距離盯著極細的睫毛、器械等物品,也習慣摘下眼鏡利用本身的近視度數完成工作,院長在為患者施作手術時就刻意保留100度左右近視度數,讓其在近距離視力上保有清晰度。此外,院長也遇過不少患者為警消族群,由於長期在戶外從事高強度危險工作、眼球可能遭受碰撞,因此會將術後角膜結構的狀態一併納入考量,「不掀瓣」、具有高安全穩定性的SMART TransPRK 4.0也常成為評估選項之一。
術後注意照護、讓眼多休息 醫療團隊選擇考量「這些重點」
林友祺院長強調,即便近期近視雷射手術多屬於微創手術,術後還是必須好好控制傷口,避免發炎和感染,同時配合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按時點藥、洗手等,並減少使用3C產品讓眼睛多休息。近視雷射技術已行之有年,發展相對成熟,但因每個人對視力的需求各有差異,林院長提醒,患者應確認醫療團隊具備專業資格且能提供完整評估流程,並耐心與醫師溝通討論,才能找到安全又適合自己的治療選擇。
【延伸閱讀】
新一代「不掀瓣」近視雷射新突破!導入AI精準治療 安全性再獲提升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672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其他人也在看

世錦賽狂掃9金!台灣超重量級健力士巫翊俅硬舉收金
台灣健力選手巫翊俅在羅馬尼亞克盧日那波卡參加「2025年世界公開裝備健力錦標賽」決賽,在男子組120+公斤級硬舉項目勇奪金牌,累計台灣在本屆賽事共計拿下共獲得9金11銀10銅成績。
太報 ・ 1 天前
小雪當心季節性過敏與情緒低潮,專家教你用精油暖身又暖心
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代表冬季腳步更近一步。古人相信,小雪時若雪花遍佈,象徵隔年將迎來豐收。然而在台灣,平地難得一見雪景,小雪時節反倒時常伴隨溼冷與溫差,讓人體易出現感冒、胸悶與心悸等不適。中醫指出,小雪期間走的經脈為三焦經,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循環不良與呼吸道問題。 除了身體上的變化,小雪時情緒也容易受寒冷與日照減少影響,不少人會感到思緒遲鈍、容易陷入負面情緒、缺乏動力。為協助民眾在冬季維持身心穩定,芳療師陳美智特別推薦兩款適合小雪節氣使用的精油:摩洛哥藍艾菊與歐白芷根。 陳美智表示,摩洛哥藍艾菊屬於藍色精油族群,具有溫和抗敏特性,帶有潮濕與大地氣息,對季節性氣喘、呼吸道過敏與胸悶具有調理效果。在情緒照護方面,藍艾菊象徵「渡過難關的力量」,能協助使用者從低谷中重拾希望。 另一款推薦的歐白芷根則因具備補氣功效,被芳療界視為秋冬保養的重要精油之一。陳美智指出,歐白芷根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胃口、減緩脹氣,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減少失眠。情緒方面則能帶來正向能量,協助人們跳脫負面思考循環,以更開放的角度面對生活。 陳美智時建議民眾可在晚間9時至11時,於腹部、後腰與胸口塗抹複方精油,有助於
常春月刊 ・ 1 天前Gavi推動子宮頸癌疫苗 140萬名女性免於死亡
(中央社日內瓦16日綜合外電報導)全球疫苗免疫聯盟(Gavi)今天宣布,一項為期3年、將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引進低收入國家的努力,已成功避免140萬名女性死於子宮頸癌。
中央社 ・ 1 天前
學樂器不分年齡!醫師揭6大益處:鍛鍊大腦、維持記憶力、延緩老化
眾所周知,多給予大腦刺激,可幫助維持認知能力,但究竟應該怎麼做呢?根據《獨立報》報導,英國神經科Steven Allder醫師表示,學習演奏樂器可刺激大腦關鍵區域、改善情緒並增強長期認知功能。接觸音樂永遠不嫌晚,來到晚年,無論是重拾年輕時對某種樂器的熱情,還是踏上全新的學習之旅,都有機會以愉快的方式維持大腦活力。彈奏樂器益處多 練腦力還帶來愉悅情緒!學習音樂並非是年輕人或具有音樂天賦者的專利,Allder醫師說明了學習樂器對銀髮族大腦健康的多項好處:1. 幫助增強記憶力:學習和演奏樂器時,大腦需要閱讀音符、協調動作和回憶旋律等複製的處理過程,這能強化與記憶和注意力相關的腦神經。就像鍛煉身體一樣,反覆練習能強化這些路徑,改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和長期記憶。研究顯示,音樂家通常具有更好的記憶力和認知彈性,顯示持續學習音樂、演奏等活動,有助於大腦更能抵抗老化帶來的衰退。2. 促進神經可塑性:神經可塑性(neuroplasticity)指的是大腦適應、學習並改變結構與功能的能力。60歲以上的人學習樂器,每堂課都需要動作協調、聽覺處理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此能刺激腦神經元產生新
常春月刊 ・ 1 天前焦點股》浩鼎:治療膽管癌新藥獲孤兒藥認定 跳空漲停
新藥公司台灣浩鼎(4174)昨(16)日宣布,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通知,旗下以TROP2為靶向的ADC(抗體藥物複合體)新藥OBI-902,已獲審核通過治療膽管癌(Cholangiocarcinoma)的「孤兒藥(Orphan Drug Designation)」資格認定。浩鼎股價
自由時報 ・ 1 天前
藥材就在冰箱裡!中醫揭「藥食同源」日常食材養生祕訣
食衣住行之中,「食」始終是民生首要。從古語「民以食為天」到養生風氣盛行的現代,人們愈加關注如何吃得健康。然而食物種類繁多,到底該怎麼選擇?中醫「藥食同源」的概念指出,許多日常食材本身就具備調理身體的作用,只要善用冰箱裡常見的食物,也能達到保健效果。 根據《黃帝內經》和《神農本草經》記載,食物與藥物同樣具有寒、涼、溫、熱等「四性」,以及酸、苦、甘、辛、鹹的「五味」屬性。中醫認為,只要依照個人體質選擇對應食物,便能從飲食中達到調理、預防疾病的功效。 蔥、薑、蒜都屬辛溫食材林百齡中醫師指出,居家常見的蔥、薑、蒜,都是屬性為「辛溫」的食材,能夠促進血液循環、提升免疫力並有助於緩解感冒。其中,蔥具開胃與改善過敏體質的效果,但體質燥熱或容易流汗者應避免過量;薑具有抗感冒與止嘔作用,但胃食道逆流者需留意;蒜則擅長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因具抗凝血特性,正在服用抗凝血劑者須謹慎食用。 而屬性甘平的紅棗、枸杞與山藥則以補氣養血見長。紅棗能提升免疫力與穩定血壓,但糖尿病患者需控制份量;枸杞有助於護肝與改善眼睛疲勞,但過量恐引發腹脹或腹瀉;山藥則能促進消化、穩定血糖,但因含鉀量高,腎病患者不適宜食用。 中醫師推薦
常春月刊 ・ 1 天前浩鼎ADC新藥OBI-902獲美FDA治膽管癌「孤兒藥」資格認定
【財訊快報/記者何美如報導】台灣浩鼎(4174)16日宣布,接獲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US FDA)通知,旗下以 TROP2 為靶向的ADC新藥OBI-902,已獲審核通過治療膽管癌(Cholangiocarcinoma)的孤兒藥(Orphan Drug Designation)資格認定。膽管癌是一種罕見且致死率高的惡性腫瘤,美國患者人數少於五萬人。依疾病分期、組織型態及發病部位不同,其五年存活率約介於2%至23%。目前,美國 FDA尚未核准針對膽管癌的ADC藥物上市銷售。為鼓勵業界開發治療罕見疾病的新藥,美國FDA設有「孤兒藥」資格認定制度,凡具潛力的候選藥物經審核通過後即可獲得此資格認定。在美國,罕見疾病被定義為患者人數少於二十萬人的疾病。經美國FDA認定為「孤兒藥」後,藥物開發公司可獲得多項優惠措施,包括臨床支出稅務優惠、藥證申請費用減免,以及市場專賣保護期等。 OBI-902為浩鼎首款自主開發、採用醣位點專一性鍵結的新型ADC,浩鼎已於2025年8月在美國與台灣展開OBI-902一期/二期臨床試驗,招募晚期實體腫瘤患者。該試驗的目標在於驗證OBI-902的安全性、藥物動力學特性及
財訊快報 ・ 1 天前
士林餐廳鐵皮加蓋竄火舌!裝潢、廚具被燒毀 警消1小時內撲滅無傷亡
據了解,火勢燒毀了餐廳裝潢及廚房鍋具,燃燒面積約10平方公尺。所幸,這場清晨惡火並未造成任何人員傷亡,火勢於6時13分完全撲滅。詳細的起火原因及財物損失,正由火調人員進一步調查釐清中。
CTWANT ・ 1 天前士林、北投早尖峰車況 北市議員實測「紅爆」
輝達海外總部將進駐台北市北投士林科技園區,當地多名議員提醒交通的提前規劃,避免再現內湖科技園區的交通噩夢;台北市議員林延鳳今早(17日)在網路社群分享3張她實測士林北投交通狀況的Google地圖截圖,「不是捷運紅線而是塞車紅爆」,呼籲台北市長蔣萬安正視士北民眾的塞車惡夢。
自由時報 ・ 1 天前全台首家!國泰人壽明年起健康險全外溢+全發「小樹點」
為落實「讓健康有力於你」長期經營健康的承諾,國泰人壽自2024年啟動「健康新組織、健康全外溢、健康點數GO、國泰健康家」4大行動方案,承諾每年億元投資健康,至今不到一年時間已投入逾2億元。國壽17日宣布,除「健康險全外溢」,並從2026年起將外溢回饋方式由保費折減升級為「全發小樹點回饋」。
中時財經即時 ・ 1 天前焦點股》樺漢:董座發豪語 帶量大漲
工業電腦廠樺漢(6414)受惠於上週五(14日)於法說會釋出營運利多,加上董事長朱復銓發下豪語,稱公司年度每股稅後盈餘(EPS)未達30元之前不會退休。樺漢今日盤中股價大受激勵,在買盤力挺之下重回300元關卡,截至上午11時16分暫報300.5元,漲幅6.56%,成交量2101張。
自由時報 ・ 1 天前美軍航母部署加勒比海打擊販毒 東太平洋另襲運毒船
(中央社華盛頓16日綜合外電報導)美軍今天宣布,為加強反毒行動,一艘美國航空母艦已部署到加勒比海,此舉勢必激怒委內瑞拉,同時美軍也在東太平洋襲擊另一艘涉嫌運毒的船隻。
中央社 ・ 1 天前
IG越滑越空虛?醫籲戒6行為:別落入「樂極生悲的多巴胺迴圈」
鄭淳予醫師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指出,門診時經常被病人問到一個看似簡單卻極為關鍵的問題,究竟該做些什麼,才能真正讓大腦放鬆?她總會先介紹1個重要的大腦荷爾蒙:多巴胺(Dopamine),這是大腦中負責調節快樂與痛苦平衡的核心開關。她指出,許多人以為自己正在透過滑手機、...
CTWANT ・ 1 天前
醫生提醒:肺癌早期不是咳嗽,這6大異常才是真正的「早期警報」
肺癌早期症狀常被誤解為咳嗽或咳血,但醫界一再強調,真正讓肺癌難纏的,是它在初期幾乎「無聲無息」的特性。專家提醒,肺癌早期的 6 大異常往往不是咳嗽,而是細微卻明確的身體訊號,若被忽略,等咳嗽出現時通常已經錯過黃金治療期。(記者唐家興)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3 小時前
大腸癌盯上年輕人!醫曝45%患者「首個症狀」:不要拖
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胸腔暨重症科醫師黃軒近日說,醫學界發現,20~40歲的年輕人,大腸癌發生率暴增;他特別提到,有45%的年輕大腸癌患者首個症狀就是「便血」,民眾若發現症狀千萬不要拖。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2 小時前
愛喝茶快注意!哈佛醫驚揭「7糟糕習慣」:胃和肝慘了、糖尿病風險狂增
國人喜喝茶,無論是罐裝茶或手搖飲,甚至自行現泡,都很受歡迎,不過專家警告,如果喝茶的習慣不佳,就算是號稱健康的茶飲,恐怕也會傷害你的胃和肝臟,並指出「7種糟糕的喝茶習慣」!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
40歲男不菸酒竟大腸癌!醫揪「4行為」養出癌細胞:一堆人天天做
許多人不菸不酒仍罹患癌,非常不解原因。醫師黃軒表示,很多人都以為,癌症只會找上菸酒、生活放縱的人,但一名40歲男性從不碰菸、酒,還自認飲食清淡,卻因外食、熬夜、手搖飲、久坐,而罹患早期大腸癌。黃軒表示,其實癌症是慢慢累積所致,4種慢性致癌物包括糖、油、熬夜、腸道壞菌太多,導致人在年輕時就罹癌。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21 小時前

每天都在餵養癌細胞?避開「4種毒」可降50%罹癌風險
台灣每2人就有1人一生中會罹癌,每3人中有1人因癌症過世。腫瘤科醫師廖繼鼎強調,防癌關鍵不在於亂補,而是避開癌細胞最喜愛的4種養分:糖毒、油毒、氧化毒與腸毒,如此可降低一半罹癌風險。
中天新聞網 ・ 1 天前
小雪將至! 「4生肖」健康亮紅燈 開運養生禁忌一次看
24節氣之一「小雪」,將於2025年11月22日(六)早上9時36分正式到來。社團法人台中市名門命理教育協會創會理事長楊登嵙教授指出,小雪意味著天氣轉冷、雨水逐漸轉為雪,但因地氣尚未完全冰寒,降雪量仍不大。《群芳譜》亦記載:「小雪氣寒而將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楊登嵙提醒,進入小雪後的半個月內,「4生肖」健康運勢將轉弱,特別要留意身體保養。
EBC東森財經新聞 ・ 1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