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界力挺補充保費改革 台大院長余忠仁:投資獲利應回到健康維護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衛福部拋出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構想,引發存股族與定存族反彈,行政院長卓榮泰昨晚指示暫緩推動。不過醫界人士今(7)日受訪時多力挺改革,認為健保財務壓力嚴峻,改革方向正確但制度設計與社會溝通仍須更周延;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也表示,投資獲利本來也是社會財源的一部分,應回到健康維護上。
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今出席台大醫院記者會受訪時表示,補充保費是「合理且必要」的制度,政府政策應保持穩定。隨人口老化、工作人口減少,若財源只靠薪資繳費勢必撐不下去,「投資獲利本來也是社會財源的一部分,應回饋到健康維護上」。他認為關鍵在徵收方式與執行細節,「若能讓制度更穩定透明,才能獲得社會支持」。
「2025台灣健康照護聯合學術研討會」今登場,由台灣醫務管理學會、台灣醫院協會、醫策會共同主辦,主題聚焦醫療數位轉型與ESG永續醫療,不過健保改革仍是場內外關注焦點。台灣醫院協會理事長李飛鵬致詞時強調,「健康是一項投資,不是支出」,數位轉型、智慧醫療與綠能減碳等方向都需要龐大投入,沒有健保體系穩定挹注,這些轉型幾乎不可能落實,呼籲社會以長遠眼光看待健保,把醫療視為國家的長期投資。
李飛鵬肯定補充保費改革 感謝石崇良勇於承擔
李飛鵬指出,近4年健保總額成長率從3.3%、4.1%提升至近2年的5.5%,顯示政府確實在努力回應社會需求。全民要誠實面對,台灣已進入超高齡社會,老年人口超過2成,醫療需求持續上升,就像家裡阿公、阿嬤、爸爸、媽媽都老了,醫療需求自然增加,自然得拿出一部分收入照顧他們,同樣的道理,社會也應為長者、慢性病與罕病患者投入更多資源。
李飛鵬提到,但若要全民提高保費,其實很困難,他也特別感謝石崇良部長「苦口婆心、勇於承擔」提出補充保費改革,這並不是要全民加價,而是希望從經濟能力較好的族群,讓他們多出一點、幫整個制度多撐幾年,這樣的訴求,其實是非常卑微、也非常務實,希望社會理解改革初衷,不該等到財源枯竭才調整。
年輕族群不滿 洪子仁建議調高門檻至10萬或20萬
台灣醫務管理學會理事長洪子仁指出,資本利得高的人多繳一些,是合理的社會回饋,也有助延後保費調漲、減輕年輕世代負擔,此次爭議主要來自年輕族群的不滿,認為年股利2萬元門檻太低,覺得「這樣的人其實不是真正的有錢人」,他建議政府重新精算,若將門檻調高至10萬或20萬元,影響族群會更集中於高資產者,符合「有能力者多幫弱勢一把」的健保精神。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健保補充保費採年度結算繳納反彈大 行政院急喊卡:暫緩具爭議的規劃
鳳凰颱風確定北轉撲台!深夜最新路徑出爐
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惹民怨 10大QA一次看懂
鳳凰恐轉強颱從南部登陸 連3天影響台灣
其他人也在看


北市公車自撞施工告示牌!1大2小受傷 幸意識清楚送醫急救
即時中心/綜合報導台北市上午發生公車自撞!中山區四平街和松江路的交叉路口,在今(8)日上午10時40分許發生公車自撞路面施工告示牌;現場一共有3名傷者,1名大人、2名孩童,皆意識清楚,現送往台大醫院急救。最新消息,請持續鎖定《民視新聞網》。
民視 ・ 1 天前
逆風支持「補充保費」改革 台大院長直言「合理」:否則保費哪來?
衛福部長石崇拋出明年(2026)擬修法改革現行健保補充保費收方式,其中股利、利息、租金3項目擬採「年度結算制」,衝擊多達480萬人,引發民意反彈,讓行政院急忙出手喊停。台大醫院院長余忠仁今(7)日卻表示支持,強調高齡化之下,人口在減少,不多徵補充保費,保費要從哪裡來?政府政策應該要穩定,如果對健保而言,補充保法是一個穩定的政策,就應該繼續執行。衛福部原規畫針......
風傳媒 ・ 1 天前


喝太多水反而傷身?泌尿醫「尿液變透明」藏危機:腎臟早就撐不住
無論天氣是否炎熱,都應多加喝水,但許多人都以為「多喝水、尿越透明就越健康」,而泌尿科醫師王士綱就點出「這句話只對一半」,因為真正的重點在於讓身體維持穩定代謝,而不是讓尿液像清水一樣無色,適量飲水、定期留意尿液變化,才是觀察腎臟健康最簡單卻最有效的方法。
鏡報 ・ 22 小時前
補充保費人人罵!賴清德曝健保一年砸了「1兆82億」天文數字
[FTNN新聞網]記者陳弘志/台北報導衛福部推出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方案,社會一片罵聲質疑政府搶錢。在健保經費短絀下,賴清德總統今(8)日出席「2025台灣醫學週...
FTNN新聞網 ・ 1 天前
薪水低到免繳所得稅 一年被收好幾千元健保 他轟超吸血
衛福部長石崇良近日宣布將針對補充保費進行修法,未來利息、股利、租金全年超過2萬就需繳交,引爆輿論爭議後緊急暫緩;一名網友表示,這項政策最讓人無法理解的地方就在於,獎金、租金、股利為何跟二代健保有關,更指出明明一堆人收入低到不用繳所得稅,結果一年被二代健保收了好幾千元,怒轟根本是吸血政策。
中時新聞網 ・ 4 小時前
76歲翁體檢正常卻罹癌!醫揭「5大警訊」:身體早已透支
廖繼鼎醫師日前分享一名76歲患者的案例,一位長者平常生活規律、每天運動,且體檢報告也很正常,怎料,卻在某次手術後突然發高燒、器官衰竭,最後確診癌症。對此,廖繼鼎列出「5大警訊」,認為此狀況並非偶然,而是身體長期透支所致。
鏡報 ・ 3 天前
這處短=壽命也短了!研究:增1.54倍心梗、54%糖尿病風險
同樣的年紀,有人看來衰老,有人看來凍齡。醫師黃軒表示,除了基因外,研究發現,這與體內一段微小卻致命的DNA結尾「端粒」密切相關,每次細胞分裂,它就被磨掉一點點,磨光時,細胞即死亡。有研究指出,端粒短的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失智症、骨質疏鬆的機率都顯著升高,例如端粒短者冠心病的風險上升1.54倍,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45%。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3 小時前
地瓜葉媲美藍莓!醫師外食選這4樣小菜:便宜好吃、瘦得快又抗老
你以為減重只能吃水煮雞胸加白花椰菜?其實,在平價麵店挑對小菜,不只可以幫助瘦身,還能兼顧抗老與健康!以下減重醫師公開自己在麵店選的小菜,不僅抗氧化、控糖,還愈吃愈瘦! 醫師麵店點菜全公開!地瓜葉
健康2.0 ・ 7 小時前
健保快破產!醫點名國家4項「不必要的大灑幣」 籲使用者付費
衛福部研擬補充保費新制,將針對利息、股利和租金改採「年度結算」,引發反彈聲浪,為此行政院緊急喊卡。對此,蘇一峰醫師認為要使用者付費,更點名國家應該節省4大項「不必要的大灑幣」。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64歲影后愛1運動:45分鐘就能增肌肉、心肺力!超多醫師都推薦
64歲香港女星毛舜筠外表凍齡,被許多人稱讚年輕不老。日前她上節目分享自己「防老祕訣」,認為生活習慣最重要,除了攝取對身體有益的健康食物外,肌力運動更是關鍵。 毛舜筠養生祕訣 毛舜筠說,從以前就
健康2.0 ・ 7 小時前管仁健觀點》台灣健保藥是中國大媽的返鄉伴手禮?
[Newtalk新聞] 沒救了!民進這個沙包真的是沒救了!內閣還專找一些台語說「戇甲袂扒癢」的奇葩,也就是形容一個人笨到連抓癢都不會,因此才會「癢的不抓,痛的抓到破皮」。 健保經費多年來始終入不敷出,虧損黑洞越來越大,衛福部因而提出的開源政策,針對現行二代健保,擬修法調整《健保法》中關於補充保費的計算方式,針對薪資以外的利息、股利等收入,改採年度結算方式收取補充保費。 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明年將啟動修法程序,導入年度結算制度,日後所有利息、股利、租金等一年累計逾2萬元,就要收取2.11%的補充保費,且扣繳上限將從1000萬元提升至5000萬元,最快將於2027年上路,影響人數約480萬人,預計可為健保增加100至200億元收入。 無奈這項消息一出,立刻引發爭議,民怨大反彈到連執政立委都大發雷霆。11月6日中午,石崇良部長親上火線,舉行記者會說明;但到了晚間,行政院長卓榮泰下令急踩煞車,暫緩了這項極具爭議的規畫。 衛福部也發出新聞稿,表示會尋求更周延、更有共識的做法,再行推動。此時距離石崇良的記者會,中間只相隔7小時。行政院發言人李慧芝也表示,關於健保補充保費的修法方向,還在廣納意
新頭殼 ・ 1 天前
台大女學霸體重攀升絕望「胖一輩子」 早餐換掉一食品輕鬆瘦7公斤
想瘦身不必餓肚子!不少女生為了減重而苦惱,屢戰屢敗。新陳代謝內分泌專科醫師蔡明劼點出關鍵,很可能就是沒有達到飲食的均衡。他分享一位任職於金融業的台大女學霸案例表示,這位女病患生活忙碌、壓力大,體重不斷攀升,曾以為自己會「胖一輩子」。沒想到,她只是做了個小小的調整,把早餐的麵包換成豆腐、優格、地瓜等原型食物,加上一份大番茄,在完全不挨餓、甚至吃得更飽的情況下,竟順利瘦下7公斤,整個人也變得神清氣爽、更加健康。
鏡週刊Mirror Media ・ 1 天前
90%女性肺癌沒抽菸!醫揭「這三大」隱形兇手躲不了 下場慘!
長久以來,肺癌被視為吸菸者的疾病。然而,近十年來台灣的流行病學統計卻顯示出令人震驚的轉變--女性肺癌患者中有九成從未抽菸。這群非吸菸女性患者多數是生活作息正常、飲食清淡、甚至重視健康檢查的族群,卻在例行健檢或身體不適時發現罹患肺癌
TVBS新聞網 ・ 1 天前
38歲上班族「一說話就哽咽」求醫一年無解!身心科找出心理創傷:身體記住恐懼
「只要開口講話,我的聲音就像要哭出來。」38歲王小姐一年來飽受困擾,每次與人對話個性容易緊張焦慮,一年前曾經因為講話太快嗆被口水嗆到後,只要和人說話,就會感覺喉嚨緊縮、聲音會突然變成哭腔,讓她一度以為自己得了重大疾病,影響到人際和工作,先後一年來求治各大醫院耳鼻喉科,檢查結果均是正常,因此被建議到身心科求診。
姊妹淘 ・ 4 小時前
「退化性脊椎滑脫」易腿麻、走不遠 醫:正確治療才能維持行走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靖安報導】退化性脊椎滑脫是常見於中老年人的脊椎問題,指的是,由於年齡增長導致脊椎結構退化,椎骨出現不正常的滑動移位。隨著年齡增長,脊椎骨頭之間的椎間盤軟骨,會逐漸磨損、變薄,韌帶和關節也會鬆弛,讓原本緊密排列的椎骨變得不穩定。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任暨國泰綜合醫院骨科主治醫師劉哲瑋指出,女性因停經後骨質流失,更容易發生此退化性改變,所以50歲以上女性發生脊椎滑脫的機率較男性高。 不是普通的下背痛!醫:脊椎滑脫可能壓迫坐骨神經 劉哲瑋醫師說明,滑脫最常見於腰椎(如第四、五節腰椎)承受壓力最大的部位,也可能發生在頸椎。由於脊椎不穩定,一些長輩會出現姿勢性下背痛、久站或坐後腰背痠痛,改變姿勢或休息後可能稍微舒緩。如果滑脫的椎骨,壓迫到附近的神經,還可能引起坐骨神經痛,表現為從臀部沿大腿、小腿往下的刺痛或麻木感,腿腳可能變得無力。 有些患者描述一站久或走遠路,腿就麻得走不動,必須停下休息(這稱為間歇性神經性跛行)。嚴重時,腳踝抬不太起來,甚至影響行走能力,連日常活動都受到限制。 保守治療無效要及時評估手術 微創脊椎手術減壓又穩定 輕微的脊椎滑脫,醫師通常會先以保守治療觀察
健康醫療網 ・ 1 天前

居家常見4物是「沉默殺手」 醫師示警:務必遠離
美國長壽醫師凱迪近日在社群平台TikTok發布警示影片,指出多數人在家中與「沉默殺手」朝夕相處卻渾然不覺。從人體荷爾蒙濃度、睡眠品質及長期保健角度來看,香氛蠟燭、空氣清新劑、微波袋裝爆米花、夜燈等4種常見居家物品應立即遠離,以免危害健康。
中天新聞網 ・ 7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