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美納評鑑引醫界反彈 台大醫學院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記者邱芷柔/台北報導〕醫美亂象頻傳,衛福部規劃透過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特管辦法),要求執行高風險醫美手術的醫療機構,須先通過評鑑,引發部分醫界反彈,對此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27日)表示,評鑑的出發點是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假如你真的做得好,你其實是不怕人家評鑑的。」
衛福部日前預告修正特管辦法,昨與醫界40個團體討論後,初步取得兩項共識,包括將強化醫美管理,以及2019年後畢業醫師須完成畢業後一般醫學訓練(PGY),才能執行醫美處置;至於診所執行高風險醫美手術須通過評鑑等爭議較大的議題預計下週三再行討論。
針對評鑑制度,形體美容外科醫學會指出,特定美容手術被要求通過品質認證,出發點雖是安全,但目前僅由醫策會負責認證,形同單一來源。學會強調並非反對評鑑,而是反對單一壟斷,主張應引入醫師公會及相關專科醫學會等多元專業單位共同參與。
吳明賢今日出席「2025智慧健康新紀元 科技賦能 促進全民健康」論壇,回應相關爭議時指出,評鑑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患者好,也為了病人的安全跟醫療品質」,不論採取何種形式,核心只有八個字,「醫療品質、病人安全。」
對於評鑑「壟斷」質疑,吳明賢直言,「這個就是一個專業的問題,沒有所謂壟斷的問題。」他指出,學會的功能在於「促進學術的發展以及做教育的工作」,並保障會員權益,學會成立的目的,並不包括執行評鑑。
吳明賢也說,除非醫策會沒有專業人員,才會委託學會辦理相關事項,而據他所知,目前交由學會負責的僅有專科醫師考試,「並沒有包括評鑑這件事情。」他強調,在醫療資訊高度不對等的情況下,民眾很難單靠網路廣告或網紅判斷醫療專業度,「所以假如能夠有政府來做把關,我想對民眾是更好的。」
更多自由時報報導
中國人離開換台灣成「最沒水準遊客」? 日本人曝實際情況……
不尋常!極區上空暖冷空氣對峙 鄭明典聯想到「超強寒流」
身長比人高! 台南「怪獸級」綠鬣蜥首曝光
好事多磨!齊柏林衛星發射緊急停止 再延至29日凌晨升空
其他人也在看

醫美屬高風險醫療行為!台大醫學院吳明賢轟「直美」亂象:完整訓練是基本
近年出現醫學系畢業生未受完整訓練即進入醫美診所的「直美」現象,衛福部為此近日預告修正《特管辦法》,加嚴醫美診所與醫師管理規範。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直言,若未受完整訓練的醫師都能直接進行雷射、注射等醫美處置「那找護理師來打不是也一樣?」,強調醫美絕非單純操作儀器,而是涉及全身評估與醫療判斷的高風險醫療行為。
太報 ・ 15 小時前
「直美」關門成定局!以後醫師須經PGY才能醫美 納評鑑仍待討論
「直美」醫師確定走入歷史。衛福部今(26)日下午與40個醫界團體開會協商《特管辦法》修正案,歷經近3小時討論,最終達成兩大共識,一是在病人安全前提下提升醫美品質,二則是明確界定出108年後畢業生須完成2年PGY(畢業後臨床醫學訓練)才能執行醫美業務。至於醫界反彈更大的高風險醫美診所要不要納評鑑,將於下周三討論。
太報 ・ 1 天前
衛福部整頓醫美亂象 台大醫學院長挺評鑑「做得好不必怕」
衛福部為整頓醫美亂象,擬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的醫美診所接受評鑑,引發醫界不同意見。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27日表態支持衛福部改革措施,強調評鑑目的是為病人安全與醫療品質把關,「只要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中天新聞網 ・ 10 小時前醫美診所納評鑑掀波 台大醫學院長:做得好就不怕
(中央社記者沈佩瑤台北27日電)整頓醫美亂象,衛福部預告修法要求執行高風險手術醫美診所須納評鑑,掀反彈聲浪。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今天說,評鑑是為了病人安全跟醫療品質,「做得好就不必害怕評鑑」。
中央社 ・ 11 小時前
終結「直美」!衛福部與醫團達共識 修法設關門條款
衛福部預告修法限縮執行醫美的醫師資格,並將醫美診所納入評鑑,引發反彈。衛福部昨天邀集四十多個醫界團體,歷經三小時討論,達...
聯合新聞網 ・ 21 小時前陽明交大攜手煙波集團 推動客家飲食文化發展
(中央社記者魯鋼駿新竹市27日電)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客家文化學院與煙波國際觀光集團今天宣布跨領域合作,透過學術研究、在地訪查與業界合作,盼推動客家飲食文化與產業發展。
中央社 ・ 15 小時前仙履蘭列瀕危植物 台灣人工培植出口成長
(中央社記者汪淑芬台北27日電)仙履蘭被國際列為瀕危野生植物,台灣目前有17家人工培植場,均通過農業部驗證,出口占比雖然極低,卻持續成長。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統計,去年出口值比2023年成長5%。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台南推「國際教育遊學路線」 讓城市成為最佳教室
南市首度推出「國際教育遊學路線」,帶學生走訪老街、古蹟與自然場域,用1日走讀重新認識台南。5大主題涵蓋文化、自然、生態與城市發展,共19所學校參與。所有路線都融入永續發展目標(SDGs),未來也會整理成教材,方便教學與接待國外姐妹校。下營賀建國小同學李宜軒說,老師常提醒「尊重文化就是國際教育的基礎」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
在圍牆邊拯救寶貴生命 全國大專績優校安人員獲表揚
全國大專院校校安人員投入校園安全工作,保護學生安全,教育部今天舉辦「大專校院績優暨資深優良校安人員」頒獎典禮,共17位績優人員及15位服務超過15年的資深優良校安人員獲表揚,獲獎者德明財經科技大學校安中心主任黃力投入校安工作18年,曾安撫、勸導欲輕生的學生,在圍牆邊拯救寶貴生命,能夠獲獎,期許自己能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教育部表揚17校安人員 取代教官成校園防護力量
(中央社記者陳至中台北27日電)教官逐步退出校園後,校安人員成為校園防護的主要力量。教育部今天在嘉義縣表揚17名績優人員,肯定投入交通安全、防制藥物濫用、房屋租賃等服務,幫學生解決生活的大小事。
中央社 ・ 14 小時前
竹市公共化幼兒園採全學區登記、統一招生 2歲專班最搶手
新竹市府教育處指出,將從明年115學年度起推動「幼教三大利多」措施,其中公共化幼兒園全面實施「全學區登記、統一招生」制度,取代過往比照國小學區入學模式。新版招生制度讓家長不必再為報名奔波,可更便利地就近選擇最合適的幼兒園;另招生流程每位家長可在登記時最多選填兩個志願,包括1間公立幼兒園與1間非營利幼
自由時報 ・ 15 小時前
足球智庫/飛燕諾、塞爾提克2日本國腳較勁 推雙進球+2.5大
歐足總歐洲聯賽(歐霸盃)本周進行第5輪賽事,荷甲飛燕諾明天(台灣時間28日)凌晨1時45分在主場迎戰蘇超塞爾提克,2隊在...
Go Goal 勁球網 ・ 14 小時前
「直美」關門2026年上路 完成PGY訓練才可做醫美
衛福部預告修正《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要禁止「直美」現象,也就是說做非侵入性醫美處置醫師也必須要完成一般醫學訓練,還包括相關評鑑制度,但引發業界反彈。昨(26)日衛福部與40個醫事團體開會達成共識,確定「直美關門」,108年後沒有專科醫師資格的話要受PGY訓練,預估明(2026)年元旦上路。
公視新聞網 ・ 14 小時前
做醫美變植物人! 吳明賢爆:台大醫院每年都會接到3、4個
國內近年分別出現打牛奶針、接受陰莖增大術致死的案例,衛福部為此出手整頓醫美產業,禁止醫師未接受PGY訓練就投入醫美,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表示肯定,醫學教育是6年制,設計是「6+2」,後面2年是PGY。他表示,醫美糾紛上新聞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台大醫院一年會接到外面送來3、4個,很多送來都已是植物人,不要以為打肉毒桿菌沒什麼問題,打到失明的人都有,若有政府來把關,對民眾是當然是更好的。
中時新聞網 ・ 15 小時前
不是退化性關節炎! 膝蓋腫又痛竟是結核菌侵襲
74歲賴先生長期左膝腫痛,以為是退化性關節炎,醫師抽取關節液發現非典型細菌感染,安排住院並多科會診,查出病人是「肺外結核感染」引起的骨結核病變。醫師提醒,膝蓋疼痛不要拖延,要找出病灶以免惡化。
中廣新聞網 ・ 15 小時前
打造智慧永續照護 開創偏鄉醫療新典範 馬惠明院長榮獲「2025台灣健康永續獎-傑出人物獎」
(觀傳媒雲嘉南新聞)【記者洪佳伶/雲林報導】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馬惠明,以其橫跨急診醫學、公共衛生與醫療政策的 […]
觀傳媒 ・ 12 小時前
農業部擬開放事業廚餘養豬 張嘉郡嗆恐危及2千億產業鏈
農業部今(27日)表示,擬開放廚餘養豬戶可使用風險較低的事業廚餘,但仍禁止風險較高的家戶廚餘,並會有落日條款,國民立委張嘉郡則不滿不該為8%廚餘養豬戶,犧牲92%飼料養豬戶;部長陳駿季回應,疫情防控應依風險決定,也指出廚餘非唯一傳播鏈,落日以1年為限是方案之一。
自由時報 ・ 15 小時前
不滿待轉擋車!騎士街頭爆口角 「綠燈了還在吵」
高雄一名男騎士等紅燈時,有女騎士騎到前方待轉,男子覺得被擋到去路,雙方當場起了口角,綠燈都亮起了,兩人甚至邊騎邊指著對方大吵,交通因此受影響,報案後警方到場解決衝突事件。行車紀錄器拍下,男子停等紅燈,...
華視 ・ 15 小時前
稱綠支持雙重國籍參政卻打壓中配 藍批雙標
針對修正「國籍法」讓中配不受國籍法第20條放棄外國國籍之規定,立法院國民團今召開「又雙標!民進力推雙重國籍參政 卻打壓陸配參政」記者會,指控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擔任立委時以有違國際人權保障宗旨為由,提案連署刪除國籍法第9、10條要求外國人或無國籍人士申請歸化須放棄原國籍,並限制其參政
自由時報 ・ 14 小時前陽明山山藥季將登場! 黑白山藥創意料理對決 全新商品首度亮相
陽明山山藥季即將登場,士林區農會與財團法人七星農業發展基金會聯手舉辦「士林山藥小隊、開創美味新挑戰」,將在11月29日到30日於假日建國花市登場,今年活動以「看見山藥的多元風貌」為核心,規劃系列市集、料理示範、食農教育互動體驗及滿額好禮贈活動,深入了解陽明山在地小農與優質山藥,號召民眾一起食在地、買
自由時報 ・ 15 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