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從心碎到心死,川普吸乾台灣的血,或該接受20%關稅
在川普眼中,台灣毫無疑問是一隻肥茲茲的待宰羔羊,看川普是要如何的吸乾台灣的血就知道了!
美國媒體《Politico》12日引述「知情人士」的說法指出,台美貿易談判中,美方要求台灣,要比照美國與日、韓協議模式投資美國,台灣投資美國金額介於南韓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間。雖然台灣官方從未透露美國要求我方投資金額是多少,但從先前外媒財經專業的彭博就報導川普要求台灣的投資金額比照日本,而台灣只願從3000億美元增加到4000億美元,不為美方接受,以致台美談判至今無法達到協議,川普對台灣的「要得更多」是非常明確了。
要求台灣比照日韓的投資金額,對台灣而言到底是多惡劣又多吸血的無理要求,用幾個數據可清楚看出。
以「比照日本」而言,日本是一個人口1.2億人口、經濟規模(GDP)4.2兆美元的全球第4大經濟體、擁有1.27兆美元的外匯存底,相較之下,台灣2300萬人口、GDP規模只有8000億美元左右、約為日本的20%、外匯存底約6000億美元,有什麼道理要求台灣「比照日本」的投資金額?
即使拿韓國來比較,台灣也實在「不夠格」去比照韓國:韓國人口約5178萬、經濟規模1.72兆美元、是台灣的2倍多,外匯存底也有4000多億美元,台灣要「比照韓國」,其實還是差了幾個檔次。
另一個被川普要求「投資美國」才得到15%關稅的是歐盟,拿歐盟來比較,台灣應該會更「心碎」了。歐盟承諾投資美國的金額高達6000億美元、居全球之冠;但歐盟是一個有4.4億人口、經濟規模近17兆美元的超大型經濟體。
結果台灣這個無論是人口或是經濟規模,都只有歐盟約20分之1(0.5%左右)的經濟體,被川普要求投資美國的金額竟與其相近(5500億美元)。
川普對台灣,是不是「吃人夠夠」?如果再看其它因素與項目,台灣恐怕不僅心碎,而應該是「心死」了。
全世界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如台灣一樣,最重要的支柱型產業(半導體)、企業(台積電),被威逼去美國投資1650億美元,而且美國還準備「整碗捧去」,川普毫不擺飾要「奪回半導體」的企圖、商務部長魯特尼克還提出台美晶片製造「五五分」構想,他們都覺得當年就是台灣「奪走美國的半導體」。
而如果比較其它國家,台灣更顯悲情。以同為亞洲國家、被列為「亞洲四小虎」的印尼為例,或許有些人覺得這是一個不起眼、落後的經濟體,但這種看法太膚淺、是夜郎自大了,印尼的實力遠超越這個看法。印尼是一個擁有2.7億人口的大國,1.4兆美元的經濟規模也遠高於台灣、是東協的龍頭老大,即使是5000多美元的平均國民所得,在世界銀行的定義中也已經屬「中高所得」之列了。
結果,川普對印尼課的關稅是19%、比台灣的20%低;要求投資美國的金額多少?零,沒錯,就是零。雖然川普也要求印尼購買美國的能源、飛機、農產品等,但其實都是「小錢」了,台灣不必承諾早就買足額了。
被川普當成盤子宰殺,稅率既較高更要額外投資5000億美元,台灣的悲情,可說居全球之冠。
或許有人自我安慰說,川普要求的數千億美元是一種投資,所以是有利益與回收的,這算是一種鴕鳥心態下產生的看法,甚至可說是百分之百錯誤與無知的想法。
正常投資有賺有賠,無論是個人、法人企業、甚至是一個國家都是如此,但這些都必須有專業評估、更重要的是依照自我意志與利益下作的投資決策。但川普要求日、韓的投資,卻是由他這位大總統決定投資項目、金額,甚至要求先拿現金出來;也就是說,出資者的日韓無權決定投資標的。
川普可以決定用這些錢投資那些美國需要、對美國有利卻無法獲利的項目,甚至可用此投資圖利自己與家族利益。更離譜的是投資的獲利,初期美國就要拿走一半,回本後美國要分得9成。
而且,不必懷疑,這些「投資美國」的錢一定被拿去投資風險高又獲利低、甚至可能註定虧損的項目。理由也很簡單:美國不缺錢,縱然美國政府債務高築,但看看華爾街、美股、那些金融科技大企業、還有源源不斷從全球各地流入美國的資金,美國當然不缺錢。
而所有的錢都要尋求「停泊」之處:保守的資金投資美債、進取一點投資美股、更有能力承擔風險的投資新創等。白話文講就是好一點的投資機會與項目,大概率就是來自全球的民間資金都分食掉了,最後需要川普政府拿著從台日韓訛詐而來的資金投資的項目,絕無可能會是好的投資項目。
說白了,本質上來看,所謂的「投資美國」其實就是一種「奉獻」,要台灣(還有日韓)拿數千億美元去「建設美國」,而且「不求回報」,萬一有回報也要被美國狠狠的刮掉一大塊。
台灣或許應該到了「夢醒時分」了,賴政府談台美關係的「民主同盟」說詞,在川普政府眼中就是一個笑話、一個廢物,政府該打打算盤,奉獻5000億美元給美國,對台灣國家利益的傷害,很可能遠遠大於20%的關稅;企業與民眾也該作好接受20%關稅的心理準備。
更多風傳媒報導
其他人也在看

「美關稅開價佔台灣GDP 46%至73%」 民眾喊話:請賴清德別掏空台灣
台美對等關稅傳出新進展,據美國政治新聞網站引述知情人士指出,台灣對美國的投資金額預計介於韓國的3500億美元與日本的5500億美元之間,並計畫在11月底正式敲定相關協議。對此,民眾提出質疑,台灣對美投資3500億美元(約10兆台幣)加上台積電擴大赴美,我們到底能換到什麼?民眾今(1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台美關稅談判到了尾聲,美國媒體驚爆「美方要求台灣投資......
風傳媒 ・ 1 天前
李淳解析 台灣模式將替美國「加分」 (圖)
台灣以「台灣模式」進行台美關稅談判,前駐歐盟代表李淳14日解析,日、韓與美國在汽車產業有競爭關係,但台灣若以台灣模式到美國投資,將替美國企業加分。中央社記者賴于榛攝 114年11月14日
中央社 ・ 1 天前
海外人數週增1.3萬人 它們受益人衝新高熱度狂飆!
截至11/7止,投信跨國投資股票型ETF總受益人數達158萬1,152人,根據CMoney統計,較前一周(10/31)的156萬7,333人,人數增加約1.3萬819人,單週成長0.88%,其中,受益人數上週新增最多的海外股票ETF中,包括新光美國電力基建(009805)、貝萊德標普卓越50(009813)、統一FANG+(00757)、統一美國50(009811)、國泰費城半導體(00830)等5檔,上週受益人數增加逾千人以上;人數創新高方面,若以上市滿1個月以上的檔數來看,則有新光009805、統一009811兩檔,上週受益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成為海外股票ETF市場中,近來買氣最盛的當紅炸子雞。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0 小時前
關稅惡政發酵,連川普也頂不住了?為平息物價怒火,美國總統宣布豁免食物類關稅
正當美國家庭正為採購清單上的火雞與蔓越莓醬價格而焦慮時,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14日無預警地對數十種農產品與食品祭出關稅豁免令,也等於送出包括牛肉、咖啡、熱帶水果乃至於香料的「降稅大禮包」。《華爾街日報》與《金融時報》都指出,此舉是為了應對日益成長的生活成本,《彭博新聞》說的更是直接——「物價上漲已經激怒選民」。這次的關稅豁免清單,被視為川......
風傳媒 ・ 1 天前
川投顧指路?美官方最新數據 川普近期大買「至少25億元」債券
即時中心/林耿郁報導美國總統川普近期的財務揭露再度引發市場關注。根據美國政府倫理局(OGE)公布的最新資料,川普在8月下旬至10月初的五週內,大手筆購入最少8,200萬美元(約25億新台幣)、最高3.37億美元(約103億新台幣)的各類債券。
民視財經網 ・ 4 小時前
米可白開戰鍾東錦!苗栗縣府「被迫表態」 再開嗆:動保蟑螂離我遠一點
長期維護毛小孩權益的藝人米可白近日發文評論苗栗「人人犬舍」繁殖犬遭虐事件,直言縣府態度冷漠,質疑官方處置過於輕描淡寫,表示要苗栗縣長鍾東錦出來面對,逼得苗栗縣府不得不出面表態,表示已經啟動調查,今(15)日米可白再次發文感謝大家幫忙發聲,她也不客氣發文,要動保蟑螂離她遠一點。趙浩雲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8 小時前
內政部將再行文解職中配村長 陸委會:沒有模糊曖昧空間
花蓮縣中配村長鄧萬華因國籍問題遭解職,鄧向花蓮縣政府提出訴願,縣府訴願審議委員會上月決議撤銷原處分。內政部表示,解職處分於法有據,將再行文富里鄉公所應依國籍法及中央主管機關的解釋辦理解職。對此,陸委會表示,行政機關應依法行政,沒有模糊曖昧的空間,充分尊重並支持內政部的立場。
自由時報 ・ 1 天前台灣模式只是障眼法
台美關稅談判,政府一直黑箱作業。外媒報導美方要求台灣比照日韓投資美國,金額介於韓國3500億美元與日本5500億美元之間。政府否認,表示台灣模式與日韓不同,無法直接類比。
中時新聞網 ・ 1 天前
7旬老伯賣過期品「被檢舉罰12萬」!霸氣金主用普發1萬下架 暖哭萬人
善的循環會讓世界更美好!新北市中和區一間經營長達70年的雜貨店,近日因販賣過期商品遭檢舉,2次共被罰12萬,讓民眾心疼不已。對此,有一名老闆前往阿伯的雜貨店,用普發1萬在店內爆買一波,不少網友紛紛大讚,「好感動」、「好心會有好報」。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 1 天前不是海湖莊園協定!川普2.0另有妙招壓低美國利率、鞏固美元霸權
一年前,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CEA)前主席暨現任聯準會(Fed)理事米倫發表一篇文章,讓金融市場為之駭然。文中指出,川普...
聯合新聞網 ・ 1 天前
買房送梯廳?她吃火鍋看電影惹議 專家:公設不能私用
《封面新聞》報導,當事人自述,在購屋時即獲售樓處與物業告知該空間可供住戶自行使用,且購屋合約上註明「公設可作私人使用」,她亦補繳4萬餘元人民幣(約新台幣17.6萬元)面積差額,因此認為此次改造合法且具合理性。該住家位於福州某社區,屬一梯一戶設計。當事人表示,小...
CTWANT ・ 15 小時前《美股》收盤速報:AI熱門股反彈 那指連3跌止血 緊盯輝達財報
【時報-台北電】周五(11月15日)輝達、微軟、甲骨文、美光、Palantir、特斯拉等科技股與熱門AI股反彈帶來支撐,那指微漲,終結連跌3天的頹勢。本周投資人對AI泡沫的擔憂加劇,在近日劇烈震盪後,道指周漲0.34%,標普500周漲0.08%,那指周跌0.45%,費半周跌1.96%。在民怨隨著通膨壓力升高之際,美國總統川普簽署行政命令,將給予咖啡、可可、香蕉和某些牛肉產品等多項重要農產品關稅豁免。此外,美國與瑞士達成貿易框架協議,將瑞士的對等關稅稅率從39%調降至15%,瑞士則承諾到2028年底向美國投資2000億美元。投資人將密切關注輝達於19日盤後發布的季報表現。 周四,川普政府與4個拉美國家阿根廷、瓜地馬拉、厄瓜多、薩爾瓦多達成貿易框架協議。隨後,川普在周五晚間宣布的農產品關稅豁免清單還包括番茄、酪梨、椰子、橙橘和鳳梨等蔬果、紅茶和綠茶,以及肉桂和肉豆蔻等香料。 根據新敲定的框架協議,美國對貿易順差國薩爾瓦多、瓜地馬拉和阿根廷大多數商品徵收的進口關稅稅率為10%。至於讓美國有貿易逆差的厄瓜多,其大部分商品的進口關稅為15%。 共和在上周的地方選舉慘敗,使川普將關注重點轉向引發
時報資訊 ・ 1 天前
女乘客「佔位大鬧自強號」 影片曝光網氣炸:怎麼又是妳?
台鐵每日乘載數百萬人次通勤旅遊,自14日發生女乘客佔用對號座,被鐵路警察抬下車大喊救命引起關注,沒想到15日在新竹站又發生搶座事件,該旅客同樣屢勸不聽且拒絕補票,大聲嚷嚷干擾不少人,最後也被警員帶下車,而有眼尖的網友發現,原來這兩名鬧事者竟是同一人,不禁哀嘆「台鐵到底什麼時候才有黑名單制度?」
太報 ・ 2 小時前
央行與美財政部達2共識 共同聲明:持續磋商外匯事務避免操縱匯率
[Newtalk新聞] 英國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新一期以台灣作為封面故事,將台灣經濟結構性扭曲總結為「台灣病」(Taiwanese disease)指稱,台灣雖靠晶片與出口稱霸全球,卻陷入匯率嚴重低估、薪資停滯、房價失控與金融系統性風險等「四大失衡」,若不盡快改革,可能面臨美國施壓台幣升值與內部金融危機雙重夾擊。對此,中央銀行14日發出5點澄清回應,並與美國財政部同步發布聯合聲明。央行強調,此次聲明與台美對等關稅談判無涉,且美國財政部從未要求新台幣升值。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上任以來,美國財政部已陸續與日本、瑞士、韓國、泰國以及馬來西亞就匯率議題發布聯合聲明,台灣是第六個。央行指出,長期說明,在美國財政部公布半年度匯率報告前,央行與該部會舉行1至2次例行性會議,並就總體經濟及匯率政策等議題交換意見。此次台美聯合聲明內容,是由央行與美國財政部單獨進行多次磋商,並達成共識。根據聲明內容,雙方確認將避免操縱匯率或國際貨幣體系,以免阻礙國際收支之有效調整或取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 央行表示,此次台美聯合聲明內容主要係延續過去與美國財政部雙方長期溝通之原則,
新頭殼 ・ 1 天前經濟學人稱央行壓低匯率致諸多問題 工商團體:對央行不盡公平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撰文指出,台灣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衍生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等問題。全國商業總會今天(15日)表示這樣的說法不盡公平,新台幣今年曾出現大幅升值,當時產業也曾批評央行沒有處理,且高房價背後有其社會結構面的因素,不能全歸咎於匯率。全國中小企業總會也認為,在美國緊盯下,央行不至於伸手操控匯率,只能盡量維持平衡。 經濟學人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 」論述台灣經濟問題,報導提到台灣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台灣國人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累積金融風險等。央行14日晚間已發布5點說明澄清,強調影響匯率的因素眾多,而匯率是由外匯市場供需決定。 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15日指出,今年第二季,新台幣匯率出現史詩級升值,還曾衝上28字頭,當時產業界也曾批評過央行為什麼都不處理,他不認為新台幣匯率有長期受到壓抑。他並認為經濟學人文章中提及的問題也不能全歸咎於新台幣匯率,像是房價高漲背後,有許多原因需要探討,央行施政雖有部分影響,但不是全部。他說:『(原音)比如說當初的新青安(新青安貸款)剛開始的時候,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
輝達攜手雲端巨頭!多節點架構效能倍增、成本減半一次看
[Newtalk新聞] 當今最複雜的 AI 模型,像是大規模混合專家(MoE)模型,要達到業界領先的效能,必須將推論任務分散到多台伺服器(節點)上,這樣才能同時服務數百萬使用者,並確保回應速度迅速。 NVIDIA 的 Dynamo 軟體平台將這種強大的多節點處理能力帶入實際生產環境,使企業能夠在現有的雲端基礎設施上,實現基準測試中所顯示的卓越效能和高效運行。 以下是輝達發布最新動向,探討多節點推論如何提升效能,以及各大雲端平台如何實際運用這項技術來達到最佳效果。 善用解構式推論 最佳化效能 對於能完整放在單一 GPU 或單一伺服器上的 AI 模型,開發者通常會在多個節點上平行運行許多相同模型的複本,以提供高輸送量。Signal65 首席分析師 Russ Fellows 在近期一篇技術報告中指出,這種作法搭配 72 顆 NVIDIA Blackwell Ultra GPU,首次創下每秒 110 萬個詞元 (token) 的聚合輸送量紀錄。 而當 AI 模型需要擴充,以即時服務大量同時上線的使用者,或是需要處理輸入序列極長的高負載工作時,採用稱為解構式服務(disaggregated se
新頭殼 ・ 1 天前經濟學人稱央行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台灣病」 學者:倒果為因
英國《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以台灣為主角,點出台灣經濟在出口暢旺、貿易順差創新高的風光背後,潛藏被稱之為「台灣病」的結構性風險,而新台幣匯率長期被低估是元凶。對此,學者認為,央行從未進場干預匯率升貶,只會在匯率波動劇烈時干預,此篇文章有點「倒果為因」。 英國《經濟學人》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 」論述台灣經濟問題,該報導引用其編製的大麥克指數,指稱台灣央行長期壓低新台幣匯率,導致台灣國人購買力受損、房價攀升,並提及壽險業投入美國公債,是用新台幣負債來支持美元資產,只要匯率劇烈波動,壽險業就可能遭受致命損失,危及台灣金融安全。 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執行長吳大任受訪時指出,以他長期觀察央行的操作模式,央行從未主動讓匯率升值或貶值,只會在匯率波動劇烈時進場干預,例如讓貶值速度不要那麼快,因為他們必須維持匯率穩定,《經濟學人》質疑央行刻意壓低台幣的匯率,「這恐怕是不太了解央行」。 吳大任認為,匯率並非造成高房價等問題的唯一原因,「新台幣在很強勢的時候,房地產照樣大漲」,《經濟學人》有些「倒果為因」,且把責任都推給
中央廣播電台 ・ 1 天前《匯市》台美同步發布匯率聯合聲明 央行干預匯市資料須每季揭露
【時報記者張佳琪台北報導】中央銀行14日晚間與美國財政部共同發布聯合聲明,針對匯率議題達成共識,雙方確認原則,避免操縱匯率,若干預匯市須採雙向干預。央行承諾由今年12月開始,干預匯市金額等資料發布由現行每半年公布,改為每季公布一次。 央行是在美國在台協會(AIT)與駐美國台北經濟文化代表處(TECRO)的支持下,與美國財政部就總體經濟及匯率議題進行磋商。雙方確認將避免操縱匯率或國際貨幣體系,以免阻礙國際收支的有效調整或取得不公平的競爭優勢。台美雙方於台北時間14日晚間8點30分,即美東時間上午7點30分,以中英文版本同步發布聯合聲明。 雙方同意三大原則:一,任何總體審慎或資本移動管理措施,不會意圖影響匯率以取得競爭優勢。二,其他公開投資工具,例如退休基金基於風險調整後報酬及分散目的所進行之海外投資,不會意圖影響匯率以取得競爭優勢。三,在考慮需干預匯市的情況下,此類干預應僅限於因應匯率的過度波動和失序變動,並期望該干預同樣適用於因應匯率過度波動或失序變動的貶值或升值。 雙方並同意匯率政策及實務操作透明度的重要性。央行承諾公開揭露至少每季一次(落後一季)公布外匯干預操作;以及每季依據國際貨
時報資訊 ・ 1 天前
黃仁勳私人對話外流?網傳他稱「中國將贏得AI競賽」 查核中心還原完整說法
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一舉一動都牽動AI產業走向,市場與投資者密切關注他的最新布局與發言。然而,近期網路流傳文章稱,黃仁勳在台北的私人談話內容外流,其中涉及「中國將贏得AI競賽」說法。經事實查核中心查證,網傳黃仁勳私人談話,實際上是擷取他的公開受訪內容,再加上虛構場景的創作文章,並非談話外流,傳言說法易引人誤解。網傳黃仁勳台北私人談話外流 查核中心還原完整時間軸......
風傳媒 ・ 14 小時前《經濟》經濟學人警告台灣病:新台幣匯率 長期遭到低估
【時報-台北電】英國《經濟學人》最新一期的封面故事以台灣為主角,點出台灣經濟在出口暢旺、貿易順差創新高的風光背後,潛藏被稱之為「台灣病」的結構性風險,而新台幣匯率長期被低估是元凶。 《經濟學人》在以「台灣榮景的潛藏風險」(The hidden risks in Taiwan’s boom)為題的封面報導指出,台灣央行為維持出口競爭力,壓低新台幣匯率,但這為台灣埋下經濟失衡的結構性風險,《經濟學人》稱之為「台灣病」(Taiwanese disease)或「福爾摩沙流感」(Formosan flu)。 照經GDP調整後的「大麥克指數」(Big Mac Index)計算,新台幣兌美元被低估55%,偏離台灣的經濟基本面。 過去5年,台灣晶片與伺服器出口暴增3倍,台幣匯率長期偏低,雖有利出口商,卻形同對全民開徵「隱形稅」,依賴進口食品、能源的台灣家庭,購買力被侵蝕,台幣偏弱反而加重一般家庭負擔。 報導引用數據提到,自1998年以來,台灣勞動生產力翻倍,薪資增幅卻明顯落後多數已開發國家,衡量勞工報酬的「單位勞動成本」,同時間下滑25%。 報導指出,為讓台幣匯率貶值,央行須在外匯市場購入大量美元,對
時報資訊 ・ 1 天前